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开发策略初探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开发策略初探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人文学科,学生品德的学习和养成过程是多种因素起作用的结果,所以我们不能全用自然科学的标准来衡量。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世界有多大,生活有多大,品德教育的范围就有多广。因而,品德教育的范围不仅存在于课内而且存在于课外,触角还要延伸到家庭、社会;其教学目标不仅在于掌握书本上关于道德和社会的知识,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从而积累生活技能、养成良好品行。

而长期以来,我们对《思想品德》这门学科的理解存在着种种误区,认为小学《思想品德》课程资源的载体就是教材,教学目标也基本停留在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上,导致我们的教师 “课内教得过细;课外统得过死;对学生的学习潜能估计得过低”的教学行为,严重地制约了《思想品德》这门学科应有价值的发挥。现在,新的课程《品德与社会》已开始使用,课程资源的定位和开发势在必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我们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契机。那么,这些校内外的课程资源如何开发利用呢?学生怎样才能学得生动活泼呢?本文想就这些问题作些探索。

策略一:立足课堂学习,开发教材资源

与纸质印刷时代的要求相适应,教材一直是我国课堂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主阵地,也是师生开发利用教材资源的过程。因此,只有充分开发教材资源,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1、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做教材的对话者

以往的德育教材基本是单向传递知识和信息的工具,是写满道德条文的“美德袋”,是编者的独白文本。新教材主人工与学习者年龄相仿的儿童,是一个个的“伙伴”《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要抓住教材中能激发学生感悟动情的诱导物,让学生走进“伙伴”的情感世界,从而获得启示,有悟有感。心中有疑,向“伙伴”咨询;心中有感,向“伙伴”诉说。教室中的儿童与教材中的伙伴“交往、对话、共鸣:“伙伴们”不断地讲述自己的生活经验,引起教室中的儿童对自己生活经验的回顾;“伙伴”不断提出问题,激发教室中的儿童去反思、议论、交流;“伙伴”不断地发出倡议,引导活动,激发教室中的儿童去观察、访问、探索、实践……教室中的儿童与教材中的儿童在相互交往、相互激发、相互作用中使认识不断地融合,建构出新的意义世界。

教师也可模拟作者、编者、文中主人公,与学生相互对话。如此,学生的灵魂就投入课文的怀抱,品尝它的滋味,呼吸它的气息,把握其内在价值,以此激发学生的情感。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温暖的家》,其中有一个主题是“爸爸、妈妈抚育我”,文中有一段小文的作文摘选。摘选中记录了小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事情虽小,却反映出父母对孩子心灵成长无微不至的关心,这样的事例应该说绝大多数的孩子有过体验,此时,如能让文中的小文一样,让学生倾诉一下自己的感受,必能起到激发情感的强烈作用。

2、启发思维,引导学生做教材的创编者

从教材资源开发来看,课堂上除了知识资源、情感资源的开发,更要重视以教材为凭借的创新经验资源的开发,也就是开发多样化的教材资源载体形式。可以让学生尝试观察、操作、讨论等方式,延伸教材内容,使学生创造性地开发教材资源,唤醒课堂学习中学生的生命意义。

新教材有一个创新处,安排了留白。留白使教材的功能得到了拓展,有利于对话、有利于开放、有利于实践、有利于探索、有利于使用地方教材和实施校本课程。所以,充分使用留白,发挥好教材的资源。

《天天助残日》一文中主要介绍了三种为了方便残疾人而建的设施,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不同的残疾人的困难还有很多,以此为例,让学生想象不同的残疾人可能在生活中会碰到了困难,然后,共同探讨怎样才能更多的为残疾人服务。在这样的想象中,在这样的探讨中,学生会忘却自己的身份,投入到残疾人的世界,从而达到品德学习的目的。

策略二:拓展教育时空,开发校本资源

从《品德与社会》课程实施的活动空间来看,课堂成为重要的条件性课程资源。课程的实施还应该拓宽课堂和学校的空间和途径,要引导学生向课外延伸,优化组织课程资源。在校园中,学生的视角之处皆为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之处。学校的人文环境本身就是品德课程资源,学生应当在大校园中感受品德教育。

1、硬环境布置

品德教育,人文教育要靠环境熏陶。环境布置应显人文化、人情味。墙壁上传统的伟人像如能换上身边各方面榜样的同学的照片,学生是否会觉得更亲切,而不再是那么地遥不可及呢?再如,在班级中,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布置,如《温暖的家》,就可以布置一块“家庭照”园地;《生活中的你、我、他》可以收集一些新兴行业的工作人员的工作照。

学生在校园的物理环境布置中耳濡目染,有较大的机动时间和自主空间,开发、利用更新环境资源,及时吸纳各种信息。

2、软资源利用

每个学校,都有各种专用教室资源,如图书室、体育场馆、标本室、校史室等。让学生到学校的各个地方去走走、访访、活动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接触人类文化、现实生活以及本校的办学历史、取得荣誉等,从而切实提高校本资源价值。

