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说,每个人都应该读读《斯通纳》?

共情

  9月

  14日

如果想要了解成功者的故事,可以去翻阅《了不起的盖茨比》,也许那里会告诉你答案。
而《斯通纳》,是一个关于“失败者”的故事,也是值得每个人都读读的故事。

读完这本书后,我如鲠在喉。
斯通纳如此接近我们,我近乎从他身上看到了我父母那辈人以及我身边大多数人的影子。

1

斯通纳,出身美国一个偏远农场,19岁考入密苏里大学学习农学,因为父亲期望他学成归来更好的务农,改善家里的经济情况。
他在学校读书期间,晚上要在亲戚家打一份工,但是他有自己学业上的乐趣,开始讨厌因为窘迫不得已在亲戚家农场干活儿花费时间。
因为这样他很晚才开始学习,他感觉自己学习的冲动非常强烈。
当意识到自己生活中的时间那么少,而要读的东西那么多,必须知道的事情那么多,他辛苦追求的宁静,开始破碎了。
当一个人的认知逐渐增长,全新的世界展现在眼前,就会有种再怎么努力都觉得不够的紧迫感。

2

入学一年后,在大二的一节文学课上,他洞察到自己内心深处的渴望,放弃了农学,转修文学。
而专业的切换,恰似一个人顿悟的某个时刻,探寻到一些灵光,发现了自己的渴望,并且抓住正当好的机遇。

可能在放弃农学的那个时刻,他就已经明白自己再也回不到农场了,他有了自己这一生另外的打算和追求。
生活并没有按照斯通纳父母的期许那样运转,他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在密苏里大学求学八个春秋后,正当第一次世界大战拼杀犹酣的时候,他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
毕业后,他留在了学校,成为了一名英文系的老师。

3


斯通纳在读博士期间,交到了两位朋友,分别是马斯特和费齐,他们经常在星期五聚会,喝啤酒,海阔天空聊到深夜。
是啊,人是需要朋友的,朋友可以给予我们慰藉,驱赶漫长人生里的孤单。
马斯特将大学比作必庇佑所,是给那些体弱、年迈、不满以及失去竞争力的人提供的休养所。
当战争来临的时候,马斯特和费齐选择了参军,他们认为在走向等待与世隔绝的慢性灭绝之前,到这个世界上走一遭可能会很有趣。
斯通纳因为与文学结缘,才从过去那段在农场生活的死寂中复苏过来,他有自己热爱的事业,他决定留在学校。

4

费奇回来了,但马斯特却战死沙场。
斯通纳在自己老了的时候回首,或许马斯特是在以死亡来对抗生活这场惯常的虚无。
而费奇,手中有权利,学校里有声望,在名利场里,过着自己看似完满的一生。

那么斯通纳呢?

斯通纳20来岁开始教书,10年后升为助教,其后30余年,学术上再无建树。

他在事业上,常年被上司打压,空有一身本领,却只能教新生最基础的课程,带研究生的资格也被剥夺。

一辈子活得努力、克制,兢兢业业,直到退休仍然是个助理教授。

5

斯通纳年轻的时候,在院长的家庭聚会上,遇到了一温柔、娇羞、家教严格的姑娘,他迅速堕入情网,以为那是自己理想中的对象。

在他们彼此还没有过太多了解的时候,就义无反顾的走进了婚姻。
虽然在婚前,他突然对降临在自己生活中的幸福有种莫名的陌生感,并且开始质疑自己处理即将要做的事情的智慧,但是他想所有的男人都会跟自己一样,会产生同样的犹疑。

他们蜜月还没过完,婚姻就成了无用的摆设。
和谁结婚都一样吗?真的不一样。经营固然重要,但选择好像更重要一些。

直到有了孩子,她开始变得愈加冷漠,讨厌与斯通纳有任何肢体上亲密的接触。

她或许将婚姻作为交易,以此逃离自己的家庭,完成一个人必须完成的任务,结婚、生子,诸如此类。

斯通纳精神上受困于自己神经质的妻子,就连家中的书房都被妻子征用,他在家里唯一的容身之所,是一个堆满杂草且无法取暖的玻璃门廊。
对于斯通纳来说,唯有孤独恒常如新。

6

他和妻子育有一个女儿。

但是作为一个父亲,他未曾与女儿建立亲密联系,只有在女儿很小的时候,他们在书房里一起共度过一些温馨的时刻。

他曾努力试图去建立父女之间的亲密联系,都被神经质的妻子打断。

他的妻子刚开始还关注艺术,但在她父亲死去之后,她开始关注女儿。
她总能想到办法,来阻止这对父女之间的连接,她始终以预防和抵抗的心态,站在这对父女之间,凭借着自己心中一种叫做嫉妒的情绪。
她歇斯底里,毫无头绪,随时爆发。
她也曾试图努力改变,但都用力过猛,感情的事情用不得一丝蛮力。
真实生活里,有太多东西,不是你努力就能改变的。

7


家庭无法给予他温暖,理解和体贴更是无从谈起。
他们彼此压抑自己,以此维系名存实亡的婚姻关系。

斯通纳在自己的课堂上,遇到了自己的挚爱,一个女大学生。

他内心重燃激情,点亮了对生活的期望,渴望天天见到她。
或许是因为那些积压已久的苦闷,让他在遇到她之后更加激情,澎湃,尽情释放。
他好像忽然明白,你最初爱的那个人,并不是你最终爱的那个人,爱不是最终目标,而是一个过程,借助这个过程,一个人想去了解另一个人。

