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疯狂英语”李阳被指控殴打女儿,家暴者真的“狗改不了吃s”吗?

本文章节:

01、李阳殴打未成年女儿

02、创伤和成名造就的“双面”李阳

03、被家暴者一定要醒悟

“疯狂英语”李阳又双叒叕被曝家暴了!

这次家暴的对象不是前妻Kim,而是他们的亲生女儿李华和李娜。

点击可浏览,欢迎关注视频号“晴日心理”

李阳殴打未成年女儿

很多人都还没忘记,2011年,“疯狂英语”火遍全国,当时李阳和Kim还是夫妻,育有3名女儿,曾被外界视为中美跨国婚姻的一段佳话。

但这时Kim却晒出多张受伤图,揭发李阳对她家暴,引起了全国范围内的关注。

之后两人借媒体隔空对话,互相指责,后来北京市朝阳区法院认定家暴行为成立,准予二人离婚,3个女儿由Kim抚养,李阳需向Kim支付精神损害抚慰金、财产折价款等共1200多万元。

离婚后,李阳的事业开始收缩,个人也淡出公众事业。Kim则成为了中国反家暴的倡导和推动者。

2019年11月,也就是不到2年前,国内博主宇芽被男友沱沱家暴的视频震惊全网,又适逢“国际制止暴力侵害妇女日”,社会大众掀起一股“反家庭暴力”的热潮。

当时Kim也看到了新闻,很多人期待她也发声谴责家暴者,毕竟她也是曾经的受害人。

没想到,Kim却令人意料地发布长文,称自己选择了原谅李阳,认为“受害者有权原谅”。

图片来源于网络

Kim发文的6天后,李阳也在微博发布长文,也对Kim和3个女儿表达了爱,并向全国人民深刻道歉,称自己是一个有缺陷的人,愧对“父亲”这两个字。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两人的表达令很多人误以为他们复婚了,并担忧Kim会再次被家暴。后来Kim否认复合,称两人只是继续一起抚育女儿。

当时我也撰文作出分析,指出李阳家暴行为的背后有大量的叠加性心理创伤,如果这些创伤得不到大部分修复,家暴仍有可能发生。

点击回看:李阳家暴后复合,是真正的蜕变还是悲剧再次开始?

没想到,才不到2年,当初的担忧成了现实。Kim发布视频指控李阳殴打15岁和12岁的两名女儿,视频里面充满了让人心惊肉跳的怒吼声和尖叫声;从照片上看,李阳的一名女儿嘴角受伤。

图片来源于网络

网友们非常唏嘘,不知道现在的Kim是否还觉得这个男人可以原谅?

创伤和成名造就的“双面”李阳

家暴行为应该受到严厉谴责和惩罚!这是毋庸置疑的。

但很多网友还是想不明白,李阳对外形象阳光自信、积极豁达,在Kim的原谅长文中,他也有温柔、体贴的一面,可为什么会突然变成一头暴怒的野兽?

还有,他在2019年发出的微博长文,字里行间透露出诚恳、谦卑和忏悔,看起来确实有“深刻”的自我反省和蜕变,可为什么还会殴打家人?

家暴真的只有“0次”和“无数次”吗?

家暴男真的永远都改不了家暴,就像“狗永远改不了吃屎”吗?

这些问题,很多媒体也问过李阳。尤其是2011年,Kim第一次指控他家暴后,他曾接受柴静的专访,说出了一些家暴背后的细节。

当时李阳说,他和Kim其实积怨已久,矛盾不断升级。被Kim曝光的那次家暴当天,他与Kim连续争论了4、5个小时,他受不了了,大声用英语说“shut up”,但是Kim仍在争论,他的情绪便爆发了。

李阳抓住了Kim的头发,实施了暴力,年仅3岁的小女儿还目睹全程。李阳回忆说,“魔鬼完全打开了”。

李阳接受柴静的采访视频截图

李阳和Kim都对英语教育事业充满热情,两人互相欣赏,最后走到一起,为什么婚后会产生那么大的怨恨?

