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春来时,赏黔山如烟之西江苗寨

贵州民族非常多,中国的五十六个民族差不多都有,汉族当然是第一大人口,有二千二百万;其次便是苗族,有四百三十万,比第三的布依族多了一百五十万。

从人类学的角度来看,世界四大人种中有二种发源于中国,就是蒙古人种和马来人种。现代苗族人属于马来人种,不同于中国北方汉族的蒙古人种。我们通常说华夏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其实说的是七千年前的仰韶文化,这个可能和北方最早的北京猿人有关,距今七十万年。但是,在中国西南还有云南的元谋猿人,距今一百七十万年。这个元谋猿人和七千年前华南的河姆渡文化有没有关系?不知道,但是我估计和发源于巴蜀的苗人肯定是有关系的。我们说华夏祖先是天皇氏,然后有盘古开天地;而在苗族神话里是说姜央开天地,苗人的祖先是姜央。苗人最早是在巴蜀一带,后来古羌人从甘肃南下,把苗人撵出了户口所在地,他们就只好向东迁徙,就到了江汉平原到洞庭湖一带。苗人在这里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九黎,他们就和华南的神农炎帝开始干仗,打得炎帝到处跑。这个九黎不依不饶地追着炎帝打,一直打到了黄河以北。那个时候的黄河下游河道并不在河南北部的开封一线,而是在河北南部的邯郸一线。九黎占据黄河下游和中原,也把这里的原住民接纳进来,就是九夷的先人,也是伏羲的后代。这时候,九黎部落出了一个新的首领叫蚩尤,面目狰狞,孔武有力,能征善战,他是当地人,也就是太昊的后代。炎帝在黄河以北和蚩尤带领的九黎继续打斗,屡战屡败。不得已,他就去搞联合,就和轩辕黄帝结成了同盟。炎黄联军和蚩尤在河北涿鹿举行会战,双方出动大批人马,互殴多日,最终黄帝获胜,蚩尤获斩。

九黎败后,余部便只好退回江汉到洞庭一带。这一代后来形成了三苗,现在考古线索说三苗是九黎的后代,也和浙江的良渚文化以及江西的樊城堆文化有关,很有可能是这些不同地方先人迁徙到这里形成的新部落。三苗后来被大禹所灭,从历史记载中消失。有人认为苗族是三苗的后人,但也有人不这么认为,包括章太炎、吕思勉一伙。三苗被灭后,遗族就只好再次迁徙,向不同的方向,这是距今四千年前。其中的一支最后辗转四方落脚在湘西、黔东南一带,就是现在的苗族。苗人迁徙是向四面八方,特别是东南亚。

苗族一直生活在深山老林里,经济状况和社会形态比原始状态强不了多少。一直到明代,这里的社会形态还是类似于奴隶社会的酋长制,一个酋长带领一个部落。明代初期西征后,朝廷在西南外边政区设立指挥使司,还有一些元代延续下来的少数民族土司,主要是在云南和贵州,包括苗族。当时的土司有很大自治的成分,就是所谓的“以土官治土民”,但是也有引发割据和叛乱的隐患。到明代中后期,朝廷开始了“改土归流”,一旦有土司病故无嗣,或者叛乱被镇压,朝廷就废除这个土司,改从上面派流官来做地方官。到了清代雍正年间,朝廷统一实行改土归流,对当任土司恩威并用,最终废除了土司制这个奴隶制形态,改造成封建地主制。这是西南落后地区社会发展的一个变革期。新中国之后,建立了和内陆一样的政权体制,还实行了民族自治,贵州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又得到了更大的发展。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交通基础的完善,贵州山区很快改变了封闭状态,有了更大变化。

来看贵州山水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看少数民族地区的风俗和特色,而贵州开发最早、规模最大的对外展示项目就是苗岭中的西江千户苗寨。其实这是若干个苗寨扩充以后连成一片的,如今已经比从前的原始状态有了很大改观,成了现代化苗寨了。随着开发旅游带来的经济增长,当地的老百姓也逐渐改善生活,过上了富足的日子。

这个西江千户苗寨是在黔东南州的雷山县,黔东南是叫做苗族侗族自治州,州府叫做凯里。我们来的这一天晴空万里,然后我们就住进了一个“蓝花主题客栈”,客栈老板说我们的运气非常好,因为之前已经有一个月没见过太阳了。我只好纠正他说“应该是你运气好,因为我们来了你才能见到太阳”。

蓝花是什么花?老板的蓝花说的是蜡染。这个蜡染是苗族的特色,所有的纺织品都要染(鞋带除外),而且是世代传承的手艺。内陆自从“青出于蓝”后,已经发展出五颜六色的染料,纺织品也是彩色的。而苗族属于比较保守的,重视保持传统,不重视科技创新。所以至今还是以蓝青染料为主。这个小客栈的装饰用到了很多蜡染织物,你看这个厅堂,是不是很有情调?



