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蝙蝠真的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元凶吗?
大家好,我是“勇者斗恶狼”,在进入本期的话题之前,我得事先声明一下,本期真的不是我想蹭蝙蝠的热度,稿子其实我早就写好了,而且是在专家认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元凶可能是蝙蝠的日期之前。
但当时考虑到过年的热度会盖过文章,所以就打算节后发布,结果由于疫情的关系,我一直没能回到家中,从而导致发布时间一拖再拖,在这里先向大家道歉。那么,接下来进入正题。P.S.本人并非动物学专家,本贴也非科普用,部分观点可能有纰漏和错误,还望大家指正,本人不胜感激。所有图片均源自互联网。

  什么是蝙蝠  
其实我最近纠结一件事,能说的动物很多,如果说为了蹭鼠年的热度,我应该讲一讲吱星人的,但是......


但是我发现“吱星人”讲了好几种了,比如“龙猫”、水豚、土拨鼠之类的,甚至还为吱星人宠物单开了一期......

既然我已经“疯狂暗示”我不太想讲吱星人,那么我就简单讲一种和吱星人外形有点像,且身怀“绝技”的动物好了,本期的主角就是它了......

鞭服侠
白天他是混迹于哥蛋市富贵场的纨绔子弟,夜里则化身身怀绝技,正义的瞎客。

开个玩笑,总之上面这些吱星人或半吱星人都讲过,再讲下去我只能承认......


玩笑到此为止,本期的真正主角就是......

蝙蝠 Chiroptera
纲:哺乳纲     目:翼手目
分布区域:除极地和孤岛几乎遍于全世界

蝙蝠并不是什么太讨人喜欢的动物,讲它是有一定压力的,也不是很好讲,原因是......

原因是,蝙蝠是翼手目动物的统称,是数量上仅次于啮齿目动物的哺乳动物,细分共有961个种,仅从分科开始算的话,至少有19大科翼手目动物都可以称为蝙蝠,诸位可以通过我粗糙的蝙蝠图鉴简单认识下它们。(各科的代表性蝙蝠实在是太难找图,所以不能保证100%正确)

  蝙蝠的种类(科分)  

1.狐蝠科。也称为果蝠,共有168种,以大眼睛、短尾或无尾、耳朵结构简单、口鼻部较长为特征,分布于旧大陆热带、亚热带地区,体型差距很大,其中一些最大型种类体长可超过40厘米,翼展可超过 1.5米,体重超过1公斤;而小型成员体长仅5-7厘米,翼展不到15厘米,体重不及20克。以东南亚和非洲种类最多。夜行性,可远距离飞行觅食,有时可达15公里。主要靠嗅觉和视觉发现食物。少数种类有超声定位功能。大型者多聚居,小型者多独栖。



2.混合蝠科。仅1种,又称猪鼻蝠、蝴蝶蝠,体长仅3厘米左右,体重不到2克。口鼻部略似猪鼻,没有鼻叶,没有尾巴。白天居住在洞穴中,夜间出来捕食叶子上的昆虫和其它小型无脊椎动物,微小的身体使它们在茂密的树丛和竹丛间能自由穿梭。



3.吸血蝠科。共有3种,是哺乳动物中特有的吸血种类。全部分布于美洲的中南部,体型小,最大的体重不超过30-40克。头骨和牙齿已高度特化,上门齿特别大,上犬齿成刀状,均有异常锐利的"刀口"用来咬开猎物的皮肤。吸血蝠的拇指长而强,后肢亦强大,相对其它蝙蝠,它能在地上“迅速”跑动,甚至能短距离“跳跃”。



4.鞘尾蝠科。近50种,属中小型蝙蝠,广布于世界热带、亚热带地区。主要特征是无鼻叶,尾巴部分被尾膜包裹而尾尖突出在尾膜上。部分成员喉部有可以分泌芳香分泌物的小囊,用以吸引异性。鞘尾蝠科一般不远离树木,主要食昆虫,有时也食果实作为补充。



5.烟蝠科。也被称为狂翼蝠科,仅2属2种。分布于中美洲到南美洲西北部。体长约4-6厘米。拇指退化而包裹在翼膜中。无鼻叶,耳朵呈漏斗状,有小的耳屏。食虫性,居住在岩洞中。