李阳说,他曾公开在媒体上说,他不爱妻子,不注重家庭,他的婚姻是一场教育的试验,孩子也是试验品。

Kim对此非常愤怒,说李阳只把她当做伟大的老师和孩子的母亲,从没有把自己当做妻子去爱护,从没有说过为什么爱她。

李阳对此回应:既然都在一起了,还爱什么爱?还要把爱挂在嘴边?

Kim说,婚后12年来,李阳每个月只有一到两天待在家里,其余时间都扑在事业上,她说自己是“准单亲妈妈”。

李阳却说,他认为自己为了这个家庭付出了很多。

柴静追问:那你觉得,你为了这个家做过的、最让你感动的事是什么?

李阳回答:我本来可以一天都不回家,但我每年回20天。

李阳接受柴静的采访视频截图

柴静的表情意味深长。对于当时有家庭的李阳来说,回家不是有义务,而是额外的付出。从他的语气里可以听出来,他丝毫不觉得这个想法有问题。

李阳的演讲中除了英语教学,还有家庭教育,宣扬感恩、爱。可他对自己的家庭却非常忽视,甚至是漠视。

接受柴静采访时,李阳对这个问题就有了一定的意识。他认为主要原因出在自己的原生家庭和成长经历。

李阳出生在江苏常州,从童年期起他就没有亲密的家庭关系。父母在生下他之后就支援新疆建设,他从小和外公外婆长大。直到4、5岁,他才开始和父母一起生活,对父母非常生疏。父母曾因工作20多年没有在家过过春节。

李阳儿时的照片

李阳说,"我是缺失的情况下长大的,所以你会发现我爱的能力很差,有问题。”

他自称从来没有跟父母感受过亲密的感觉。有一次李阳在外地工作,遇到父亲,父亲提出两人可以挤一张床凑合过夜,李阳马上拒绝,“哎哟,吓死我了!我宁可去死”。

李阳接受柴静的采访视频截图

李阳在外教育学生要对父母感恩,但他跟自己父母的感情是断裂的,他说自己几乎喊不出“爸”“妈”这两个字。

这种断裂不仅因为父母长期的缺位,还因为打压和否定。李阳说,父母对他从小的教育方式就是打压性的,这导致他极度的自卑、懦弱。

懦弱到了什么程度?他从小不敢和陌生人说话,“懦弱得连自己起个床的事我都做不到,去商店买东西,我连买东西都买不回来”。

可能在父母的打压和严厉要求下,李阳唯一的精神支柱就是拼命学习,努力达到父母的要求,获得外界的肯定。1986年,李阳考进了兰州大学。在那个年代,考上大学是非常了不起的事。

可李阳在大一时非常萎靡,经常旷课、上课睡觉。用现在北大教授徐凯文的话来说,李阳当时可能就是典型的“空心病”,考入了名牌大学,却失去了人生目标。

李阳的逆转出现在大二。他开始疯狂地学习英语,一天学16个小时,玩命般地背《新概念》、《大学英语》,练就了一口优秀的口语,还在同学面前可以显摆。

从那开始,李阳变得自信、开朗起来。他大学还没毕业就办了第一期疯狂英语培训班,创造了人生第一桶金。毕业后他一边工作,一边完善“疯狂英语学习法”,后来创办“疯狂英语”,有了“让3亿人中国人说一口流利的英语”的口号。

2008年,疯狂英语成了“奥运会语言培训服务供应商”,是国内响当当的英语教育界品牌,那是李阳的高光时刻。

很多人说李阳的演讲风格很强硬,甚至给人感觉在强行输出价值观,像“洗脑大会”。

李阳说强硬的原因就是因为他痛恨自己以前的懦弱,所以他成为了懦弱”的对立面——一个自负的、强硬的人,“自卑的极端就是自负”。

其实,他这句话没有完全说对,更准确来说应该是:自负的背后其实是深深的自卑。

2011年接受采访时,李阳说自己内心的自卑和恐惧仍然不轻。虽然工作时充满精力,在演讲上疯狂而有激情,但其实他有轻度抑郁症

他在早上起床时经常感到害怕、恐惧,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没有意义,甚至所有事都没有意义。他必须花不少时间调整好情绪,才能投入到工作中。

