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Black Coffee Club|No10.关心孩子的人必读的书
第十期:2014年8月18日
很多人觉得奇怪:为什么要专门为孩子创作?
爸爸妈妈挑选童书的时候感到困惑:什么才是“优秀的童书”?
儿童文学现在国内方兴未艾,以前在欧洲的发展是怎样的呢?
(向上滑动,查看共读大纲)
◎作者简介
保罗 阿扎尔(Paul Hazard, 1878-1944),法兰西学院院士、法国著名学者、历史学家,先后任教于法国里昂大学、巴黎索邦大学以及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代表作有《欧洲意识危机:1680-1715》、《十八世纪欧洲思想史:从孟德斯鸠到莱辛》等,《书,儿童与成人》是其唯一儿童文学理论经典,甫一问世,便达到至今无人能及的儿童文学理论高峰。
共读目标:
跟随作者以历史和文学的眼光对儿童文学在欧洲各国的诞生、发展、衍变进行了解和学习,对西欧历史上深受儿童喜爱的作家们进行深入了解,思考作者提出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问题。在作者浓郁的感性文字之间,保持我们的理性探索和研讨,为黑咖群的研读再垫一块理论基石。
阅读进度:
本期读书时间为1个月,分为两个阶段,至少交两次作业。
共读书目:
必读:书、儿童与成人
选读:
1、 可结合本书内容阅读或者重温:
《贝洛童话》(佩罗童话)或者《法国童话》等
《鲁滨孙漂流记》
《格列佛游记》
《木偶奇遇记》
《爱的教育》
《彼得潘》
《格林童话》
2、《当代儿童文化新论》
李欧·李奥尼作品书目(红色字体为《共读绘本的一年》中提到的作品)
本期主持人:Rainbow
拾贝撷英(均为节选):
米菲
阿扎尔对儿童阅读的设想:幼小生命也有权利拥有属于自己的阅读空间、给予所有的儿童接触书本、文学的机会,让童年在阅读与图书馆中度过,这些在当今世界,已成为现实。
很庆幸,我们生活在童书蓬勃发展的时代,我们和我们的孩子们都有机会阅读优秀的童书。
作于1932 的《书,儿童与成人》在当时是有着预言性质的。如今,仍然有着现实意义。成人对童书的鄙夷不屑,成人对童书的选择首选“教育意义、学习功能”,成人对童书是“学外语学数学学写作”的工具,成人将儿童阅读变成了花哨的装饰及获得赞美的砝码。这仍是一个不容乐观的看不见儿童的社会。
三三妈妈
Paul Hazard(保罗·阿扎尔)是个翘着两撇小胡子的法国人,关于他的资料只能在法文与英文网站上找到一些,绝大部分还都是关于他的历史著作,忽然写出了一本被称为世界儿童文学理论奠基之作的儿童文学理论著作《书、儿童与成人》。为什么他会忽然对儿童文学感兴趣呢?我不禁好奇,所以在浩瀚的海洋里搜索蛛丝马迹。
【阿扎尔】Hazard,Paul(1878-1944) 法国比较文学奠基人之一……阿扎尔不同于法国学派的其他比较文学家们,最重要的区别就在于他摒弃了实证比较的研究手法,也就不难理解为何中文版《书儿童与成人》的风格如此轻灵洒脱,它不仅仅是小梅翻译的文风,应该也忠实于是作者的原著风格。
全书分为五部分,分别是:第一卷 成人长期以来对儿童的压迫;第二卷儿童对成人的抵抗;第三卷 北部各国的优势;第四卷 国家特征;第五卷 人性的精神。全书最广为人称道的是先进的儿童观,儿童观的内容本身对于已经站在无数巨人肩膀之上的我们不算新鲜,但这样的儿童观在当时作者是如何形成的我很想了解,却苦于完全没有资料能够参考。在文学线索本身,作者显而易见地运用了比较文学的方法,将各国儿童文学异同驾轻就熟地描述出来。这也需要作者有坚实的儿童文学阅读基础做后盾,同时值得一提的是,在本书中第一次提出了北欧儿童文学的重要性。当然我们在文中也还是能够看出法国文化中心论的影子,作者已经尽力调整很多次自己的立场,但还是会不自觉地露出洋洋自得的小尾巴。
