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评A408:鹤归华表,我心如故——读《木心先生编年事辑》

/望月听雪

       “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是一句。清早上火车站,长街黑暗无行人,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人家就懂了。”——木心《从前慢》

       读木心的文字,总是那么漫不经心,却一语直击人心,“古说'木铎有心’,我的名字就是这里来。”是“木铎之心,素履之往”,亦或是“木铎有心,清音万里”,就如他自己所说,“我是一个在黑暗中大雪纷飞的人哪。”

       木心亦算是出生于书香世家,“祖籍浙江绍兴,自祖父孙秀林于清末举家迁往桐乡县青镇(今浙江省桐乡市乌镇镇),遂成桐乡人。经过两代人的经营,孙家在乌镇内外有田地达两千亩,家道殷实。木心从小锦衣玉食、娇生惯养,最着迷的是艺术和宗教,长到十多岁尚无上街购物的经验。家里颇有读书氛围,家人普遍具有文化修养,有藏书楼,富有古籍。”曾经的衣食无忧,直至后来无端受到多次拘禁,形成了极大的反差,这也许就是他在国内始终谨言慎行的原因吧,当年少的梦想被现实打击得支离破碎之时,唯有缄默才能守住初心,在暗夜中默默前行吧。他是内向的性格,然而在文革期间被捕入狱,囚禁18个月,狱中,不见天日的茫茫黑暗中,依然用写“坦白书”的纸笔写出了65万字的《狱中笔记》。

       “少小的我已感知传统的文化,在都市在乡村在我家男仆的白壁题诗中缓缓地流,外婆精通《周易》,祖母为我讲《大乘五蕴论》,这里,那里,总会遇到真心爱读书的人。”少年时代的耳濡目染,成就了他始终如一的心境,默默学习作画,饱读诗书,在之后的漫漫人生路上不可谓不是静心求学之路,虽然没有矛盾那样的燃情烈火,亦是一颗草木本心,“和光同尘,与时舒卷”,在岁月中慢火温灼,源远流长,因此先生生前对于《文学回忆录》的出版并不赞同,只一句非我自著便搪塞了过去,然而先生逝世之后,慕名而来的悼念之人络绎不绝,诉求便是一睹先生生前曾经侃侃而谈世界文化史的精髓,才便有了这本《文学回忆录》的问世,大概亦是以慰在天之灵吧?

       “在那种时代那种家族里,不说魏晋遗风,而唐宋余绪似乎还没有消尽,母亲、姐姐、姐夫、姑系舅系的老少二代人,谁都能即兴口占一绝一律,行酒令、作对联句,更是驾轻就熟”,这是木心自述家族之荣光,无一丝一毫阔绰炫耀之感,有的只是“盛幸之至”的含义,行文至此,便又想起对于静安先生的一段评述了,“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仿佛可以看到少年豪气,志存高远。说不尽平凡人的鸿鹄志,孤独客的家国兴。”那个旧年代的风起云涌间走过来的人,大概都有着我们所体会不到的特有的感悟吧……

       “春锦写过《文学的鲁滨逊》,是木心前半生的经历,而这本却是木心完整的一生。”“五十六岁抵纽约之前,他从未在大陆发表过一个字。首册简体版文集在大陆面世,他已七十九岁。”“在数十册小小的本子里,不下十次,他零碎写到某段往事,同样简洁,譬如抗战期间避难嘉兴的一段:'小学四年级,租住燕贻堂,出入天后宫弄。秋季运动会,一百米短跑冠军,看上女生了,她叫盖静娴,她是不知道的,结伴拔草的男生姓周,头发黑得发乌,香。级任老师特别好,钱之江,现在还记得。’忆写往事,木心鲜少渲染,直陈年份、地名、街名、人名。”写自己的生平事,总是言简意赅,点到为止。而评述那些名著文学,辞藻可见一斑,“《红楼梦》中的诗,如水草。取出水,即不好。放在水中,好看。”木心独有的风格印记太过强烈,已形成他独有的文风,“现代中国文学史,木心是一位'金句’纷披的大家,但他的'火焰’,清凉温润,却又凌厉峻拔,他的一句句识见,有如冰山,阳光下的一角已经闪亮刺眼,未经道出的深意,深不可测。”