李阳接受柴静的采访视频截图

从李阳的这些经历和自述中可看出,李阳在成长中遭受过大量的叠加性心理创伤,尤其是来自父母不当教育的伤害,他的性格里有敏感、多疑的一面,有偏执型人格改变。在成名之前,他更多地表现为自卑。

在一举成名之后,他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追捧,甚至是崇拜、膜拜,感受到从没有过的兴奋和光环。

从科学精神心理学的角度,在这个阶段他经历过很多病理性正性情绪体验,他觉得自己变得自信了,但其实逐渐变成了自负、自大、自恋。

Kim说,李阳坐飞机时总爱故意迟到,就为了想听到广播播出他的名字,让全飞机的人都知道原来李阳会来;然后总会有人前来跟他合照、要签名,他非常享受。

李阳好像是自信了,他对于外界的敏感、自卑逐渐减弱,但他的偏执、固执则越来越强,表现为自负、自以为是。

而且巨大的名声和工作压力让他患得患失,他内心深处的自卑和不安全感从未消失。他为什么早上醒来会抑郁发作?很可能是睡眠中经常做噩梦,过去的心理创伤浮现,导致第二天醒来仍陷于负性情绪中。

我们临床中遇到的很多抑郁症患者都有这个表现,早上起床后要花1、2个小时才能调整过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抑郁症患者的情绪状态为什么会晨重暮轻。

所以,那时的李阳如果去看精神科,确实很有可能会被诊断为抑郁症。如果精神科大夫认为他的自负自大、或者暴怒家暴的行为属于轻躁狂/躁狂发作的话,还可能诊断为双相障碍。

不过,促使他家暴的不是抑郁症或双相障碍,而是他自以为是的偏执型人格障碍和自恋型人格障碍特征。

李阳和Kim的婚姻中确实有中美文化冲突、各自对家庭关系理解不同的因素。他们虽然在英语教育上有共鸣,但在家庭生活中的三观是非常不一致的,两人不断产生摩擦,频繁吵架、争论、激怒对方。

对于心身比较健康的人来说,即使被家人激怒了,但反应仍相对比较理性,比如沉默、回避,就算忍不住继续争论、骂脏话,一般也不会动手。

但对于李阳这样的人格障碍患者而言,他从小到大遭受过叠加性心理创伤,Kim对他的指责、否定,以及两人的争论非常容易激活他大量的创伤。

而且他缺乏真正深入的自我反省,请倾向于外归因,也就是在矛盾中将责任归咎于外界和他人。在家庭矛盾中,他内心深处很可能认为都是Kim的错,所以愤怒等负性情绪会不断地积累,恶性循环。

这些创伤深层面的来源有可能是父亲从小对他的打骂教育,可能是曾被别人嘲笑、否定,甚至可能是其父亲也曾有家暴行为。

当一个人大量的、曾令其感到非常愤怒、委屈、又未能及时释放负性情绪的心理创伤被激活时,这个人往往会情绪爆发,行为失控,大吼大叫,砸东西,甚至打人。

李阳的情况很可能就是这样。在理性、冷静时,在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下,他确实有一定的自我反省,知道家暴是不对的,对家人造成了极大的伤害,甚至发誓以后再也不家暴了。

可当Kim和3个女儿的某些言行举止不经意间激活其心理创伤时,他很容易一下子被负性情绪支配,完全失去了理性和自控力,像换了个人似的,如同野兽一样可怕。

李阳作为一名60后家长,他可能还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认为孩子如果忤逆、不听话,必要时就得打。这也会在他盛怒时,进一步削弱了理性。

所以,家暴者是不是“一生黑”?是不是一辈子都改不掉家暴的恶行?

