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蒋寅|平常心看日本:日本人是工作狂吗
还是在中学时代,我在《参考消息》上读到一则短讯,说有个日本人移居德国,找了份工作,干得很起劲。没多久竟遭德国同事起诉,告他工作太卖力,无形中给同事造成压力,提高了劳动强度。这个故事在同学中传为笑谈,日本人的“工作狂”形像,从此深印在我的脑海。

刚到日本,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的“かんばれ”(努力,加油)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无论你在学习、工作、体育锻炼,人们都会对你说“かんばれ”,分手道别或书信的结束也会说“かんばれ”。最有趣的是祝贺新婚夫妇,也有说“かんばれ”的,不知道是什么涵意。日本人仿佛与生俱来地“かんばれ”,整个社会、全体国民就生活在“かんばれ”的氛围中。

有一首太平洋战争期间流行于日本海军中的军歌,叫《月月火水木金金》,堪为“工作狂”作个写照。日语以日曜日、月曜日、火曜日、水曜日、木曜日、金曜日、土曜日表示周日至周六,“月月火水木金金”意谓每周只有星期一到星期五,没有周末。想象一下日本人唱着这样的歌埋头工作的情景吧,那不是工作狂是什么?

起初我与中国来的朋友聊天,说起日本人的敬业和办事效率,好生敬佩。朋友颇有不屑,说日本人做工作不是高效率,而是高投入。日本人办事的速度决不快,程序之复杂和人事之纠缠决不亚于中国人。比方说,同样是三天决定一件事,美国人也许开了两次会,而日本人也许开了五次会,所以说日本的高速度来自高投入而不是高效率。当时我新来乍到,接触日本社会不多,无从判断他的说法是否有理。等我在日本前后生活了两年,略知日本人的工作状况,看法就逐渐改变了。不再觉得日本人是工作狂,起码不像中国人一般印象中的那样。

首先,我的感觉是日本人对工作,与其说是拼命,还不如说是要造成拼命的印象。有一个细节,在我看来是极具象征意味的。在街头施工之地,总能看到工人穿着一种很像查理·卓别林穿的大裤腿工作裤,唯一不同的是那裤腿比卓别林的裤子远要夸张地大。毫不夸张地说,里面装个婴孩绰绰有余。那么大的裤腿,工作并不见得利落,而工人们却乐意穿它,走起路来一摇一晃,架式有点像相扑力士。那姿态仿佛就是在告诉你——我在工作!所以,这裤子给我的感觉,与其说是便利工作,还不如说是要显示一个工作的姿态。

工作的姿态,这是最重要的。

京都大学文学部的事务室是一间大屋子,一个科分一块地方,用低低的隔板隔开。我每天离校都已天黑,路过事务室,总见各科都有人埋头工作,那必是科长在加班。早上也总是他们先到,科长嘛。大凡公司、机关莫不如此,干部总要早到晚走。也不知道是不是果真有那么多工作要每天加班,但科长需要给下属努力工作的印象。他们以身作则的姿态,对下属正是最好的激励。

 工作的姿态还使工作者拥有特别的气魄。比如城里汽车一般是不按喇叭的,但工程车却例外,彷佛它在工作就有特权。而运输车通常也比轿车开得缺乏礼貌。我有一次天黑骑行在北白川路,经过一个小路口时正值绿灯,我当然迳直而过,不料小路里突然开出一辆卡车,紧贴着我的自行车急刹住,让我一惊非小。他的车头已远超出停车线,伸到人行道上来。这在轿车是决不会出现的,必然离停车线很远就减速慢停,而卡车却不在乎——只因为它在工作!

 因为工作的姿态如此重要,以至于人们可以不管工作的结果,而只注意工作本身。我不止一次听到中国留学生说,打工时累了只能手放慢些,决不能歇下来,日本人最看不得人工作时休息,即便你麻利将活儿干完,上司或老板也会给你再派活儿。这在中国叫作“鞭打快牛”,日本大概就叫“かんばれ”。在这种环境中工作,显然无法杜绝磨洋工。表面上干得一刻不停,实际效率却不高;或变着法儿偷懒,找借口开小差。京都大学座落在吉田山根,从京大正门到吉田神社参道的一段围墙甚是僻静,每天都有一溜轿车停在那儿。除两三辆TAXI外,几乎每辆车里都有人仰靠着打盹儿。朋友告诉我,那都是公司职员,办完事在这儿睡觉,捱到下班时间再回公司。由此我看到“工作狂”的另一面。

 其实近二十年来,日本的社会观念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果说以前日本人对工作的热情的确堪称“工作狂”的话,那么随着社会福利的发展,人们对工作的狂热已日益为对生活质量的关注所取代。年青一代普遍比老辈更看重享受,“工作狂”不再为人们所崇尚。到八十年代,人们更愿意增加的是休息和娱乐,而不是薪水。进入九十年代,日本经济紧缩,景气低迷,人们重又关注收入的增长。但增加收入的愿望已不是建立在增加劳动强度的前提上,而是建立在能力主义的观念上。

 在日本那种家族式的企业形态中,职员的薪水与他的生产率没有太大的关系,薪水是按年资增长的。能力强的人可以承担重任,但不涨工资。一个年轻有为的部门主管,干死干活,薪水也比不上碌碌无为的老职员,这未免影响年轻人的积极性。年青一代希望打破传统的资历主义分配原则,以能力的竞争赢得相应的报酬,反对超时工作和家长制的管理作风。这种新观念给日本社会造成的冲击,是传统的终生雇佣制开始动摇,转职和“跳槽”现象日益增多,而企业为了应对经济衰退的局面,也不得不减少终身聘用员工,而代之以短期合同和兼职合同聘用员工。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日本的雇佣制度和分配制度明显出现了结构性的松动,并正在人们工作观念的变迁中显露端倪。

原载《当代工人》2002年第2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没有乐在其中的工作狂,只有职场中的不得已
「你憑什麼開那麼高的薪水?」6招好感答題,面試我勝出!
亚健康专栏十二、过劳死十大危险信号
害怕自由
工作狂真的存在吗?
测测你是否工作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