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校长的情绪涵养与情绪管理


文|凌宗伟(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


内容提要:

“情绪涵养”是一种行为,一种能力,一种历程。情绪管理是一名合格的专业管理人员必备的素养和技能。作为校长,他的情绪涵养和情绪管理,不仅关系到个人的专业发展,更关系到他所带领的团队的氛围和走向。


关 键 词:

校长 情绪 涵养 管理


从事教育的人都知道,情绪,是对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通称,是多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综合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最普遍、通俗的情绪有喜、怒、哀、惊、恐、爱等,也有一些细腻微妙的情绪,如嫉妒、惭愧、羞耻、自豪等。情绪常和心情、性格、脾气、目的等因素互相作用,也受到荷尔蒙和神经递质影响。情绪没有好坏之分,只有积极的和负面的。无论正面还是负面的情绪,都会引发人们行动的动机。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情绪可以被分类为与生俱来的“基本情绪”和后天学习到的“复杂情绪”。


从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学校管理者的专业视野来看,我们若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人员,就必定有一个情绪涵养和情绪管理的问题。


“情绪涵养”的概念是由台湾学者饶见维在《情绪涵养》一书中提出的。他认为,“情绪涵养”的涵义可以从以下三个观点来说明:


(1)“情绪涵养”是一种涵养情绪的行为:就像父母在照顾小孩一般,用包容心去面对、 处理、照顾、 观照、爱护、管理自己的情绪,使自己成为能够妥善管理情绪的人,让自己不致于被情绪所淹没。


(2)“情绪涵养”是一种涵养情绪的能力:对情绪真相的领悟程度以及对情绪的掌握能力,类似“情绪商数”、“情绪智力”或“情绪素养”。


(3)“情绪涵养”是一种涵养情绪的历程:一个持续学习情绪涵养行为及提升情绪涵养能力的历程。[1]


饶见维先生主编的《校长的情绪领导》一书认为校长的情绪管理包括三个层面,即领导的情绪涵养、领导学校成员的情绪、领导学校整体的情绪,限于篇幅,本文拟就校长的情绪涵养和情绪管理,谈一点个人的认识。[2]


情绪涵养与情绪管理的意思所在


学校工作人员无论是校长,中层管理者,还是普通老师,我们几乎时刻都生活在某种情绪的纠结之中。作为学校最高管理者的校长,我们更是生活在某种情绪的纠葛之中——许许多多的学校人际关系紧张,其实就是因为我们这些管理者在情绪处理方面出了问题。我们这些管理者根本没有意识到情绪涵养与情绪管理与我们的专业素养和学校管理之间的关系,更没有重视我们的情绪涵养与情绪管理。


作为校长的情绪管理,许多时候,不只是对自己的,更多的是对教工和学生的。有校长做了这样的统计:一年共收到835份上面的文件,能不纠结吗?光看这些文件和参加那些开不完的会议就已经够我们受的了。这就牵扯到我们如何来对待的问题,体制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情绪我可以控制,我是我情绪的主人。


毫不夸张地说,我们当下的情绪对我们的生命状态影响相当之大。许多时候,我们会莫名其妙地发火——上课的时候、跟老公、跟妻子在一起的时候,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候,莫名其妙地来一个无明火。这其实就是情绪方面出了问题造成的。再比如说,我们最近经常看到新闻报道有些孩子因为承受不了父母的、家庭的、老师的、学校的课业负担或者对他们过分要求的压力,就从楼上跳下去了。


前一个阶段不断有报道说跳楼自杀的——有的是名记者,有的是著名编辑。工作压力大导致不少新闻从业人员和教育工作者的心理抑郁。我们比较熟悉名记者当中不少就是抑郁症患者。最近听说,有一位新教师,因为家长的意见,因为所教的学科的考试成绩不理想,学校就让他改做教务员了。这位老师几乎天天给我微博短消息表达他的孤独与恐惧,甚至流露出出走隐居的想法。但是,我的校长朋友是不会意识到学校的这一决定,居然会给这个年轻人带来如此的压力的。


我经常同校长朋友们讨论这样的问题:作为一个学校管理者,新教师到你们学校,你应该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实际上,我们普遍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听新分配老师的课。我们就是不去扪心自问自己当年进入学校的时候有没有谁教过自己怎么上课?在自己不知道如何上课的状况下,领导就来听课了,我们是作何感想的?我们更不会去想,一个新教师不会上课,我们究竟有没有责任?