《集体荣誉靠大家》,组织参观学校的荣誉室、校史室,了解学校取得过哪些荣誉,曾经走过的路,知道是谁为学校取得了这些荣誉、成绩。

软资源不仅包括学校的人文资源,还包括教师资源。教师不仅决定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是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而且教师自身就是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资源。教师的业务素质及各种人文素养都是丰富的课程资源。

策略三:组织综合活动,开发社区资源。

社区资源是缄默的课程资源。陶行知在20世纪20年代曾指出:“中国向来所办的教育,完全走错了路:教他人离开乡下向城里跑,他教人吃饭不种稻,穿衣不种棉,盖房不种林。他教人羡慕繁华,看不起务农。”时至今日,这种状况并未多大改观。我们的《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越来越关注我们周围的生活。生活是五彩的,社区是多样的,所以,我们的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也应是缤纷的。

学会生存》一书中也指出:“小学教育的共同趋势是必须把理论、技巧和实践结合起来,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起来,学校不能和生活脱节,儿童的人格不能分裂成为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在一个世界里,儿童像一个脱离现实的傀儡一样,从事学习;而在另一个世界里,他通过某种违背教育的活动来获得自我满足。”所以,达到真正理解还不是最终的目的,能将所学运用于生活,尤其是创造地运用,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而实践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我们应以课外实践为凭借,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学生由学校走向社区,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的拓展过程可以由多种形式实现

1、角色体验,感悟生活。

组织综合活动,首先重在体验。我们可以组织“当一天小农民”、“当一天小交警”、“今天我当家”、“小小导游”等体验活动,让学生深入社会生活,体验甘苦,丰富内心世界。从而充分开发社区资源,让学生充当社会中的一员,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升自己。

角色体验,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与他人进行有效的生活交往,在生活交往中锻炼生活技能。首先,在社会生活交往中,动口交往要文明,要让学生敢与别人交往、善于与别人交往,培养学生对生活世界变化的感悟力,以及由表入里的洞察力;其次,在生活交往中,动手做事要灵巧。教师要经常设置生活交往场景,让学生动口动手,能静下心来做事,且会合作共事。在不断动手做事中,培养学生一双灵巧的生活之手,进而提高生活的效率,享受生活成果带来的快乐。还有,在生活交往中,动脑思考要灵活。生活中处处需要留心思考,处处需要积累总结。学生在生活交往实践中,要让思维参与整个活动过程,训练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灵活的应变能力、创造性的活动方式,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去适应生活,能健康、安全、有责任地生活在集体中。

2、观察调查,发现生活。

品德学习需要心灵的震撼和理性的思考。学校应有机开发社区资源,恰当地引导学生关心、去观察、去调查身边的事物,有效地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如让学生进行“我家的开销情况”、“邻里关系”、“小区安全状况”、“菜市场物价”等社会热点调查,再进行研讨交流,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可向社会发起倡议。这样,学生能洗涤自己的精神生活,丰厚自己的人文底蕴,凸现品德与社会教育与培养人的紧密联系。

策略四:设计崭新课型,开发网络资源

21世纪是信息技术时代,网络正改变着人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随着Internet功能的日新月异,网络成为了不可缺失的课程资源。网络正架设起学生学习的历史与未来的桥梁,《品德与社会》课程同样要充分利用这现代化资源。而网络资源的开发,可以凭借设计新课型来实施操作。

1、网上探秘,变有限为无限

学生学会使用网络浏览器、网上资源搜索、文件传输和下载的技能后,教师可以根据学习需要给定一个主题或设定一个话题及范围,让学生进行网上阅览,搜索、探寻未知领域,使学生有限的知识经验得到不断拓展,并产生浓厚的兴趣,寻找无限乐趣、无限资源,遨游在网络资源的海洋之中。

网上探秘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动态,感受社会的瞬息万变,让学生在象牙塔内仍能了知天下事。

2、网页交流,变有形为无形

开设“网页交流”课就是让学生利用网页制作及网上聊天、幻灯制作、收发邮件等技能,每人制作自己的个人网页,并进行相互欣赏交流,进行网上评论,变有形的个人空间成为无形的群体交互式立体空间,从而达到资源交换、资源共享的境界,使品德与社会的学习彰显在广阔的知识背景之中。

由于新《课程标准》实施不久,我们的教学实践还相当有限,因此对其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策略的认识还相当肤浅,相信随着教学实践的深入,小学《品德与社会》定会发挥其应有的课程价值。

 

主要参考资料:

1、陈萍    《新德育课程与课堂教学》

2、陈跃红  《世界是学生学习的资源》

  此文荣获平湖市2003年度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二等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品德与社会》历史、地理题材教学策略的思考
浅谈新课程语文教学中课程资源整合的策略
新课程中考备考策略
最新初中思品课程标准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试题
“趣”字当头,营造生机盎然的品德课堂 小学品德获奖论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