客房里也有各种蜡染织物,不仅是窗帘和挂毯,连歪歪扭扭的灯伞都是蜡染的,也很有情调吧?



我摸了一下窗帘和床旗,还真是纯棉的,很奢侈呀。这真是一家很有苗族特色和情调的小客栈,非常讨人喜欢。然后我走出房间站在迎宾处的敞厅里向外张望。



我就看见河对岸民宅、店铺门外站着一片老板和伙计,他们也在看我,肯定是在心里说我“你个杀千刀的,为什么不到我家店里来住”。



我给了他们一个“嗤之以鼻”,便扭头观望旁边的新苗楼。



我当然不能仅仅是坐在店里观苗寨,必须上街上去走走是吧?你看河边的这些苗楼,它那个屋顶是最古老的形式,有人说那是清代的“悬山顶”,其实它是汉代的“不厦两头”,最普通的民居。清代悬山顶的两坡有弧度,是曲面;而汉代的不厦两头的两坡则是直线和平面。清代悬山顶有五条屋脊,而汉代的不厦两头只有一条正脊,正脊两端没有脊吻,只有叫做“卷杀”的那个翘角。



再看看这座苗楼,居然是歇山顶,这是大户人家才能有的。也是汉代风格,没有脊吻和脊兽,只有卷杀。开放山花,有利通风。



你看上面这些建筑的屋顶都没有斗拱,而且都是最原始的板瓦,没有瓦当,说明苗族建筑还是一直保留秦汉风格。这些说明苗地和内陆的文化发展差别很大。当年的秦汉建筑早都没有了,只能从墓葬和一些绘画中看到,在这里居然能看到传承的大致不离谱的秦汉风格建筑,实在是难得,开了眼了。

最新的建筑都在商业街上。



这里是本寨新建的、最大的银楼,不是银行,是银器店。



现在苗民富裕了,也没有土司和皇家规矩约束了,可以把他们最高级的建筑手段都使出来了。你看这个大门,极尽奢华。三间出厦,中间一间还是重檐庑殿顶,立柱上刻着飞龙和苗祖像,门罩上刻着金凤凰。最晃眼的是正中屋檐下的那个银牛头,这是苗族崇拜。苗族在很多地方都会悬挂牛头,有的是真正的带角牛头骨。这种崇拜是表示对战利品的炫耀还是对耕牛的祭奠?说不太清楚。



苗族的银饰非常重要,是中华艺术中最亮的分支之一,已经有超过一千年的传承。苗族妇女在节日期间从头到脚戴上那些银饰,绝对是非常耀眼的,一身银饰能有四、五十斤重。每个苗族人都要有私人银饰,特别是女子,所以银器店是苗族必须要有的。讲究的苗民家里的餐具都要是银的,中年油腻苗族男的保温杯都是至少银内胆,要二千多块钱一个;要是通体银的就得五千多块钱。苗族银饰花样里面除了牛头,还有很重要的就是蝴蝶,这和苗族神话传说有关。中国少数民族银器最有名的就是藏银和苗银,但是,普通的藏银和苗银其实不是银,而是我们常说的白铜,就是铜镍合金;充其量有在表面镀银的。只有非常高级的藏银和苗银才会用纯银,银饰店里的纯银必须标S,有S925纯银,也有极少的S990。中国人民银行每年会有一定数量的银锭拨给西藏和云贵用来做银饰,就是所谓的国库银,S990的。汉族的S925银饰通常都不是很贵,但是在苗地却很贵,因为他们更喜欢银;他们的白铜价格都会比我们的S925银贵。鉴别纯银和白铜的方法我知道,但是不能说,因为会破坏你的首饰。其实很简单,把你的首饰切成片放锅里炒,做成糖醋的,变色的是银,不变的是白铜。

上面那些都是新盖的房子,下面这是本寨游览路线上最老的房子。右边高楼下面的是典型的三层吊脚楼,最下面一层虽然被杂物挡住了,但还可以看出吊脚的样子。中间一层是全家活动的中心,上面一层是库房,但是你可以看见三层有栏杆,小姐可以在那里观望外面街上行走的阿哥们,也顺便把自己打扮漂亮了秀在那里。左边那座房子上面有最正规的庑殿顶,非常气派,不是寻常人家。



突然传来一阵歌声,原来这里有一群苗族老人在有组织地唱歌。这是传说中的《苗族古歌》吗?



