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迢迢江南 | 方小壮教授《游寿在南大》(一)



今年是南京大学120周年华诞

平台特刊载南大方小壮教授

《游寿在南大》

以表纪念




游寿先生

1906—1994

1928年,游寿先生赴南京。随后,考入中央大学中文系。当时金陵,鸿儒云集,胡小石、王伯沆、吴梅、黄侃,各有专学,俱擅诗文、工书法。游先生师从胡小石先生,继承了胡小石先生的学风,主攻先秦文献、小学、书法,奠定了学术根基与发展方向。

                       ——栾继生教授《游寿先生传》


  游寿在南大 


方小壮

游寿(1906-1994)字介眉、戒微,福建省霞浦县人。1925年6月毕业于福州女子师范学校,后回乡任职于霞浦县立女子高小;1928年3月由陈遵妫推举,入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当借读生,次年春肄业;1929年春入国立中央大学中国文学系;1932年2月大学毕业后回福建,分别于省立建瓯中学、霞浦第三中学、厦门集美师范学校任教;1934年4月后又于山东省立女子师范学校任教;1934年7月入金陵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学系“国学研究班”学习、研究国学;1936年6月研究生毕业后至汇文女子中学(今南京市人民中学)任教;1937年7月,抗战全面爆发,游寿去了江西,于临川组织妇女参加抗日后援工作;1940年9月,回福建省立一中任国文教员;1941年1月,游寿应胡小石(光炜)之邀,受聘国立女子师范学校(四川白沙)讲师。随后,游寿分别任职于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国立中央大学文科研究所。1945年抗战胜利,游寿回到南京,出任国立中央图书馆(今南京图书馆)金石部主任。1947年夏,胡小石出任中央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聘游寿等人至国文系任教。游寿重新回到阔别多年的母校,直至1951年8月(其间,曾赴苏州华东军大政治研究院学习)。此后,游寿又分别于山东会计专科学校、山东师范学院任教,最后于1957年10月到哈尔滨师范学院(今哈尔滨师范大学)任教,直到晚年。
南京大学肇始于1902年由刘坤一、张之洞、魏光焘创立的“三江师范学堂”,其间几经变革,先后更名为两江师范学堂(1906)、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14)、国立东南大学(1921)、国立第四中山大学(1927)、“江苏大学”(1928)、“国立中央大学”(1928),1949年8月8日定名为国立南京大学,1950年10月10日后径称南京大学。南京大学的另一重要源头是金陵大学,它的前身是1888年由美国基督教会创办的“汇文书院”。1910年汇文书院合并“宏育书院”,更名“金陵大学堂”。1951年金陵大学堂又合并“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改为公立金陵大学。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南京大学与金陵大学以金陵大学原址为校址合并为现今的南京大学,两校文学院的中国文学系也随之合并为现今的中文系。



游寿在南京大学中文系当过借读生、本科生,又入“国学研究班”当研究生,复又数次受聘任教于南京大学中文系,她的前半生与南京大学结下了不解之缘。游寿的一生颠沛流离而独行特立,她在古文字、考古、史学、文学诸领域研究上独特而卓著;游寿又是李瑞清、胡小石一脉“碑派”书法的传人,综观她的学术研究与书法艺术创作渊源,也都与南京大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游寿先生1930年代摄于南京

 
一、游寿与“国学研究班”

1929年春,游寿从国立第四中山大学肄业后,正式入国立中央大学中国文学系(国文系)。是年,身为中央大学国文系教授的胡小石重新兼任金陵大学教席,并于金陵大学《咫闻》第一期发表《干支与古历法》一文。此前,胡小石已于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及金陵大学教授文学史、文字学等课程,撰写、发表了《说文古文考》、《齐楚古金表》、《甲骨文例》、《金文释例》诸论著;而黄侃(季刚)也于1928年开始执教中央大学国文系。其时,在中央大学国文系执教的还有汪国垣(辟疆)、吴梅(瞿安)、汪东(旭初)、王瀣(伯沆)、胡俊(翔东)等夙负声望的学者。1928年初,陈中凡(1888-1982)在《金陵周刊》第五、六期连续发表《本校国文系的过去和将来》与《本校国文系之现状》,提出增加教员、预算和改革学程设置的计划。预科学程拟设各体文选、文字学大纲、文学史略、近百年史、书法5门课程;本科学程分文学、史学、哲学3组,再分设课程。  
 游寿对文字学、史学、考古学的兴趣萌生于借读生阶段。受胡小石“取实证以推古”治学方法的影响,游寿在四中大当借读生时就认为“考古必先学得扎实,尤以文字作基础。依靠多学一点常识,然后再窥研究之门”。于是,她“决心着重在文字学上下一番苦功”。此后,她有效地借鉴了国文系老师的治学方法,并在“国学研究班”学习、研究期间撰写发表了相关的学术研究论文。从游寿在“国学研究班”的学习生活与写作的学术论文看,胡小石的文字学研究与黄侃的小学、经史研究对她的影响最为直接。
1934年6月4日,《金陵大学校刊》刊登《文学院中国文学系将增开高等国学课程,招收国内各大学文史哲学系毕业生》的通告:
 
