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反思】一节心理辅导课

这个星期匆匆忙忙用两天时间准备了一节心理团辅课——《会说温暖的话》。意在让孩子会沟通巧表达,在沟通表达中认知自己,给予他人温暖与肯定。

因为匆忙,这节课留有很多的遗憾。当然不匆忙,也会留有遗憾。完美的课是不存在的。“遗憾”在很大的程度上,反倒成了一个台阶,向上而去。

我并不是一个能全心全意专注于当下的人,备这节课时,我总处在断断续续忙“闲”事之中。这是我的一个模式,有点糟糕。周一晚上还在忙着给花草们换盆添土。我的思路也只会在这种“闲事”中慢慢的“长”出来。长得零零碎碎,我要花上点“意志力”才能串成串。

当有了初步思路后,我便是没完没了的做学具。四十五个娃娃,四十五份学具,全手工完成,占去很多的时间。理课的思路的时间更紧迫了,为了理个顺畅的思路,省了午饭时间。

在做学具时,我是有犹豫的。二年级的孩子看到这么多花花绿绿的学具,会不会心思被牵走?为了预防这种现象,规则先行。课前给四十五个孩子分了五大组,围圈而坐,选出组长,组长负责“学具百宝盒”的分发。实践证明——有效。

为什么要准备那么多的学具,一则活动需要,二则让人手一份丰富的学具让学生感受到被“重视”被“爱”。

心理团辅课的一大特点就是在“活动、体验、感悟、分享”。活动的设计又要符合孩子的年龄认知特点。充分的活动体验之后的课堂就会显得“吵闹”。如何在充分活动后回归课堂、分享感受?我用了“笑脸苹果”的奖励方式。

“奖励”是会产生“误导”的。担心孩子只是为了得到“笑脸苹果”而受到牵制。后一想只要参与活动就会有体验,有体验就会有感触。这个奖励是激发,不是误导。

在课的设计之初,我并没有考虑到“语言暴力”这一因素的介入,后觉得单纯让孩子明白说“温暖”的话,太过单薄了点。所以在课之初,我化身记者对孩子进行了采访。

当有人对你说“丢人,怎么不去死、猪脑子、废物”时,你会有什么感受?孩子纷纷表达:伤心、生气、愤怒、难过、觉得自己很没用、想揍人……”说时个个都很情绪。

这一铺垫之后,我让学生打开一个信封,每个孩子一字条。问孩子读了这一字条是什么感觉。认为是“语言暴力”的孩子站起来分享了感受,他们都不喜欢得到这样的语言暴力。我问孩子们想怎么处理这张“语言暴力”。撕掉,毁掉!我就让孩子们将“撕毁”语言暴力,并丢进垃圾筒。这是一种仪式,也是一种态度。拒绝语言暴力,告别语言暴力。

其他同学分享“温暖的话”,其他同学反馈感受。对比强烈的感受分享,让学生自然亲近“温暖的语言”。

“你希望爸爸、妈妈、老师、同学、朋友分别对你说句怎样温暖的话”。这一环节的设计中原来有“你希望陌生人对你说句怎么温暖的话”。思来想去,我还是去除了这一条。世上并不是单纯的只有好人,陌生人里有好人也有坏人。很多时候恰恰是坏的陌生人最会说“甜心窝子的”话。这是要提防的。出于保护幼童,我删除了这一条。

而这部分“需要”的分享,直接表达出孩子们内心需求。很多孩子表示:我希望爸爸妈妈对你说“我爱你,你是我们好孩子”、“你是个懂事的孩子”、“我爱你,宝贝”、“爸爸妈妈最爱你”、“我真高兴有你这样的孩子”……这是爱的需求与表达。而这些话背后可能隐藏着孩子一个小伤痕。

当我问:你们得到过这样温暖的话吗?很多孩子都表示“没有”,一张张有点失望的脸。中国人的情感是含蓄、内敛的。而孩子需要的“爱”却最需要用语言表达出来的。

其中有一个小女孩说:我希望爸爸妈妈对说“我们最爱你”,然后跟了句“老师,我还有个妹妹”。很明显这是一个因为有了妹妹之后,爸妈对她有所“冷淡”的孩子。她需要的是爸妈明确表达“我们依然最爱你”这份爱的态度。我对她说“爸爸妈妈爱你,也一样爱妹妹,爱是一样多的”。这是课堂上的处理,如果可以课后应跟进一个“个案咨询”,收集到更多的信息帮助孩子来确认这份“爱”。

有一个孩子说:“当你字写好了,爸妈就不打你,做好吃的给你吃”。听到这样的话,总让人有点心疼。这是一个被“爱”条件化的孩子折射出的爸妈的教育观上的问题。同时,这个孩子可能的机能发展上有点点迟缓。

其中有一个孩子,她还是一个小小宝宝时父母就离婚了,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爸爸再娶,又生了孩子。这个孩子说:你希望父母对我说“你真是我们的贴心小棉袄”。这个孩子为了得到“爱”,努力去做一个乖孩子。

上心理团辅课,有时是件很冒险的事。当发现了这些问题,作为心理健康老师是需要跟进的。

记得有一次我去一个外来民工子弟给的孩子讲绘画故事。那次讲的是《逃家小兔》。这是一个关于“妈妈的爱”故事。这是外来民工子弟学校,很多家庭中的父母都是不与孩子生活在一起,离婚率也高。这个故事我越讲越难过。故事太美好,现实太残酷。很多孩子的妈妈真的离开了。

对于同学、朋友你需要怎样温暖的话,收集到更多关于“友谊”的需求。

对于老师,你需要怎样温暖的话,更多收集到是关于“认可”的需求。

有一个环节的设计很欠妥。就是让孩子现场对“我”说“温暖”的话。孩子对我是极不熟悉的(第一次上课),他们只能从我的“衣着、发型、长相、声音”上来“夸”,这“夸”就很“飘”。如果我换成一个“学生”,那情况就可能完全不一样。或者换成“具体的情境型”。例如“我跑步得了第七名”、“我考试考了六十七分”、“我作文获奖啊”……这样孩子的语言就会落到实处,让学生明确针对这些具体情况如何用语言肯定、鼓励、支持到他人。

以上的环节扎实了,那下面的环节就会开展得很顺利。孩子围圈,一个孩子站在中间,其他孩子每人对他说一句温暖,并给他的“项链”上加一个“钻石”。每个孩子都盼望站在中间接受大家温暖的话,那真是太幸福了。而这里出现了一个小插曲。一个孩子坐上地上哭了。原因是一个女生认为他不遵守纪律不让他玩这个活动。这是课堂上的生成,这个生成的利用很重要。我让这一组的孩子每人说一句安慰的话给他,最后,这个孩子笑了。

在对自己说温暖的话时,其实是自我认可的部分。每个孩子有一个爱心,每个孩子十四个可爱贴。每对自己说一句温暖的话,就可以给自己的爱心上贴上一个可爱贴。有的孩子就是没有贴,我问他为什么没贴?他说“老师我好像说不了这样的话”这样的孩子的自我价值是极低的,在现实生活中周围的人也是极少给予他肯定。我先给他贴上一个“你很谦虚”,“你很健康”、“你的牙齿很整齐”……帮着孩子认可自己也是极重要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语言暴力对孩子的伤害到底有多大?
有话好好说——尽量避免语言暴力
“新型家庭暴力”悄然盛行,不打不骂却把孩子害更惨,尤其是最后一个
父母将这6句话常挂在嘴边,难怪孩子一天比一天优秀!
?语言暴力对孩子危害极大,这些话家长千万不能对孩子说
多少父母,输在了不会好好说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