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脱离经济谈城市理论,就是耍流氓

自19世纪城市规划这一概念提出以来,各种概念,模式层出不穷,建筑师们兴致勃勃的走在打造自己理想之城的道路上。

随着时代的变迁城市的面目日新月异。然而在影响城市形态变化的真的是几个人心中的幻想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

本文的目标很简单,就是尝试将从上世纪初到现在的社会经济发展,简单地区分为“生产型社会”和“消费性社会”,并以此为基础,理解同类型的城市理论,是如何受到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的。在这个过程中,抛弃我们对理论先入为主的美好幻想,我觉得是十分有必要的。

港口贸易 来源:网络

1街道的改变

1.1 用于生产的道路:更快,更长,更直

1922年,柯布西耶为巴黎作了一版城市规划。

柯布西耶 来源:网络

在规划图里,柯布西耶拆除了老旧的巴黎市中心,在空出来的近5平方公里内,均匀地布置十字形的摩天大厦,并建设超大马路供汽车通行。

巴黎规划 来源:网络

这样大胆的设计被法国婉拒了,但却与美国当时正在进行的大规模“城市更新“运动,不谋而合。随后的《光辉城市》也在这种追捧下推行开来。

理论被顺利接纳的背后,与当时的社会生产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生产型社会里,生产资料的运输成本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最后工业商品的净利润。

光辉城市道路规划 来源:网络

人们都希望将工厂直接建设在水路或陆路交通设施旁,因为运输方便。

道路最好要笔直,因为车能开得快。

街区最好要大,路口要少,因为红绿灯就少。

人车最好要分流,因为这样就能减少人流对车流的效率影响......

总之,当时的路网规划,其主要核心是为了提高了生产资料的运输效率,降低了运输成本,迎合了当时社会以生产为导向的诉求自然被选做城市规划的方向。

因此,当主导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发生了改变,其规划思路必然也会发生改变。

道路穿过城市 来源:网络

1.2 用于消费的道路:更短,更慢,路口更多

20世纪后期,由雅各布斯 主导的以人为本的城市更新被发扬起来。

简 雅各布斯 来源:网络

《美国大城市的死于生》中认为,想要激发出街区的活力,创造适居的街道,应主张小而密的街区,并在街道旁设置一些商业和公共场所,给予行人过往和驻足的理由。但是之所以会被推行开来。这与当时正在发生着的社会经济形态的转变,是否会有着必然的联系呢?

我们这里提出一个假设:那就是文中提出的街道的活力,本质上与经济活动和消费活动密不可分。因为活力来源于人们能花更多的时间在街道上活动,交流。而人与人间交流的起因往往会由经济活动所催生

为此,雅各布斯实际上是很喜欢提议在街两边开设小店铺的,而它所塑造的社区气息,实际上是建立在一种小而密集的经济活动基础之上。

当然,雅各布斯为此还提出了其他的理由,比如预防犯罪活动的发生,它将店铺视为一种监视街道的眼睛。这是有道理的,但支撑店铺夜间还开门的,却是消费者。所以,足够多的消费活动,才是预防犯罪的良药,只不过她并没有往下细讲。

居住区底层商业 来源:网络

其次文中希望多人行道少车行道,将主要通行方式从车行改为人行。当然,我们可以提出很多优点:锻炼身体,增加交往等等,但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延长了人们经过路边店铺的时间,使得原本在车窗中一闪而过的商品有了更多被注意到的机会,进而增加了消费的可能。因为你不会在车上买东西,所以车行道两边的商业价值远低于人行道两边的商业价值。

车行道转向人行道 

最后她还主张小而密集的街区,这其实是减短了每一块街区边长,并且增加了路口的个数,对应商店选址的要义“金角、银边、草肚皮”,可以说小而密集的街区在占地不变的情况下,营造了更多适宜商业生存的环境。促进了地块中的商业活动。

并且在总用地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将原本处于场地中间难以用作商业的用地,在“小而密”的转化下,减少了土地中心距离道路路边的距离,提升了其作为商业用地的价值,进而挺高了该场地的土地价值。

密集街区创造更多的临街商业用地

公园改变

2.1  生产型社会:用于呼吸的公园

光辉城市绿地规划 来源:网络

依旧是20世纪左右,用以反思工业化对于环境的破坏以柯布西耶的“光辉城市“为例,其追求的是一种大面纯粹的绿地。

柯布认为,绿地在城市中的作用就是为城市提供清新的的空气,良好的采光,降低建筑密度,让人们走在其中感受自然。从现在的角度来说,他只关注了绿地在生态上的意义,因此他的逻辑就十分简单——越多,就越好。