逗逗
从放肆的玩笑到精致的讽刺,法国式幽默跃然纸上,对于我这样的入门级读者,实在是一本极好的读物,读得酣畅淋漓又忍不住常常笑出声。不知不觉中,关于西方儿童文学我那点可怜的零星储备,慢慢被梳理成线:
——《鹅妈妈童谣》原来是诞生于法国,而且意义重大,不仅预示着法国儿童文学的启蒙,也是南欧儿童文学的发源,对于其创作者夏尔.佩罗,阿扎尔是这样描述的:这位昔日的法兰西院士,在犹豫和不时的羞愧中,以儿子皮埃尔.达尔曼库厄的名义进行作品发表。这是17世纪末的法国。
——18世纪中期,第一家儿童书店在英国诞生。这个叫约翰.纽伯瑞的人明白,以这些古老的故事、诗歌为原材料,他可以创造出各种全新的书本。
——18世纪后期,第一份以儿童为对象的报纸在德国诞生。1782年,贝尔甘尾随而至,在法国创办《儿童的朋友》刊物。
——为儿童而设立的图书馆诞生于美国,阿扎尔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称之为:是一个向人们的敏感的灵魂致敬的发明。
……等等
我们再来看看一个世纪前,阿扎尔对于优秀儿童读物的认识:
1、忠于艺术本质的书籍。
2、能够给予儿童他们所热爱的画面的书籍。
3、能够唤醒儿童敏感心灵,而绝非泛滥感情的书。
4、尊重游戏的尊严和价值的书籍。
5、知识丰富、真正含有教学技巧和适当深浅的书籍,懂得在幼儿的心中撒下种子,让它慢慢生长。
6、向儿童讲述存在重最困难但有时最必需的知识,关于人类心灵的书籍。
7、富有深刻道德感的书籍。
总而言之,我欣赏那些维系着信仰和公正的书籍。
让人竖然起敬的认识,对于儿童天性的尊重,在如此智慧的文字中一览无遗。
关于儿童文学,阿扎尔的观点和第三种理论是基本吻合的,他在论证北欧儿童文学胜于南欧之根本时,明确提出:在于想象力的不同。对于南欧来说,儿童只是未来的成年人;对于北欧来说,成人从来都是昔日的儿童。
火棘果子
我用表格梳理了一下本书内容。
儿童文学发展阶段关键词表
阶段
初始
成人压迫
儿童的反抗
儿童的胜利
代表作类型
想象力、趣味性为主
功利阅读、教育意义至上。
冒险、游戏、有趣
各国各不相同
代表人物/书
夏尔·佩罗
勒潘斯·德·波蒙、卢梭、吉内里斯、贝尔甘、约翰·纽伯瑞等
《鲁滨孙漂流记》《格列佛历险记》《堂吉诃德》
各国各不相同
写作者态度
虽然写儿童书,却以写儿童书为耻
以教育儿童为目的
无意为孩子创作,却被孩子喜欢
专门研究儿童心理,主动为孩子写书
各国儿童文学特点及国家特征
国名
西班牙
意大利
法国
英国
美国
丹麦
德国
特点
没有儿童文学
有摇篮曲,但儿童文学成果稀少
创作者众多,真正受儿童欢迎的了了。不屑于创作儿童文学
有着温柔悠远的童谣,乐于发展儿童最喜欢的题材,诗歌梦幻和历险运动
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画家、版画家为孩子们创作。有专门的儿童图书馆
拥有童话世界的国王
早期空白,以功利阅读为主流行了百年,直到格林出现
从儿童文学看国家特征
过去:富有想象力,敏锐智慧、机会主义。现在:大胆而富有攻击力,不满足于自己的现状
理性、智慧、优雅
宗教、实用、幽默
代表作/代表作家
木偶奇遇记、爱的教育
佩罗、儒勒·凡尔纳
《红心女王》
安徒生
格林
书中只例举了意大利、法国、英国三个国家的国家特征。但由此已能看出,国家性格基本奠定了儿童文学的基调。
我的问题可能有些大:大家觉得,如果这张表里有中国,那么我们儿童文学的特点是什么?从我们最具代表性的儿童文学作品中体现出了怎样的国家特征?还有,未来我们可以有的好的中国儿童文学是什么样子?