6.蹄蝠科。大约60种,分布于旧大陆热带、亚热带地区,有些蹄蝠适应在人类的生活居住地区活动,数量非常多,能捕食大量害虫。体型从微小到较大,常在洞穴中结成大群。



7.巨耳蝠科。共5种,由于有类似吸血蝠般锋利的牙齿而又称假吸血蝠,实际上它们不是吸血性而是食肉性的蝙蝠,巨耳蝠的耳屏显著,并有竖直的鼻叶,尾短或无尾。食性比较广泛,主食大型昆虫和小型无脊椎动物,甚至捕食其它的蝙蝠。其中澳洲假吸血蝠翼展达50-60厘米,是小蝙蝠亚目中体型最大的成员。



8.犬吻蝠科。有88种,是广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的较大的科,少数种类科分布到温带地区。不同种类的体型差异大,吻宽阔,有些种类嘴唇有褶皱,没有鼻叶。尾部较长,部分尾巴露在尾膜之外,略似鼠尾。翅膀扇动频率比其它多数蝙蝠更快,飞行迅速。多数种类高度群居性,结成大群居住在岩洞、树洞甚至建筑物中。



9.妖面蝠科。包括2种妖面蝠和6种裸背蝠,为中小型蝙蝠,分布于美国亚利桑那州到巴西之间。妖面蝠科没有鼻叶,但是唇和颊有复杂的皮褶,下唇似盘状膨大,耳朵很大并有复杂的耳屏。妖面蝠科为食虫性,其嘴部结构可能有助于捕食昆虫,喜群居,常在洞穴中结成大群。



10.短尾蝠科。仅1属2种分布于新西兰。其中强壮短尾蝠已灭绝,现仅存短尾蝠(髭蝠)。嘴上有浓密的触须,尾部短,耳朵大,耳屏长而狭窄。是所有蝙蝠中最常在地面活动的种类,可以相对灵活的用四肢在地面行走。食虫,也食果实和花蜜。



11.吸足蝠科,仅1属1种,即吸足蝠。分布于马达加斯加岛。拇指和脚侧处特化为吸盘。耳朵尾巴均长,耳屏方型,和耳朵前缘相融合。



12.筒耳蝠科。共4种,是分布于拉丁美洲的一个小科。筒耳蝠科成员体长仅3-5.5厘米,耳朵大而呈漏斗型,有厚和弯曲的耳屏,两鼻孔接近,没有鼻叶。筒耳蝠科四肢和尾均细长,尾被尾膜所包裹。



13.兔唇蝠科。分布于拉丁美洲,共两种。又称猛犬蝠,食鱼蝠,以食鱼著称,是仅有的以鱼为主食的蝙蝠。蝠口鼻部尖而没有鼻叶,耳朵大而有小的耳屏,爪子锋利,可以抓住长达10厘米的小鱼,也能用爪子捕捉昆虫。



14.裂颜蝠科。共12种,分布于非洲和亚洲东南部到西南部,以脸侧有一对裂缝而得名,这个裂缝科可能是帮助接收声纳的结构。有鼻叶,两耳在基部相连。主食多种无脊椎动物,既在树上捕食也在地面捕食,尤其喜欢食蝎子,居住在山洞、树洞甚至其它动物遗弃的洞穴中。



15.菊头蝠科。共62种,是分布于旧大陆的蝙蝠,不同种类体型差异大。因有结构比较复杂的马蹄形鼻叶而得名,主要生活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少数分布于温带地区,分布在温带地区的菊头蝠在冬季还要冬眠。它们不同于多数蝙蝠从嘴里发出超声波,而是从鼻孔里发出。



16.鼠尾蝠科。有1属3种,分布于亚洲南部到非洲北部一带,为无鼻叶的中小型的蝙蝠。最显著的特征是有非常长的尾巴,是所有蝙蝠中尾巴最长的,几乎和身体等长。常成群居住在建筑物上,完全食虫性,比较适应干旱和半干旱的环境。



17.叶口蝠科。共139种,因有发达的鼻叶而得名,种类不同其形态和习性非常多样化,其中假吸血蝠类体型最大,翼展可达1米,小型则如上图中展示大小,(图为洪都拉斯白蝙蝠,也被戏称为小猪奶黄包的新晋网红蝙蝠)该科包括约130种,分布于热带及亚热带,是特产于拉丁美洲的大科。



18.盘翼蝠科。是仅含两种的小科,分布于拉丁美洲从墨西哥南部到巴西一带。最显著的特点是拇指和脚踝处各有一个吸盘,这些吸盘可以用来吸附光滑的树叶和树干。体长仅3.4-5厘米,栖息于卷曲的树叶中。