我国长江流域,学校如林,文风素盛。然而,类似研究所之专攻国学组织,求之于东南各大学中,辄未一见。前闻华东基督教教育会曾希望本校特别注意培植中国文史人才,文学院毕业同学亦曾有数十人联名请求该院设立国学研究所,俾获有深造机会。荏苒数月,音讯寂然。记者近从各方探询,得悉该院中国文学系为适应社会需要起见,已决自下学期起增开高等国学课程,招收国内各大学文、史、哲学系毕业生及国文专修科毕业生而有两年以上教学经验者。修业期限定为两年,研究范围暂定中国文学、文字学、史学、哲学四大类。研究方法除每周按时上课外,注重自力研习,学生各认专题,导师予以指导。至组织名称,尚未确定,或将称为“国学特别研究班”。该院刻正忙于拟具一切规程,审定各种课目,不日将正式公布详章、通告招生云。
 
此时,从中央大学国文系毕业两年后的游寿,因“惧索居且久,复来江南”,遂于1934年7月入金陵大学文学院国文系“国学研究班”。
金陵大学文学院国文系“国学研究班”首届招收研究生16人(其中男生10人、女生6人)。入学3个月后,因“研究生等均能悉心探索,导师又皆认真指示,讲授问题尤多创获,故成绩殊优”。为求便于切磋起见、增进研究效率,于1934年10月5日下午,“选举高文、高小夫、孙继绪三人为筹备班会委员”,筹备成立“国学研究班”班委会。1934年10月17日下午4时,筹委会通过章程、选举职员,选出干事5人(其中高小夫16票,高文1 5票,尚笏14票,曾昭燏10票,孙继绪1 0票)、候补干事2人(其中陆恩涌7票,吴怀孟与游寿各获5票,拈阄决定),班委会随即宣告成立。1934年10月19日下午4时,金陵大学“中国文学研究会”假北大楼会客室举行“国学研究班”成立庆祝会。此后,《金陵大学校刊》对“国学研究班”研究生的生活与学习、科研活动及课程设置等情况做了不定期的连续跟踪报道,直至他们于1936年6月学成毕业。
“国学研究班”班委会成立后,即向师生征稿,积极筹备出版刊物,同时,又向学校请求“聘请国学专家如欧阳竟无、柳翼谋诸先生来校作长期学术讲演,并拟请海内名宿如陈散原、章太炎诸先生来校讲演”。“国学研究班”各授课导师均为海内夙负声望的学者,第一学期由黄侃、胡小石、吴梅、胡翔冬、刘国钧等授课。“本期所授各课,又多半平生所精研者,诸同学悉心听讲研究,颇有成绩”。从第二学期开始,该班新开4门课程:分别由黄侃讲授《群经词例》、胡小石讲授《甲骨文例》、胡俊讲授《苏文忠诗》、吴梅讲授《南词斠律》。
“国学研究班”的创办,引起众多有识人士的广泛关注。1935年5月20日,《金陵大学校刊》介绍了年甫周岁的“国学研究班”:
 
文学院于去秋创办国学研究斑,实辟东南各大学之新纪元。比来建设中国本位文化之声浪澎湃,该班所负之使命益大,而为社会所期望者更切。爰将探访所得,付之本刊,以告关心该班之人士焉。
该班现有正式研究生16人(男10人、女6人),本学期除导师悉心指导做研究工作外,并请佛学大师欧阳竟无先生作学术演讲,题为《佛法之究竟目的是转依》(按:欧阳先生近已告老,谢绝讲演;此次竟慨然允诺,记者深羡该班同学之幸福焉)。
该班章则规定,研究生须认定一题作专题研究。现悉各同学已认定专题、叩询导师,开始搜集贵料;闻经、史、子、集各门皆有云……
 