大家想想看,新教师刚刚上班,你就去听他的课,然后说他不会上课,你说这责任是他的还是学校的?我们这些管理者从来不考虑这些问题,更不会认为这是我们的责任。我一直以为,指导新教师上课应该是学校替他们做的第一件事情。当年我做校长的时候,新教师来了,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他们集中起来,向他们介绍学校情况和工作要求,给他们配师傅,要求他们多听师傅的课,并在师傅的帮助下学会上课,然后才是领导听课,他上汇报课。


哪些问题在影响我们的情绪


先来看一个段子,名为《困在厕所里的老师》: 一日上课,一学生要求上厕所,老师觉影响课堂秩序,不准。结果尿于裤中。家长状告教育部门:该老师违反人权,剥夺学生如厕权利,应严惩之;又一日上课,一学生要求如厕,老师准之。谁知该生滑倒在厕所。家长状告教育部门:课堂期间擅自让学生离开课室,导致学生受到伤害,应严惩之;又一日上课,一学生要求如厕,老师害怕他在厕所滑倒,前往陪伴,谁知老师离开课堂期间,学生相互打闹受伤。家长状告教育部门:该教师上课期间擅离职守,致使学生打闹受伤,应严惩之;又一日 上课要求如厕,于是该老师带领全班一同前往厕所。家长长状告教育部门:该教师玩忽职守,上课期间不传道授业,应严惩之。


在当下的中小学,乃至于高等院校类似上面段子的奇葩校规还真层出不穷,比如说有所学校规定,男女生禁止互发短信,还有一所学校规定男女生不得在同一个餐厅就餐,还有规定,男女生之间的最近距离不能小于50公分。再比如还有个学校动不动就罚款,早晨我还看到微博,有个学生犯了错误,老师让他跪在讲台旁边。甚至,有一所学校粥里面出现了青蛙,校长出来这样回应:饭菜里面出现青蛙虫子是正常的事情。大家想想,如果让这位校长将这碗粥喝下去,他喝不喝?我们的管理,习惯了不准,不准,不准!但很少是谈怎么做。


许多时候,事情一旦发生,我们的情绪就控制不住了,粗暴的举动也就出来了。上课不允许使用手机,你跑过来一收,还要叫家长来,结果家长没来,孩子来了,一刀将你喉头给割断了。我们忽视了这样的常识,你有情绪,他也有情绪,你大庭广众之下没收了他的手机,还要请他家长,他的情绪就这样在你的情绪影响下发酵放大了。我们在处理一些事件的时候往往不会考虑师生的情绪,而只是由着我们的性子来处理。


前几年的反日的行动,砸车的可不都是二流子,也有我们这种身份的人,甚至于还有学者。因为在群情激愤的情况下,情绪是会传染的,你没有控制力,你就干了匪夷所思的事情。心理学上有个典型的“踢猫效应”:因为父亲在公司受到老板的批评,回到家拿孩子撒气,孩子心里窝火——你是我父亲我没有办法,那我干吗?我就去踢猫!猫被踢,就逃到街上,孩子去追猫,不巧一辆卡车过来就把孩子给撞伤了。作为一个管理者,作为一个教师必须明白这些道理。遗憾的是我们往往对这些一无所知,所以我一再主张教师要阅读要读书。不读书你怎么会知道这些知识,人类的文明不在于我们所看到的事物,而在书上,在图书馆里。


我过去做校长的时候,每天都会给我们学校的老师和学生贴一个小小的教育故事。其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叫《一个孩子钉钉子的故事》,就是关乎情绪管理的:有个孩子脾气很大,他的父亲为了改变他,就给他一袋子钉子,就告诉他每当发脾气的时候就可以把钉子钉在后院围栏上,第一天这个孩子钉了37根,慢慢的每天钉下的数量越来越少,他也渐渐学会了控制自己的脾气,终于有一天这个孩子不再发脾气了。然后父亲开告诉他,现在开始每当他能够自己控制脾气的时候,就拔出一根钉子。一天天过去,最后这个男孩告诉他父亲,他终于把所有的钉子都拔出来了。他的父亲牵住他的手到后院跟他说,你做的很好,我的孩子。但是你看看留下的那些洞,这些永远不能恢复成从前的样子了,也就是说你生气的时候所说的话,所做的事情,就像这些钉子一样留下了疤痕,不管以后你说了多少对不起,那伤口永远存在。


在我们的实际管理工作中跟人发生冲突以后你再努力修复,也不会回到原来的那种紧密的关系状态中去了,缝隙只可能越来越大,不可能变小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不要形成缝隙,不要留下疤痕。


