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评】复活——读《复活》有感

用一种决裂的方式

做自己的英雄

——盖世英雄

村长在微信上“微”我,说第四期共读的《复活》由我来分享。我吓得惊了一下,整个人一紧。村长的“森林共读”我一直参加,但不打卡,把一个“混”字混得很彻底。一个看书的渣渣去分享托尔斯泰的翁的巨作《复活》,村长哪来的自信?

我应下来了,虽人生半百,还是有点莽撞劲的。翻出那本老而黄且残破的《复活》。发现字小而紧密,老眼昏花,竟看不了了。不免叹气。

翻出喜马拉雅,听起了《复活》。那主播的声音好像只为了《复活》而生的。每日清晨一边练毛笔字一边听。注意力一会儿在练字上,一会儿在听书上。我已不再相信“一心二用”这样的谎言。特别是现在这样的世道,恨不能收起五官视听,独守个内心寂寞。

听书只能听个七零八落,怎么交待呢,不免焦灼。

赶上开学,会议培训挺多,第一天报到,晚上只看了几页书就支持不住了,躺在床上休息,迷迷糊糊地到第二天一早,澡也不及洗。

咋咋呼呼的减肥,一个假期未成,开学报到两天瘦了,意外之喜。

其实不管是准备好还是没有准备好,时间都会如期过去的。分享如期结束,现略加整理。

十九世纪的俄国,天才扎堆降临,全世界都忙着读俄国文学。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这三位天才同一时代。想想都让人兴奋。

我只看过托尔斯泰的两本书:《安娜 ·卡列尼娜》、《复活》。我不太会看书,看《安娜 ·卡列尼娜》时对列文着迷。他有思想,爱农民,有改革精神……感受到一股进步的新鲜力量。

再看《复活》,发现托翁还是深爱着农民,土地私有制是罪恶的,他要改革,要把土地还给农民。作为贵族的他有这样的大慈悲是蛮辛苦的。无疑会成了他这个阶层的局外人。而复活就是要成为局外人,身陷其中是醒不来的。(当然复活来自《圣经》故事)

而这两本巨作都是托翁听故事听来的素材。讲故事的人都是听故事用故事的高手,莫言算一个。一个故事一颗种,落在托翁的心里,一长出来,就窜到天上去了,成了文学史上的两座丰碑。弄得沙皇只落得“看他不顺眼却拿他没办法的地步”,只能看着这个坏老头时不时寄来的信——“你忏悔吧”。恨得牙都要咬碎了。

《复活》的故事简单却不凡。上流社会的聂赫留朵夫诱奸了姑姑家半是侍女半是养女的玛斯洛娃。玛斯洛娃怀孕生产后被赶出家门,从此随落成了妓女,后又遭人陷害,惹上官司,审判时又被庭长、法官、检察官,陪审团一顿操作,将原本无罪的她判为有罪,成了苦役犯,流放西伯利亚。而在审判时,聂赫留朵夫正是陪审员,认出了玛斯洛娃是她糟蹋过的美好的姑娘,从害怕当场出丑,名声扫地到走上赎罪的道路。

而这个故事是放在一个宏大的时代背景里,层层展现了官僚制度是如何利用“制度”摧残迫害人民;土地私人制是如何让农民在土地上终生劳作而食不裹腹,衣不遮体的悲惨命运。社会阶层矛盾尖锐,革命的力量在悄然生成,风暴欲来……

聂赫留朵夫和玛斯洛娃命运起伏线虽有先后,但基本上是一致的,年轻时他俩都是纯洁善良像清晨绽开的白茉莉,他俩相爱了。聂赫留朵夫的堕落来自他的贵族阶层的腐化,自我放弃;而玛斯洛娃则是被玩弄后遭抛弃,一系列的不幸遭遇使她不得不堕落。聂赫留朵夫堕落在前,她在后;而复活聂赫留朵夫在前,她随后。

玛斯洛娃的悲剧性还在于她是卡在阶层之间。上不上下不下。她出生卑微,却从小长大贵族家庭,读书识字,过着半贵族化的无忧生活。她是无论如何也没有办法去过下层人民的生活的,她吃不了这个苦的,她也很明确不嫁劳苦人。但她终是个出生卑微的一无所有。两个老处女赶走了她,她又不会打算自己,钱几乎全被骗走了。最后只能当妓女。

聂赫留朵夫其实也是卡在阶层之间,他出生贵族,是名公爵,继承了很多的家产。但他觉得拥有特权,拥有土地是不道德的,罪恶的,他匪夷所思贵族阶层对底层人民的奴役与破坏。他在心理上行动上开始远离他的阶层,不再参加上流社会的交际活动,改变贵族式的生活:住简洁的房子,吃简单的食物,坐一般的马车……

