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人读论语 52 | 中医个性

中医个性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子曰:“苟志於仁矣,无恶也。”

在传统文化中,个性似乎是稀罕物,中国传统文化向来强调统一与整体,但并不能说传统文化不重视或者不在乎个性。不过这里要清楚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何为个性?在我看来,所谓个性就是与众不同。从大方面看,人人有共同之处;从细的角度看,人人与众不同,只不过有些人的与众不同要特别一些。孔子认为,只有仁者才能超越共性与个性,对于仁者来说没有所谓的贫困与安乐,没有所谓的喜爱与厌恶,因为只有消除了分别心才能称得上仁者。对于中医人来说,人与人之间的共性和个性都很明显,因为中医本身强调整体,也强调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中医人的个性本身往往表现在行医过程以及自我调理上。

蒋维乔是近代著名的中医人、养生学家。但他自幼体弱多病,7岁入私塾,15岁左右因病辍学;18岁时,自学道家小周天功法,一年后才感觉体质有所增强。但在28岁时,蒋维乔患肺结核咯血,病势日增,于是才下定决心,屏除一切药物,谢绝世事,苦练静功85天,贯通小周天,诸病痊愈。从此之后蒋维乔一生热爱中医,潜心研究静坐养生法

蒋维乔在1922年出任江苏省教育厅长,1925年出任东南大学校长,1929年受聘为上海光华大学哲学系教授、中文系主任、教务长、文学院院长,1946年兼任上海人文月刊社社长。新中国成立后,受聘为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上海市中医文献研究馆馆员。蒋维乔把自己练功的心得体会整理成《因是子静坐法》一书,并在1914年出版。在1915年,蒋维乔到北京遇到谛闲大师讲授“圆觉经”,于是又从师修习天台宗止观法门,其后蒋维乔又对密宗藏传佛教发生浓厚兴趣,曾修炼东密十八道,学习大手印法。1955年,蒋维乔又出版了《中国的呼吸习静养生法——气功防治法》。

从蒋维乔的生活经历可以看出他先后接受儒、释、道三家的思想。对于自己的这套养生方式,蒋维乔的看法是:“静坐之法,浅言之,乃凝集吾之心意,注于重心之一点,使之安定:行持既久,由勉强几于自然,于是全身细胞,悉皆听命,烦恼不生;悦悸无量儒家之主静,老氏之抱一,佛家之禅观,命名各异,究其实,罔非求重心之安定而已。”蒋维乔又把这种养生方式称为“精神体操”,他说:“人身有肉体精神两方面,故有形骸之我与精神之我常人牵于耳目口体之欲,只知形骸之我,遂不见精神之我。吾见世之体育家,锻炼筋骨,极其强固,一旦罹不测之病,莫之能御,甚且成为废人者有之。而禅师或哲学家,锻炼心意,能藉修养之作用,驱除病魔;虽躯体孱弱,而卒能寿及期颐者,往往而然。可知精神之我,其能力有远过于形骸之我者矣。”

蒋维乔晚年总结自己养生的经历说:如我本人,少年患严重的肺病,没有方药可以医治,就用这法,根本治好。我现在已是八十三岁的老翁,尚耳聪目明,手轻脚健,终年没有疾病。近数年来,连伤风感冒也很少;碰到气候突变或阴雨潮湿时候,别人都感到不快,我则依旧一样,胸襟十分宽舒,这是我本身对呼吸习静治病防病的体验。

佛教说人有八万四千的烦恼,因而有八万四千解除的法门。中医人的共性是治病救人,但并不需要刻意展现自己与他人不同的救人方式;中医人的个性是尽力尽心,渡人渡己,仅此而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二五、得失幻真 达人自辨
松颜读庄子:《齐物论》之八
与众不同
个性与共性
医者意也·黄开泰讲中医天命篇
自建房设计:要突出共性下的个性,一宅一设,拒绝设计的雷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