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希瑞 | 父亲弥留之际


作品欣赏

父亲弥留之际 

文/陈希瑞


多年前,父亲送我一个泛黄的记事本。记事本主要记录了父亲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外参加工作十年的情况,尤其是对1958年大搞水利,做了比较详细的描述。   

从记事本中可以看出,父亲高小毕业后,于1952年参加了蓼兰县供销社工作,先后担任会计和文化教员。1958年春,全县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大搞水利建设,父亲奉命调入平度县水利建设跃进指挥部担任秘书之职,先后与温玉德、胡本安、杜日尧、孙士宽等县长共事多年,参加了双庙、尹府、黄同和黄山等县内大型水库的兴建,以及白沙、古龙等水利工程的建设。

据父亲说,在轰轰烈烈的水利建设中,特别是在1959年,为了迎接全国水利现场会在平度召开,全县各个机关、学校和企事业单位,都无代价地大力支援,如于埠铁矿工人、平度师范以及中学学生,都参加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泉组河地下水开采工程。父亲则与县社徐樊主任和潘同志等人,在水利后勤肩负物资调运重任,去潍坊下济南,调运工程所需电讯器材等重要物资,付出了巨大心血。

在大抓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日子里,父亲又调到县委成立的农业检查团,与县长胡本安、崔丰祥等人,在仁兆公社一住就是两个多月,吃的是玉米骨头做成的窝窝头,与群众同住同吃同劳动。汛情期间,父亲又奔赴南村(驻崖头指挥部,此片区包括南村、仁兆、古岘、麻兰、张戈庄和兰底六处公社),坚守岗位,上情下达,确保大沽河安全度汛。

汛期结束后,在县水利局,父亲与胡本安县长等领导,一起周密部署,运筹帷幄,做出60年的水利规划,为全县水利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直到1960年初夏季节,父亲才回到蓼兰县社工作。两年后的1962年,因生活困难,父亲为了照顾家庭,从兰底供销社辞职回家务农。有着丰富工作经验的父亲,回家后一直担任生产队会计。因父亲业务精湛,生产队解散后又被重用,安排进大队担任主管会计,负责管理全大队的账务。直到75岁那年,父亲才从大队主管会计的位置上退下来。

当年,父亲从安然舒适的机关生活中,义无反顾地走出来,回到穷乡陋巷,回到家乡那片黄土地上,像一头老牛一样,朝朝暮暮,辛勤耕耘,奋力撑起一个家,撑起一片天。尤其是在七十年代后期,在父亲身体力行的筹划与运营下,我们第二生产队创办起手套加工厂这一项副业,三年盈利两万多元,为大伙谋得了福利,为集体增加了积蓄,受到公社的表扬,这也是父亲一辈子引以为荣的骄傲与自豪。


19586月,父亲随县水利指挥部奔赴大泽山,进行水库勘察工作。闲暇之余,父亲偕同同事数人,冒着蒙蒙细雨,徒步攀登游览了大泽山。 

大泽山,又名“九青山”, 胶东名山之一,位于平度县北部,主峰海拔737米。据志书记载:“群山环而出泉,汇为大泽,以此名也。”此山层峦叠樟,奇松异石,林壑静幽,雄深伟丽,因秦汉以来,名士高人多隐居于此,故又号神仙窟宅。   

屈指算来,父亲攀登大泽山并写下6首诗作的那年,正好是29岁。   

当年的父亲,身为平度县水利指挥部要职人员,可谓风华正茂,前程似锦,春风得意,冒雨攀登巍巍大泽山,面对满目青山叠翠,欣然命笔,作诗6首,虽没有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那般万丈豪情,也没有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那般波澜壮阔,但托物言志,不乏创下一番事业的凌云壮志!   

正是我们的前辈们,栉风沐雨,风餐露宿,战天斗地,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造福子孙,功莫大焉!

其一

细雨蒙蒙去泽山,衣服浸湿凉风寒。

犹疑不登双峰顶,久慕胜景何日观。

其二

雨淋风吹梯路滑,脚下崎岖心如麻。

披衣散发赖归去,深感前人游赏话。

其三

转进山口举目观,云雾霭霭掩群山。

忽闻山中锣鼓响,疑是当年僧道场。

其四

下寺片休攀山路,乘雨观景恐失机。

上寺零落残迹在,碑碣伫立前人史。

其五

风催云过时时明,双峰群山一深洞。

山势起伏如卧虎,山峦重叠似盘龙。

其六

云连青山山雨濛,四时美景不相同。

山水清新草木奇,幽静堪慕度终生。

 