       “我讲世界文学史,其实是我的文学的回忆。”这是木心的原话,也是他的心声,而他“茕茕孑立,踽踽独行”的一生,最闪耀靓丽的时刻却是在美国纽约的那些年,“林肯中心”举行木心水墨画展、哈佛大学举行彩墨画展和收藏仪式、举办“木心的艺术”大型博物馆级全美巡回展……“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一代画家、作家,始终有着落叶归根的念想,无论远在重洋是何等的风光,心心念念的依然是故乡,“1994年,悄悄回到故乡乌镇,孙家的祖屋不复当年模样。失望伤感的木心写下《乌镇》一文:'在习惯的概念中,故乡,就是最熟识的地方,而目前我只知地名,对的,方言,没变,此外,一无是处……永别了,我不会再来。’”六十多岁的木心,带着深深的惆怅与遗憾,悄悄的来,又悄悄的走了,“文学是可爱的。生活是好玩的。艺术是要有所牺牲的。八十年代末,木心客居纽约时期,亦自他恢复写作、持续出书以来,纽约地面的大陆和台湾同行在异国谋饭之中,居然促成木心开讲'世界文学史’,忽忽长达五年的一场'文学的远征’——从1989年1月15日开课,到1994年1月9日最后一课,每位听课人轮流提供自家客厅,在座者有画家、舞蹈家、史家、雕刻家等等。”

       故乡再怎么带给他失望与殇心,游子的心始终向着故土,“2006年,《哥伦比亚的倒影》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是木心著作首次在大陆出版。同年,应故乡乌镇的盛情邀请,回国定居。”“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不管面上说得再怎么无所谓,内心里,炎黄子孙的根系是断不了的,“凡心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晚年木心是在不断反刍行将过完的一生,而当转头面对外界,就那么几十个字。”这是他一贯的清素淡泊人生,于他的字里行间,扑面而来皆是对温婉水乡的思念与记忆,“我家坐落于幽僻的水乡古镇,难得随长辈到都市来游览。自幼只可能在纸上用水墨写写梅兰竹菊,若要以五色油彩借麻布表现湖光山色,这辈子,太渺茫了……”而当年儿时的他,大概并未曾想过将来的他,会于数度锒铛入狱之后走出国门,远渡重洋,在大洋彼岸施展其儿时的抱负与理想。

       友人回忆,“其父亲故世(木心七岁丧父),挽联是木心自己写的,字迹清秀,所以,联想起孙仰中本人的性格和一切,他是瘦长个子,眉目清秀,聪明好学,性格内向”,这是他人之于儿时木心的印象,而“艺术广大已极,足以占有一个人”的一生,他的生命大抵全部献给了艺术与文学。

       同为乌镇出生的茅盾,木心曾经有这样一段文字,“当已经成名的茅盾坐了火轮船,卜卜然地回到故乡乌镇,从来惊不皱一池死水,大家连'茅盾即沈雁冰’的常识也没有,少数通文墨者也只道沈家里的德鸿是小说家,'小说家’,比不上一个前清的举人,而且认为沈雁冰张恨水顾明道是一路的,概括为'社会言情小说’,广泛得很。在乌镇人的口碑上,沈雁冰大抵是个书呆子,不及另一个乌镇文人严独鹤,《申报》主笔,同乡引为光荣,因为《申报》是厉害的,好事上了报,坏事报上了,都是天下大事,而小说,地摊上多的是,风吹日晒,纸都黄焦焦,卖不掉。”这是一段多么犀利的文字啊,出生诗书簪缨之家,一生颠沛流离,远离故土,灼灼燃烧的激情总要释放,“鹤归华表,我心如故”,“灼灼璞玉,静世芳华”,“霁月光风,不萦于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参观茅盾纪念堂》
木心,用身体的一次次漂泊出走守住生命的精神殿堂
木心的人生智慧
精品阅读:走近木心
文|木心:我有千言万语,可是不说一句话
杭州单向空间 | ​追寻那个在黑暗中大雪纷飞的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