以上18大科在广义上都可以称为蝙蝠,但是!狭义的蝙蝠是指接下来介绍的这位号称是翼手目动物中最大的一科。

蝙蝠科,共有 350 多种。其中蝙蝠属的动物才算是蝙蝠中的蝙蝠。

如果严格的按照生物学分类咬文嚼字的话,就算是蝙蝠科中的350多种动物中都有很多不能算是绝对意义上的蝙蝠,只能说是很像蝙蝠的蝙蝠,或是很像蝙蝠的动物。

如果真觉得这些獐头鼠目的家伙们难以区分,咱也完全可以“以貌取蝠”的进行粗分,按照颜值和体型来看的话,共有两大亚目,一种是长相稍微对得起观众的......

大蝙蝠亚目的长相比较符合我们心中长了翅膀的“大耗子”形象,虽然看起来很猥琐,但这就算是蝙蝠里的颜值担当了。


而另一些长相“鬼斧神工”的种类,让人看了就讨厌,甚至吃不下饭的就是......

小蝙蝠亚目能丑到什么程度?随便整几只大家欣赏欣赏。


不同种类的蝙蝠之间的体型差异是很大的,放两张对比图再感受一下。

这么一对比就明白了吧?是不是比人类和“小四”之间的区别还要简单?

大概只有10个像素的导演、作家自称是人类的生物

擅长蹦起来敲碎人类的膝盖


但不是说叫大蝙蝠亚目就一定很大,小蝙蝠亚目就一定很小,总有特别的存在,翼手目本来就是一个统称,彼此的生活习性以及形态真的是千差万别。


无论是哪一种蝙蝠,最大的“特技”就是飞行,用来飞行的翼是在进化过程中由前肢和修长的爪子之间相连的皮肤(翼膜)演化而来的。

蝙蝠的翼膜很薄,一旦受到严重伤害可能就再也飞不起来了。


虽然蝙蝠的飞行能力远比不上鸟类,但蝙蝠是所有哺乳动物中唯一拥有真正飞行技能的种类,至于祖先是什么动物至今争论不休,甚至有人认为它和马或猴子有共同的祖先,我不能说这个理论是错的,毕竟往早了算,所有动物的祖先还TM都得是单细胞生物呢!

蝙蝠的第二大“绝技”就是超声波系统,它可由嘴或鼻子发出高出两万赫兹的“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就会反射回来,蝙蝠通过耳朵和大脑,判断出障碍物样子来决定是吃是逃,但比较擅长“回声定位”的蝙蝠多是夜间活动并食虫的小蝙蝠亚目。它们有些长有“鼻叶”也是有理由的。

曾有人把食虫蝙蝠关在一个全黑且布满铁丝网的屋子里,无论蝙蝠怎么飞,都不会撞到铁丝网上,超声波可以说是蝙蝠眼睛般的存在。下图为蝙蝠“超声波系统”的图解


而大蝙蝠亚目大多素食,因为用不着捕捉飞虫,只靠用眼睛看就能混日子了。(果蝠只有棕果蝠比较擅长超声波定位。)

不过,无论是哪种蝙蝠,说它们是睁眼瞎是不太准确的,除了眼睛比较大的狐蝠外,其它蝙蝠也是有视力的,应该说不同种类的蝙蝠视力各有不同,蝙蝠使用超声波与它们的视力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以上就是蝙蝠家族的一些基本的形态和特征,那么今天就......



接下来我就对这些疑问做一些肤浅的回答,首先说蝙蝠为什么总是倒吊着?在长期的飞行生活中,蝙蝠的后肢变得很小,大部分蝙蝠在地面无论是站着走还是爬都不太灵。

如果蝙蝠在地上爬行,速度相对于其它动物就显得又慢又笨拙,遇到危险不能像鸟一样直接起飞,而是需要在高处滑翔一下才能飞,倒吊是它最容易进入飞行状态的姿势。

蝙蝠的起飞方式


蝙蝠也不是不会地上走两步,个别种类也能做到,但相对于其它动物可就差远了,在陆地上要是遇到个猫狗说办挺它就能办挺它,空中它也不是什么强势种族,经常沦为猛禽的美餐。


蝙蝠显然不算能打的动物,而我个人认为,蝙蝠的祖先很可能是在地面上混得不太好才被动进化出飞行的能力,地面生活对它来讲很危险,蝙蝠选择倒吊在高处,这样既可以躲避危险,又能迅速起飞,也不用担心周围会有硬物划伤翼膜。

尽管倒吊生活的蝙蝠看起来画风诡异,但如果把画面反过来看却有一种莫名的喜感。感觉有点像是在“跳舞”。

不过,也有人对蝙蝠的倒吊生活表示疑问:它们是咋上厕所的,难道不会尿到自己身上?蝙蝠当然没想象的那么傻......