深圳小刀
最早知道有这么一本书,是多年前读《儿童文学五人谈》的时候。谈到儿童文学学术著作出版,方卫平教授说:“20世纪有两部国际公认的儿童文学理论的所谓双璧或者说两部著名作品,一部就是法国作者保尔·阿扎尔的《书·儿童·成人》,另外一部是加拿大学者利利安·史密斯的《欢欣岁月》。”
……在对一本经典理论著作满满的期待中,书很快就读完了。它果然没有让我失望。“书、儿童和成人”,像一只三角铃,阿扎尔的每一句话,似乎都敲打在这只三角铃上,叮当作响,声音悦耳动听。音乐会听完了,回头想抓住点什么的时候,却发现能捞在手里的东西轻飘飘的,完全找不到收获之后沉甸甸的满足。
当然是因为作者在这本书里感性十足的文风。这是那种你读着读着就忍不住要拿笔划几道波浪线的书。每一页,每一段,都散布着亮光闪闪的警句。每一个满含智慧和机锋的句子,发到微博上,都可以引发一堆的点赞和转发。这就是修辞的力量。它让你觉得一句话说得极正确、极有道理,并由此不再追究它为什么正确、为什么有道理。或者说,它至少能抑制你追究的欲望。这是修辞的美妙之处,却也是修辞的可怕之处……
理论书一旦写得不像理论书,我们恐怕难免会“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于是怀疑起来:莫不是翻译的问题?读过方卫平的第二条结论,我们似乎不用怀疑了。阿扎尔就是这么写的。梅思繁的翻译,我直觉上认为应该是可靠的。虽然偶尔在句尾用(拖长了音的)“哦”做叹词会让我眼前浮现梅大师的身影,全书译文整体上优美流畅,从中文表达的角度看,经得起挑剔。在高品质译文罕见的眼下,此译作可得高分。
但是到这一步,翻译的问题并没有完全消失不见。方卫平在《法国儿童文学导论》里,引用了台版(根据矢崎源九郎的日译本转译的)《书·儿童·成人》的几段原文,我抄在这里,把两个中译本放在一起比较:
梅译:因为成年人长期以来是在错误地祈祷着的。他们在审视中总是觉得自己是那么高大美丽,于是他们将带有他们特征的,混合着属于他们的实际精神和信仰的,充斥着属于他们的虚伪和精神局限的书给予儿童。(P5)
台版:大部分的成人,在长久的历史中,都无法给孩子们达成愿望。成人们写的书,总是记载着成人自己的事,而且是根据自己的属性和实际的感觉去写,也就是一些知识的、伪善的书。(《法》P260)
(除了第一句,后面的就算相近吧。)
梅译:从乡下来到巴黎的鹅妈妈,令法国和全世界的儿童第一次拥有了一本如他们所向往的、美好而清新的书。从此他们再也不愿意离开它。他们永远不会忘记小红帽和那头凶恶地把她吃进肚子的狼。他们永远都不会忘记小拇指,和他带给他们灵魂上的颤抖。(P10)
台版:就从这个时候开始,鹅妈妈从鹅棚和柴房飞出来,昂首阔步在巴黎的街道上了。于是先从法国的孩子,然后全世界的孩子都紧紧地抓住这本书,再也不肯轻易松手了……孩子们绝对不会忘记,被野狼吃掉的可怜的红头巾姑娘,也不会忘记拇指公子吧!在那感性敏锐的幼嫩的年纪里,震憾他心灵,使他永远忘不了的就是这些故事。(《法》P260)
(好吧,“乡下”不能没有“鹅棚和柴房”。)
梅译:年幼的灵魂是柔软而缺少固定的轮廓曲线的,美德在他们的身上只是本能,罪恶也只是缺点,他们需要我们帮助他们决定确认。(P140)
