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顺治帝的六哥是个诗人(附音频版)|诗坛轶事

雨霁空山夕,寻幽入杳冥。

云封千涧白,露濯万峰青。

飞鸟依檐宿,流泉伏枕听。

朦胧空翠里,孤月自亭亭。

    这首诗名叫《宿香严寺绝顶》,作者叫高塞,咋一听名字以为是高适的高,其实不是,他的全名叫爱新觉罗·高塞。这个姓盘踞中国历史267年,其实努尔哈赤建国是在1616年,一路往南迁都到盛京,就是今天的沈阳。依着爱新觉罗氏的视角计算,到1911年溥仪下台,是296年。

    有人统计过,在正史认可的古代王朝中,有差不多一半是北方牧猎民族建立的,其中除了一开始底子比较薄弱的鲜卑族,大多东部壮大的民族向南发展,都选择从辽东入关。

    以建州女真为领导者的后金,到了努尔哈赤的时候,已经对南部十分熟悉了。努尔哈赤家族里很多人给明朝打过工,但是他本人似乎没有太正经的明朝岗位,有人说他是边关大将李成梁的什么什么人,无法求证。但是至少他十分熟悉明军。他会说汉语和蒙古语,这给他后来联合他们北边的蒙古族科尔沁部带来好条件。像其他创业时期的伟大人物一样,他小时候生活在基层,以挖人参、采松子、摘榛子、拾蘑菇、捡木耳等方式为生。

    这让他早早看明白了世道,善于机变,熟通人情。

    之所以啰啰嗦嗦介绍了这么多高塞爷爷的故事,是想说到了高塞这一代,他们家族对南方汉人的一套十分熟悉,甚至沉迷其中。从高塞的侄儿辈康熙和曾孙辈的乾隆的超级造诗大王看,这个家族在文化里很早就有崇南倾向。除了军事,一切向南方看齐。

    所以,顺治帝让他六哥看守沈阳,并默许他暗地里与发配这里的南明遗民写诗唱和、组织文学活动,一方面是看在六哥没有问鼎之心、老老实实看家的情分上,另一方面也从政治角度考虑。毕竟,对于那些对晚明而不是老朱家念念不忘的遗民来说,杀一儆百可以,杀百儆一损失就大了。

    努尔哈赤家原来在东北做过小买卖的,这点帐难不倒他们。

    这阶段,高塞像是一个搞统战工作的人,把发配到东北的函可、吴兆骞、阎尔梅等组织起来,提供较好的条件,以文学的名义怀柔他们。

    函可是明末高僧,俗姓韩,自号罪秃。崇祯皇帝自挂煤山枝之后,南京成立了南明政权,函可参与了一些活动。在他一次从南京向广州送鸡毛信的时候,清兵从他身上搜出了密信和他撰写的重大事变私史《再变纪》一书。努尔哈赤一家是最怕在文字上留下把柄的家族,于是函可被打发到东北辽阳去受冻。

    广东惠州僧人函可一定在东北水土很不服,他写下的《关山月》可见他当时的感受。

月向巫闾山上出,不照人间照死骨。

死骨千年更不还,魂随山月度重关。

关山叠叠归魂苦,苍茫不记来时路。

闺中少妇独夜眠,心心嘱梦去寒边。

梦去魂归不得遇,明月如霜草虫语。

    这可真叫一个苦寒。巫闾山又叫无虑山、医巫闾山,今天叫闾山,自打《山海经》那会儿就在辽宁阜新那地方站着,是一座很有名气的山。

    下一位被高塞统战的人物是吴兆骞。

    虽说吴兆蹇的叔叔吴易是抗清将领,但是吴兆蹇是打算老老实实考清朝的高考的,不料出了一场江南“科考案”,出现了学生群殴主考老师的事件。顺治帝大怒,把这些穿着衬衫的考生一律压到北京重新考试,天寒地冻,吴兆蹇哆哆嗦嗦地没考好,被认为之前作弊了,被下令发配到东北冻23年。

    吴兆蹇没有呆满23年,他通过关系找了满族诗人纳兰性德,纳兰性德求了他的父亲明珠,提前释放回苏州。

    不过,冰天雪地的东北愣是把江南小生给冻成了边塞诗人,他的《秋笳集》中700多首诗中有500多首创作于辽东大地。

《出关》

边楼回首削嶙峋,筚篥喧喧驿骑尘。

敢望余生还故国,独怜多难累衰亲。

云阴不散黄龙雪,柳色初开紫塞春。

姜女石前频驻马,傍关犹是汉家人。

    看看准备出山海关的时候把吴先生给绝望的不行了。

    下一个出场的阎尔梅故事太多,毁誉参半。先说他的长相,耳朵特别大,脸色又像女人敷粉那样白净,是以自嘲为白耷山人。清朝占领北方后,这老兄热脸贴冷屁股地找南明王朝想效力,结果南明皇家没给好脸色。他为了这次反清,把小妾都杀了,把自己的祖坟都掘了,散尽家资招兵买马,幸好后来史可法认同了他。他就像金庸的《鹿鼎记》里那些反清复明的志士一样,是职业的活动家,世人以其“不为王侯生,甘为布衣死”、“死将为厉鬼,生且做顽民”这样的口号诗赞美他,不过当改朝换代的尘埃落定,激烈的事件变成文字冷冰冰呆在字里行间之后,还是他的《杏塠庄杂咏》这样的句子看着有味儿:

早岁狂歌晚岁僧,名山赏过几千层。

沧桑风景随时幻,兀坐荒林对一灯。

    当时发配到宁古塔周边的著名人物很多。虽说是贬谪发配之人,但时间久了,日子还得过,活还得干。于是他们各尽所能,将江南的精耕细作和风雅诗歌带到这里。像吴兆蹇这种手无缚鸡之力、五谷不分的书生,只好开堂授课。不过这些融合的日子,高塞是看不到了,他在1670年34岁时离世,留下许多画作和一本《恭寿堂诗》诗集。

    有人把高塞比作西汉的梁孝王刘武,营造梁园招揽天下文人,是以在部分人的眼里,他与那个纯粹为文学而献身的纳兰性德是不一样的。纳兰性德虽说有意无意也借了家族的光,但是他的动机与高塞有本质的不同。

    在浏览史料的过程中,常常看到一种态度,说包括吕留良家人、郑成功父亲、金圣叹家族以及徐灿等一众人物的到来,给东北部带来了商贸的启蒙。

    这一看法值得商榷。

    想当年金国一把火烧了辽代上京,契丹人一夜之间消失的无影无踪。他们去了哪里呢?一个非常大的可能就是改换了族名,分散在附近的深山老林或远避东北雪原,去远东那一带继续过日子。

    民众们很可能早就融入了东北的黑土地。

    而契丹族,有充分的证据证明,早在元朝之前,就是集农耕、渔猎、商贸、游牧于一体的先进民族,他们不会丢掉过文明日子的传统。

    所以,准确地说,可能是南部的贬谪名流促进了这里的商贸发展,毕竟到了晚明时期,江南出现了有模有样的商业文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曾子南《闾山正法》
七言律诗《朱氏家族》
闾山游·春——2014
叶赫那拉氏的诅咒
努尔哈赤不姓爱新觉罗,清朝为了掩盖事实,不惜更改姓氏
闾山秘笈(法术面授资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