大部分种类的蝙蝠于白天憩息,夜晚出来觅食。夜行可以让自己不受其它日行动物或高温光线的伤害。蝙蝠通常喜欢栖息于山洞、缝隙、地洞或废弃的建筑物内,也有栖于树上、岩石上的,行踪隐秘低调,尽管总体数量很多,但似乎也不太常见。


由于蝙蝠习惯倒吊生活,它们连交配都是倒吊着进行的,整个蝙蝠群的交配期几乎是同步的,因此大部分交配活动发生于数周之内。但因个体的受孕有差距,孕期多不相同,同一种类的时间差别为3-10个月。

蝙蝠每年繁殖一次,每次产1-2崽,幼仔初生时无毛或少毛,常在一段时间内不能视听;一般在8-6周龄时即可达到成体大小,1-2月龄即脱去胎毛,幼仔出生直到能独立飞行或倒吊前为止都是挂在母亲身上的,按不同种类决定雌性照顾幼仔5周至5个月,寿命最长的蝙蝠可达33年,大多数种类可能平均4-5年。

蝙蝠幼仔一般都会统一在一个“育婴室或育婴点”出生,下为蝙蝠妈妈生孩子的过程,很难拍摄到的镜头。


蝙蝠大多是群居型动物,但我没查到太权威的证据说明蝙蝠是绝对的一夫一妻制动物,即使有我估计也是个别种类,如果蝙蝠都是终身一夫一妻制的话,它们的数量不会......下图是我能找到感官上还比较能接受的图片,夸张的会让你有一种放火的冲动。

想点火的同学可以举手了......


这种庞大数量的群居生活动物就必然会导致其生活环境不怎么卫生,特别是蝙蝠,由于行动神秘低调长得丑,它身上的未知性实在太多,已知可能体携的病毒有SARS、埃博拉、狂犬病、MERS等这些要人命的病毒。(据说能有100多种病毒)野生蝙蝠绝不适合给人类做宠物。

由于身上携带的病毒多,有些蝙蝠甚至被用来做病毒研究使用,它们大多不会因携带病毒发病。一说这些病毒在蝙蝠身上就是普通物质;另一说是蝙蝠由于飞行造成体温常年保持在40摄氏度以上,病毒被这种被动技能“压制”住了。但无论咋说,它是病毒库这一点是没跑的。


虽然没法律规定说蝙蝠不能当宠物养,但在宠物圈,也没谁会专门培育用于家养的蝙蝠,尽管蝙蝠的确是整体的数量爆表,不过,某些种类可能就是濒危物种,你也不好分辨哪些就能让你“牢底坐穿”,我个人建议,非专业人士就别打野生蝙蝠的主意。

当然,蝙蝠也不是100%的不能驯化,但也仅限于研究蝙蝠的科学家或是鼓捣些偏门宠物的行家里手,饲养的种类也大多是颜值较高,生活环境相对比较卫生的某些果蝠......

果蝠被人类饲养的画风,它是酱婶滴。(非专业人士切勿模仿,可从视频里听听叫声)


如果你想养蝙蝠做宠物?我不得不打击你一下,先甭说蝙蝠可能携带的“生化武器”能不能要你这种外行小命的事,就说蝙蝠昼伏夜出漫天飞还兼带发超声波的习性,连只哈士奇都搞不定的你想养蝙蝠做宠物?这不纯属开玩笑吗?

除了果蝠,大部分种类的蝙蝠不但长相磕碜,行为还都特别诡异,是我个人认为仅次于深海生物的动物,别说养,看都觉得吓人,画风是酱婶滴,看完这段视频你再告诉我,你确定你要养这玩意?


蝙蝠也没几个动物园养,因为算养了观赏性也不咋地,大白天它们基本上都是挂在那里睡大觉,你要非对蝙蝠着迷,那我建议你还是看看维护哥蛋市正义的英雄电影——鞭服侠!