《苗族古歌》历史非常悠久,比西方的《格里高利圣咏》还要古老,应该是从夏商时期就有了。苗族文化曾经有过文字,后来灭失了,所以口传历史就是苗族文化最重要的传承方式。《苗族古歌》不是宗教经歌,而是一组叙事古诗,据说是有五组二十首,这个西江苗寨就是它最典型的传承地。我们这次居然遇见了《苗族古歌》的表演,真是太幸运了。这个歌调也是古老的单声部主调,中国传统五声音阶。我听到的这几段都是曲调平缓,女声清雅、空灵,男声雄浑、悲怆。《苗族古歌》所叙之事从姜央开天地到蚩尤战黄帝这些历史神话都有,还包括苗族大迁徙。苗族没有记谱法,也就没有曲谱,这个《苗族古歌》就是靠口授相传世代延续下来的,它现在是国家非遗项目,不知道是不是在申报世界非遗项目。

看看苗婆婆身上的绣花。



这是属于便装,不是盛装。苗族刺绣图案相对比较固定,主要是花鸟鱼虫和龙凤麒麟。但是技法多种多样,最简单的就是平绣,最高级的是马尾绣和蚕丝绣。苗女身上的绣花一定要是自己亲力而为,不能找人包办或者店里买来,因此,苗女个个女红了得。

再看看对面的苗爹爹。说起苗爹爹就想起一件事,我们单位有很多德国年轻人,有时候我也要去德国出差。有一次在德国出差,德国年轻同事就管我叫“爹爹”,令我很是诧异。身边一位和我年龄相仿的德国同事告诉我说那是德国人对你最高级的尊称了,他说都没有人管他叫“爹爹”。下面这些苗爹爹看上去真是风华绝代呀!我问其中那位髯最长者高寿几何,有人告诉我说他都已经九十五岁了,看来苗族长寿者颇多。你要是注意,就可以发现这些苗婆婆和苗爹爹们戴着一样的项链,这个叫做“8字环形”项链。



游客们都对苗族银饰非常喜欢,可是买回去不知道到哪里去才能戴,于是就在银饰店里租来一套苗族服装和银饰,穿戴起来过把瘾。看看这位妈妈带着二个孩子穿上苗族服装多漂亮!



她们是在镇中心广场上。



广场旁有一座牌楼,原来这个广场的名字叫“嘎哒略”,苗语就是芦笙广场的意思。遇有节日,当地便有欢度活动,有阿哥们在这里结伙吹芦笙,还有阿妹们就着乐曲在这里跳舞。阿哥芦笙上的雉尾摇来晃去,阿妹们的舞步却很单调,她们拉着手左腿一踢右腿一踢就算一个小节。因为到了节日的时候,阿妹们都要盛装而出,她们那一套头饰就有二十斤,再加上身上的银饰就更沉,哪里还能翻跟头?连“常青指路”的动作都很难做,更别说我们广场上的大妈舞了。



芦笙广场旁边有一座西江苗族博物馆,里面展示的有苗族的历史和民俗。可以看见门外的图腾柱,柱子上端是苗族的图腾牛头,柱子上的图案应该是和蚩尤有关的符号。苗族的宗教崇拜非常原始,没有基督、没有菩萨、也没有真主,他们也不拜火,苗族的宗教就是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祖先就是姜央和蚩尤,最重要的图腾就是那个柱子上的牛头。



博物馆里走出来几位苗嫂。苗族女子以胖为美,适度的胖代表健康,有力气干活,也有力气生育。你看她们的胸牌儿,你得原谅我不把它叫吊坠儿,因为它太大了。这个胸牌儿像“大王派我来巡山”那个小妖的腰牌儿吗?



这是二位阿婆,头上裹着白头巾,把头饰都掩盖在里面,表示本阿婆很低调。她们是姐妹?抑或是闺蜜?



