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语与我(一)

                       学而第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我们的古字字义是没有虚意的,每一个方块字都有特定的意义指向,暗含着节奏韵律来表达语意态度。或许每个人对论语的解读不一样,但文字的语气与质地很难被人忽略,其背后有着某种统一的指向。特别是开篇第一句话后的“乎”字,其原意就有紧凑呼喊之感,我们多读几遍这句话,我以为不是孔子的高兴,而是劝诫说教,用表层的喜乐来表达内在对君子的要求,其开篇就把自己认为最重要的“学习”、“朋友”、“君子”给说了出来。

      我同意用《论语》里的原话来解释《论语》,但我不太同意《论语》里的话都有必然的联系,而且我们只能通过《论语》来感受孔子的思想,但是不要忘了《论语》,或者准确地说历代注释的《论语》不等于孔子的思想,更不能等同于孔子弟子的思想。《论语》这种言简意赅的短语断句,既是文化的幸事,也是文化上的苦事。《论语》开篇就应该有思考,两种解释意向都可取,一为开篇三句话分开解释,通常解读为孔门三乐,我以为是孔门三项指导方针,“不亦说乎”与“不亦乐乎”是为了达到“不亦君子乎”的那个最高的快乐自在,或者说最高的修养。孔子说:“学习过后时不时地去践习知识,不也是一件悦心之事吗?(这是对自己的要求)有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这是外在的影响)别人不理解自己而不抱怨,不也是君子之所为吗?(最后主客观结合,回到君子要求本身)。

      据推测,孔子是实行因材而施的快乐教育的,他的“游于艺”可以解释为何学习可以带来快乐。孔子私学的主要课程也就是礼、乐、射、御、书、数六艺,课程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在这里,不能把“习”字简单理解为复习或温习,而应该是运用知识实践的践习之意,运用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方能感到满足与愉悦!习字有两个意思供参考:一指幼鸟在晴日见习飞翔,二是反复向目的箭靶练习射箭,所以学习是因为达到了目的而快乐。句子尚有一种解释可作参考,孔子说:“按时温习与践习所学过的知识,不就可以说给别人听,与别人分享了吗?一位从远方来的富人来向我求学,要我分享知识不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吗?即使这个人不智慧,但我不生气不抱怨,还是尽心把知识说给他听,不也是君子的所为吗?这般解释虽奇特,但仍具思考价值,我以为我们读《论语》不是要找回孔子原本的思想(其实很难找回),而是在孔子开创的思想视野中寻得自我的思维方式。其解释把这三句话变成了一个故事,一个关于宣传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故事。

     通过字义溯源,这种解释至少可以解决三个问题:“不亦说乎”的“说”字,为何一定要当做“悦”来解释,还有就是在《论语》里“朋”“友”“朋友”都有明确的概念区分,分别出现在文本中。朋字的古意是货币钱财的象征,为何朋或者是友来拜访就一定会高兴,很多问题都需要具体分析,来了一个有钱的朋友,或者引申为与你有共同志向的人想拉你入伙一起想干番事业,那当然快乐呀。孔子的话是聊天,是在当时具体的环境里发生的,不能成为真理。最后,是“知”的问题,是当智慧讲,还是当知晓讲,很多的字义词义都无法考证追究,所以说《论语》不是孔子的《论语》,而是每个人心中的论语,各取所需罢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习《论语》开篇的启示
国学1:重新认识《论语》
彦滨说《论语》第1集
论语(一)金海峰
《学而篇》第一章
【第1期】音频学《论语·学而篇第1章》《论语》开篇为什么要从学习谈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