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驯鹿揭秘的秘密

        我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喜欢一种动物,这就是驯鹿。

有关驯鹿的知识带给我一个惊喜,替我解开了一个“千古之谜”,而这是我一直梦寐以求的一个探索:解开一个人群的形成之谜。  

下面的第一张图是全球驯鹿的分布地,它基本决定了有关鹿的故事或鹿崇拜只能是多发于北半球。  

百度知识:

驯鹿(学名:Rangifer tarandus),又名角鹿,是鹿科驯鹿属下的唯一一种动物。雌雄皆有角,角的分枝繁复是其外观上的重要特征。驯鹿的身体上覆盖着轻盈但极为抗寒冷的毛皮。

驯鹿主要分布于北半球的环北极地区,包括在欧亚大陆和北美洲北部及一些大型岛屿。在中国驯鹿只见于大兴安岭东北部林区。中国鄂温克族使用驯鹿作为交通工具。

驯鹿的中文名字有点名不副实,因为驯鹿实际上并不是人工驯养出来的。英文 Caribou是指分布于北美的野生驯鹿,而把分布在北欧,经过拉普人管理和驯养的驯鹿叫做Reindeer。驯鹿的个头比较大,雌鹿的体重可达 150多公斤,雄性稍小,为90公斤。

驯鹿最惊人的举动,就是每年一次长达数百公里的大迁移。春天一到,它们便离开自己越 冬的亚北极地区的森林和草原,沿着几百年不变的路线往北进发。而且总是由雌鹿打头,雄鹿紧随其后,秩序井然,长驱直入,边走边吃,日夜兼程,沿途脱掉厚厚的冬装,而生出新的薄薄的夏衣,脱下的绒毛掉在地上,正好成了路标。就这样年复一年,不知道已经走了多少个世纪。驯鹿总是匀速前进,只有遇到狼群的惊扰或猎人的追赶,才会来一阵猛跑,发出惊天动地的巨响 。 

母鹿在冬季受孕,在春季的迁移途中产仔。幼仔产下两三天即可跟着母鹿一起赶路,一个星期之后,它们就能像父母一样跑得飞快,时速可达每小时48公里。

鹿血或鹿肉一般被看做是催情食品,人吃了以后感觉血热上火。或许是这种特性促使驯鹿一到春天就向更寒冷的北方迁徙,似乎他们只喜欢寒冷的季节。

下图是父系基因标记为N的人群分布。 

几年前有一个基因调查结果,N人群在彝族中间的比例为23%,蒙古人中的比例为10%,而汉族中的N仅为5%。中国汉人的主体为O类型。

据推测,N、O之间是很近的兄弟关系,他们分离的时间大约是25000年前,此后O型向南发展,一直散播到太平洋地区;而N型则向北发展,部分成为典型的北极爱斯基摩人。当我们说到“爱斯基摩人种”化石时,请注意,其实它并不表明这些人是从北极南下的,而仅只是他们血缘可能属于N类型而已,而这种人如上图所示,在北半球旧大陆各地都有分布,并且中国应该是遍地“爱斯基摩人”。

我在长期的研究中能看到一个现象就是从中国的东北,如红山文化等,到北欧如芬兰 瑞典等地,人种自古至今是关联的Y-N,如此长的地理距离是如何达到的呢?假如没有特殊的事件他们是不可能有如此特殊的行为的。

(北欧的拉普人)

我曾经设想过很多方案,都不能很好的解释这个人群的特殊分布:从中国东北到西北欧。

这个研究对于我非常重要,因为它还牵涉到另外一个我关注的重大课题。人类文明许多重大的行为背后其实是相互关联的,所以,整体研究人类文明几乎是个拼图过程。我基本上象是个侦探,我的工作就是寻找许多事件的原因与发展过程,最后再把这些事件关联起来以获得对一些文明现象的解释。

其中一个我关心的话题是,中国商朝的许多文化具有东欧色彩,同时也具有东北色彩。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商朝的一个支系很可能是从东北南下的。而东欧色彩,则是由这些东北人带来的。而这些“东北人”的东欧色彩,就是由一条潜在的通往北欧的驯鹿迁徙路线从带来的,这条线路的中段为东欧或乌拉尔地区。这也是为何有的学者认为中国汉语与乌拉尔语有关的原因所在。

据《世界的边缘》纪录片中的驯鹿专家说,驯鹿有一些固定迁徙路线,每年迁徙的最长距离可能是3500公里。现代社会这一规律实际上已经大大缩短。

根据分子人类学报告,N型人的最早迁徙可能始于1万多年前,新石器时代也很常见。但并不知道为何导致这种迁徙。也就是说,在诞生后一万年左右,N族人中间的一部分人掌握了驯鹿的活动规律,在具有足够的御寒能力之后N型人伴随着驯鹿进行了全程迁徙。很可能他们每年周而复始地伴随着驯鹿在中国东北到北极以及西北欧的迁徙路程,最终这些人散播在北极地区,成为了爱斯基摩人,还有一部分散播在中国东北以及中国的其他地区。

而大家看到的从北方延伸到泰国的那条重重的痕迹,则很可能与包括三星堆以及云南和贵州的一些古文化相关。它的主要起源从时间上判断,可能有两个:气候改变与青铜文明的出现。

我的一个假设是,这些非常熟悉亚洲腹地的N型人群把一些他们熟悉的印欧人,比如讲乌拉尔语的人群,带进了云贵高原以及巴蜀胜地。最终他们部分甚至流进了东南亚。另外一个事实是,由于中国的文化在历史时期是不断南下的,今天中国最南端的粤语很可能隐藏了更多的驯鹿人的痕迹,尽管那里的N型比例未必是最高的。其实乌拉尔语听起来是很“象”粤语的。

人类文明的分析也有些象人体解剖,许多肌肉与骨头的隐蔽关联非常有趣,一层一层,一块一块,但又有机联系......

(大爷,你是N型人吗?印欧人的带路党?)

(蒙古的鹿石是他们每年来回迁徙的路标吗?)

有关N人的发展,是一个典型的环境塑造人类的典型案例,人被动于一种动物而存在。今天似乎已经相反,人类开始改造自然。

但是今天,由于人类文明的出现,国家的樊篱,驯鹿长距离的自然迁徙不再出现,所以甚至在人们的印象中驯鹿的迁徙距离竟然只是短途的几百公里了。

驯鹿揭示的远古人类的迁徙并没有全部解释我的相关疑惑,但无疑解决了我的很大一个疑问。


下面的“原文链接”里是我的同主题音频。知识产权所有,非授权不能转载。

(声明:本人不卖书。多看阅读有我所有的代表作,不喜欢电子版的同学可以到当当网或孔夫子旧书店找一些实体书看。谢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欧数千驯鹿向南迁徙 声势浩大(1)
北极的驯鹿人
北欧数千驯鹿向南大迁徙:行程数百公里声势浩大
北极地区土著民族
14岁女孩拥有2000头驯鹿,在负30 °C北极放牧,饿了直接躺钓大鲑鱼
西伯利亚驯鹿人:每年冬季迁徙两次,每次要走500公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