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仲景之半夏泻心汤的古方智慧
userphoto

2022.11.26 山西

关注

摘要:半夏泻心汤证首见于张仲景《伤寒论》,第149条为少阳病误下,中气受伤,导致中焦斡旋失司,升降之枢机不利,气机壅滞而成心下痞。心下满而不痛,按之柔软无石硬,没有明显的疼痛的心下痞证,用半夏泻心汤,和中降逆,化痰消痞。心下言部位发生在心下,也就是上腹胃脘部,位于中焦,痞言塞,是病人自觉堵塞胀满不通。所治之脾胃病证多属虚中夹实,多以寒热错杂为主,脾胃本虚,运化失常,或湿热内蕴,阻于中焦,气机不畅。须结合中医辩证。观其脉证,随证治之。有明显饮食积滞导致的胃脘腹胀满不适舌苔厚腻者不宜使用。

关键词: 伤寒论  半夏泻心汤  心下痞  

    半夏泻心汤首见于张仲景《伤寒论》,第149条“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湖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也,宜半夏泻心汤。”“半夏半升(洗)黄芩 干姜 人参 甘草(炙)各三两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证属心下痞之痰气痞,治以和胃涤痰,调中消痞,方用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证病因病机及方义分析

     1.病因:少阳病误下,中气受伤,导致中焦斡旋失司,升降之枢机不利,气机壅滞而成心下痞。呕而发热者,是少阳病热郁胆腑,胆腑郁热犯胃导致胃气上逆,故见呕吐,热郁胆腑,故见发热,证属柴胡证,不应用下法。倘若用下法就会出现三种结果,一柴胡证仍在,复用柴胡汤因误下损伤正气,必然会战汗作解。二少阳病误下后,邪热陷于胸膈,和水邪互结,出现心下满而硬痛的大结胸证,当用大陷胸汤泄热逐水破结。三心下满而不痛的心下痞证,用半夏泻心汤。

  2.病机:主要症状为心下但满而不痛。少阳病误下后,导致中气被伤,中焦枢机不利,气机壅滞,出现了心下胀满堵塞不通的痞证。心下痞证属无形气机的壅滞,并没有邪气的阻滞,故但满而不痛,按之柔软无石硬,没有明显的疼痛,与水热互结的大陷胸汤证的心下满而硬痛相鉴别。由于气机壅滞于中焦,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必然会导致气机升降紊乱,而出现上热下寒的症状。《金匮要略》中讲“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脾不升则生湿,胃不降则生热,湿热阻滞则有痞满的感觉。胃热浊气不降,故有干呕或呕吐;脾湿清气不升,故有肠鸣下利。“心下痞满”是主要症状,“干呕或呕吐”次之,“肠鸣下利”再次之。总结症状:心下痞满,时时呕逆,肠鸣不适,大便溏,苔黄白相兼而腻,脉弦滑。治以半夏泻心汤和中降逆,化痰消痞。

  3.方义分析:方为小柴胡汤去柴胡加黄连干姜, 为和法的代表方。与小柴胡汤不同的是半夏泻心汤证部位在中焦,意在和解中焦;而小柴胡汤证部位在少阳 ,为和解少阳的代表方剂。君药半夏辛温和胃化痰降逆消痞,干姜辛温暖脾散寒,二药散痞气之结。黄芩黄连苦寒降胃气之逆。人参甘草大枣甘温调脾胃之虚。全方辛开苦降甘调,寒热并施,使脾升胃降,气机调畅,故痞塞自消。药物煮后去掉药渣,再煎意在寒热并行,使调和脾胃。

   半夏泻心汤类方:

   半夏泻心汤证为心下痞、呕吐的痰气痞。生姜泻心汤证为心下痞、呕吐下利、干噫食臭、肠鸣辘辘、胁下有水气的饮气痞。甘草泻心汤证为心下痞硬、下利益甚谷不化、干呕心烦不得安客气上逆痞。三方均为寒热错杂的心下痞证。生姜泻心汤为半夏泻心汤减二两干姜,加四两生姜,以和胃降逆散水消痞。甘草泻心汤证为半夏泻心汤加炙甘草至四两,补中和胃消痞。

  心下痞:

  心下言部位发生在心下,也就是上腹胃脘部,位于中焦,痞言塞,是病人自觉堵塞胀满不通。脾主运化,喜燥恶湿,其气主升;胃主受纳,喜润恶燥,其气主降。二者同居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纽。由于病人素体脾胃虚或者是邪气内陷,又或是饮食不节影响了脾胃升降之枢,导致中焦气机升降不利,导致心下痞。气机不利并无实邪凝结,按之濡软而不坚硬疼痛,故为气痞。

   半夏泻心汤之古今适应症:

  1:伤寒论针对太阳病误下损伤中阳,导致中焦斡旋失司,升降之枢机不利,气机壅滞而成心下痞。

2.由于脾胃气机不畅,升降失常所致的心下痞及肠鸣而呕等证。

3.由于脾虚日久不能运化水湿,聚湿生痰,痰阻中焦,进一步导致中焦气机升降失司,出现心下痞,呕吐者,但服用本方后痞自消,平时当以温补脾胃为主。

4.本方所治之脾胃病证多属虚中夹实,多以寒热错杂为主,脾胃本虚,运化失常,或湿热内蕴,阻于中焦,气机不畅。凡中气不足、脾虚胃弱、湿邪留恋、寒热夹杂之脾胃病皆可运用。

论述半夏泻心汤的应用及使用注意

  1. 胃脘痞满:多见于各种胃、十二指肠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患者自觉胃脘部胀满不舒,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多由饮食不化,情志失调,脾胃虚弱等导致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常而导致胃脘部胀满不舒,属中医痞满范畴。根据中医辨证论治,运用半夏泻心汤加减以辛开苦降,消痞散结。胃寒者:加吴茱萸、高良姜,温胃散寒;大便溏薄之脾虚加炒白术、茯苓、白扁豆以健脾止泻

    2.头痛属脾胃升降失司者:脾胃居中州,主运化,司升降,脾虚则运化无力,生痰成饮,脾胃升降失职,故清阳不升,故有头痛及上热下寒诸症之发生。治宜补脾胃、化痰饮,方用半夏泻心汤。等多种疾病都可用半夏泻心汤调和脾胃,和解中焦。

    3.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用之疗效显著。

    4。当代社会普遍存在寒热错杂现象。嗜食生冷之人,造成脾寒,脾失于运化日久生痰化热造成寒热错杂。但仍须结合中医辩证。观其脉证,随证治之。

    5.有明显饮食积滞导致的胃脘腹胀满不适舌苔厚腻者不宜使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领略更高境界的“中医思维”| 医术的差异
半夏泻心汤
干货!国医大师弟子母连锦“半夏泻心汤治疗脾胃病”
我对半夏泻心汤的理解和运用——在全国经方论坛群中的讲座文字版
名中医柳毓泉经验——胃病两则(反酸、关格)
千古脾胃病第一方:半夏泻心汤辨析 中国中医研究院,时振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