该报道同时预告准备将各研究生近期短篇论文汇集为小学、史学、文学三种出版及文学院拟招收第二期研究生的消息。1935年6月9日的《中央日报》、《时事新报》,也对“国学研究班”进行了详细的评述。
1935年12月2日,《金陵大学校刊》第175期第2版发布《国学研究丛刊付梓》的消息,游寿有两篇论文入选:
 
文学院国学研究班师生将平时研究所得论文汇为丛刊,本学期决定印行三种,每篇更抽印单行本,以利读者。已于上周及本周经导师审定,先后付梓。兹将篇目列举于后,内容提要则俟出版再行露布。
第一种(小学)
    一、《声统表》胡光炜
 二、《从省声省文中所求得之字原略释》高文
 三、《释名音证·上篇》徐复
 四、《释甲子》游寿
 五、《金陵方言考》朱锦江
 
第二种(史学)
 一、《战国时代经济生活》 刘继宣
 二、《郑和下西洋考》尚笏
 三、《闽粤方志上之南洋》 朱人彪
 四、《东璧史评》朱锦江
 五、《国史学发凡》陆恩涌
    六、《殷契札记》游寿

  第三种(文哲)
 一、《乐章集校注》吴梅
 二、《南青曲谱选录》吴怀孟
 三、《南曲板式为乐句述例》陆恩涌
 四、《庄荀淮南马班论列诸子异同考》钱卓升
 
但是,由“国学研究班”主编的《文学院文史丛刊》第一种——《小学研究》迟至1936年5月11日方正式出版。原定此辑所收五篇论文的篇目也稍有改动,总数增为六篇,即收胡小石的《声统表》、高文的《释士》、游寿的《释甲子》、朱锦江的《金陵方言考》、徐复的《释名音证·上篇》及曾昭燏的《读契文举例》;“丛刊”分单行本与合订本两种发行。“丛刊”第二种——《史学研究》与第三种——《文哲研究》因故终未能印行。从游寿所作的《释甲子》与《殷契札记》两篇论文可以看出,她在“国学研究班”第一学年学习中明显受到胡小石“取实证以推古”的影响,实践了“以文字作基础,然后再窥研究之门”的治学方法。


游寿先生《释甲子》书影


1935年6月19日,《金陵大学校刊》第162期第2版又刊登《国学研究班近况》,预告“国学研究班”第三学期的课程将分别由刘国钧开设《老子》、刘继萱开设《刘章史学》、胡小石开设《程瑶田考古学》、黄侃开设《“史”、“汉”文例》、胡俊开设《李怀民重订晚唐主客图》、吴梅开设《二窗词释》诸课程。
从第一学期至第三学期(1934·9-1936·1),“国学研究班”已开设及拟开设的课程共有黄侃的《服经旧说集证》、《唐人经疏释诸经辞例辑述》、《“说文”纂例》、《“尔雅”名物求义》、《“史”、“汉”文例》、《“新唐书”列传评文》、《樊南四六评》、《声偶文学原流》;胡小石的《书学史》、《商周书征文》、《古文变迁论》、《甲骨文例》、《古文字学整理》、《程瑶田考古学》、《从甲骨记录中所推得之古史》;吴梅的《乐章词释》、《清真词释》、《二窗词释》、《南词斠律》、《北词斠律》、《散曲研究》、《度曲述要》、《订谱述要》;胡俊的《庄子》、《杜韩诗之比较及其发源与流衍》、《玉川子诗》、《苏文忠诗》、《晞发集》、《李怀民重订晚唐主客图》、《七绝诗论》;刘国钧的《“汉书·艺文志”研究》、《老子》及刘继萱开设的四门专业课。
1936年1月,“国学研究班”第四学期的学程做了新的调整,在原定由胡小石讲授《钟鼎释文名著选》、刘继萱讲授《文史教学研究》、吴梅讲授《北词斠律》之上,增加《史记》、《文始》两学程,分别由汪国垣与商承祚讲授。
1936年3月16日,“国学研究班”班会改选干事,由朱锦江任总务,游寿任文书,尚笏任会计,陆恩涌任编辑,章荑荪负责交际。
从1934年7月入学,经两年的学习,1936年6月1日“国学研究班”第一届毕业生研究专题告竣,并如期呈缴文学院院长办公室。游寿呈交的论文题为《殷周秦汉神道设教观》:
 
