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考志愿填报的唯一基本原则

高考志愿填报有且只有一条基本原则,那就是专业至上。如果提供高考志愿建议的人,不能正确回答这个问题,那他的意见

很多人都把高考的评价标准等同于上个好大学,甚至大部分人只会问学生是哪所大学毕业的,而不会问学的是什么专业。但这不代表大学专业不重要,这只是因为大部分人甚至不能把专业的名称准确复述出来。这说明大多数人对高等教育的理解还非常浅薄,因此关于高考志愿,绝大部分人的意见都不值得参考

只有一种工作会不首先看重学生的专业,那就是没有技术门槛的服务业。也只有一类学生会觉得专业不重要,那就是读了没有对口就业的专业、被迫转行的学生。

如果让你举出十个供你选择的职业,除去科学家、宇航员、运动员这类少部分曝光度极高的群体,如果你大概只能举出老师、医生、律师、会计、银行职员、公务员和程序员等耳熟能详的职业,那说明你对高等教育、行业分工、社会经济、科技进步的了解都十分有限,因此只能举出身边司空见惯、或者通过媒体报道耳濡目染的职业,而这些职业所对应的专业,绝大部分都已经严重过剩。

专业、学校和城市哪个更重要,这是一个只有唯一正确答案的问题。不管成功人士怎么言之凿凿地说,专业不重要,重要的是城市带来的眼界机遇,和学校带来的人脉平台,这个问题的唯一正确答案仍然是,专业最重要。

时代变了,中国不再是一个几十年前,成功人士读书时,大学生稀缺的国家。中国每年大约有1000万大学毕业生,超过了全国每年的出生人口,其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毕业生毕业即失业。

而中国经济也不再像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一路的高歌猛进,而是面临着不断下行的压力。当本专业的名校毕业生都找不到一份满意的对口工作而需要去基层单位内卷竞争时,即使考公务员也会有限定专业的要求,没有一个用人单位会只看中好学校而招一个专业不相关的人进单位当后备人才。

很多人认为绝大部分人毕业后从事的都不是自己的本职工作,因此幻想自己即使专业不对口,也会因为优秀的素质和名校背景被用人单位招录来慢慢培养。这纯属错误判断了形势。

事实上,在统计学意义上,没干自己本职工作的大部分人,要么是所学专业压根没有对口就业,要么是自己的能力不足以从事本行业,因而被迫转行,成为了两亿灵活就业大军中的一员,承受几个月换一次工作的压力和低收入,最终踏上了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年年失败年年考的漫漫征途。在现实中,专业不对口的学生连被裁员的机会都没有,因为他们连用人单位都进不去。

普通二本院校的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毕业5年后的平均收入远高于985、211大学的人文社科专业的硕士甚至博士,而计算机类专业本科毕业就能就业,大部分人文社科专业却因为没有对口就业,不得不考研提升学历,这期间又差了三四年的反复备考和失败、最终上岸读研的弯路,对于其他劣势专业也是同样的道理。这就是专业选择带来的差距。

现有的以往年分数位次为主要依据的冲稳保志愿填报方式,给很多学生和家长带来了误导。冲稳保的方式之所以错误,是因为没有搞清楚,高考志愿填报的关键不是选学校,而是选专业。为了满足身边亲友的评价标准,去冲击在用人单位看来没有任何区别的学校,而放弃了真正重要的专业选择,是高考志愿填报最错误的方式。

有学生和家长寄希望于先擦线冲进好学校,再通过转专业或考研就读热门专业。然而,新高考下,各个学校的转专业都有非常严格的条件限制,有的学校只能在同一个专业组内转专业,有的学校只能转招生名额没满的专业,无论是哪种人数都非常有限。如果是擦线进入一所学校,说明学生的考试能力在这所学校处于中下水平,在大部分人都想通过考试转入好专业翻盘时,成功的难度可想而知。

对于考研究生,就更需要专业对口,很多学生以为,如果本科读的专业不喜欢,可以到了研究生阶段再换。其实,专业之间永远都是由高转低的,如果本科专业普通,研究生想跨专业考到热门专业,难度远比高考复读,重新选择大学专业来得高。

一般情况下,换专业只有这三种可能。第一,在相邻专业之间互转,比如管理学转法学;第二,热门专业换到非热门专业,比如金融转其他社会科学;第三,复杂专业转简单专业,比如数学物理转其他大部分学科。像人文社科专业转专业读计算机、医学的研究生,这种案例不说是绝无仅有,也基本是凤毛麟角。只要数学一科,就能让很多学生考两年研究生,都过不了国家线。

更关键的是,如果本科专业对口,从普通一二本大学保研本专业到二幺幺、九八五大学,从普通二幺幺大学保研到清华北大,都是有可能的,并不用去跨专业。

因此,从很大程度上说,高考报志愿,不是选大学,而是选专业。

很多学生和家长认为高考志愿填报是高考结束出分数以后的事,这是因为他们觉得高考志愿填报是选学校,而选学校要看分数,只有等高考分数出来,才能进行高考志愿填报。

其实,高考志愿填报主要是选专业,专业又是为职业服务的。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统计局联合修订的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共有1481个职业,而教育部设定的本科和专科专业各有740余个。也就是说,国家现有的高等教育专业和职业各有1400余个,其中还并非一一对应的简单关系。

学生从高二开始就需要选择高考科目,这直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考能够填报的专业和日后的就业去向。不平等的选择往往是以看似平等的方式出现,有很多学生在高二一开始的时候就已经在懵懂中错误地决定了日后的人生道路。高中从入学开始就在为高考做准备,而高考是为了大学做准备,大学是读着具体的专业,为日后的职业工作做准备。

因此,高考志愿填报的本质,是根据日后想要从事的职业选择专业。由于1400多个职业和专业包罗万象,因此,大学志愿填报应该从高一开始,越早了解越好。在高考出成绩以后,甚至选定了高考科目以后,供选择的时间和余地都已经非常有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考志愿填报比高考本身更重要!
高考志愿竟藏有这么多“潜规则”?老师提醒:这三点一定要知道!
高考300到400分左右,怎么填志愿,报考大学推荐
为了以后不后悔,填报高考志愿前,一定要问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收到录取通知就是准大学生了?还有3种情况,会被拒绝入读
填报高考志愿避开五个误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