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为何拒绝《枪炮、病菌与钢铁》

许多人都知道我是“民科”,就是不依靠国家或任何体制资源而独立科研的自由学者。我本来就是从体制内出来的,所以不新鲜,后来也有体制邀请我,也拒绝了,因为我喜欢自由自在地坐在自己家阳台上自由思考、自由科研,没有领导,不需要看人脸色,也木有潜规则。多好啊。

民科的坏处是没钱,话说我已经一周没有吃肉了 :)))

但是,民科很自由,不受约束。所以何不把民科的优势全部发挥出来呢?

民科有许多优势,但最大的优势就是不用考虑被逼入一条规定好的养猪事业:做博士、做教授,按照别人规定的套路去写八股论文。民科把全副精力都用到科研和思想就可以了!

中国不缺规规矩矩的学者。中国最缺什么?缺思想, 所以,自由地思想去吧!就这么简单!

为何我突然就做上了民科,就是不满意中国的思想界、学术界:太憋闷,太僵化,太死板,太没有生机,太没有思想了!所以,我要自己来,为何我还要看别人的脸色?做别人喜欢让我做的事情呢?NO!

上边的几个“太”加起来就是一个东西:太陈旧!我发觉 中国整体思想界比先进世界落后可不是十年八年,那得好几十年!

怎么办?飞奔呗!

怎么飞奔?求新,求快!跟上时代!

学术研究,尤其是我目前号称的文明学的研究,许多人误解为历史学,其实它与史学差异太大了。因为文明学不仅研究以往历史,文明学更关注今天和明天。所以,这种视野的养成,使我从研究的角度认识到,中国的史学陈旧的缘由。很少人跳出来思考中国的问题与中国的未来,这可能就是为何我能作文明学,或者我做了文明学研究的原因所在。因为我太不满意“历史研究”本身了。人们使用的材料之古老,话语之腐朽,都让我友邦惊诧,所以,我很早就做了一些大胆的举动,以期釜底抽薪式地改变局面。

比如很多名著我是不读的。除非有领导或导师逼迫我糊弄一下学术界,我才会低头看两眼,否则我根本不看。

阅读名著是一件很庸俗的事情,是附庸风雅中头号选择,当然也是庸俗学者培养自己与他人的不二选择。我偶尔才如此应付一下庸众,大多时候我有自己的选择。以至于很多人问我:苏三,你为何不喜欢吊书袋?因为我不读名著,所以我没书袋可掉呀。

另外,掉书袋通常是学术地位不够的人为证明读过很多书的作为,或者是自己没有思想而证据不够的人拉大旗做虎皮的行为,我不用。我觉得掉书袋丢人!

哪个有才的人不是自己说出来的话让别人引用的?引用别人算哪般?

甚至我也不爱读看起来很专业的史学名著,因为我“特别会读书”,一般我用鼻子一闻就知道哪本书是对我有价值的,哪本是没有价值的。尤其是对于那些非第一手资料的书籍,我更是持如此的态度。所以,无论是所谓世界史的第一人汤因比,还是《衰落的西方》,还有《枪炮病菌与钢铁》,在我这里都遭到空前冷遇。我都不爱看,谁能怎么着我?!

无数朋友提起这些书如数家珍啊,可我就是很反感。我反感的著名学者与著作很多,假如你总在我面前提一些碰巧我讨厌的,我可能把你看成弱智。因为没有哪个天才会特别喜欢某本落伍的著作或落伍的人。

我当然也是看书的,否则我不真成了不学无术了,我肯定还是阅读大量材料的。我看的是对我有用的书,看我做研究就不得不看的书,这些书大多是基础科研书籍,最基本的知识,比如地球气候、地球地理、地球人口史、人类进化史、分子人类学,还有科技史、宇宙史、地质科学等,总之,没有这些就无法研究人类的书籍。但许多史学名著我真不爱看,主要是怕浪费时间,我更多的时间是用来思考。只读书不思考的人,肯定最终也是个匠人。我又不是为做个匠人来的,所以,我根本不把读书当回事。

最重要的是,现在社会发展如此快,我一般向人推荐书时会强调最好不要看上世纪的书,不管多好,都不要太在意。时间是有意义的!