台版:幼嫩的心灵,柔柔软软的,轮廓也还不明晰。那是一个很年轻、很年轻的灵魂。后来成为美德的行为,这时候只能算是本能;后来成为罪恶的,这时候也只算是无心的过错。没有人深责,因为他是年轻的灵魂。(《法》P262)
(这一段,可认为是梅思繁以简洁取胜。)
法文——日文——中文。法文——日文。中间多出一个环节,就差得这么远。我以后再也不相信转译的外国书了。
小鹂
看这本书的第一次,就很震撼,阿扎尔以他犀利的文笔,触及到了世界儿童文学的发展与多次演变的过程,其间的努力与挣扎让我看到了我们今天的现实。也就是说,我们中国的从业者好像仍然挣扎于此——是不是真正以一种虔诚之心去尊重儿童的心?
我这人有个毛病,也许是从业久了,不太有做学问的那股劲了,而是喜欢把一些观念或者态度,与我的从业经历结合,思考我们这个行业链上的一些问题,更希望这些问题能获得好的揭示。
思考一:中国的儿童文学原创作品,到底缺失的是什么?
阿扎尔在书中所说:因为成年人(除了……)长期以来是在错误地祈祷着的,他们在审视中总是觉得自己是那么的高大美丽,于是他们将带有他们特征的,混合着属于他们的实际精神和信仰的,充斥着属于他们的虚伪和精神局限的书籍给予儿童。(p5)这是阿扎尔在80年前出版这本著作时清醒看到的现象。
在近10年的中国原创童书出版领域中,其实这样的意识是被充分认识到了的,很多创作者都认为自己是那些被上帝关照的“那些幸运的、疯狂的和几位诗人”,他们以他们的喜好和“关照孩子”的态度,在为孩子们创作。而实际情况却让我们不得不多去引进国外的优秀作品。虽然有些原创儿童文学作品也极度畅销,那些作品是否能与“文学”二字关联?
思考二:我们的创作者们对“儿童观”的理解是否有偏差?
阿扎尔提到了几个观点:一是想象力和敏感心灵;二是儿童希望只做自己的国王;三是儿童的力量。……
如果我们的创作者们能真正懂得或者能时刻把这样的观点融入血液中,或许中国儿童文学的春天就会到来。
思考三:我们现在从业的编辑们缺失的是什么?我是践行者,我觉得我受固化教育过长,虽然在极力摆脱束缚,那只能算是一种挣扎,挣扎中肯定会有妥协,这样亦步亦趋的前进,借力是我目前的一个捷径。借力比我们早醒悟的那批创作者的智慧和作品,借力人家上百年的积累。让我们进步,让我们提高,更让我们开阔眼光和思想,在学习中去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在这里要说我近期的一点编辑感受:就是在编辑《奥当女孩》这部书稿的时候,因为作者系成人书作家,她可能少一些对中国儿童文学的一些了解和认知,用她的话说,她只是追寻了内心,而这个内心是为了满足她那精灵般女儿的需要。她创作或者说讲述这个故事,女儿是第一听者,6岁女儿是她故事的试金石。我个人对这部作品的认同,是她超凡架构故事的能力和情节中无处不在的想象力,是她对童书表达范围的一些尝试性突破——书中涉猎了两小无猜的美好情感和如灰姑娘和王子般美好的爱情,有真实历史垫底,有男孩找回母亲生命的弘大主题,而这一切就在那不到两万字中写完,这样的能力是难得的,也是我所接触的很多儿童文学作家少见的。这样的人加盟到儿童文学创作队伍里来,是不是会带来一丝希望呢?