他厌恶上流社会的人,也厌恶他自己。他下沉到底层人民中去,看见无故关进监狱的人,看到农民的悲惨,看见城市里底层人民的悲惨……他放弃一部分土地,为蒙冤的人奔走……但他敢下沉到底层去吗?起码不会有“十分”的敢。

他是两个阶层的传话人,他还是需要“人脉”、“地位”、“金钱”来做成一些善事的。

但现实中的托尔斯泰在生命的尽头想彻底脱离他阶层的,老了老了,离家出走了……

玛斯洛娃卡在阶层之间是一种无奈,而聂赫留朵夫卡在阶层之间是种主动。从这一点来看,他们挺般配的。

看这本书时我会想联想到一些其他的书。比如加缪的《局外人》。玛斯洛娃审判,正像看《局外人》对默尔索的审判。掌握权力的人以法律为幌子进行着所谓公平正义将“无罪”的人关押,处决、流放……这也是国家机器对人的辗压与绞杀,这也是社会分工细化所带来的责任缺失。

把无罪的定罪,这样重大的灾难,没有人会站出来承担后果。就像纳粹对犹太人的屠杀,是一套程序运行,人只是这部机器的一部分组成。阿道夫·艾希曼站在审判台上,他没有承认自己有罪,只说作为一个军人在执行任务。

开始以为对玛斯洛娃的审判是一个疏忽,其实是种常态化。拿一条一无用处的毯子要定罪;身份证过期了要关押;读福音书要流放……典狱长对冤假错案若无其事,副省长也会喊出“你瞧,这就是所谓的公正审判,不可能有别的结果”,别人的灾难,只是长官们的疏忽……人人都知道那是错误的,但没有人去纠正错误,只有聂赫留朵夫在奔走。充满了讽刺。

我也联想到了《悉达多》。感觉聂赫留朵夫就是住在城里的王子,无忧无虑的生活。突然有一天走出城堡,看见了人间疾苦,但不安起来了,为解人间疾苦走上寻求解脱之路。聂赫留朵夫是走进了监狱,走到农村、走到底层人民的现实中去,看到了种种不幸。他努力想帮助他们,他进行土地改革,减轻农民痛苦,为受冤的人奔走……但这个群体太多了,他是无能为力的。但他坚持对玛斯洛娃犯下的罪赎罪的,跟着她流放,要跟她结婚……

此书总会出现大段大段的议论说明,让我不得不联想到米兰·昆德拉。一般人会反感这样的议论说明,可能作者挺着急的,怕读者不懂他的心,就直接说出来吧,让你明明白白他的心,我觉得也不失为一种可爱。

而米西的母亲,沙斐雅公爵夫人,长期卧病在床的形象,让我联想到了伊恩·麦克尤恩《赎罪》里布里奥妮母亲的形象,她躺在床上,但她的触角可以伸向任何一个角落,掌握着一切。

所以我想说的这些伟大的作家是不是都看过托翁《复活》……

弗洛伊德是不是受托翁的影响,而发展出“三我”理论。聂赫留朵夫总是本我,超我的打架。当然,每一个作家都是心理学家,否则写不好人性这个玄妙的东西。

回过来再说说聂赫留朵夫,我总觉得托翁把他塑造成有点勇敢过猛的天真可爱。我揣测可爱的托尔斯泰写这部巨作时已经步入老年了。他一辈子都在进行着灵魂的斗争,他好像借助聂赫留朵夫这一形象来完成自己在现实世界里的灵魂净化、升华,而且开启了加速度。毕竟他是个老人了。

聂赫留朵夫在陪审时,虽然是害怕被当众认出来,害怕当面出丑。但回到家后他便开始起了一系列变化,此后,便激流猛进般改变——结束情妇关系、结束与米西的恋人关系,赎罪,为受苦的人奔走,土地问题,抛弃财产……在整个过程中虽有小的动摇,但总体上是坚决勇猛的。

 一个人在一个阶层出生、生活,享受,这成了他巨大的舒服圈,也是巨大的障碍。但他就是跳出来了,真是英雄。可能还在于,他父母已经不在了,姐姐出嫁,他孤身一人而有了这种改变的可能。

改变是一件艰苦的浩大工程,我们喊着的减肥,少吃一口饭都那么难做到。聂赫留朵夫的复活是托尔斯泰的个人的英雄主义存在,不然他不会到了晚年还要离家出走。他一生倔强。

托尔斯泰在书中还是塑造了第二个聂赫留朵夫——谢列宁。他就完全没有办法挣脱他厌恶的阶层,顺应内心渴望。他完全被奴役住了,被杀死了。

就此打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析《复活》中托尔斯泰晚年的思想和历史背景
名著阅读专题资料--《复活》
《复活》:精神与道德的复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复活
精神如何战胜兽性?《复活》:灵魂坠入深渊后的“复活”之路
《复活》导读
托尔斯泰专题讲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