但是因为他上司的搅扰,最后这个女生不得已被逼退学。

他受困于现实,无法选择逃离,即使他深深知道,遇到灵魂伴侣多么不易,终究还是选择了告别。
他知道,如果自己一旦离开,对彼此来说,都是自我毁灭。
他选择留在这座高墙里,他就是要这种庇佑,唯有如此,得偿所愿。

8

他爱的姑娘走之后,他开始耳聋、腿脚不方便,甚至变成了一个遭人嫌弃的糟老头。
而他对此似乎毫不在乎,甚至跟他的上司横冲直撞起来,但却因着这样的鲁莽,他又重新回到高年级英文课的教室,生活就是这么喜欢开玩笑。
斯通纳有自己一生热爱的文学相伴。

他守着自己的文学,守着校园这方小天地,过着自己的小人生。
斯通纳在密苏里大学,度过了自己的一生——46年的人生,最后罹患癌症。

9


斯通纳的女儿为了逃离家庭的困扰,不惜在高中学校与男同学有了孩子。
他们结婚后,便都离开了学校。
打算生下孩子后,再做打算。
她的丈夫应征入伍,去了战场。
不久之后,便战死沙场。
她觉得很惭愧,因为自己的想要逃离家庭的愤懑,害了这个年轻的生命。
他只是自己在黑暗中不下心抓到的一棵稻草而已,他有什么错呢?

10

作为一个读者,当你看到某种不幸正在降临,就像你在生活中经常看到的不幸来临那样,心里很是清楚,你对它无可奈何,任由它发生而已。

斯纳通一生,职业上并没有什么建树,家庭生活又凌乱不堪,从这一点来说,他是失败的。
但却是一个让人羡慕的“失败者”。
虽深陷困顿,但他并不关心世界大战,不理会职场纷争,不纠结感情挫败……
他在持续不断的不幸中,并没有被现实所击垮,从而掉入堕落的深渊;他始终饱有内心的宁静,即使在看起来的荒凉与绝望中,依然有着自己的坚守——文学和教师。
人生是什么?
是在即使看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是即使不能拥有完美的生活,索性追求过完整的自我。

11

我也不禁问自己:人这一辈子,是不是守住心中的一方热爱,就足够了?
我们这个时代,允许我们像斯通纳一样,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情吗?
我们也可以选择只做一个软弱的、守着自己一方天地生活的人吗?
但,挺难的,不是吗?
我们不甘平庸,但又难有安心做一个普通人的勇气。
我们不断向前,却又无法知道哪里才是终点的迷茫。
我们时常困惑,渴望庇佑但又打着独立自由的幌子。
也许就是在这样的忙乱中,忽然看到斯通纳这样如此纯粹面向生活的人,我忽然被他的固执所打动。
这种感动,就像我一个人坐在书房里,对面忽然有一个人向我走来,我浑身泛起了鸡皮疙瘩。
面对世界的坚硬和冷酷,现实的无奈与荒凉,能保守住一颗完整的内心,他就是高贵的、是坚韧的、是顽强的。

12

也许,世界本身就存在两张面孔,天使与魔鬼,总是轮番交替上演。
就像硬币的两面,没有正面,也就无所谓反面。
也如甜甜圈的圈和空心,没有圆圈也就没有圆孔,我们不能忽视圆圈,否则的话圆孔也无法彰显出来。
它们总是相互依存。
我们自己,也同样拥有正反两面,而只有将自己的正反两面都注意到的时候,才有机会体验并拥有真正的幸福。

13

《斯通纳》,1965年出版,只卖了2000多册,销量平平,很快就被人们遗忘了。
直到2006年,作者去世12年后,这本书突然在欧洲流行起来,一个月之内销售了12万册。在不到两千万人口的荷兰,销售超过50万本。
著名演员汤姆·汉克斯在采访时曾说,《斯通纳》是自己最喜欢的十大小说之一。
有人说,他从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有人说,他教会我们普通人如何勇敢的面对生活。
有人说,我被他在文学领域倾注的一生热情所打动。
我们之所以喜欢读书,不就是在这荒芜的世间,找寻一份慰藉吗?
我们能如同他一般,恪守内心,做一个内心清明的普通人吗?
推荐:《清单人生》:她63岁,从礁石上一跃跳进了大海。
上篇:汇报工作,被领导狠批一顿,也许是因为没用对汇报方法……

   个人公众号,不代表公司观点   

搜索公众号 " 七十二朵云 "

遇见小云,陪你成长。

作者小云:

管理学硕士,企业中层。

- 点击右下角,告诉大家你 “在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每年的这个季节…|《斯通纳》
《斯通纳》:一个大学教授的奋斗挣扎史
约翰·威廉斯:你必须记着自己是什么人,你选择要成为什么人,记住你正在从事的东西的重要意义
《斯通纳》即使不能拥有完美的生活,所幸追求过完整的自我
书单来了|5本文学经典,讲述5个对抗平庸生活的普通人
活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