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句话总结儒、释、道、基督的生死观,哪个教派更高级?

儒家生死观:重视今生

孔子曾回答子路“未知生,焉知死?”

儒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也最大。儒家的生死观是重视生的价值,回避死亡之后的事。儒家认为死是人类无法抗拒的,是每个人无从躲避的宿命,任何想从肉体上达到永生的企图都是徒劳的。因此,人们只能在生前努力于建功立业致力于道德的修养与人格的塑造。通过立德、立言、立功创造不朽超越死亡。亦即在个体之我的肉体死亡.腐朽之后,仍然能以精神价值的形态而存在于世、对社会、众生、国家、民族产生经久不衰之影响,从而达到永恒。

佛教生死观:涅槃成佛

印度的佛教大约在两汉之际传人中国,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在生死观方面,佛教认为人生在世就是一苦海,所以生是不值得留恋的,而更注重死后来世的解脱,这就是佛教所提倡的涅槃成佛,脱离苦海。除此之外,对于芸芸众生,佛教认为如果没有涅槃成佛,就只能在六道中轮回,一世一世,没有穷尽佛教的生死观点,尤其是轮回转世思想对中国人的生死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使中国人开始更注重今生的行为,以超出轮回,解脱生死。同时,印度佛教也渐趋中国化,成为中国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

道教生死观:长生久视

道教源于先秦的道家,道家的生死观是生道相合,养身全生,坦然生死。道教吸收道家生死观中与道相合,又融合神仙道的长生理论,衍生出追求长生久视,得道成仙的永生观。道教认为人是由阴阳二气和合而生,气聚则生,气散则亡。为了保气而得长生,道教人士进行了长期的探求,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通过服食外丹和修炼内丹的两种长生方法。道教对长生不死的执著追求,显示了中华民族对生死的一种抗争和超越,但其结果却以失败而告终。虽然长生不死只是一种梦想,但道教对长生不死的一些实践,却形成了中国丰富的养生长寿的许多方法。

基督教生死观:正视死亡,跨越死亡,珍爱生命

  基督教的信仰从不避讳死的话题,传道者提醒我们:“死是众人的结局,活人也必将这事放在心上。”

 “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

 “按着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后还有审判。”

基督徒对生与死的基本观点,我们正视死亡而不避讳死亡,跨越死亡而不畏惧死亡,珍爱生命而不轻贱生命。不论你是谁,如果你认识了基督,接受了基督教的生死观,就可以正视死亡并跨越死亡,从而以敬畏的心善待生命。

个人认为,当今社会是实用主义,包括个人对宗教信阳的选择与看法,要结合个人实际经历与认知。儒释道教在国内受众相对于基督教已经少了很多,是什么原因?个人认为原因就是“信耶稣,得永生”。儒释道的生死观以人为本强调个人的人生对于当世以及后世的影响,而基督教除了解答普通人的哲学问题外,更强调“信仰”耶稣的意义。所以个人认为中国的教三大教在国内经过几千年的融合后越发博爱,而基督教更私利。

笔者生活中接触到许多基督教徒,可以讲确实迷信而愚昧。他们坚定的认为“主是万能的,祷告能起到作用”,如何劝醒他们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道教生命智慧启示及生死观--李冲晖道长
汤一介丨科学可以解释生死,解决不了人们的生死观
儒、道、佛的生死观念
生死观
世界四大宗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
华夏文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