文学院国学研班创办垂二载,第一届研究生今夏毕业者,计十二人(内女四人、男八人),研究专题论文亦已告竣,于六月一日下午四时前,按照校章由该班干事会汇集呈缴文学院。该项论文皆精心之作,尤多前人未发之语。兹将题目探录于后:
一、《殷周秦汉神道设教观》        游寿
二、《老子之哲学方法》              杨秉礼
三、《西汉儒道法消长论》           萧奚茕
四、《西汉政治思想研究》           朱人彪
五、《魏晋南北朝之山水文学》     张惠贞
六、《宋代遗民文学》                 沈祖棻
七、《边塞文学史》                    朱锦江
八、《古剧考原》                       章荑荪
九、《南曲题识》                       吴怀孟
十、《南曲板式为乐句述例》        陆恩涌
十一、《蒙古民族变迁考》     尚  笏
十二、《唐宋以来之市舶司制度》  钱卓升
 
“国学研究班”的毕业生如期呈缴专题研究论文后,“鉴于毕业离校后,从此东西南北、天各一方,为谋联络及此后便于切磋起见,爰于六月四日三时在扫叶楼开会讨论”。此后,12名同学分别走上了各自的工作岗位。据该年度《毕业生就业情形调查表》所录,游寿留任汇文女子中学(今南京市人民中学)教员。
游寿先后在金陵大学、中央大学学习近七年,从她的求学经历与在“国学研究班”期间学习的课程及所作的《释甲子》、《殷契札记》、《殷周秦汉神道设教观》诸论文可知,她的学术研究萌生、起步于借读生、本科生阶段,在“国学研究班”学习期间尤注重以文字学研究为基础,结合文献考辑,以此探涉史学、文学、哲学诸领域研究,从而为日后在文史哲与考古诸领域深入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1937年7月,抗战全面爆发后,游寿去了江西、福建、四川等地,从事古器物、金石拓片整理研究与文献史料的考辑工作。1945年抗战胜利,游寿回到南京,不久后出任国立中央图书馆(今南京图书馆)金石部主任,接收整理图书金石文物。1947年夏,胡小石出任中央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新聘游寿、吕叔湘、段熙仲、陈瘦竹、唐圭璋、李笠、卢前等人至中文系任教。游寿重新回到阔别多年的母校,直至1951年8月。其间主要着力于古文字、宗教、民俗研究,并撰写了相关的论文。随后,游寿又分别在山东会计专科学校、山东师范学院任教。最后,于1957年10月到哈尔滨师范学院(今哈尔滨师范大学)任教。
游寿从1951年离别南京大学后,直到“文革”前夕的十几年时间内,
进入文史哲与考古诸领域研究的黄金时期,相继撰写、发表了一系列重要的考古、文史、书学论文。经历“文革”之后,她又于上世纪80年代初研究、解决了鲜卑族古代历史地理上的疑案与唐代日本空海入唐路线。 
晚年的游寿南归无望,孤羁于北国边城哈尔滨,时时感念南都的师友故旧。1974年,她的同学、室友、著名的女词人沈祖棻(1909—1977)从武昌投诗赞云:
 
八闽才调最知名,口角锋芒四座惊。牢落孔门狂狷士,一编奇字老边城。
 
此前,游寿因在古文字研究上取得的成就曾引起周恩来总理的关注。此时,年近七旬的她感慨万千,赋《有感》诗一首:
 
闻徵奇字问子云,江南弹射久纷纷。交亲零落耆宿尽,不知何人作殿军。诗注详载:
前岁总理问王冶秋同志,国内能读甲骨、金文者几人。以不及十人对,东北区及老身矣。因计划南大、武汉承担任务。南大自吾去后,闻高名凯与方光焘争语理论,有立死于座上。年来曾昭燏、杨白华相继自绝于世。近沈紫曼示余诗有“一编奇字老边城”句,感而赋之。

1974年,游寿先生书自作诗
 
  游寿的一生颠沛流离而又独行特立,其学术研究独特而卓著,同时亦精于书道。程千帆(1913—2000)于沈祖棻《岁暮怀人并序》四十二首第三首诗笺评曰:
 
介眉任教哈尔滨数十年,辄有归欤之叹,而卒不果行。其为人亦狂亦狷,独行特立,交游中所稀见。其为学长于考古,尤擅金文,亦精书道。女同学中治古文字者无多,君与子雍(指曾昭燏,笔者注)可云双璧也。

游寿先生手录沈祖棻先生诗并跋
南京大学藏

未完待续
原载于《纪念游寿先生诞辰百年研讨会书学文集》,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7·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近现代书画二百家(115):胡小石作品
引用 中国前20名一流大学校园风景图集
国立中央大学曾经亚洲第一,分为八校,谁是嫡传?
坐落于6朝古都, 特色专业、重点学科可不少
2012-10 《南京大学建校一百一十周年》
中国“五大母校”:看看多少大学与之相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