讲到这里,想必你也发现了,蝙蝠虽然长得丑,但也形成了特有的“蝙蝠文化”,接下来,我将以个人观点来简单描述,先说中国,很多动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都有着截然不同的评价,比如说乌龟,在文人墨客那里,它就是代表长寿的瑞兽,民间却大多用它来骂人,什么乌龟王八蛋之类用来“口吐芬芳”的词多了去了。

为啥矛盾?我在以前的解说中已经详细说过,想了解的请点击 乌龟 穿越过去看看就好。
在中国民俗中,人们最理想的幸福生活包括五个方面: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即“五福”。因蝙蝠名字中的“蝠”字音同福,“五福”常以五只蝙蝠的形象来表示,比如说五福捧寿,就是五只蝙蝠围绕着寿字,寓意多福多寿。此外,中医中有一味药材叫“夜明砂”,据说可以明目,是否有效我不妄作评论,大家可以自己查查。

像什么“纳福迎祥”、“翘盼福音”之类的好词也与蝙蝠有关,这就算是经过文人渲染后比较文艺的民俗了,而山野市井的庶民阶级对它的定位大多等同鼠辈,像什么老鼠皮翼、飞鼠、燕别故、夜魔虎子、岩老鼠之类明显含有贬义的词也是形容蝙蝠,甚至流传着蝙蝠是耗子偷盐吃变成的。

这说法的缘由是什么也无从考证了,而我觉得是因为蝙蝠的形象实在是不咋地造成的,它的外貌基本就是老鼠的毁容飞天版,拥有与老鼠一样昼伏夜出的习性和相似的叫声,何况现实中的确是有些会滑翔的鼠辈造成与蝙蝠混淆,市井之人对蝙蝠是耗子变的看法也可以理解了。

鼯鼠只是滑翔,蝙蝠才是真正拥有飞行能力的哺乳动物。

民俗差异只能说因人的生活环境不同造成的观点迥异,虽然大家早就知道蝙蝠不是耗子,但我还是强调一下,它跟啮齿动物十八杆子都打不着,说蝙蝠是耗子基本等同把人类和10像素大小的跳蚤看成是一个物种差不多。

因为“受”够了,所以改成“攻”,大概只有10个像素的导演、作家
自称是人类的生物。
中国的“蝙蝠文化”还算比较好理解,至于国外最神叨的就是欧洲的吸血鬼,蝙蝠多以吸血鬼的小兵身份出现,亦或是吸血鬼变身为蝙蝠使用飞行能力等。

游戏《恶魔城》中的吸血鬼伯爵形象


欧洲很多国家早就有吸血鬼的传说,但"吸血鬼"一词首次出现是在1732年。《伦敦日报》刊载了一件发生在匈牙利的怪事:一位名叫阿诺德·保罗的人死后变成吸血鬼害人。1745年,三位英国绅士在报刊发表了一篇欧洲游记,把欧洲民间的吸血鬼传闻介绍给英国读者。游记写道,"这些吸血鬼被认为是死人的尸体……在晚上走出坟墓,吸活人的血,以至于把人杀死。这个说法是不是像形容丧尸?

但欧洲民间传说中的吸血鬼都具有意识和智商和高贵身份,还会通过某些回血仪式制造“血族”,这和无脑的丧尸明显有很大不同,至于怎么和蝙蝠扯上关系,这里就得提一提蝙蝠携带对人类最为致命的病毒之一“狂犬病”了。它是一种单链RNA病毒,人类被携病动物咬伤传染,如果不及时打疫苗,病发即挂,无药可医,它长下面这样。

狂犬病的传播方式诸位可能比我清楚,但你见过狂犬病人病发时的模样吗?当病毒的潜伏期结束,患者会逐渐进入高度兴奋期,突出表现为极度恐怖、恐水、怕风、发作性咽肌痉挛、呼吸困难、及多汗流涎等状态。(这就有点像丧尸了)

油管上的狂犬病患者兴奋期状态

当患者进入最终的麻痹期,痉挛停止,逐渐安静,出现迟缓性瘫痪,尤以肢体软瘫为多见,最终因呼吸肌麻痹与延髓性麻痹而死亡。(画面过于恐怖,就不截图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兴奋期转向麻痹期的时候,患者还是有意识的,有些兴奋过度的患者会变成狂躁形态,甚至会袭击人、咬人,而患有狂犬病的患者的体液也会有概率传播狂犬病,讲到这里就把吸血鬼会通过仪式增加“血族”的点对上了。不过狂躁型的患者咬人视频我没找到,可能类似下图这种控制不住自己奇怪的暴力行为的样子吧?

