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艺术教育随想录(二十九)

   抗日名将张灵甫跟于右任学过书法,在当时已然是书法高手,他学老师的五言对联“虫书叶字古,风织浪纹轻”遒劲乖巧,热血古意,书法犹如虫在叶中,艺术状态如风浪编织起伏,于武将而言心态这般细腻实属难得,况且他字的威猛与他秀气的长相真是反差,在艺术的故事里总能找到这种颠覆,总能找到这般传奇。传奇意味着不在常识内,张灵甫是北京大学与黄埔军校的出身;颠覆意味着不在概念之中,张灵甫打过多场硬仗、恶仗、胜仗,是“跛腿将军”,他杀妻被囚,死因成迷,生世成了传奇。

   我们学艺术的比较忌讳概念,但是概念一词的形成是因为知识完备,风格形成而出的,着实是一种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我们经常说画画不能概念,但我更喜欢的说法是,用身体的感觉去作画,把作画当做习惯,从某种意义理解,习惯也是概念的一种,经常会有美术老师反感概念,可是孩童还没有完全形成概念,你让他如何反概念,甚至他都不知道什么是概念,他所画的东西对成人而言是概念,可对他自己而言却鲜活得很,我们成人也要放弃概念的概念。

  在教育上我当然关注有很多“张灵甫”的传奇民国,民国已经成为了一个教育的概念,只要一提民国就是那些大师,那些大学。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已经把这些人与事概念成了“反传统反封建”,历史只能成为概念才容易被记住消化。191954日前夕,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提倡“德先生”与“赛先生”,批判传统纯正的中国文化,并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而马克思思想就是地道的西方文化;我以为,地道传统的金石考据学受到了陈独秀、鲁迅、郭沫若这些“反叛分子”的热衷,其陈独秀晚年就待在重庆写文字源流考证之书《小学识字读本》,鲁迅对三代吉金、秦权、汉瓦、北碑的兴趣,并没有因为自己支持汉字拼音化而消减。那个时候的康有为、沈增植、罗振玉、王国维、梁启超、章太炎、于右任还都是金石研究的学者,还有,海外13个博士学历的辜鸿铭、一生翻译外国著作170多部的林琴南都在坚守中国传统文化,这些人的学术矛盾,艺术矛盾恰恰成就了这些人,他们幸运地遇到了文化上的真问题,一次又一次地突破概念,形成概念,而后又超越概念,他们的文化艺术没有停在概念之中,很难用概念去概括总结他们每一个人。

 在艺术上,我们也往往喜欢得出概念便于教给他人,比方说向人介绍徐悲鸿的艺术贡献,往往会说他中西融合,中西兼擅,概念名目很好听,但其实不然,陈传席在他的《中国艺术如何影响世界》一书中多有提及这些概念,尽管我以为他把“线”当做了中国人的独创偏颇了,因为希腊壁画、波提切利等一大拨西方艺术都在说明线的运用。说回中西融合,当时徐悲鸿是真的忧国忧民的,他是真的想通过西洋画来拯救中国画文化,骨子里非常的中国,他的油画意境本就中国,即使他的素描出色,还是因为用了中国的线。他门下的大部分弟子,如卢沉、周思聪、李斛、李琦、杨之光、姚有多、张仁芝等都是发展了中国画,作品不管画什么都是中国味道,徐悲鸿亲近的画家也都是国画家,有齐白石、张大千、谢稚柳等,所以我觉得后人把刻板的素描教学体系归罪于徐悲鸿,那真是罪过,徐悲鸿所提倡的教学理念都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他的教学名言“尽精微,致广大”,也出自中庸,好像中央美院到了2013年才有校训,就选了这一句。而最早提出“中西融合”的林风眠与徐悲鸿当然纠缠不清,我的理解是民国那时的人对艺术对人都比较真诚,真诚地喜欢真诚的厌恶,这个真诚很起作用。好玩的是徐悲鸿讨厌马蒂斯、毕加索,可徐悲鸿的作品内在逻辑还是很现代的,甚至形式感其实是很强的,而林风眠一辈子都想搞“中西融合”,可我们不能否认,每一个画种背后都有完整的文化逻辑,不是拿着国画用具画画的都能被称为中国画的,像与林风眠熟识亲近的,如吴冠中、朱德群、赵无极、苏天赐、席德进,他们成名主要还是因为西洋画的风格感受,名气很大,内涵不足,并非对中国画有多大的促进与提升。

我想,那个时代的艺术与教育对我们的馈赠就是——或许真正的创新来源于极端的纠结与迷茫,我们当下的问题就是活的太明白了,太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中国著名女山水画家——孔繁静
林木:从当代艺术收藏看“中西融合”的处境
刘海粟、徐悲鸿、颜文梁美术教育思想比较研究
中国近现代花鸟画的衍变|中西融合:学院派花鸟画的写意形态
【非遗之美】有形有色的诗——宋亚亭和他的花鸟画
中国画有必要与世界接轨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