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件1500年前的墓志,暴露了楷书“最初样貌”,原来“唐楷”是错的

从唐代至今的千年时光中,只要练习楷书,就摆脱不了“唐楷”,似乎在人们的固有思想中,楷书最初的样子就应该是“唐楷”。

但实际并非如此,1925年河南洛阳一位农民在耕地时,无意间挖出了北魏的王族墓志群,在这众多碑文中,有一方墓志深得专家的青睐。

上面的文字暴露了楷书的“最初样貌”,它就是《元思墓志》,乃北魏景穆帝之孙,元思将军的墓志铭,刻于北魏宣武帝正始四年(507年)。

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全文共计283个字,单字大小约为4厘米,因一直埋于地下,所以碑中文字完整无损,字字清晰可观。

行笔上豪放与秀逸兼具,既有流利之美,又含雅正之象,对于转折处的处理大多以圆笔为主,但不会有过于刚强的硬朗之感。

字体结构也以开张宽博为主,字里行间骨力劲健,精气神之足,可谓把这个大将军的形象“写活”,让人不得不赞叹书写者的实力。

当然也有人认为魏碑是一种不成熟的楷书,确实魏碑没有篆隶那般古质朴素,也没有“唐楷”的精细严谨,它处在楷书的过渡化阶段。

它将呆板的汉隶进行了灵活化处理,减少了笔画的波折,把个别点画化方为圆,增强了用笔的流动圆转之气,为隋碑跟“唐楷”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向上承接了秦汉之法,向下开创了隋唐之风,融合着上下两段时期的风格,点画率真雄健,用笔灵转巧妙,有着较强的可塑性。

即便将其中的一个点画变长或者变短,也不会对字体结构产生太多的影响,可谓是楷书融合时的最初样貌,就像这件《元思墓志》。

点画流利顺畅,于端庄中营造险绝,于肃穆中增添灵动,有着极为丰富的艺术风格,但“唐楷”并非如此,“唐楷”虽然是从魏碑演变而来。

可它的点画无法移动半分,对于法度恪守颇为严谨,用笔极为谨慎细致,人们认为这样的楷书就是成熟,其实“唐楷”恰恰学错了。

魏碑虽然在最初融合时的理念是以端正干练为主,但并不是让后人摒弃“活力”,“唐楷”在发展过程中将平直作为重点,抛失掉行笔的婉转。

失去了用笔的弹性与张力,例如“欧楷”若是练习不好,还会产生寒俭之气,用笔就变的板滞束缚,对于后续的创作没有丝毫益处。

因此练习这件灵活多变的《元思墓志》就颇佳,它可以帮助我们在灵活的行笔中,建立初步的法度意识,学到正宗的古人“楷法”。

建立一个稳健的楷书基础,这样之后在临摹“唐楷”时,就能轻松参透其中精细的变化,给予自身更大的发展空间,让楷书风貌变的更加多元化。

原碑现存于吉林省博物馆,经多方努力我们对元思墓志》进行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超高清微喷复刻工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楷书初始的样貌原来是魏碑的样子,颠覆书法认知
墓志书法的艺术特点及临习我见(二)
书谭随笔 || 魏碑《张黑女》之美
书法教程:书法知识问题大汇总(11)
元倪墓志风格浅析
北魏拓跋元氏墓志专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