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人读论语 41 | 无药可救
无药可救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王孙贾是卫国权臣,据说他是周王之后,因得罪周王,出仕于卫。他请教孔子用的问话是比喻,不过语气带有几分挑畔的味道。“奥”是指房屋后室的西南角,那是被视为是尊者所居的位置;古人认为灶中有神,因此常常在灶边祭“灶神”。王孙贾以“奥”比喻卫灵公或其宠姬南子,以灶自喻,他是暗示孔子与其巴结卫灵公及南子,不如巴结自己更实惠。但孔子是何许人也?他洞若观火,内心明了:“如果得罪了上天,到什么地方去祷告求情也是无用的”。孔子也是用比喻作回答,意思是说:“如果违背了天理,昧了良心,必将招祸,到时候谁也帮不了”。站在中医的角度思考众多病人,在什么情况下的病人是无药可救呢。

当一个人内心向下的情况,他是无药可救的,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拒绝健康之人自然是无药可救的人。“讳疾”是人之常情,但“忌医”要不得。扁鹊和齐桓公的故事告诉我们,大病多是由小病积累发展而来,当一个人的病已经深入到骨髓的时候,那便是无药可救了,在理论上只有“脱胎换骨”才有可能治得了这种深入骨髓的病。肾代表先天,主骨髓,在扁鹊看来:“病在肌肤之间时,可用熨药治愈;在血脉,可用针刺、砭石的方法达到治疗效果;在肠胃里时,借助酒的力量也能达到;但当疾病到了骨髓,就无法治疗了”。
二、病已入晚期但并不能(也可能是没有机会)反思和调整生活方式的人,是无药可救之人,最典型的是当年台湾的古龙大侠。古龙的性情孤僻、才情高冷,与中医理念相背而行。古龙做不到剑走偏锋,在病重期间依然好色好酒,依然放纵自我,不能从生活方式去调整自我,如何能救?古龙是既活在现实当中,也活着武侠小说之中的人;书中有他的现实,也寄托有他的理想;他是典型的“李寻欢”,却没有“小李飞刀”的理想结局。其实一个人不能救自己,结局一定是无人能救、无药可救。
三是明知(也可能是不知)缺德但继续行缺德之事的人。何为缺德?缺意味着不足、不够、不圆满,用世间法的道德去衡量一个人,不符合道德标准的人便是缺德之人;但站在出世间法看所谓的道德,人人是圆满之人,人人亦是缺德之人。缺是原因是不明白,不能把蒙在内心的灰尘擦拭干净,所以人人有“缺”。回到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很多人都“缺德”,都做“缺德”之事,因为都活在不明白当中。例如晚上做激烈运动、去健身;大汗淋漓能够减肥;为了减肥不吃早餐;爱生闷气;主张前辈子用命换钱,后半辈子用钱换命;等等。当然,作为中医人有很多无奈,因为作为旁观者,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无能为力,社会上有太多“不见棺材不流泪”的人。在很大程度上,不改变这些观念,不调整这些生活方式的人,都是无药可救的人。

首届国医大师邓铁涛先生曾经说过:“每一个生命都是宝贵的,我们不能轻言放弃”。中医人之所以是伟大的,是因为中医人是和阎王爷做斗争的人,常常从死神手里抢人的人,但上等的中医人并不是治病救人,并不是寻找各种好药,而是悟道的教育家,帮助大众建立健康理念、健康生活方式的人。
无论是有药还是无药,是能救还是不能救,中医人都会是全力以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语。八佾篇13。
论语3.13
《论语·八佾篇第三》3.13: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
媚奥媚灶皆是媚——《论语》悟读【52】
论语:与其媚于奥(3-13)
论语人物之十六王孙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