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藏书雅苑|《老年经济学》王爱珠 (1996年版)

      所有这些收藏的书籍将捐赠给在中国或美国的教育机构、非营利组织、学术团体或个人。如果您有兴趣成为接收人,请在留言区留下您的信息或直接与收藏者联系。

      All of these books in the collection will be donated to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academic groups or individuals in China or the United States. If you are interested in becoming a recipient, please leave your message in the message area or contact the collector directly.


《老年经济学》王爱珠著,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一版, 2000年第二版

《老年经济学》作者简介


       王爱珠(1931年12月21日生于南京),1953年上海复旦大学经济系毕业、留校任助教。1960年复旦大学讲师。1980年复旦大学副教授、经济学系政治经济学研究室主任、社会主义经济研究室主任。1980-1982年南斯拉夫访问学者。1985年复旦大学教授、老年经济学研究所所长。社会兼职:上海市老龄科研中心老年经济学研究所所长,上海市老龄科学中心学术委员。1993年享受中国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退休,2003年移居美国。

       她的专著《老年经济学》是我国正式出版的第一本老年经济学专著,填补了我国老年经济学研究领域的空白,获得了多种奖项。

《老年经济学》内容简介


       《老年经济学》是上海市社会科学“八五”规划重点项目研究成果。全书以老年群体作为研究对象,老年经济关系作为研究内容,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从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即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等方面揭示人类群体老化和个体老化过程中形成的诸种经济关系及其发展规律性,它是我国制定人口老龄化对策的需要,是探索发挥老年人口暴力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养老模式的需要,是提高老年人口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老年经济学》前言(王爱珠)


       老年经济学,作为老年学的一个分支,是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年龄结构趋于老化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

      老年科学同其他科学一样,都是产生于人类社会对它的需要。20世纪初,老年医学、老年生物学等老年学分支学科的建立和发展,表明老年学的研究局限于个体老化。30年代,一方面由于老年人口数量日益增多、比重日益加大; 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造成老年人口大量失业和生活贫困,促使美国等一些国家的政府对关系社会安定的老年问题予以关注; 学术界也开始从经济和社会的角度对人口老龄化问题进行探讨。这些标志着老年学的研究开始由考察人类个体老化发展到考察群体老化。此后,随着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出现了老年经济学、老年社会学等一系列的老年学的分支学科。

       老年经济学在西方国家已有半个多世纪的研究历史,出版了许多专著和教材。但老年经济学,仍然是一个亟待开发的新课题。

       我国上海市于1979年率先进入老龄化城市,全国也将于2000年进入老龄化国家的行列。由于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世界上老年人数最多的国家; 又由于我国在经济尚不够发达的情况下进入老龄化社会,由此而带来的经济和社会问题特多,因而研究老年经济学,从经济理论和对策思路上为老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显得更为迫切、更为重要。目前,我国对老年经济学的研究甚少,迄今为止,还没有出版过一本老年经济学方面的专著或教材。随着世界各国和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老年经济学的研究具有越来越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本人撰写的“老年经济学”,是上海市社会科学“八五”规划重点项目的研究成果。全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老年群体作为研究对象,老年经济关系作为研究内容,揭示人类群体老化和个体老化过程中形成的诸种经济关系和经济问题,以期建立一门体系比较完整、内容比较丰富的老年经济学。“万事开头难”。由于本书是我国第一部老年经济学,无论在体系结构或内容方法上都有许多缺点和不足之处,希望学术界批评和指教。

《老年经济学》目录


《老年经济学》后记一


       我多年从事经济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最近几年,鉴于我国人口老龄化来势猛、速度快,而我国又是在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迎接人口老龄化的挑战,由此产生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特多,因而深深感到研究老年经济学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又因我这几年有幸参加亚太地区第4届老年学大会 (1991年10月,日本) 第15届国际老年学大会 (1993年7月,匈牙利) 和国际老人问题研讨会 (1993年9月,新加坡) 等国际会议,以及中国老龄问题对策研讨会 (1993年11月,北京) 结识了国内外有关专家,并积累了许多资料,促使我下决心为在我国建立老年经济学这门新学科而贡献微薄力量。本书的任务是在这个研究领域中作一个铺路石子,愿有志者在此基础上建筑宏伟大厦。书稿于1994年底完成。付印前作了个别修改。本书写作过程中,参阅和引用了有关专家的论著和统计资料,袁缉辉教授撰写部分章节。上海发展汽车工业教育基金会、上海市退休职工管理委员会经营管理部和上海市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为本书的出版给予大力支持,在此并致谢。

王爱珠

1996年4月

再版《老年经济学》后记二


       本书第一版于1996年6月出版,获中国老年学学会颁发的中国老年学研究十年成果一等奖(1996年10月)、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经济学三等奖(1998年12月), 并获1999年度复华教学科研奖。由于我国在1999年10月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掌握老年经济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显得尤为迫切。应中国老年学学会办公室建议, 复旦大学出版社约请作者作个别修改, 并增加附录,推出《老年经济学》第二版,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

王爱珠

2000年4月

书评选摘


       “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老年群体为研究对象,老年经济关系作为研究内容,揭示人类群体老龄化和个体老龄化过程中形成的诸多经济关系和经济问题,在理论上很有新意。在马克思在世年代,人类还未认识到群体老龄化的必然趋势,但是王爱珠能够利用马克思主义关于扩大再生产的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四个环节为体系分析老年人口的经济过程是一种创新。在体系上,同西方老龄化经济学 (Economics of Aging) 从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的宏观影响的体系有所不同,不失为一家之言。”(邬沧萍,1922年9月生,广东番禺人。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人口学、老年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

        “我是研究宏观经济学的,近年来,从宏观经济动态增长的角度研究我国的养老保险问题,在研究一过程中也拜读了王老师撰写的《老年经济学》和有关的论文。我发现,她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揭示人口老龄化之后一个社会中经济关系的演变和特殊经济问题的出现,根据马克思的理论体系从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等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的诸环节,展开对老年经济学问题的研究,其分析在理论上是十分深刻和到位的。同时她的研究又不仅仅止于理论层面,她利用到国外探亲考察的机会,结合国外人口老龄化与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有的放矢,提出许多解决老龄问题的具体办法和建议,如怎样制定人口老龄化政策、如何发挥老年人口的潜力、如何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模式等等,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袁志刚,1958年生于上海。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原院长,2006年国家高校教学名师。)

       “《老年经济学》一方面尖锐地提出了中国新面临的人口老龄化到来的种种严峻矛盾,另一方面又提出了利用和开发老年人力资源的种种积极思路,而一扫西方的某些悲观论调和消极主张,给人以信心。作者说得好: 科学技术和医疗保健事业的发展,给老年人的“生命以时间”; 老年经济学的研究和国家的政策实施也要给老年人的“时间以生命”,让老年人在继续参与中即实现自身价值,又有益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裘逸娟 女,1930年12月生,江西省南昌市人,上海财经大学 (亚州经济研究所) 所长,教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人口老龄化面临的问题、养老对策与建议
中国的“未富先老”时代肯定会到来
北京大学举办第七届环太平洋大学联盟(APRU)“老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国际老龄学术研讨会
发展和繁荣兰溪老年学研究
浅析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其对策论文
心理学如何助力应对人口老龄化?百位学人齐聚复旦探答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