我绝对不吃番茄
这是一本儿童文学论和儿童文学史,从作者那充满着爱和关怀的语调,可使读者深入地认识儿童文学应走的方向,并且也不知不觉地陶醉在芬芳的文学境界中……只要你有一颗关注关怀自己和儿童的心,估计就有读一读此书的兴趣吧。
读到最让我震撼的是在书中有这样的描写:一个叫查尔斯。兰姆的和他的姐姐玛丽去了这家著名的“儿童书店”(约翰纽伯瑞的第一家儿童书店)然后在1802年给柯勒律治写信中义愤填膺地诅咒芭尔博和特莉梅女士,“期盼魔鬼早日将她们带走”“这些疯狂的女人们,她们为成年人和小孩所留下的,只有斑斑锈迹和致命的瘟疫……”如此强烈的愤怒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那些作家认为,儿童的生命中的每一个钟头都应该贡献给有用的事物。因为一棵橡树的美好而喜欢它,是纯粹浪费时间。不如给我一本能让儿童立即学会算术的书,这样橡树一旦变成木材,小孩立即就能把数学派上用处。故事是这样的,比如:亨利和露西和 妈妈一起来到花园。露西想摘六个草莓,亨利要四个,两人把他们采来的果实放在一起,亨利数了一数,总共有十个。露西不需要数就知道,也许是因为习惯,也许是因为她牢记在心里,六加四等于十。接着每个人有继续摘了五个,露西知道他们第一次采的和现在加在一起总共二十个。他们继续采十个,一个人采三个另外一个采七个,这样加起来又是十。加上前面采的草莓,现在总共是三十个。两人又回去采了十个拿回来给妈妈……
我看得快要崩溃了,这样的故事。还更有甚者,为了说教,为了功利的目的,写着教育意义非凡的故事,在这些书里,既找不到珍珠,也找不到琥珀,有的只有空空的贝壳。从根本上忽视了儿童的喜好,否定了儿童的本身特点,除了炫耀学识,就是赚钱的投机者。
……
面对对故事充满了渴望的孩子,面对全心全意信任你的孩子,我们应该更加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而不是随意拿故事敷衍,甚至在故事会开始前才匆忙第一次读故事,就去给孩子们讲故事的勇猛无敌故事讲述人,这不是迫害儿童,又是什么呢?放眼望去,这样的人还真不少呢。没有热爱,没有尊重,有的只是功利的目的。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成人要做的是帮助孩子,在孩子们需要的时候,而不是打着各种旗号,行功利之事,无论是为孩子们写书,还是为孩子们选书,读书。
芝麻团长
可是,《格林童话》的价值究竟在哪儿呢?我反复翻阅第五卷第二章《儿童文学的民间气质:格林童话》,试图找到答案。这一次,终于拨开迷雾,看到了阿扎尔想要告诉我们的……
格林兄弟的心愿-------寻找童话,寻找人民大众的诗歌(高于诗歌和现代诗歌,来自于一个民族的灵魂)
目的:将高贵再次植入国民思想,重新走进神性的思想。
气质:民间
结果:并没有证明童话是“关于神灵神性的思考,是抽象精神在生活中的存在方式 ,是旧的信仰以及宗教信条浸润在具有诗史色彩的元素中,伴随着人民历史的发展,所展现出的某种生动形式。”
价值:是这个世界上唯一还存在着的一个角落―――-穷人最终会战胜富人。
守卫者:儿童
特征:形式重复,文字清新,简单而又强大。
力量:永恒而不朽
意义:触摸土地,重新找回力量和勇气。
源头:回到遥远的过去,在童话中重复着人类最初的故事,找到人类思想的源头。
结语:各国童话面貌大同小异,拥有着共同的人性光辉的历史。
作为一名普通的阅读者,以上这些东西恐怕是我们不曾想过的吧?
