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冬至,走岭南,观奇山异景之肇庆诸景

从广州一直往西就会到西江下游的肇庆。汉武帝灭了南越国之后设了九郡,上回说交趾郡的广信是两广的分界;肇庆这个地方当时设立了高要县,属于苍梧郡。高要这个名字一直沿用到现在,是肇庆的一个区,你看从公元111年到现在也有一千九百年了。到了隋代,隋文帝杨坚的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在这里设立了端州,那正是隋文帝开皇之治的鼎盛时期。端州现在也是肇庆的一个区,名字也沿用了将近一千五百年。说起端州,就要提起文房四宝。中华文化最要紧的就是写汉字,写汉字不像写西字那样拔根鹅毛就能写字,写汉字讲究的是要有纸墨笔砚。上好的纸墨笔砚就会叫做宝,那就是文房四宝。唐朝末期安史之乱之后天下大乱,藩镇割据,就出现了五代十国。其中淮南镇有一个浪子徐知浩擅自改名做李昪,自立为李家正宗传人,祭起唐高祖牌位就做起了皇帝,这就是所谓的南唐。南唐文化不像北方突厥那样尚武,而是尚文,文化发展得很繁荣。李昪虽是个武将,但也很文艺,把南唐的诗词书画鼓捣得歌舞升平。这个时期就开始研发了高质量的文房四宝,它们差不多都集中在现在安徽的宣城和徽州一带,包括宣城诸葛笔、徽州李廷珪墨、澄心堂纸和龙尾砚。到了宋代就演变成宣城的宣笔、歙县的徽墨、泾县的宣纸和歙县的歙砚。这时就有了新势力崛起,一个是浙江湖州的湖笔,另一个就是肇庆这里端州的端砚。端砚属于大石头砚,还有一种是大泥巴砚。把特殊质地的胶泥捏成型架火上烧出来的山西澄泥砚就是大泥巴砚。我年初独行冀南在古邺城铜雀台见当地人把铜雀台的瓦片捡回来磨成砚,这也是大泥巴砚。其实大石头砚的石头也是远古泥沙沉积形成的。端砚的石头来自端溪,端砚之妙也在其石之奇,不仅坚实,而且致密、细腻,磨出来的墨汁是现在广告里说的“丝滑香醇”。据说最好的端砚用手按砚心,会出现湛蓝墨绿颜色,而且会有水气凝结,所以古人有“呵气研墨”一说。我们这次在肇庆见到一块本世纪最大的端砚,叫做端溪龙王砚,高级砚台每块都是有自己名字的。



肇庆除了有砚台,还有山。其中一座山上有一座鼎,传说是古代黄帝铸的,现在的这尊鼎应该是今人仿的,不知道是根据哪个版本仿的。



而且山顶上还有一座湖。



当地人就把这座山叫做鼎湖山。鼎湖山的湖为什么是在山顶上?而且它也不是火山口形成的湖。这是因为鼎湖山的位置正好是在北回归线上,北纬23.4度。据说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在南回归线的位置上也有一个湖是在山顶上。为什么太阳回归线上的山顶上会有湖?我也不知道,这要去问太阳公公。

我们顺着山坡往上走,看着山上的景物,特野。



走过一个山坳,就看见一个屋檐,原来是一座山洞。这个叫做百佛洞,里面有一百单八座佛像。洞外是一尊弥勒佛,求子非常灵验。



走到半山腰,当然要有半山亭。



半山亭以上,便有了好看的景色,石头上也有人写字了,这块石头上写着“人间仙境”。



潺潺流水。



水从此来,小小的瀑布和水潭。



又有人写字了,大石头上有“有山皆图画,无水不文章”。在我前面游山的客人大概嫌那字不好看,就把那石头给推倒了。



看看这幅图画。



爬到山顶就可以看见前面说的鼎,然后还看见旁边有三座青铜的玩意儿,这个应该叫做“敦”,春秋战国时的电饭煲。



为了游客能方便看湖,鼎湖山当局建了几个小观景台,类似于箭垛。



为了让湖水老在里面汪着,当局就又给它修了个拦水坝,拦水坝两边一定要盖个亭子。



湖面上蒸汽腾腾,可能水温很高吧?



船上的渡客可得小心,要是掉水里,没准儿就给煮成肉丸子了。



拦水坝上还有栏杆,看看柱子上头的狮子,很狂野吧?



