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评A303:风景苍苍多少恨,浮世荣枯万古同——读《围观考古现场》

/望月听雪

       “细草空林,丝丝冷雨挽风片。瘦小孤魂,伴个人儿便。寂寞泉台,今夜呼君遍。朦胧见,鬼灯一线,露出桃花面。”这首黄仲则的《点绛唇》极富画面感,阴风阵阵、凄风冷雨里,一个孤单的鬼魅游离于空谷幽林,人面桃花映照出其生前的美丽容颜,却也映衬出她身后的孤单凄清。一出《聊斋志异》,魑鬼魍魉,你方唱罢我登场,一部《鬼吹灯》,道不尽的痴缠怨恨、前世姻缘,它的迷人之处便在于千年前的种种,由墓穴中爬出来显现于今生今世,曾经湮灭在历史尘埃中的过往云烟,褪去其隐秘的外衣,将其活生生的展现,滚滚红尘中载入以及未载入史册的人们,穿越了千年来到你眼前,自然是惊悚之外的惊喜连连。

       ——尼雅遗址与精绝古城

       “在一片茫茫沙海中,一轮红日在地平线的尽头缓缓升起,那光芒从暗红色慢慢转为玫瑰色、血红色,最后化为万道金光,照耀着胡八一一行人疲惫的身躯。在这金黄色的光芒下,一片古老而又恢弘的废墟呈现在众人面前,断壁残垣,各种房屋建筑歪七扭八地斜着,仿佛已经伫立了很久很久,等待着世人前来发现。”——《鬼吹灯之精绝古城》

       “精绝国,王治精绝城,去长安八千八百二十里。户四百八十,口三千三百六十,胜兵五百人。精绝都尉、左右将、译长各一人。北至都护治所二千七百二十三里,南至戎卢国四日行。地厄狭,西通扜弥四百六十里。”——《汉书·西域传》

       “本世纪初,英国人斯坦因在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南缘尼雅河畔发现了一座古城遗址,并从这里挖掘出封存了千年的各种珍贵文物12箱之多。尼雅遗址是一个以东经82度43分14秒、北纬37度58分35秒为中心的狭长地带。尼雅遗址内发现有房屋、场院、墓地、佛塔、佛寺、田地、果园、畜圈、河渠、陶窑、冶炼……”

       上述三段,一为《鬼吹灯》节选,二为史书记载,三为现场考古勘探记录,考古便是结合古物发掘现场各种蛛丝马迹和历史记载,以卓越的历史知识去揭示曾经迷惘的千年前种种,充实那些历史文献,而过去的一幕幕如旧胶片一般,在眼前回放,仿佛穿越般亲历,其间的兴奋自然不言而喻,很多未解之谜也许就在不经意间豁然开朗。

       语言作为沟通的手段,自然比文字出现得更早,而文字却是可以真实流传下来的记载手段,它的多变性、地域性,承载了人类的文明以及智慧,并且将历史从遥远的时空待会到现金,并将永久地流传下去,向遥不可及的未来延展出去,无尽无止。

       在斯坦因的探险途中,两块写有字迹的木板吸引了他的注意,精通八国语言、极具语言天赋的斯坦因立马认出,这些歪歪扭扭的文字,正是一种叫做佉卢文的印度古文字。“这种文字的书写也很有趣,它由252个不同的符号表示各种辅音和元音的组合,从右向左横写的,看上去就像蝌蚪。”“《鬼吹灯之精绝古城》中有一幕,探险小队进入昆仑山裂缝里寻找九层妖塔,在崖壁上发现了'鬼洞文’。这鬼洞文写得歪歪扭扭,其实原型就是佉卢文。”“曲折的字体,淡淡的墨迹,当时不能认读,但是握在我手里的文书是用一种古印度字体写成,印度发现的这一类字体的东西除去石刻而外,没有能更古于此者,那是毫无疑义的。仅由字体即可以决定我所要去的遗址的年代之古。”

       “1931年,斯坦因第四次进入新疆探险,再次来到这个让他梦魂牵引的地方。这一次,他从遗址中找到了26枚汉代木简(不是佉卢文简),其中一枚汉简上写着:'汉精绝王承书从……’,明明白白的'精绝’二字,昭示了出土木简的尼雅遗址就是精绝国的所在地。尼雅,毫无疑问,就是《汉书·西域传》中的精绝国故址。”

       尘封的历史就在这样的机缘巧合中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一个曾经的文明古国就这样立于众人眼前,带着它的荣耀再次刷新着历史认知,“考古发掘发现,在整个尼雅河200多公里的范围内,距今一万年前就已经有人活动了。到了青铜时代,在尼雅河古河道尾闾地带,地势开阔,特别适合种植植物,于是古代的尼雅人就在这里发展出了早期农业。再之后,汉晋时期,人们在这里建立了精绝王国。精绝国废弃之后,尼雅人又将中心转移到了精绝国以南不远处的尼穰城,这个时候,已是两百年之后的唐代了。”

