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例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真假凝血分析

前 言

日常工作中,如何保证检验报告的可靠性、准确性,是我们检验人员的工作职责所在,也是临床及患者的迫切需求所在,特别是凝血分析。对于临床来说,凝血分析异常医师可能会考虑病人是否有出血倾向,或是否有血栓倾向等,对病人的下一步诊断十分重要。因此,凝血检验结果的质量保证是我们工作中核心内容;在检测凝血分析时,常规凝血功能检测一般采用的是0.109m/L枸盐酸钠为抗凝剂,抗凝剂与全血的比例为1:9.本文将围绕一例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凝血分析结果进行讨论。

案例经过

2018.11.07上午,急诊科某病人的凝血分析的结果 (见下图)

PT、APTT的异常引起了我们的关注。这个病人由于乏力入院,为保证标本信息无误,我们再次核对标本信息,并查看当天质控,仪器均无异常。查看该患者既往检查结果,发现该患者血分析HCT高达71.4g/L 。

标本状态如下(右侧标本):

作为一名检验人,我们敏锐地察觉到,此结果可能与临床不符;于是打电话咨询临床,临床医师称,患者各方面临床指征较稳定,并无出血与血栓的临床表现,考虑患者由肺血管畸形(右上肺动-静脉瘘)导致了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我们与临床医师解释,由于患者的红细胞HCT异常偏高,导致此次的凝血分析结果不准确,需由我们调整采血管的抗凝比例,重新抽血。临床医师表示同意。

接下来,我们参阅相关资料,将采血管做如下处理:

根据采血量校正公式 :当HCT≥0.55或HCT≤0.2时,抗凝剂量=血量*(100-HCT)*0.00185,此次需采血量为5.59ml,目前,我们厂家给定的采血管采血量为2.7ml,抗凝剂为0.3ml;因此,我们用移液器吸出157ul的抗凝剂,采血量不变的情况下,告知护士利用注射器控制采血量为2.7ml,采集完毕后立即送检。重抽后的标本(见下图,左侧标本)

重新检测的凝血分析结果(见下图)

并且我们跟临床医师沟通,如果这位病人需要做凝血分析,我们科会准备采血管(采血量不变,吸出160ul左右抗凝剂)送到急诊科。通过调整抗凝比例后,这个病人的凝血分析结果都正常。

案例分析

众所周知,血凝抗凝管采用的抗凝剂为0.109mol/L枸橼酸钠,抗凝剂与全血比例为1:9,抗凝原理即为枸橼酸钠与钙离子生成可溶性的螯合物。可见钙离子起到了关键作用:如采血管采一样量全血血浆中的Ca2+未能被有效中和,剩余Ca2+启动凝血反应,使凝血因子被提前消耗,导致PT、APTT结果延长;或由于凝血因子的提前激活,导致PT、APTT结果缩短;如采血管采一样量的全血血浆中的Ca2+太少,一样量的抗凝剂则过量,抗凝剂中和试剂中的Ca2+,从而导致试剂不足,也导致PT、APTT结果延长,我们上述的案例为采血管采一样量全血血浆中的Ca2+太少,导致试剂中Ca2+相对不足,造成了结果的偏差。

临床上,红细胞增多症是以红细胞数目、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和血液总容量显著地超过正常水平为特点,常见于骨髓增殖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同时重度贫血、大量出血、过多补液、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碰到这些类似情况,我们需根据红细胞压积调整抗凝比例,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提供一份可靠的报告单。

作者:陈春华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细胞压积对凝血四项结果的影响,你知道吗?
不同采血量对凝血四项测定结果的影响
一例“正常”部分凝血功能结果报告引发的思考
蓝色管为什么要抽满 2 mL ? 被你忽略的采血细节
临床血液细胞学分析标本采集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PT“FAILED”报警是不凝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