沿着另一条路往下走,看见了牌楼和放生池。猛然醒悟,这么高尚的山里怎么着也得有座庙呀。放生池后面不是庙前广场,而是一面石刻,上面是三世佛和罗汉们,没有五百,不止十八。



看看这座花岗岩牌坊。这个牌坊可是很气派,四根冲天柱,没有楼。冲天柱上是华表的造型,柱头上也有神兽望天吼。横枋上居然有一个火焰宝珠的脊刹,横枋上到处都是刻花,各种吉祥物,还有小故事。中门柱上的雀替是双龙飞舞,很奇特。额枋上刻着“洞上正宗”,这个洞说的是哪座山洞呢?



看见后面的那个叫做扶手踏跺的台阶了吧?很特别吧?过去看看。很宽大先不说,扶手栏杆是汉白玉的也先不理他,你就看它那面青玉丹陛石是不是很扎眼?按说丹陛石只能是皇上走的,这里的丹陛石不落地,说明不是供上下行走的,而就是一个装饰,估计是当今哪位拜佛的大款捐的。台阶上去之后的那面九龙壁也很壮观吧?看上去像是做端砚的次等石头刻的。



九龙壁两边立着吉祥兽,不是狮子,而是麒麟。



原来这座寺是庆云寺,广东四大名寺之一,匾上的“庆云寺”是肇庆名人苏廷魁所书。苏廷魁是清道光元年的举人,后来当了御吏,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推动朝廷修建虎门炮台等要塞,还曾参加组织三元里抗英。



庆云寺始建于明代崇祯九年,也就是公元1636年,至今也有将近四百年了。这里的建筑格局和北方寺庙完全不同,天王和罗汉塑像不在殿里,而是在廊下。



大雄宝殿并排左手是珈蓝殿,右手是东土祖师殿。珈蓝就是僧珈蓝摩,东土祖师就是菩提达摩。这两座殿在北方通常是东西配殿,在这里却是和大雄宝殿在一座大殿里。



过了大雄宝殿再往上又有一层。



这里供奉的是禅宗列祖,有初代祖,还有二代祖和三代祖。初代祖应该是达摩,那二代祖就是慧可,三代祖就是僧璨。



看看岭南风格屋顶。绿色琉璃瓦,檐下没有斗拱,有檐廊但没有飞檐,戗脊是上翘的。以前很少仔细端详岭南建筑风格,这次看着很新鲜。



从这座寺的建筑格局可以知道它是一座民间寺庙,不是皇家敕建。如果是皇家敕建的话,就必须按照皇家的建筑格局,而且可以在正殿上铺黄色琉璃瓦。民间建筑不用受正统规制限制,就可以由着建筑师发挥,一来是因地制宜,没有必要先做三平一通再盖楼;二来可以按照当地的建筑风格搭建,包括结构和装饰都可以入乡随俗。这座庆云寺就是这样,全寺建筑并不是按照一条中轴线展开,而且高低错落也无一定之规,所有装饰样式都和北方寺庙不同。从这一点上说,这座庆云寺和我上次在河北玉田看见的净觉寺类似。很开心,让我看见了岭南风格的寺庙建筑。

下了鼎湖山,我们就前往肇庆市区。肇庆市区旁边还有一片水,叫做星湖,属于西江水系。星湖肯定是说有好多片水如星罗棋布,那要从天上才看得出来,可是古人起名的时候是怎么上得天呢?另外,这星湖里面有七座陡峭的岩石,排列得像是北斗七星,因此叫做七星岩。我们当然要看看最高的这座天柱岩。这些岩一看就不是红色砂砾岩石,而是石灰岩;这个地貌当然不是丹霞地貌,应该是属于桂林那样的喀斯特地貌,就是岩溶,而不是丹霞那样的水流切割。





连接天柱岩的七星桥,有七个桥洞。



天柱岩下有华南规模最大的摩崖石刻,可以看见崖壁上满是历代游客题写的酸词。



还有一座山洞,洞口和内部的石头上也都刻着诗词歌赋,保存得都相当完好。我看了一下,明清时期的居多,最早的是南宋宝庆元年,也就是公元1225年,快八百年了,字迹还很清晰。



天柱岩对面的蟾蜍岩。



于画廊中望星湖,



赏水杉曼妙婀娜。



有认真的游客在写笔记。



半览星湖景色后,我们转身向南,车发旅途下一站。

(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肇庆鼎湖山游记
肇庆:七星岩及鼎湖山
肇庆鼎湖山二首[七绝]
【原创】云游广东肇庆鼎湖山庆云寺
肇庆鼎湖山
中国六十年纪行-132 “北回归线上的绿宝石”--肇庆鼎湖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