我不知道文学研究对于一般读者的究竟有多大的意义。但至少对于我,是相当有价值的。还记得当年读了一本彭懿的《幻想儿童文学导论》(台版)后,了解了幻想文学的来龙去脉,其价值和意义,并由此对幻想儿童文学产生了浓厚的阅读和研究兴趣。然而,直到今天才通过阿扎尔对童话有了一些不同于以往的认识。当然,对于普通读者来说,“人类思想的源头”这种东西和现实有什么关系呢?“诗歌的神性”和当下的阅读乐趣之间也似乎隔着十万八千里。仿佛这一切都显得无足轻重。但对于发烧友,可能会觉得充满乐趣。和“格林童话”相关的那些疑问,终于变得有点眉目了。
我终于可以感叹:“哦,原来如此!”
果妈
究竟什么才是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
*优秀的儿童文学给予孩子属于人类的情感。
*优秀的儿童文学不存在思想的海关。儿童对于作者来自何方并不感兴趣,也无需知道他们的生活背景环境。
*优秀的儿童书籍告诉我们,小心,你们开始变得有点僵硬了。你们忘记了真诚天真和自发性,你们在走向表面和肤浅。
*童话好像一面由水做成的镜子,清澈又深邃。在它的深邃中,我们猜测着几千年来隐藏着的经验。童话带着我们,来到遥远的连想象都难以进入的国度。在那里找到我们思想的源头。
*每个心中都有一个长不大的彼得·潘。
我们阅读优秀的儿童文学,享受着阅读儿童文学的乐趣,让自己再也不会长大,保持着儿童的身心和心灵。
*用儿童的眼睛重新审视世界,是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儿童需要的那种作家,总相信在现实以处还存在着另一个世界,对事物本身感兴趣,而并非仅仅为了权衡评判他们接收到的情感。
Rainbow
“历史的记忆、诗歌、传说神话,在被简化了以后突然就从成人的手中掉入了儿童的掌心,由他们来接收理解。”(P103)
“如何开始讲故事必须仔细研究,它一定要有新鲜感,有个性,有浓郁的气息和味道。……在结束了你们想象的故事以后,重新开始他们想象的一切。”(P91)
成人在书与儿童之间的传递作用如何,决定着儿童汲取和后续发散的效果。我认为传递的方式和方向必须先于传递的内容有一个判定,方向不明或者背驰,方式僵化或者生硬,传递的内容势必受到扭曲。童谣的乐趣、童诗的韵律、故事的审美、想象的自由等等,儿童接收多少、保留多少、重组多少、反馈多少都与成人的协助能力密切相关。
“寓教于乐。这的确不是一个坏主意,只是,教育很快就把扼杀娱乐变成了自己的义务。人们摆到孩子面前的,始终是那些掺了一点点蜂蜜的汤药。(P15)
一直觉得“寓教于乐”是很好的方式。我们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学习,对求知欲探索欲旺盛的儿童来说,一切都是学习。所以不必要抵触“摘草莓”的数学故事或是“地理版”的旅行故事。在儿童阅读的起初,都势必经历成人的“灌输”,他们在其中或许只是截取了各自喜欢的部分,譬如那些本来不是写给儿童却为儿童所喜欢的故事一样,但对“阅读”这一习惯的认可和接受又何尝不是从喜欢和兴趣开始的呢。我们过去现在都不着痕迹或是弄巧成拙地在推动和施行“寓教于乐”,效果的好坏事关引领者能力的高低,方法本身没有错。阅读本身蕴含语言、图画、音乐、历史、自然、数理、手作、游戏、情感交流等等,硬生生抽离“教”和“乐”不科学,也未免教条。
朵妈
真要把一本书读透,所要做的资料收集的工作何其繁杂,与此同时更加艰巨的工作还在于后期的梳理与去芜存菁,但是很显然时间是不允许我们这么做的,作业期将近,只能利用零碎时间读书的人不免焦虑,眼看着世界在面前展开一角,却只能浅尝辄止,无暇深入,我想,这可能是一众黑咖都体会过的无奈。
