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巷城溪雷家:一门忠孝雷宜中

位于张巷镇东部的钟城山脚下,分布着后雷和前雷两个雷姓村庄,二村乃是一脉相传,古称“城溪(陂)雷家”。南宋末年,这里诞生了一位赤胆忠心、以身殉国的礼部尚书雷宜中,七百多年来,成为丰城人心目中永远的忠烈英雄。

城溪雷家的始祖,乃是西晋时期挖掘出干将、莫邪(一说龙泉、太阿)的丰城县令雷焕,也是丰城有史记载的第一位县令,被尊为丰城雷氏一世祖。雷焕曾孙雷镡,南北朝时隐居于素有第三十三福地的始丰山,后来择址定居于不远处的一个地方,取名镡舍,也就是现在的秀市镇雷坊村。到第十二世雷才(字万硕,606-684),曾任南昌尉,邵武知县,生有三个儿子:长子雷泽(字天恩),仍居于镡舍;次子雷润(字天休),迁居于岳州巴陵;三子雷荫(字天庇),赘居于城陂李婆塘李姓。雷荫之子雷立峰另立门户,成为城溪雷姓开基祖,自此开启城溪雷姓1300多年的基业。

传至三十二世雷璲(字彦宝,1169-1233),生有两个儿子:雷祁(字贵徐)和雷邠(字贵周)。嘉定六年(1213),56岁的雷璲与23岁的雷祁同中举人,后来雷邠也考中举人,父子三人同朝为官,成为一段科举佳话。雷璲还是一位善士,《丰城县志》记载,雷璲曾向人借了一笔钱,后来债主死了,没有人知道借钱的事。一天,雷璲带着钱去还给债主的儿子,债主的儿子说,没有这回事啊!雷璲说,您父亲知道啊!二人推让许久,雷璲放下钱就走,债主的儿子感慨不已。雷祁赠文林郎,任京西帅府总管,有四个儿子:安伯、宏仲、宜叔、宪中。

宜叔便是本文的主人公雷宜中。雷宜中(1213-1277),字宜叔,号厂山(一作广山),自幼聪明异常,少年时期跟着父亲学习,长大后拜朱熹的得意门生清江张洽为师,得到朱熹理学思想的精髓。1235年补为太学生,1247年中进士一甲第三名(探花)。为此,县令刘月卿专门为雷宜中建了一座状元楼。雷宜中先是担任右司谏,后来充任宰相贾似道的记室,因得罪贾似道,被外派担任南康知县,转湖南安抚使。1275年升任礼部尚书,赠丰城开国男、宝章阁学士,因元兵压境,被委任为广东经略安抚使。

雷宜中长相魁梧,性格刚毅威严,与当时的抗元名臣文天祥志趣相投。二人经常书信往来,商讨抗元之策,以匡复大宋江山为己任。其时,元军大举南下,文天祥散尽家财,招募士卒勤王,雷宜中也在广东募兵响应。1276年初,元兵兵临临安城下,年仅五岁的宋恭帝赵显出城投降。文天祥继续率领朝廷残部抗击元军,雷宜中和信州弋阳人谢枋得招兵买马,固守岭南五岭地区,与文天祥部遥相呼应。

元军一路南进,遭到雷宜中部激烈抵抗。不久城破,雷宜中奋力反击,被元军砍掉一条胳膊,流血不止,昏死过去。正在韶州担任通判的大儿子雷国乘听到消息,领兵驰援,被元军困住,兄弟俩双双战死。元军退去,部下请人给雷宜中疗伤,雷宜中苏醒过来,听说国乘、国武阵亡,悲痛不己。又听说文天祥部也节节败退,叹道:“大宋大势已去,我还活着干什么?”长啸一声,气绝身亡。其时兵荒马乱,部下徐应丰、太学生南昌人罗实等人把雷宜中遗体用藁草掩盖起来,埋葬在一个叫冯村的地方。