比如《枪炮病菌与钢铁》,就属于上世纪的书,汤因比更是老得掉牙了。几个读者一再一再地推荐我看,我知道我不用看,而且没看我已经闻到我讨厌的味道了,就是说我的认识已经超越了他们(我自己有我自己的判断,不用你判断我),但最终熬不住劝还是买了一本《枪炮》,翻了两眼看不下去。又被人劝,我说就当熟悉英文吧,让澳洲朋友给赞助了一本英文的,回来连序都没有看完放下了。连他的纪录片我也没有兴趣!

这几天还看到竟然有了音频版,而且还是免费的!哈哈 恰好是喜马拉雅FM我不用麻烦注册就去听,这次倒是认真了一些,主要是想写一篇我为何讨厌戴蒙德的著作。我还真听进去了,然后我就知道我为何拒绝读他的书了,因为他的研究在我眼里确实没有价值——话说过了,价值不大而已嘛,就是一本可以不看的书。

听了个开头,我就知道原因,他是个微观研究者,时间是13000年之内,基本上属于传统学者。而我是研究大历史的,从宇宙和生命起源开始研究,所以他跟我基本上不搭界,我们使用的方法与视野都根本不同,进而许多关注点和结论肯定是不同的。炒股的人都知道短线客与长线客互不搭界,也不太交流,他们的判断逻辑与最终交易都是根本不同的,所以他写的书对于我几乎等于看天文书一样无关,当然也不全是废纸一堆,但可取之处甚少。总体,他太旧了,比如人类进美洲现在最新成果都是大约25000年,他说才13000年,数据差了一半,所以他的判断能对吗?其他的史学研究者更是如此,我的拒绝就来源于此。基本数据在今天看都已经漏洞百出,你做多少详细的注脚都没用,真理与注脚没有关系。没准和驴脚有关?

他把人类的文明发展归结于病菌云云,想知道我的真实想法吗?我快笑死了!

股市里的短线思维一般是被长线客看不起的。知道为什么吗?说了你也不懂啊,研究文明学怎么能不懂股市呢?对!对于我而言,假如我带研究生,我绝不会让我的学生去中规中矩地去读戴蒙德,而是去股市里先泡两年。我去某大学呆了一个月,真的在课堂上把炒股当作内容教了起来。在我这里文明是门与科学技术以及统计学高度相关的学科,与传统的史学具有一个地球直径的关系。

整体人类文明的飞速发展,决定了史学研究方法论的变革,戴蒙德就是个上世纪的史学家,而且他也是个研究生理学的跨界民科,不过他后来还是拐到人类学了,所以可以蒙住许多人,所以他才会发现可能某些地方局部发生作用的病菌作用,但他竟然把这种现象给扩大到全人类,现在全世界都对这种讲法有某种程度的认同。钢铁枪炮放到我的框架里从时间上就可以看出来是微不足道的,所以,我就是不读他:) 尤其是大众喜欢的东西,多半都是庸俗的广告效应,能有什么价值呢?话说哪天我要是红了,到处都是我的读者,我的学术生涯也就结束了,那肯定是我平庸到了一个不可救药的地步。我现在难以被接受,证明了我的文明学不是那么容易理解的,当然更是不容易被创立的。

不过,从人格上我可没有鄙视这些我不喜欢的学者的意思,我只是不喜欢他们的作品而已,他们在他们的时代肯定做出了他们应有的贡献。我也一样,也会在未来的某一天成为旧人,我的作品我的思想也会成为废品。我其实是个普通人,不是旷世天才。就是这样,你的作品和理论过时货被彻底取代了,这是正常的,如同美女变成黄脸婆,这是自然规律。

但许多人在书籍的海洋里却喜欢黄脸婆,我想不明白 :)

读书,尤其是为了创新思想的读书,应该读最新的“美女”书,这样你才美。一般而言如此。除非你是个“传统学者”,假如你的目的只是为了拿学位和职称,那你确实应该浪费一部分人生给那些附庸风雅的名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枪炮、病菌与钢铁
枪炮 病菌 钢铁
周末好书 | 《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
天天听好书丨《枪炮、病菌与钢铁》欧亚大陆的文明为何最终主宰了整个世界?
“读书岛”第27期活动发言摘要
被人民日报评选为近20年影响力最大的3本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