也因此,本期作业我也只能就中国儿童文学理论略谈些自己的所得。
和整个地球都一样,中央帝国刚开始也不把孩子当人看,长期的封建伦理统治下,我们的启蒙来的更晚。
但终究还是来了。1908年孙毓修最早编译的《童话》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多从国外译进。1911年,商务创刊《少年杂志》,由茅盾胞弟沈泽民编辑,1922年创刊《儿童世界》,郑振铎主编,《稻草人》等名篇即刊载于此。1958年出版范围调整后,商务才淡出儿童读物领域。
……
除了翻译引入国外作品,收集整理本土儿童文学作品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据查,我国现代最早一部文学理论书籍是名家马宗霍的《文学概论》,这本书成书于1925年,基于古文论的基础上形成的理论,但其中并无提及儿童文学的的概念。
然而早在这本书成书之前,周作人就已经开始收集儿童文学并开始做童话研究了。
……回到21世纪资讯爆炸的今天,世界扁平了,原本的壁垒开始稀释崩塌,让我们得以站在一个更宽广的视域来看待这一问题。
此时此刻,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儿童的世纪正在冉冉升起,无论是阅读,还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在以迎合儿童的方式推进。
投其所好的畅销校园书籍,层出不穷的电子游戏,恨不能声光电一起痛下狠手的娱乐活动,我们的儿童正逐渐被捧上高高的龙椅。儿童心理学不再是少数理论家枯燥的自言自语,而是被广泛的应用到儿童读物、服装、食品、娱乐产品等等一切与儿童有关的广泛领域。
由此,我们可以推论,儿童文学的理论研究,会再度在中国绽放异彩吗?
一起期待吧。
嫩鬼
优秀的童书应当尊重游戏的尊严和价值。阿扎尔在本书的开篇便以悲天悯人的语气说道:“成年人是不自由的,他们是自己的囚犯。即使在他们游戏的时候,也总是有明确地目的包含在其中。他们为了放松而游戏,为了遗忘自己所剩时日不多而玩耍——他们从来不为了游戏而游戏。”与之相反,儿童们——“这些幸福的生命没有烦恼,没有利益,没有包袱地玩耍游戏着。”在游戏中,“想象已经不仅仅是他们首要的快乐了,而是他们拥有自由的象征,想象是他们生命的动力。”然而,愚蠢的成(nian)人以高高在上的姿态俯视着儿童,用偏见、谎言、固执抹杀自由的意识和游戏的精神,自以为能借此“及时地将儿童拉到了和他们一样的高度,那象征着至高完美的顶峰境界。”其实,他们并不了解“智力与理智的练习,并不一定是立即有用或者纯粹实用的。”
优秀的童书应当有丰富的知识。但阿扎尔强烈反对把扼杀娱乐变成了自己的义务、且打着寓教于乐旗号的教育。阿扎尔列出了四种他所欣赏的知识书籍的类型,并且坚决地将“那些企图占据课间休息和娱乐时间,以所谓的在丝毫不费力气中就能学到知识为谎言和借口的书籍”排除在优秀童书之外。在这样的书籍中,“想象力和敏感心灵其本身将不再被认为是一种价值,而变成了一个家庭教师用来更有效地令儿童把知识吞咽下肚的手段和方法。”推崇此类书籍的人们秉承着一种可怕的逻辑,即“儿童是没有一分钟的时间可以浪费的,一分钟都没有。”他们利用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从教学内容的增长,以及更多知识内容的呈现中获得越来越多的满足。他们的目地很明确,让孩子们“以为从早到晚都在游戏,事实上,他们一直都在学习”——大人们都是骗子,不是吗?