       极具神奇预言的发现是“在95MN1号墓地中,一对干尸随身佩戴的一块锦护膊,这就是所谓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膊。这块护膊珍贵到什么地步呢?它是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展览的文物之一,它甚至代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成为参加综艺节目《国家宝藏》的三件国宝之一。”“考古队员们慢慢翻开织锦,居然在上面辨认出了'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字样。在场的人们都兴奋了起来,没想到还能在古人的随葬品上看到了’五星’'中国’这类看起来特别现代的词汇。”对当时的历史文献一一细考较去,“它本身,只不过是记载了当时的一段战争往事而已。”然而“历史总是因为巧合而变得有趣。一块小小的织锦,因为一句充满预言的话而受到广泛关注,千年的时光过去了,往事早已烟消云散,这一块锦护膊,却神奇地留存了下来,述说着过去的故事……”“幽兰露,如啼眼。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油壁车,夕相待。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

       ——马王堆遗址

       “墓主人安静地浸泡在无色透明的棺液之中,身上盖着两件丝锦袍,穿着麻布单衣和丝锦袍,脸上还盖着酱色的锦帕;双手双脚被丝带系了起来,同时,全身被18层丝、麻衣衾严严实实地包裹着。当墓主人的面容终于缓缓露出时,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得目瞪口呆:她是一个女性角色,看上去已经不年轻,但皮肤仍旧是淡黄色的,按下去甚至还有弹性;部分关节还能够活动,简直不像一具古尸。你很难想象,一具在地下埋藏多年的古尸,竟然可以保存得如此完好,仿佛时间在这个空间内静止了,所有的等待只为了这一场古今的对话。”这是真真实实上演了一场古老与现代一次穿越千年时空的碰撞,将人们的视线拉回到那个远古时代,“翻阅《史记》和《汉书》等史料,我们发现,利仓是西汉长沙王丞相,早年随汉高祖刘邦征战天下,后来被封为轪侯。《史记·惠景间侯者年表》中记载:'轪国,汉惠帝二年四月庚子封长沙相利仓为侯,七百户。’而辛追,就是轪侯利仓的妻子。”这便是千年不腐女尸的真实身份,而她的尸身不腐之谜,“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这里独特的墓室结构。马王堆汉墓是一个竖穴土坑墓,从坑口到坑底大约有16米深,如果算上外面的封土,那就有20米深了。而棺椁就放在了这地下20米深的墓室里,周围有厚约半米的木炭层,这些木炭大约有一万多斤,它们能够不断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在木炭层的外面,就是一米多厚的白膏泥层。白膏泥黏性好,密封性极佳,可以起到隔绝作用。棺椁被这样一层层地包围,几乎构成了一个完美的封闭空间,外面的物质极难进入,而内部就可以一直处在恒温、恒湿的状态。”

       翻开书页,仿佛带着你去到千年前的现场,“用'破案式’的考古学思维,带你围观11个震惊世界的考古现场,与读者探讨如何用考古学的思维和眼光去看待文物、看待考古;如何像考古学家一样,通过思考和实践,发现新的历史研究资料,解决历史疑难问题,印证或推翻史书中的既有结论;如何综合各种知识和常识解决一个个复杂的学术问题。尼雅遗址、马王堆遗址、贾湖遗址、定陵、郭庄楚墓……那些如雷贯耳的名字,勾起了我们对历史的窥探欲,我们迫切地想知道,《鬼吹灯》里的'精绝古城’真的存在吗?斯坦因是如何从集市上购买的几块木板中发现线索,从而找到传说中的精绝古城的?为什么发掘定陵是考古史上的一大悲剧?明神宗真的是瘸子吗?刘备的祖宗中山靖王刘胜真的有一百多个儿子?如何通过满城汉墓出土的文物证明中山靖王刘胜确实又好酒又好色?如何知道5000年前的古尸生前吃了什么东西、得了什么病,甚至去了哪些地方、做了什么事?真实的反盗墓机关,真的那么神奇又有技术含量吗?为什么设计简单的'洛阳铲’能够成为考古神器?没有文字记载的史前遗址,如何判别它的年代?”

       “历史与现代的不期而遇,总是来得那么漫不经心。”这便是考古的魅力,“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凄凉遗迹洛川东,浮世荣枯万古同。”“艳骨已成兰麝土,宫墙依旧压层崖。弩台雨坏逢金镞,香径泥销露玉钗。”“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这些残垣断壁已不复当年的神采,然而这些遗迹千百年来静静地矗立于此,见证着人世的沧桑,在今后的千百年里,遗迹仍会长存于此,不灭不朽,令人喟叹。“经过此地无穷事,一望凄然感废兴。渭水故都秦二世,咸原秋草汉诸陵。天空绝塞闻边雁,叶尽孤村见夜灯。风景苍苍多少恨,寒山半出白云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鬼吹灯之精绝古城》:真实精绝国的盗墓笔记,宝藏曾震惊世界! | 一墓一往事
《鬼吹灯》中的精绝古城,其实是真实存在的,出土神秘文物
揭秘鬼吹灯中的精绝古城 历史上真的存在过吗?
【时文精粹】别信《鬼吹灯》了,考古学家还你一个真正的精绝古城
《精绝国》东方“庞贝”—尼雅遗址!西域三十六国之七篇!
鬼洞族在历史上是否真实存在的,有什么依据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