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粱杆:夹障子、穿盖帘、蝈蝈笼子——故乡纪事098》

    在几十年前我们的农村,如果说玉米面属于粗粮,那么高粱米就属于农民自己默认的“细粮”,所以,种植面积第二大的就是高粱了。

比较玉米又粗又壮又矮的秸秆来说,高粱秸可以称得上全身是宝,能够用它来制作各种生活用具和小孩子的玩具。

高粱杆最常见的制品是炕席。

制作炕席的方法是这样的:将刮干净高粱叶子的光杆一劈两半,有的人家活干的细,会一劈四瓣,其差别就是将来的“席篾”宽窄不一样,编出来的炕席,窄席篾看起来更高级。

被劈开的秫秸先要喷水,摞在不碍事的角落放一会儿,让它的皮和瓤都变软,才好在下一道工序中不会被碾碎。

这个工序一般称为“阴篾子”。

阴好的篾子被顺着铺在平整的一块土地上,然后拉着一个几百斤重的石磙子来回碾压。石磙子的两端有凹槽,凹槽里嵌入木柄,两根木柄用一根横撑先连起来,再用铁丝勒紧,避免脱落。

横撑延长出来的那部分就相当于把手,身体前倾、双手做光鸡翅样子的时候,是推滚子;身体后倾、双臂伸直的时候,是拉滚子。

滚子是个比人的意志要倔强的多的工具,你嘿的一声使出了吃奶劲儿,还不见它挪动,这时候先用脚板猛踹它一下,接着去推,它才像犟牛一样吱呀吱呀滚起来。

推拉滚子力道还不能太大,一丈长的秫秸,使劲儿大了滚子要么惯性跑出很远,要么压完秫秸后,滚子直接奔过来压人的脚丫子。

两种情况都很被动。

所以小的时候,给人感觉,牛和滚子是最不服管的东西。

被压扁的秫秸瓣,用一把小刀贴着秫秸硬皮深处压好,向后拉几下秫秸,瓤和皮就分开了。这种刀要锋利适中,刀刃过锋利会在半途割断席篾,太钝了则刮不干净秫秸瓤。

刮干净的席篾整齐放在地上一角,下一个动作就开始编炕席了。编炕席在盘大炕的那篇文章里介绍过,在这不重复了。

对秫秸最粗糙的利用是夹障子。

那时候,家家户户多有外墙。因为一年中的入伏之后,正是雨水丰沛的季节,也是农民种地“三铲三趟”连续劳作之后的短暂喘气之机。

这个时候除了防止“腻虫”啥的害虫侵袭,就等着听那一场一场雨后,玉米高粱秸秆“咯……咯……”生长的声音。

这个季节,是人们修院墙的好时机。

接着两场雨之间的晴天,用阳沟里的积水和泥,把豁口的、颓圮的院墙整葺一新,是一件很欣慰的快乐事儿。

倘若来不及修好,又要急着围住院子,那夹障子是最简单的办法。

夹障子,先要在地上挖出一个不深的小沟,然后两个人配合开展工作。一个人把玉米或高粱秸秆竖着立在小沟里,另一个人用铁锹铲土,把小沟填平、培高,再用鞋底踏实。

秫秸们就像它们生前那样又站在泥土里了。

不过这只还是完成了一半,另一半工作是在被埋起来的秫秸腰部横着增加一道秫秸。这时候也是两个人配合,外边的人抓着一把秫秸,与里面的人手里那一把秫秸横着对齐,然后其中一人用早有准备好的被撕成条的玉米皮当绳子,每隔一段打一个结,把内外两捆秫秸腰捆在一起。

干这种活就叫“夹障子”,望文生义,其实就是做一个起阻碍作用的简易墙,其实对有些理性的动物比如马、鸡可能还管用,稍微莽撞一些的动物如猪和牛,根本拦不住。

特别是牛,它会像对待空气一样对待障子,大摇大摆就穿透障子,视若无物。不如牛傲慢的猪,至少还会用他的硬头骨去顶两下,再用长嘴巴拱两下,直至看见有了小洞才开始发飙穿过。

也有人家考虑长久使用,在障子中间做支柱,就是每隔几米埋下一段木桩子,把秫秸障子固定在木桩子上。

其实用处也不大,每年都得修。

小的时候对夹障子这种方法没有往深了想,与其每年修补它,何如一鼓作气砌一道结实的泥墙呢?

