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摘自{李炳亭博客}:没有教师的学生“自驾课”

       今日巡课,走进1113班教室,看到学生正沉浸在独学中,宁静、温暖的感觉让我的心情非常愉悦。环视教室,却没发现任何教师。俯下身问旁边的一名学生:“同学,你们的老师呢?”学生抬起头回答:“今天没有老师。”原来,这是一节“自驾课”,于是我决定留在教室,听完这节课。

  教室的黑板上,写着以下内容:

  期中复习(自驾课)

  知识网络:

  实数:①平方根、立方根 ②实数的分类 ③平面直角坐标系

  函数:①概念 ②表示法 ③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全等三角形:①性质与判定 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③勾股定理

  学生独学结束后,开始了对学和展示环节。

  共同体对学环节

  在一个共同体中,首先完成独学的学生,自觉地开始板书,其他学生继续独学,进行板书的学生不断替换,逐渐过渡到了共同体板书阶段。另外两个共同体的学生在进行对学。各组的板书与对学都井然有序,全体学生认真投入,两位主持人在各组巡查,并记录问题、收集资源。

  以下是第3组B共同体对学的部分内容:

  C同学:我不会做第15题,好像以前会,现在又不会了。

  15. 函数y=kx+k+2与y=-kx在同一坐标系内的图像大致是(  

  (图略)

  学生A:你看,你就先假设k是负数,-k就是正数,那么y=-kx的图像就是过原点的“一撇”,而y=kx+k+2的图像就是“一捺”,4个选项里没有一个符合要求,所以k肯定是正数。如果k是正数,那么y=kx+k+2就会经过一、二、三象限,而y=-kx就会经过二、四象限,所以答案是B选项。

  学生C:如果k=-1呢?

  学生A同学:k=-1只是一个特例。

  学生B:他的意思是,如果k=-1,那么B选项就错了。

  学生A:哦,如果k=-1,就没有正确的选项了。我已经讲了,如果k是负数就没有答案,所以k不可能是负数,只有k是正数时才有正确的答案。

  学生C:明白了,问题解决了。

  解读:“自驾课”之所以精彩,是因为学校将9人群学改为“ABC共同体”对学,使课堂更加有序,便于主持人观察、组织,有效地减少了学生在对学、群学时游离课堂的概率。而且“ABC学习共同体”避免了两人对学时,因为层次差异太大,相互理解比较困难的弊端。学校将每个班分成6个小组,每个小组9名学生,再分成3个学习共同体,每个共同体3名学生。除初一新生外,共同体的3名学生均由同一小组的学生自由组合,原则是每个共同体要保证每个学科都有一个带头人,以便在对学时互相帮扶。每节课,教师会确定一个共同体负责板书,同时也要根据课堂的实际进度进行调整。先完成独学的,先进行板书环节,逐渐过渡到指定的共同体负责板书。指定共同体板书一方面是为了展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成果,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证其他共同体的对学效果。

  展示提升环节

  完成对学后,各小组陆续进入小展示环节。这时,两位主持人走进各小组,观察板书,聆听讲解,并把对学时发现的问题向各组反馈,适时追问、引导。以下是第6组组内小展示的部分内容:

  如图(图略),在四边形ABCD中,AC平分∠BAD,过C作CE⊥AB于E,并且AE=■(AB+AD),则∠ABC+∠ADC=    

  学生C:我们先看第一个条件:“AC平分∠BAD”,所以AC为角平分线,看到角平分线你可以想到什么呢?

  全组:角平分线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学生C:所以我们过C点作CF垂直于AD的延长线于F点。再看第二个条件:“AE=■(AB+AD)”,因为AE=AF……

  学生B:你是怎么知道AE=AF的?

