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遇见曾国藩003# 厚积薄发终有大用,学业事业两大恩师
曾国藩日记当中首提“唐竟海”是在道光二十年的十一月初五日,原文为“唐竟海前辈来,继朱啸山来,同至琉璃厂买纸……”。
唐竟海即唐鉴,是湖南长沙人,出生于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他的父亲唐仲冕曾任陕西布政使。唐鉴幼年随父宦游,长大后才回到湖南求学,28岁录为秀才,入城南书院就读。(位于现在的长沙市天心区,历史上与岳麓书院齐名
嘉庆十二年(1807年),唐鉴中举人,十四年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充国史馆协修,授检讨。嘉庆二十二年,唐鉴补浙江道监察御史,道光元年(1821年)任广西平乐知府,十三年,升任安徽宁池太广德兵备道,驻芜湖,兼管钞关。翌年,调江宁十府粮储道,曾一度代行两江总督事。道光十六年,唐鉴补贵州按察使,两年后调任江宁布政使。
道光二十年,唐鉴京召对,升太常寺卿(正三品)。时处鸦片战争前后,清廷内禁烟和反禁烟,主战和投降两派斗争激烈,他持消极不抵抗的态度。部分因为上述原因,道光二十五年,唐鉴致仕返湘,后至金陵主讲于尊经书院和钟山书院(金陵书院)。咸丰三年(1853年),唐鉴返回长沙故里,在家校注《朱子年谱》。
唐鉴崇尚程朱理学,主张身体力行;任官之处,皆重视办学,提携后进。
道光二十年,唐鉴几月份回的京城无从知晓,我们所能知道的是,他一回来,就有不少的后生晚辈向他讨教学问道德,——曾国藩仅是其中的一个。结合唐鉴的个人经历来分析,至道光二十年的十一月,曾国藩不过与“唐师”相识数月,与这位大忙人坐下来静静探讨学问的机会恐怕并不太多,然而,他却一辈子受到了老师的深刻影响(二人熟识之后,曾经常以弟子之礼拜谒唐鉴)。
唐鉴对曾国藩的影响,可以举几个比较接地气的例子来进行说明。一是修身方面,唐鉴建议曾坚持写日记,他言“督促自己修身的最好办法就是记日记。”二是读书方面,唐认为当以《朱子全书》为宗,切不可随意浏览对待之,他还鼓励学生多读史书,钻研兵法。唐鉴曾送给曾国藩一本自著《畿辅水利》,一张亲笔楷书条幅:“不为圣贤,则为禽兽。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善化唐鉴。”更早之前,唐鉴还送给曾一个“静”字,劝告他越是临大事,越要有静气。——这深深影响到曾国藩一生的处世风格。
曾国藩生命当中的另一位贵人是穆彰阿,是比唐鉴更为严重的“投降派”,是清朝名声极坏的一位权奸。但是,恰恰是这样一个备受争议但是位高权重的满人,颇为看重踏实勤勉、默默无闻的湖南人曾国藩,在精深巧妙的多番运作下,推动曾在短短时间内连连升级,势不可挡。
穆彰阿(1782—1856)是满洲镶蓝旗人,出身于满族官僚家庭,父广泰,官至内阁学士、右翼总兵。穆彰阿本人为嘉庆进士,历任内务府大臣、步军统领、兵部尚书、吏部尚书、大学士、军机大臣等职。
道光朝以来,穆彰阿成为皇帝最为信任的两个宰辅之一,另一个是曹振镛(生前即晋升为太傅,画像进入紫光阁,位居功臣之首)。道光十八年,曾国藩赴京参加第三次会试,考试总负责人即为穆彰阿。曾国藩考中进士,但成绩不算好,故当时并未引起穆彰阿的特别注意。心情有些郁闷的曾国藩在落榜老乡郭嵩焘的提醒下,找到湖南老乡劳崇光帮忙(长沙人,为穆彰阿的得意门生),经劳的苦心宣传(劳将曾国藩的朝考诗文抄写了十几份,分别投送到京城各个高官处),穆彰阿四处听闻曾国藩是个人才,特意调出曾的考试试卷来看,他一看曾所写策论的开头便被深深地吸引住,以为遇到了知己。其后不久,曾国藩得到了穆彰阿的接见,穆彰阿直言曾天赋一般,得靠勤奋诚实才能成就大业,他勉励曾国藩:“翰林院是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的要地,藏龙卧虎,起点高,你一生事业从此地发祥,愿好自为之!”
有了较好的信任基础之后,穆彰阿时常找曾国藩探讨国家大事,甚至谈到了对英是战更好还是和更好的问题(在当时何其敏感)。曾国藩的回答是:“自南宋以来,书生好诋毁议和,以主战博爱国美名,而驾驭夷狄之道绝于天下已500年。”他与穆彰阿一样主张“和抚”英国,曾认为英国人强大,不易打败,最好可以借助外交及法律手段解决争端。穆彰阿对曾国藩的看法深表认同,认定这个年轻人前途不可限量,并当即为其改名为“国藩”,寓意国家之藩篱。(曾国藩原名曾子城,字伯涵
穆彰阿逮着机会就在皇帝面前举荐曾国藩,说他“遇事留心”,可堪大用。终于有一天,曾国藩在养心殿得到了皇帝的召见,君臣对答十分惬意。道光皇帝非常惊喜,从此对曾国藩青睐有加。曾国藩得以连连高升。殊不知,曾国藩在皇帝面前有如此惊人的表现,也是受了穆师的一对一特别指导。
完全可以这么说:曾国藩在京起步之最困难的阶段,是穆彰阿将他扶上了马。他不仅将曾扶上马,而且借助自己的影响力推着爱徒一路狂奔。要是没有穆彰阿,曾国藩几乎没有可能在短短十年内从一个进士成为朝廷二品大员,创清代官员晋升记录。要是没有穆彰阿,曾国藩甚至可能在京城混不下去,搞不好得被安排去个小地方当个县令什么的。
咸丰皇帝上台之后,穆彰阿因为权势过大而被革职,永不叙用。好在此时,沉稳、勤勉、大气的曾国藩在京城已经有了较好的根基,不至于因为老师的失势而受到很大的影响。
咸丰六年(1856年),穆彰阿病重,曾国藩正率湘军在前线与太平军作战,由于皇帝身边再无恩师那样真心为自己说话帮忙的人,他办事总是多受限制。即将走到人生终点的恩师穆彰阿,亲书“好汉打落牙和血吞”条幅送给曾国藩,勉励他要在事情不顺时极力忍耐。
作为穆彰阿的得意门生,曾国藩一直对恩师感恩有加,哪怕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也要想法设法探望并资助老师的后人。
初到京城的曾国藩,最大的幸运莫过于遇到了唐鉴及穆彰阿,作为曾之长辈的两位大人物促使他不断修炼心力,洞悉官场,帮助他少走很多弯路。
曾国藩说自己“不信书,信运气”,这哪能说一点事实依据都没有呢?谁能想到,还有更大的运气在前边等着他,不过,走运往往也意味着更大的挑战甚至是危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个提拔他的老师,是曾国藩人生成功的第一步
历史当事人:曾国藩升迁秘籍
此人是曾国藩的真正伯乐,亲自为曾改名,身败名裂后看曾如何对他
道光帝让曾国藩在养心殿空候一天 曾的恩师帮他点破其中玄机
曾国藩成功利用了穆彰阿,被皇上御笔亲点榜眼,别人学不会
曾国藩这么牛,是因有人对他破格提拔,此人名声极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