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有感而发】再来说说“胡鑫宇事件”

看见“孩子,是父母最大的功课

江西省警方于今天上午十时正式向外公布“胡鑫宇事件”的最终结果——自缢身亡。并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回答了记者提问。对一些造谣滋事者也进行了相关处置。

正如我上一篇文章里提到的那样——原因可能就很简单。

厌学、抑郁、自杀。

我有这样的角度与思考。是作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作为一位母亲陪着女儿走过魔鬼般高中三年的经历所给予的。

青少年的抑郁具有普遍性,而父母与教师却没有相应地重视与了解。《中国国民心理健康蓝皮书(2019-2020)》中指出“中国有24.6%的青少年抑郁,轻度17.2%,重度 7.4%,年龄分布在13岁-18岁。”

胡鑫宇,高一,15岁。他面对的是新环境适应,学习成绩下滑,人际关系重新建立交往等多重压力……加之他性格内向,不善表达。使他出现了入睡困难、早醒、醒后难以再入睡等睡眠问题,存在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困难等认知功能障碍,存在内疚自责、痛苦、无力无助无望感、无意义感等情绪问题,进食也出现了异常,从而有了厌世表现和轻生倾向。

女儿小学三年级重新分班,这么小的一个娃,却表现得很痛苦。我除了跟她讲一些道理比喻开解之外,还请她的好朋友聚一聚——分班不分开。后来初中要去区里就读,我们就提前为她做了心理建设,帮她过渡。慢慢地她的适应性好起来了,高中三年分了三次班,情绪上还算稳定。

我接触过一部分抑郁症孩子与家长。让我特别无力的是家长,让我无限心疼的是孩子。家长对“抑郁症”的认知是完全盲区,他们脑子里就没这个东西,想补还补不进去。家长与孩子的情感关系成了二条平行线。

医生白纸黑字的“重度抑郁”四个大字,家长等同于“感冒”,吃点药就好了。孩子迟迟不好,家长的情绪反倒很崩溃,责怪孩子故意折磨他们,就是不想好好读书使幺蛾子。看到孩子身上触目惊心的自残划痕,他们也会很气愤——认为孩子用这样的方式折磨他们。其实那些自残划痕不是求死,而是求生。孩子太抑郁痛苦了。划开血口子的瞬间,他们压抑痛苦得到了缓解。

孩子已经爬上高楼要往下跳了,好在挡了下来。约了母亲来校,母亲好一个云淡风轻,认为孩子处于叛逆期而已。学校巧妙安排专题讲座,让家长们了解“抑郁症”。结果抑郁症孩子的家长们就没有来。

我并不是责怪家长,如今家长生活压力也是巨大的。加之家长的成长环境里就没个因为读书读到要去死的案例。这个太匪夷所思了。承认孩子出问题了需要太大的勇气了,否认却轻而易举,而且否认了给人不存在一样错觉,可以麻痹自己。

但家长真的是要学习成长的,为了孩子。很多孩子到了幻觉、妄想,要精神分裂的地步了,家长都还不会觉察到。

孩子太苦,家长太难。

学习是唯一出路,打通父母与孩子之间的“隔绝”。父母陪伴孩子顺利度过他们青春期的痛苦时刻。

理解大于爱,理解万万岁。

我身边很多年长者,子女结婚成家后,自己要升级了,会先去报班“育婴师”学习,有的甚至会去考个“家庭教育指导师”。难道他们带孩子没经验?有,只是时代不同了,经验也要迭代的。

”孩子,是父母最大的功课。

学校方对于孩子心理健康进行筛查,建档,及时发现处理。在我所在城市学校都是这么做的。

当然也不必泛心理健康问题。矫枉过正也是个问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胡鑫宇事件水落石出,家长需要关注的背后几个关键因素
父母们宜理性跟孩子谈一谈胡鑫宇,识别孩子是否有心理隐患
触目惊心!青少年抑郁症高发,18岁以下患者超30%!
女儿抗抑郁药,被妈妈换成维生素:暴露中国式家庭最痛一面
胡鑫宇事件尘埃落定,可又有多少青春在尘土飞扬里疲于奔命?
用爱守护生命,胡鑫宇给我们的启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