  学生C:通过证明△AFC≌△AEC……

  学生C:因为AE=■(AB+AD),所以DF=BE。

  学生B:请你讲清楚为什么DF=BE。

  学生C:(思考了一下)我不知道。

  学生B:这里是因为……

  学生A:通过这道题,我们不仅复习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更重要的是,我们明白了在证明线段之间的等量关系时,经常用到“割补法”作辅助线,也就是延长较短的线段或分割较长的线段。

  ……

  各组陆续完成小展示。先完成小展示的小组先回到座位做“综合提升”。小展示全部完成后,主持人组织全班集中到黑板前。各组自由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提出疑问,互相答疑。一题多解、规律小结等拓展延伸的知识,将课堂气氛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

  主持人:为了检测大家的学习效果,请大家当堂练习黑板上这道题。请以下3位同学到黑板前进行板演。

  3位学生同时板演,其他学生补充在导学案上,很快完成了板演。主持人组织全班学生检查了他们的板演,全部正确,主持人鼓掌祝贺。板演的学生回到座位,梳理知识点,建构知识网络,理清学习思路。主持人巡视全班,引导部分学生建构、完善知识网络,再引导全班学生采用列表、画知识树等不同的形式,整理知识。

  在整节课的学习过程中,主持人除了组织流程、引导、追问、质疑、补充外,还对每个组学生的表现,进行了全面评价。

  解读:培训好主持人,是开展“自驾课”的前提条件。学校有一套比较完善的课堂主持人培训方法。从课堂主持人的意义与作用,到培训主持人的内容、方式,到主持人的主持要求,都做了详细的说明与描述。学校要求每个班每个学科一次有两个主持人,一个月轮换一次,不同学科的主持人不得重复。这样,全班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担任主持人。3年的学习时间,每名学生至少能当半年以上的主持人。这些经历对学生来说,是宝贵的财富,将会为他们将来的工作与生活,提供巨大的帮助。

  (作者系湖南省株洲市景弘中学课程开发中心主任)

  郭瑞编后:

  知道湖南省株州市景弘中学开始课改,还是在前年的课博会上。当时,景弘中学的校长苏志宏向本报编辑部主任李炳亭发出了到学校讲座的邀请函。时隔两年,当李炳亭再次受邀出席景弘中学的课改研讨会后,激动地给我打电话说:“景弘中学发展得很好!”

  景弘中学有什么发展?当我看到学校汇编的材料,惊讶的同时,也敬佩他们坚韧、沉静的研究态度,一切都在悄悄地发生。

  学生“拼学”,教师“拼教”,没有教师的“自驾课”……景弘中学的课堂教学改革已经具备了“第三代课改”的标志——最大限度地去教师主导。

  从本期周刊对景弘中学高效课堂创新点的挖掘中,我们可以总结出景弘中学的课改文化,即自主、合作、探究的文化。“拼”即合作,像“拼车”、“拼餐”一样,多人组合;“自驾”于去教师主导的意义在于学生的充分自主,让“无师课堂”变为可能;而“自驾”于学生自主的意义又在于合作与探究基础之上的自主,因为没有合作与探究的自主是虚假自主。这就是景弘中学的课改文化元素。

  剖析景弘中学的课改文化元素,实际是在回答一个更有价值的问题——创新与回归的内在联系。

  创新不是标新立异,不是复杂的装璜工程,而是更坚定地回归教育教学本质。景弘中学无论如何创新,它的课改文化揭示了它的课堂创新并没有脱离浓缩课程改革的“自主、合作、探究”6字精髓。

  万变不离其宗,创新是另一种形式的回归,是更接近理性的探索。本刊策划“高效课堂创新成果评选”活动的本意便是要传达这样的理念。

  两年的时间,一所学校的课堂能有多大变化?教师对教学的认识能有多少进步?景弘中学给出了参考答案。

  那些正在遭遇瓶颈和想到放弃的课改人啊,在你们想调头返回的时候,请再坚持一下,也许再往前走一步,就能凿开堵在困难面前的巨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株洲景弘学校:何为“学生自驾课”
景弘中学 课堂自助餐
语文之眼——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韩军演讲摘录
共同体,我们开始吧
课堂实录|《我们都来演一演》(一)
我不再教地理,可你还是能每周和我一起免费学A Level Geography。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