直到长大以后慢慢想,才猜出来一点眉目。我想这种习惯的养成与我的那些前辈们的“短打算”有关。

如果你不好理解,那就回想一下现在城里的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在那些盲流生活之处,你见过有正经过日子的围墙、锅灶和家什吗?

肯定没有。

而在一百多年前的故乡,土匪、兵患、鼠疫、洪水轮番来袭,城头大王旗颜色常变,有今朝就没法考虑明朝的环境下,夹障子还真是一个切实的办法。

同时还有建窝棚,这事儿以后再说。

高粱秫秸还有一处有大用之处就是高粱头下面修长的那一截穿盖帘子。

盖帘子有大有小,大的盖帘子可以当锅盖用,直径有一米多甚至两米,小的盖帘子用来盖饭盆或面盆,包饺子的时候,盖帘子又成了托帘,把饺子像排队那样摆在上面,很有气势。

高粱头下面的那段秫秸一般比小手指还细,光滑没有节子。

穿盖帘子的时候,先准备出四根这样的秫秸,十字交叉对好。然后用一根锥茬子也就是很粗的大针,针鼻儿里穿好细麻绳,然后先将第一根秫秸从中心位置穿透。

第二针要穿与第一针十字交叉那根,第三者则穿与第一根并排那根。就这样,假如第一针叫奇数针,以后就奇偶交错穿下去。

第二道工序则是以帘子第一针附近的中心为圆心,以圆心到帘子边缘一掌宽左右的距离为半径,开始画圆式穿线,目的是让上下交叉的秫秸结合为牢固的一体。

帘子穿完线之后,其实还是个周边犬牙齿互的半成品。

这时候选择一根与帘子理想直径一致的秫秸,把它用大针固定在圆心,用手一点点挪动画圆,凡是超出这根秫秸的部分用刀剁掉多余的秫秸。

一圈画完,一个圆形的盖帘子就成了。

高粱杆的面黄色,令盖帘子熠熠生辉,在土色为主调的泥房子里,墙上挂着一排盖帘子,看起来很像是希望,粘豆包、饺子、馒头,都可能在那上边诞生。

再不济,金黄的玉米面大饼子也会被摆在上面,端上桌子。

高粱秫秸也是小孩子们游戏的好素材,比如编蝈蝈笼子、做灯笼、做笛儿。

编蝈蝈笼子是太小的孩子做不来的,容易割手,且操作很难成功,怎么也得十五六岁的半大小子才能完成。做法接近很成熟的用具了,就是先搭建一个骨架,再用很细的席篾交叉编织,做成带有缝隙的席围子。

造型也没有定法,常见的是上边细、下边宽的四面体。也有葫芦形的、圆灯笼形的,菱形的,还有多面体的,完全看个人的手艺水平。

用高粱秫秸做“灯笼”是随时随地可以玩的玩具,至今我也想不出它有什么实际用途。它的做法很简单,就是将一节秫秸的一段节子切掉,然后把秫秸的外皮分成细碎的小条一点点撕开,但是下边的部分要连着。

秫秸皮全部撕成小条后,露出了秫秸瓤,我们叫“箭杆瓤”。把箭杆瓤拗去一半不到的样子,然后把那些小条的顶端一次插入箭杆瓤里。

由于秫秸皮的小条比箭杆瓤要长,就形成一个弓起来的形态,连在一起,特别像灯笼。

如果做很多这样的箭杆小灯笼,用细线穿过箭杆瓤连接起来,也是很好看的。

箭杆笛儿的制作要选择没有干透的秫秸秆,皮上还泛着青绿色。用小刀在弧形的箭杆皮上面小心隔开一小片,像笛子里的簧片形状。然后用铁丝把秫秸秆贯通一个通气孔,连接上那个簧片。

这样,对着秫秸秆一头吹气,气流从簧片那里喷出来,就会出现粗糙、短暂的笛音。

声音类似于“比尔比尔”的,很不好听,可是由于是自己造出来的,一样特别高兴。

现在细想来,高粱杆的确先天地不凡,就算进入深秋初冬,啥也做不成,躲在窗户后边,听那西北风摇动干秫秸叶子,也能听到长短不一、干湿不等的叶子们发出的交响。

20201112,北京)

(摄影:翟瑛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鸣虫三章 | 刘亚荣
秫秸蝈蝈笼子
征文·真情| 唐广申·记忆中的红高粱
鲁西南记忆—箔(农村秫秸箔)
高粱红了
“障子”与篱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