这是一位苗阿妈,身后背着苗阿宝。



看看这位苗阿哥,刚从跑马溜溜的山上回来。他身后是“高山流水”铜像。



听见一曲芦笙,这是招呼我们去吃饭。吹芦笙的小哥正在餐厅门口演奏快来吃饭曲,他吹的是现代芦笙,银吹管,十二根管,还插着雉尾。


和小哥共事的还有一位阿妹,她端着一只牛角酒壶负责给客人灌酒。别害怕,灌的是米酒,没有多少度,而且不强迫。



餐厅旁边就是本镇最古老的街道,老房子居多。



最让我诧异的是这餐厅的墙上还挂着一幅此处不应有的画,这里为什么会挂颇有塞尚印象派晚期风格的画,跟苗族距离太远了。



苗族的画应该是另一面墙上挂的这样的,《日出耕地图》。



苗族饭馆里最有特点的肯定要数高山流水敬酒,不可言传,只可意会。




苗族最有特色的菜当然是酸汤鱼,全国各地都有的吃,连离苗寨最远的东北菜馆里都可以点酸汤鱼,小二不会说“这个真没有”。

吃完苗饭,天还大光,在街上继续观望。看看这个,错檐,在别处没见过,也没在资料上见过。



再看看这个柱子,二层看是撑檐柱,一层看是垂花悬柱,这个叫吊柱。



这个游廊是乡村俱乐部,阿爹阿婆们饭后在此做运动。



走在河边,见树缝中有亮光。



原来是南方流行的风雨桥,也就是中式廊桥,可比美国的那座漂亮多了。中间是一座二层楼,两边是两座亭。



看看桥头的亭子,上面写的“僦呦妃”是苗语情人桥的意思。全木结构,榫卯连接,重檐攒尖顶,灰瓦带瓦当,这个有明清风格了。



看看这座风雨桥,中间是一座三层楼,重檐歇山顶。



它桥头的亭子却是单檐歇山顶,开放山花。上面写的“嘎铥僦”是苗语螃蟹的意思,为什么是螃蟹?没弄懂。



掌灯时分登上山坡,下望,观千户苗寨灯火。






阅毕,回寨睡觉,就是那座兰化寨。回来的路上穿过小吃一条街,街上是各种当地特色小吃,有彩色糯米饭和各种牦牛肉。有一个摊子上露出来半条黑腿,上去一问,原来那是黑毛猪腿。你要是想吃,摊主就在那条腿上切一块带毛带皮肉,然后架在火上烤了给你吃。街上充满臭豆腐的气味,再加上那半条黑猪腿,我真是食欲难开。



苗岭之夜,怒寒。屋里由店家倾情安装了空调机关,启动之,不觉暖。一抓吹出来的风,比“大地微微暖气吹”暖不了多少。为何?仔细一看,这是上一代产品,没有“辅热”功能,因此驱寒性能欠佳。好在店家还给每床预备了一匹毯子,盖之。仍不甚暖,如何?把箱子里的羽绒服拽出来穿上,好像还差一点。没有可以增加的保暖器材了,想把桌椅板凳也盖在身上,估计用处不大,算了,希望热梦能抗寒。第二天早起,有其它房间的朋友说他那屋里热得不行,并说夜里还流了鼻血。

第二天一早,晨雾又来。如烟雾霭看苗寨,层层落落漫山坡。



我们离开的时候,遇见一群小学生在我们楼下扎堆儿,原来是有一对夫妻在那里给他们发早餐。小学生上学的路上路过这里,举着一张早餐卡可以领到一个鸡蛋、一袋牛奶和一个点心。当地政府财政改善了,没有忘记下一代,真是不错。希望这个小学生的早餐能保持下去,最好还能在有条件的时候逐步改善。
这个苗寨行虽然没有看到原始状态的苗族生活,但是看到了改善以后的苗族生活,当然要为他们生活的改善高兴。最主要的是看到苗族文化的传承,既有新盖的房,又有传统的样式,而且还听到了传说中的《苗族古歌》。网上说苗寨的旅游形势直追去年的东北雪乡和湖南凤凰古城,我们是跟着旅游团,批发了苗寨里的所有消费,所以没有体验到市场的价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展国保非遗 争牛王雄风 绣和美雷山
多彩贵州游 (二 )
夜游西江千户苗寨
【芦笙会】10.18
春游西江千户苗寨
摄影:西江千户苗寨(6)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