说到这,一定会有人认为,是吸血蝙蝠直接咬人后把狂犬病传染到人身上的,所以蝙蝠才和吸血鬼扯上关系的,但我想告诉你的是......

不明白的话请再仔细看蝙蝠图鉴,所有种类的吸血蝙蝠都只分布于中南美洲。


问题是,没有吸血蝙蝠的欧洲怎么会盛行蝙蝠和吸血鬼产生联系的传说呢?而且吸血鬼还都是贵族身份,据我分析,这可能与贵族居住的城堡有关,在电灯发明之前的欧洲,每晚都能保证有点亮的住宅也就是城堡了。

城堡有光又能说明什么呢?那你应该知道飞虫的趋光性吧?而大部分蝙蝠的美餐就是这些趋光性的飞虫,虽然食虫蝙蝠在全黑的情况下也能活动,但它们更明白哪里比较容易找到食物。

现代城市中夜晚有光的地方也能发现蝙蝠,只不过它们不怎么在人很多的环境中接近罢了,而古代的城堡正好符合有光、有缝隙隐蔽,人较少等条件。这就会吸引大量的飞虫和蝙蝠聚集,当人们看到蝙蝠出没于夜晚的城堡,自然就会把蝙蝠和贵族联想到一起。

和中国古代市井看到皇族有点野史就当茶余饭后的谈资类似,欧洲庶民看到贵族的某些传说就会开始神侃,医学科学落后加上蝙蝠的丑恶嘴脸以及对贵族的不满,不少狂犬病患者的狂躁行为配以恐怖吸血鬼传说都被安在那些居住在城堡里有变态嗜好的贵族身上了(不排除贵族会放疯狗咬人作乐的行为),于是,蝙蝠-城堡-贵族-吸血鬼的组合就诞生了。

TA俩就是吸血鬼德古拉和血腥玛丽的原型

欧洲的蝙蝠并不像南美的吸血蝙蝠能直接通过啃咬传播病毒,狂犬病感染条件相对苛刻,至少它不可能通过飞沫或空气传播,所以,早期欧洲的蝙蝠和吸血鬼扯上关系只能说是民间的一种迷信偏见吧?当英国作家布莱姆·斯托克小说《德古拉》出版后,正式将欧洲的“贵族吸血鬼文化”推上高潮,风靡至今。


其实这种人造的“吸血鬼文化”也没什么不好,毕竟把它往贵族身上靠显得特神秘还逼格高,玩好了甚至能创造出利润丰厚的经济效益,无论是欧洲罗马尼亚的吸血鬼城堡旅游,还是老美的“现代贵族”蝙蝠侠,亦或是电影、电视、电玩等都会从中获益。


捋完吸血鬼,再回到病毒这里,即使说当时的欧洲人是接触蝙蝠染病,那么他对蝙蝠直接做了什么才会染病的?总不能是主动去亲吻蝙蝠或是生吃蝙蝠吧?如果当时的人不过于超亲密的接触非吸血的野生蝙蝠,想被蝙蝠直接染上狂犬病的可能几乎为零。事实上,他们多是被其它带病的动物咬伤才会染病。(比如野猫、野狗、野生动物等)


即使在现代,几乎所有国家都会提醒普通民众不要过于接近野生动物,就算它们外表看起来再怎么令人想撸,但潜在的未知危险性很高,战斗力高的你打不过;带病带毒的你惹不起。

狂犬病发作的野生狐狸


其实原贴到这里基本就结束了,但突发的“新冠”疫情愣是把我和电脑“隔离”了很长时间,期间也有不少专家说“新冠”病毒的源头可能是一种名字叫“中华菊头蝠”的蝙蝠,就算它是病源,我们不妨看看这种蝙蝠的保护级别。所有的菊头蝠科早在2008年就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近危。

我就先不吐槽这种蝙蝠的长相了,也不多说什么蝙蝠吃害虫之类的话,它本身就是一种很低调且数量相对少见的蝙蝠,就算你主动去深山老林里掏它老窝,也不一定能见到几只,你告诉我,人要离它得多近才能被它传染上“新冠”?