这是一种注重生产的逻辑,因为消费行为被简化为最简单的“呼吸新鲜空气”。因此在生产型社会,绿地的生产远比绿地的消费更加重要。

但对于现在的情况来说,公园绿地成为了一种复杂的商品,因此其生产便不再纯粹只遵循生态意义,而是遵循经济理性的逻辑——或者说如何将其生态意义资本化——而进行,因此在这个时候,除了绿地的生产,如何消费,并使其经济效益最大化成为最主要的问题。

生活绿地 来源:网络

2.2 消费型社会:用于交易的公园

上述观点,可以在《死或生》中看到。雅各布斯反对大而空的绿地,认为在人迹罕至的地方反而会成为犯罪的滋生地。这说明在她的语境中,绿地与其说是一种自然资源,更不如说是一种社会资源,需要为该街区内的人提供服务。

既然是服务,那么就涉及服务半径,服务量,公摊以及回报等问题。因此,绿地的设计需要控制其大小,确保与流量相配,避免出现长时间空无一人的情况——因此这样十分不经济,是一种亏损的表现。当她吐槽绿地空无一人的时候,本质上是在吐槽一种投入与产出不相匹配的情况。

荒芜的绿地 来源:网络

什么样的状态下会出现这种负面情况?理由有很多,过度的巨大也是其中一点。理由在于,我们需要将绿地等公共服务的价值发挥,理解为一种“化学反应”——它只有在与其他空间,诸如商业,住宅用地等相互结合才能将其免费的价值溢出到有偿的,可进行市场交易的地价中。而过大尺度的绿地,会使得内部有很大区域是独自存在的,因而便与周边的“触媒”脱节了。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便能理解为什么小面积的街角公园,会在消费时代被推上舞台

分布与城市的绿地来源:网络

所谓的街角公园,主张的是一种分散化的绿地设计。它缩减了原本独立占地的大面积绿地,一方面节约了无效(指不产生经济效益)土地资源,并且在区域人口不变的情况下减少了人均的绿地公摊;另一方面,使得绿地能够在城市中更加均匀的分布,缩短了城市居民距绿地的平均距离,提高了绿地的使用可能 ; 

生活绿地 来源:网络

其次,绿地作为一种福利设施,自然会吸引城市人群到周边活动,进而促进了人们在绿地周边进行消费活动的可能,进而提升了周边的土地价值,使得土地所有者得以用更高的租金对商业活动场地进行出租。

这样的增益模式,使得现在对绿地的规划同样是主张多而小的方式——因为你不能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中。而最好是均匀播种,以点带面地实现整体土地效益的增幅。

从功能分区,到功能复合

3.1 生产型社会:减少运输成本

在生产型社会,为了便于生产,减少运输成本,城市形成了简洁的功能分区。一如雅典宪章规划的那样,认为一个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现代城市,是由多个特点清晰明确的功能区组成的。

显然,这同样是一种生产为主导的规划模式。因为它只在乎生产成本的降低,而降低的最好方式,是减少不同资源在城市中的多元和复杂的配置,加强同种类型的空间彼此的联系——比如生产区分置一块,商业区统一分置在另一块。

这能减少交易成本,同时也能合理配置城市资源:显然,不同的分区所需要的城市资源类型不同,对其的依赖程度也不同,独立分区本质上有利于有限的城市资源来进行精准投放,降低成本:比如,生产区可能就不需要大面积的绿地资源和步行资源,这些资源可以配置到住宅或者商业区中。

3.2 消费型社会:减少消费成本

但在消费型社会中,产能过剩的问题驱使着规划师们不再将规划的重点放在促进生产上,而是促进消费上。因此,城市多样性,或者说功能复合等概念被频繁提出。

城市多样性是指一个地区不同用途的混合,通常会有一些首要用途作为主导力量,并以此围绕着组织其他的配套功能和服务。

功能混合,和促进消费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吗?答案是有的。从反面论证,大规模的功能分区,其实是阻隔了消费的可能性。因此它在减少生产要素(物)配置的交通成本的同时,其实拉大了人在城市中的动线,减少人们消费的欲望和诉求。

想象一下,如果你住在城市西边,却要到城市东边买东西,那你消费的频率很有可能降低到一周一次的大规模采购。而这也会导致商业活动呈现更明显的周期性的变化:比如白天与工作日门可罗雀,只有晚上或周末才挤满了顾客。这使得很大一部分时间内,商业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而复合型的用地显然有助于解决这种问题。它会引来多样化的人群,多样化的人群又导致多样化的服务设施和商业,多样化的消费时段和消费空间,这样一天之中,这个地区的街道、商店和公园便能够在不同时间段吸引不同人群,持续发生着经济活动。

多样化的人群 来源: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城一色”的商业印记,绿地缤纷城初现华南
主城沸腾了!南京唯一一个公园式购物体验广场要来了!
特色商业街的发展模式浅析
万科魅力生活广场招商手册文案欣赏
落实科学发展观 优化城市商业网点布局
历史街区的活化:江门规划案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