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

忆东山二首(其一)

唐:李白

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

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

施宿《会稽志》记载:浙江上虞的东山是晋太傅谢安曾经隐居的地方,也叫谢安山,山上有谢安建的白云、明月二堂,旁边有蔷薇洞,相传是谢安游宴的地方。所以诗里的蔷薇、白云、明月,都不是信笔写出的,而是语带双关。

谢安出身陈郡谢氏,自少以清谈知名,但不愿出仕,隐居会稽郡山阴县之东山,与王羲之许询等名士游山玩水,并教育谢家子弟。后谢氏家族于朝中之人尽数逝去,他才东山再起,历任征西大将军司马、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职。简文帝逝后,谢安与王坦之挫败桓温篡位意图。桓温死后,更与王彪之等共同辅政。让谢安青史留名的是淝水之战,在淝水之战中,谢安作为东晋一方的总指挥,以八万兵力打败了号称百万的前秦军队,使晋室得以存续。战后因功名太盛而被孝武帝猜忌,被迫前往广陵避祸。太元十年(385年),谢安病逝,享年六十六岁。获赠太傅、庐陵郡公谥号"文靖"。

谢安多才多艺,善行书,通音乐。性情闲雅温和,处事公允明断,不专权树私,不居功自傲,有宰相气度。他治国以儒、道互补,作为高门士族,能顾全大局,以谢氏家族利益服从于晋室利益。齐人王俭称其为"江左风流宰相。"

在陶醉自然、吟咏啸歌之际,并不忘情于政治;而当身居朝廷的时候,又长怀东山之念,保持澹泊的襟怀。所以李白仰慕谢安,是谢安的头号粉丝。

李白写这首诗的时候,大约正在长安。唐玄宗亲自下诏召他进京,看来是够礼贤下士的了,但实际上并没有给他像谢安那样大展雄才的机会。太平盛世时,玄宗虽然喜欢他,但只是看作文学侍臣。李白是怀有强烈政治抱负的人,开始怨玄宗不对他委以重任,而玄宗也开始不耐烦李白的傲气和放浪,最后终于散伙,被“赐金放还”了,他从此再也没有机会施展他的政治抱负。

从“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可以看出,诗人在默算着离开隐居之地的时日。流光如驶,岁月老人。他有像谢安与东山那样的离别,却未成就像谢安那样的功业。因此,在诗人的沉吟中,已经包含着光阴虚度、壮怀莫展的感慨了。

所以“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两句中所包含的感情,一方面是向往,一方面又有一种内疚,觉得未免辜负了那儿的白云明月。

这首诗应该看作是李白的“归去来辞”。他向往着东山,又觉得有负于东山。他是要归去了,但他的归去却又不同于陶渊明。陶渊明是决心做隐士,是去而不返的。李白却没有这种“决心”。“东山”是和谢安这样一位政治家的名字结合在一起的。他向往东山,既有隐的一面,又有打算待时而起的一面。

但李白终归没有“东山再起”的时机,他最终随着清风明月,散迹江湖,不知所终了。有说他死在捞月的水中,明月终究不知落在了谁家。这位诗人,终究没有成为谢安一样的人。

人终究活不成另外一个人。

------END------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

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

迂夫子读诗词 yufuzidsc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忆东山二首(其一)》李白唐诗鉴赏
读李白《忆东山》诗
《忆东山二首(其一)》赏析
李白的两个远方
唐诗闲读:“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
62唐诗解读——李白之《忆东山二首》(其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