雷宜中曾经在槠山的龙泽坑智度寺建了一座书院,供奉着徐孺子、胡安国等人的塑像,书院藏书万卷,是当时丰城较大的书院之一。为了维持书院运转,雷宜中还把家产捐给书院。雷宜中有三个儿子,长子国乘(字德载),次子国贤(字德尊),三子国武,都没有留下后人。雷宜中和两个儿子阵亡的消息传到家乡时,已是一年之后。大家悲伤不已,有一位名叫雷泰升的年轻人主动站了出来,为雷宜中父子披麻戴孝,料理后事。

雷泰升(1261-1333),字则顺,本是雷宜中幼弟宪中长子国宾(字德利)的小儿子。泰升出生前,雷宜中梦到在状元坊得到一座宝鼎,泰升一生出,宜中就对宪中说,我的宝鼎之梦就应验在他身上,我要把他当作孙子一样看待。后来,雷宜中长子国乘阵亡,族人便把泰升过继到国乘名下,成为宜中长孙。

雷宜中战死,有人对泰升说,尚书家大业大,万一朝廷追查下来,肯定对会对你不利。泰升说,国破家亡,还谈什么利害得失?何况祖父和大家血脉相连,为什么这个时候不挺身而出、共担患难呢?至元丙戌年(1286),江南降元已经十年,岭南的道路也逐渐打通,雷泰升决定赴岭南寻找雷宜中的尸骸。他向生父国宾辞行说,万一尚书公的尸骸找不到,那么我也不回来了!说罢,便只身赴广州,逗留数月,寻访到雷宜中旧部徐应丰,终于找到雷宜中的遗骸。

雷泰升带着棺椁,雇船从海上返回。行驶到广州一带,遇到了一伙海盗,其他船上的人都吓得跳海逃生,泰升痛哭着对海盗说,这是以前的尚书雷经略的棺椁。海盗诧异地问:你是说大宋的雷尚书吗?泰升说,正是。海盗又问:你又是谁?泰升说:我是尚书之孙。海盗肃然起敬,让开航道,泰升这才平安抵达广州。一些还在广州的雷宜中门生故吏听说此事,纷纷在沿途痛哭迎送。从广州再经陆路北还,历尽千难万险,好不容易回到家乡,族人都感慨地说:尚书真是得到了一个贤孙啊!

其时,元朝廷正在四处寻访南宋官员以及他们的子孙,希望他们能为朝廷效力,雷泰升坚辞不就,独自守着雷宜中的旧宅。有一年,雷宜中的宅第不慎着火,雷泰升赶忙抢救出雷宜中生前留下的遗书官服诰命等珍贵文物,而自己的财产衣物一件也没有抢救出来。此后三十多年里,雷泰升一面寒窗苦读圣贤之书,一面致力于扶危济困,伸张正义,交游往来都是当时名士。一代忠烈雷宜中有孙如此,也足可慰怀于九泉之下了。

从雷璲开始的数代间,城溪雷家忠孝传家,名人志士层出不穷,包括揭傒斯、虞集等众多名公巨卿都不惜墨宝,大加赞赏。受祖辈影响,城溪雷姓族裔一向严以修身,克勤克俭,惟耕惟读,相继有多人登科入仕。如雷霖(一作雷震,字益济)中景泰七年举人,雷梦麟(字伯仁)中嘉靖二十三年进士,雷震鳌中万历三十七年举人……

由于家庭不断繁衍兴盛,狭窄的基址无法承载更多人口的生存和生活,城溪雷家族裔陆续外迁,另立门户。元代晚期,三十七世雷畴(字用行)、雷寿(字用必)堂兄弟二人搬到村庄前面游姓之侧建村,世称前坊(前雷),旧基址则相应称为后坊(后雷)。

从此,前后两雷相互呼应,鸡犬相闻,世代厮守着这片古老的土地,在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的钟城山脚下,传颂着雷氏先贤的忠烈伟绩,延续着淳朴恬淡的乡居生活。

参考资料:城溪《雷氏族谱》、同治《丰城县志》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含秀湖畔秀市人
【雷泰古】
来复朱善孙曰恭雷礼黄宗载尚褫熊太古聂如斌
黄氏家谱 -江夏鸿福 -搜房博客
谭嗣同琴事
文天祥为何氏家谱写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