从理论上讲并不是这样。如果家暴者曾遭受的叠加性心理创伤能得到大部分修复,并真正建立起来自我反省的意识和能力,他们的偏执型人格障碍会大大减弱,实现深刻的自我反省、改变和提升,与家人发生矛盾时会更加理性、平静。

可是,药物治疗和一般的心理治疗/心理咨询很难做到这一点。

因为药物主要作用于生物学层面因素,一般的心理治疗/心理咨询只能作用于人的外显记忆层面。可是家暴者大量的叠加性心理创伤,可能还有病理性正性情绪,这些病理性记忆大多储存在内隐记忆层面,他们本人都想不起来,一般的心理治疗/心理咨询就更难进行处理、修复了。

李阳不是没有寻求过心理方面的咨询或者治疗。媒体报道,2011年他曝出家暴后,曾公开表示正在接受心理治疗。但从现在事实来看,该心理治疗并没有真正彻底解决问题。

我们的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记忆修复技术(TPMIH)可以快速、精准、深入地修复内隐记忆中的病理性记忆,令精神心理症状大幅度缓解。理论上可以解决李阳的问题。

可是,目前该技术主要用于干预青少年患者。对于李阳这种已经有根深蒂固、常年累月、偏执型人格障碍的成年人来说,他们对自己的问题缺乏深刻的认识,对催眠治疗师信任度不高,该技术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被家暴者一定要醒悟

既然李阳家暴的问题可能难以解决,Kim和女儿们应该如何应对?

根据最新消息,Kim说女儿们已经回到了自己身边,目前安全,但李华病得非常严重。

可能是父亲的暴力殴打令她遭受了严重的心身伤害,甚至不排除可能引发了急性应激障碍(ASD)。而且从Kim和女儿的聊天记录看来,这很可能不是李阳第一次打女儿了。

网上很多人声讨李阳,认为他必须接受法律的惩罚,甚至应该舆论“社死”,彻底从教育界消失。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也有很多人指责Kim:明知道前夫有家暴前科,怎么还敢让孩子跟他一起生活?

我认为后者的指责并不是没有道理。我联想到了农夫与蛇的故事,李阳的家暴行为就像“蛇”,Kim就是那位“农夫”。

农夫被蛇咬了一次,就应该深刻地认识到蛇的本性和本质,要么远离它,要么在接触它的时候采取更有智慧的、能保护自己的方式。如果还像以前一样盲目地跟蛇接触,再次被蛇伤害,那农夫也负有很大的责任。

也就是说,李阳家暴肯定是不对的,应该承担法律责任和道德上的谴责;可在客观上,Kim也在反复令李阳有机会实施家暴。她缺乏科学的精神心理学知识,是无知导致的严重失误!

从以上角度出发,Kim一定要彻底醒悟,并至少采取以下的应对措施,减少家暴对女儿造成了伤害:

第一,至少从目前来看,李阳的叠加性心理创伤难以被大部分修复,其家暴行为是难以完全彻底消除,Kim应该避免将3个女儿送到李阳身边生活,甚至可以申请限制或取消李阳的探视权。

第二,如果女儿们愿意,甚至不排除有强烈的要求,Kim应用法律维权,包括诉讼和巨额索赔,一来令李阳得到应有的惩罚,二来也能更好地修复女儿们的心理创伤。

第三,Kim必须重视女儿们目前的心身状态,最好及时让她们接受专业的心理干预,避免形成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更加要避免后续继发抑郁症、双相障碍,甚至继发暴力行为、酗酒、成瘾等问题。

Kim是否原谅李阳,是否同情李阳的自卑和成长遭遇,这是她个人的选择;但她作为母亲,一定要理性、强悍起来,保护女儿的心身健康!

还有,虽然李阳在国内英语教育上确实作出了不少贡献,但他的偏执型人格障碍已经对家人、社会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而且他的新家庭仍有可能遭其家暴。

我们可以理性地看待他的贡献和长处,学习他的一些教育理念和方法,但最好不要对其盲目地崇拜。

那些到现在还膜拜、甚至追随李阳的人,一定要及时清醒,并加强自我觉察,反省自己是否也有偏执型人格,是否也曾对自己的家人造成过伤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何日辉专栏】之三:抑郁症治疗的几个技术难点||渡过
难治性抑郁症的真相二:这个人格问题,要靠7个步骤加快康复
孩子性格内向是天生的吗?这个案例可能颠覆你对性格的认知
为什么越听话的孩子,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父母们都容易忽视这个误区
抑郁症合并进食障碍的临床难题,根源是什么?
对话心理专家:如何跟“过度自恋”的人做朋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