一个月之前的一天,耄耋之年95岁高龄的父亲忽然跌了一跤,这一跌,虽然没有伤到哪里,但再也没有下炕,由我们兄弟姐妹轮流照顾。

   正是乡村七月农闲时节,庄稼还不好收获。今年雨水好,苞米、花生等各种大秋作物铺天盖地,郁郁葱葱,长势喜人,是少有的丰收好年景。可惜,这种盛况美景,父亲是看不到了,再也不能品味五谷的芳香了。如果父亲还有记忆的话,那就只能从记忆中去回味、去寻找了。

   我老早就总结出父亲的长寿之道有三。一是坚持一年到头洗脚,二是坚持一年到头吃姜,三是不喝酒不吸烟,有了这三样良好的生活习惯,不长寿才怪呢!但现在,犹如风中烛瓦上霜的父亲,身体每况愈下,由最初十几天的自助吃饭,变成了儿女们喂饭,变成了儿女们喂水喂奶,直到最后三天的滴水不进,父亲的生命之花,真正进入到凋零期了。

  这些日子,兄弟姐妹们没有谁叫苦叫累,没有谁嫌烦怕脏,都在默默付出着。周围的邻居闻讯后,纷纷前来探望、问候父亲。或许,在人们看到父亲之时,会霎时间回想起一个曾经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日夜为民操劳的一幕幕情景,在他进入生命的暮年时,他的心境,应当是安然恬淡、此生无憾。

  远在东北的姐姐,不顾旅途劳累,也赶回老家。从交谈中得知,父亲的后事,所需要的灵车、寿材、布料等一应物品,家中的兄弟姐妹都已经备好,姐姐面露欣慰的神色。在我们看来,或许父亲阳寿已尽,他是急着与去世七载的母亲久别重逢吧。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不知怎么,曹操的一首《龟虽寿》,涌上我心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父亲是全村最长寿的老人了,他的即将离世,在我们心头,仿佛矗立起一座大山般沉甸甸的。

我努力想象着父亲去世后的情景。虽然没有伟人或将军那般隆重的追悼会,但灵车上播放着阵阵催人泪下的哀乐,就是对父亲最好的哀悼。亲朋好友以及众乡亲自发前来为父亲送行,就是对父亲最好的悼念,追思他的生平业绩。父亲那埋头苦干、严于律己,那宽于待人、严于治家的优良品质,犹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无不时时激励着我们,滋润着我们的心灵。

    望着父亲毫无神采可言的眼睛,望着父亲塌陷的半合的嘴巴,望着父亲干咳着、艰难地呼吸着,想想父亲大去之日不远矣,我不禁一阵阵鼻酸眼胀,泪如雨下。

杨之光 人物

     陈希瑞 | 关公也有贵人助

     陈希瑞 | 匆匆

     陈希瑞 | 运粮桥传说 

     少年时代的两次历险经历

      那些远逝的时光(外两篇)     荆家兄弟的泥塑人生       王玉芹的土地情结

“七一”前夕忆先烈

退稿信里的青春

悠悠报纸副刊情 

扒毛虫、蚊子及其他

      我的高考作文(两篇)

陈希瑞 | 自卑的人

伏尔加河上的桨声

话到嘴边又咽下(外一篇

倒春寒里的暖流 

战疫情

鸟鸣啼春(外一篇

秋来山里红

聚散两依依

新《泰坦尼克号》

庄农最为先

悠悠报纸副刊情

声音的故事

新秋获歌 

看戏

父亲的几次醉酒经历

小河淌水

遥远的春草

美丽圣洁的百合花

快乐老家

小人物的众生相 天路 

作者简介

陈希瑞,网名神仙哥哥,山东省青岛市作家协会理事,山东省平度市戏剧家协会副秘书长。

作品散见于《大地文学》《火花》《青岛文学》《短篇小说》《辽河》《速读》《悦读》《散文中国》《作家报》《九天文学》《清荷文苑》等海内外数十家报刊杂志和文学平台小说散文1000余篇,创作出33部吕剧、微电影和电影剧本等网络文学作品300多万字,《亲亲的土地》荣获全国首届鄱阳湖文学“陶渊明”杯散文大赛优秀奖进入前二十名并被结集出版,多篇散文入选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编辑出版作品专辑,古装吕剧《状元郎》搬上舞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平度赋
胶东名胜:平度的“新八景”之一,大泽山镇的天柱山魏碑
【山东】平度大泽山飞仙洞联
抗战时期中共在胶东西部的情报系统
华东野战军“七月分兵”后的山东战事(二)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二百八十一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