有一天我正在书上做笔记,六岁半的女儿问我:“你在写什么?在写下你的愉快吗?” 我说,“不是,是写下我的思考。”  她说,“为什么不是写下你的愉快和痛苦呢?”
在孩子眼里,书里的世界,就是或者愉快或者痛苦或者感动的直接体验。这就如本书中所说的,优秀的童书,就是拥有简单的能令人立即察觉到的美感。孩子们所看重的,无外乎就是这些。
清木婉清
在读《书、儿童与成人》时,我非常关注作者提到教育和阅读之间的关系,成人对儿童的压迫,反对一些人通过“寓教于乐”对孩子的说教,反思我自己的行为,我有些迷茫,所以在讨论前我提出了“教育和阅读的关系到底如何,什么是真正含有教学技巧和适当深浅的书?”的问题,请大家帮忙解答,其实我想问的意思还没有在这个问题中展现完全,讨论时会长提到“寓教于乐,也是成人对儿童的压迫。这有点让人疑惑。那到底教育该怎么办?”,还是会长一针见血啊!同学们对于这个问题各抒己见,争论的比较激烈,有的认为寓教于乐很好,有的认为还是应该让孩子体会阅读之美,自己去感受书中的知识……虽然最后没有获得一致的答案,不过真的是真理愈辩愈明,通过这次的讨论,我不再纠结保罗.阿扎尔的观点,他可以有他的意见,可能是适合他的,我也可以有我的教育方法,只要孩子们不反感,在阅读的过程中开心快乐就好!
超哥妈
在我第N遍因为遗忘不得又从前面开始阅读时,原序言“努力让儿童拥有终身与书本相伴的习惯”时,回想近期读的几本书和发生的事情,对保罗。阿扎尔的4个梦想有了较接地气的印象。(附4个梦想原文:我梦想有一天能看到,在他们的努力下,出现越来越多为儿童设立的图书馆。我梦想有一天能看到,所有的市立图书馆都拥有吸引儿童走进去的能力。我梦想有一天能看到,我们学校少一些村翠的教育色彩,而转变成友好的俱乐部形式,让孩子自行管理。我梦想有一天看到,在我们小学与初中教程中,引入和哈佛大学有着同样理念的“阅读时光”。)
如果让我也写梦想,我想说:
如果,有一天我能更清楚认识自己,那我就能更清楚认知孩子……
大家都用奔跑的速度努力完成读后心得的激情和勤奋令众人互相感动。
黑咖啡的滋味渐醇,沉浸的感觉让人难以舍弃。
抱团读书不求一统,但得各自思考、用力沟通。
各取所需,是为乐也。
——本期小结
Black Coffee Club|No1.《永远讲不完的故事》(儿童文学)
Black Coffee Club|No2.《阅读儿童文学的乐趣》(理论著作)
Black Coffee Club|No3.李欧·李奥尼+《共读绘本的一年》(图画书)
无科幻,不人生——你是否认识一个叫安德的孩子?他曾经拯救了这个世界,可他自己……(儿童文学)
Black Coffee Club|No5.天啊,追上那只兔子!(儿童文学)
Black Coffee Club|No6.百变小红帽(理论著作)
Black Coffee Club|No7.纽伯瑞大奖&来自星星的你(儿童文学)
Black Coffee Club|No8.跟我读:黑咖啡发灰挥发非花肥(没读顺就点开看文)(理论著作)
Black Coffee Club|No9. 不懂八卦的爸妈不是好书虫(理论著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思郁:童话书《绿野仙踪》是如何成为经典的
网友推荐一些最适合儿童阅读的书籍
推荐一些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书籍
怎样为孩选择图书
书中自有黄金屋,常读这十本好书,进步孩子情商智商
今日分享|冰心奖获奖名单(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