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与孩子“在一起”
遗传是多么神奇的事。孩子生下来,外貌上总是既像母亲,又像父亲。随着他慢慢长大,他可能像母亲多一点或者更像父亲——这取决于周围人对他的“感觉”。
孩子源于父母,长得像父母,可是父母未必懂孩子。理由很简单:父母久经社会的改造,往往以他们当下的处境来判断孩子的未来需要,而不是尊重他们的天性,挖掘他们的爱好,了解他们发自心底的真实诉求。
要看到孩子的“天性”“爱好”“真实诉求”,首先得给他们“自由”的成长环境。——既要给他们行动上的自由,又要给他们思想上的自由。
我喜欢与我的孩子在一起,哪怕一天二十四小时都毫不厌倦。我的孩子也喜欢与我在一起,因为,他们与我在一起,可以享受到最大程度的自由。
我能给他们的自由是什么呢?只要是不伤害身体(自己及他人)、不破坏环境的行为,我都允许;只要不涉及礼貌,不打击人格的任何话,都可以说。基于此,我们哪怕相处的时间很长,也会有足够的内容去互动,这样,孩子自然会感觉到放松、开心、有收获。
我喜欢带孩子去户外活动,尤其是山野间。户外活动当然是体育锻炼,但又不仅仅是体育锻炼,它同时还是培养孩子观察力,养成细腻情感的重要场所。比如,我带孩子爬山,爬着爬着就会与他一起站在坡边看远处的夕阳、云朵、高楼,我们还会时不时蹲在地上观察石头、落叶或虫子。我会鼓励孩子将虫子抓起来,数一数它有多少只“脚”。
我不到三岁的小儿子,一出门就四处“张望”,眼睛乌溜溜地转得很快(更小的时候就如此),看到熟悉的事物,他会告诉我他看到了什么;看到不熟悉又感兴趣的,他会问我“这个是什么”。我会引导他观察事物的具体特征,加强记忆。(而不是简单地告诉他事物的“名字”)等下回再看到,那些不熟悉的,他已经熟悉并记下;他会看到更新的事物,再问我,再记下。小孩子的学习过程就这么简单。
不过,这也要有一个愿意随时与他互动的家长才行,否则,孩子观察事物并发问的动力就渐渐没了。我总看到不少家长,孩子在玩沙子、堆造型,她们在沙坑边玩手机,看都不看孩子一眼,仿佛是在“放牛”——只要牛不弄丢了就行!
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一定会从环境当中吸收大量的信息。有利有益的信息,需要家长来帮助他们进一步“消化”,要么推动兴趣的形成,要么推进知识的增长。
我的大儿子喜欢上踢球,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带着他在电视上看了几场世界杯比赛,以及几段梅西的成长视频。他觉得梅西真的好了不起。有了这一初步认识之后,要紧的是通过实践来加深他的认识。儿子读二年级的时候,一到放学,我就带着他约上几个小朋友一块在小区踢球,进了几个球之后,他的成就感便出来了。哪怕偶有受伤,他也热情不减。后来,我又将踢球设定为按时完成作业的“奖励”,他也乐于接受。我同时还发现,他的跑步、跳绳成绩也进步了。一举而多得,多好!
与孩子在一起,不仅身要在,心也得在,像个木偶一样地陪着他,有何意义呢?更可悲的是,很多家长带娃,完全就是在带“手机”,眼睛片刻不离屏幕,这就比仅是一只木偶还要可恶,因为:你做什么,孩子也会跟着做什么。他总会有办法抢夺你的手机。
与孩子在一起,还可注重在家里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的生活环境。来我家做客的人,都很喜欢我的书房,倒不是因为我的书房有多大,藏书有多多,而是书房的环境很纯粹,除了书,就是一张桌子、一把椅子及一台笔记本电脑。
我要通过我的布置告诉我的两个孩子:爸爸的书房是学习、工作的地方。你们进来看书,没有问题;若是进来打闹嬉戏,那可不行!
我最近新买了一个小黑板,与我的两个孩子一块写字、画画。他们很喜欢,每天都要进来很多趟。
与孩子在一起,就是要“紧锣密鼓”地给他有益的刺激,帮助他树立目标、养成习惯;如能令他的生活有一定的艺术性——那就更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孩子将来有没有出息,看看客厅的摆设就知道了,很准的
爱和自由,规则与平等 这是一位妈妈整理的孙瑞雪的公益讲座笔记 。
《给孩子恰到好处的爱》:有边界的自由,是对孩子最好的保护(给孩子恰到好处的爱 做不焦虑的父母)书评
♨ 学了好的理念是用来改变自己的
家长如何击退孩子的恐惧感
如何帮孩子克服胆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