既然直接传染的几率小,我们又推断出可能是蝙蝠将病毒传染给其它野生动物,某些人为了逐利、猎奇或追求刺激非法贩卖,食用野味染病后导致病毒变异,造成现在的严重后果。

“新冠”的疑似中间宿主-野生穿山甲,极度濒危

无论是病毒还是蝙蝠亦或是其它野生动物,都比人类在地球上生活的更久远,它们原本就是维持地球自然生态平衡重要存在(甚至比人类还重要),我们的祖先为了食物,驯化的猪马牛羊鸡鸭鱼,它不香嘛?为什么有些人非要像个原始人一样去伤害甚至食用野生动物?造成现在这样的恶果,能把原罪怪到野生动物或是行动已经十分低调的蝙蝠身上吗?


从人类成为地球主宰的那一刻开始,就只是一味索取,从不付出,时至今日,我们对大自然犯下了不计其数的“罪恶”!

我们为了资源之欲,污染环境......

我们为了金钱之欲,选择伤害......

我们为了口腹之欲,胡乱猎杀......

我们甚至为了娱乐之欲,举起了“屠刀”......


但无论为了什么欲望,请记住,人类也是大自然的一员,如果我们毫无节操的碰触她的“底限”,就注定无法逃脱大自然的“惩罚”,真到了满目疮痍、无法挽回的那一天,后悔已晚......


身为大自然中的一员,人类在没有绝对生存压力的情况下应尽可能的与其它物种和谐相处,只有这样......

但像这种貌似“成精”的 ,整天恶意吐槽的不明物种该关起来还是得关起来。

今天就到这里吧......

全文完
请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并星标置顶

关注公众号后回复下列关键词就能看到相应的动物解说内容。不过,如果您嫌回复关键词麻烦的话,也可以点击下列动物的名字进入该动物解说的页面,或者是返回公众号的首页,通过目录按钮进入。

法斗犬 / 豹 / 关于狗肉产业的思考 / 柯利牧羊犬 / 杜宾犬 / 臭鼬 / 狞猫 / 浣熊 / 鲸头鹳 / 长颈鹿 / 龙猫 /  /  / 圣伯纳犬 / 流浪动物的产生原因 / 耳廓狐 / 鹦鹉 / 比特犬 / 土拨鼠 / 河马 / 鳄鱼 / 雪纳瑞犬 / 水獭 / 拉布拉多 / 狗的行为 / 罗威纳 / 鼠兔 / 德牧 / 大象 /  / 考拉 /  / 狍子 / 金毛 / 锦鸡 / 边牧 / 蜜獾 / 博美 / 北极熊 / 泰迪 / 柯基 / 鬣狗与灰狐 / 萨摩耶 /虎鲸 / 博比特虫 / 猎豹 / 海豹 / 阿拉斯加 / 布偶猫 / 巴哥犬 / 海鹦 / 柴犬 / 兔子 / 猩猩 / 怪鸟 /  / 树懒 / 海獭 / 企鹅 / 乌鸦 / 羊驼 / 猫头鹰 / 狐狸 / 吱星人 / 大熊猫 / 小熊猫 / 海鸥 /  /  / 刺猬 / 冷血宠物 /  / 金丝猴 / 哈士奇 /  / 鸭嘴兽 / 巨蜥 / 狐村 / 狮子 / 兔狲 / 水豚 / 袋鼠 / 中华秋沙鸭

请您尽量按照我给出的关键词进行准确的词条回复,词条上没有的动物回复是看不到的,如果您想看某种词条上没有的动物解说可以给我留言,我会随机抽取进行详细的解说,谢谢您的理解与支持。请您帮在下转发给同样喜欢动物的朋友们,在下并没有什么很好的推广手段,最大的愿望是希望更多的人了解动物,虽然说的并非科普,漏洞也很多,但如果您在看到我的长贴后能去主动了解这些动物,您将因此获得更多、更科学的动物知识,那么本人的目的就达到了。由于工作的关系,更新长贴的速度极慢,本人在此诚恳的向关注我的朋友们道歉,并希望得到您的谅解和支持,您的支持是在下继续更新的动力,谢谢你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可以消灭蝙蝠,让蝙蝠灭绝吗?
蝙蝠的种类主要有哪些
翼手目
关于蝙蝠
【奇闻异录】可怕的现象大集合 18
双翅展开长达一米,这种蝙蝠很有几分吸血鬼的味道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