回到前面说的某校对待那个新教师的问题上来,领导的决策可能想是为了迎合家长和学生的需求,但是却没有想到,这样的处置会对全校几百个教工的情绪产生影响。我们总认为,我让你上你就得上,我不让你上,你就没得上,我的地盘,我就是王法。但我们不会意识到这年轻人会记住我们一辈子。


我的经验告诉我,教职工从来都是把我们当做他们的敌人看待,不要说你不是校长,就是中层干部,中层干部在教工心目当中就是个走狗而已,其实副校长、校长也是走狗,不要得意,我们就是走狗而已。有一句经典的名言是:大狗叫,小狗叫,大狗跑,小狗跑。那才叫热闹,热闹了,事情才可以做成。


此外,来自上级各个部门官员的、学校教工的、学生家长的、社会各界以及学校管理者内部的、兄弟学校同行的和我们家庭……诸多的对我们的不理解也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情绪。


情绪管理的维度和方法


作为校长的情绪管理,究竟有哪些维度和路径?在笔者看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要稳住情绪,不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也不让负面情绪伤害自己。事情一旦发生,不闹情绪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可以学学周伯通,就当乐子玩玩。我这些年最大的长进就是干什么都当乐子玩,当遇到揪心的事情,也会来火,但一会功夫就忘了。这就是修炼的功夫。当然,最好还是不要发火。有一回组织全区八百人的讲座,最后会场上只剩了四百个人,我这个管理者当然要发火。但我更多的是要反思以后怎么做。


当我们的情绪稳定下来,思考问题时才可能冷静、理性和变通,才能换位思考。有个故事说的是一头猪、一只绵羊和一头奶牛,被牧人关在同一个畜栏里。有一天,牧人将猪从畜栏里捉了出去,只听猪大声号叫,强烈地反抗。绵羊和奶牛讨厌它的号叫,于是抱怨道:“我们经常被牧人捉去,都没像你这样大呼小叫的。”猪听了回应道:“捉你们和捉我完全是两回事,他捉你们,只是要你们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却是要我的命啊!”情绪为什么会发酵?因为我们不知道对方内心想的是什么,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一件事情出来以后,表面上似乎与我们无关,于是我们总会说,有多大的事。但我们不明白这件事对我们不算事,但对他而言就是天大的事。尤其是我们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许多事情在他们眼里就是天大的事。


第二,问题的处理也需要技巧。一方面是及时,另一方面是坚持沟通。我们总是认为冷处理是最好的办法。事实上冷处理不是最佳的选择,因为你的冷处理会让对方诚惶诚恐,不知所措,就会去肆意联想和想象。最典型的就是契科夫的《小公务员之死》了。一个美好的晚上,一位心情美好的庶务官伊凡·德米特里·切尔维亚科夫,在剧院里的一个“小不慎”将唾沫溅到了坐在前排的将军级文官身上,小文官惟恐大官人会将自己的不慎视为刻意冒犯而一而再再而三地道歉,弄得那位大官人由毫不在意到真的大发雷霆;而执着地申诉自己毫无冒犯之心实属清白无过的小文官,在遭遇大官人的不耐烦与呵斥后竟一命呜呼。一个人竟丧命于自己的喷嚏,其实,这小文官丧命于他自己对达官贵人的恐惧。他一心想以道歉申诉去排遣内心恐惧,尽管那大官是别的部门的将军。所以冷处理他不是最佳的选择,所以我有个朋友讲过这样一句话,谁先拿起电话筒,谁就占了主动权。


所谓“坚持沟通”,即是指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直到能找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场合和方式。但是我们常常没有这个耐心,口口声声说自己忙。那怎样才能坚持下来?比如,“放氢气球”,就是一种有效的经验。我想做个事情暂时做不成,我就先放氢气球,一个月不行两个月,两个月不行三个月,一年不行,两年,只要认准了要做的,就要做。你天天说这件事,大家慢慢的心里就认同了,这事情学校要做,教工就慢慢接受了,万万不能今天晚上睡觉时想到要做某件事,就坐起来就发个通知,这样多事倍功半。


第三,管理者的要有自己的管理智慧。我们的智慧在哪里?不是在做事,而是在决策,是在用人。对待什么人采用什么方法,什么人由什么人去应对,一物降一物,强盗是要土匪对付的。许多情况下要做“土匪”的。兵来降挡、水来土掩。我始终认为校长不是做事的,事情是副校长、中层干部和教职员工做的。校长要做的是思考教育哲学和学校哲学的问题,是策划学校的重大事件和决策,以及学校的危机公关。其他的事情都不应该是校长做的。


智慧的另一方面,则表现在坚持分层管理,各负其责。层级管理要明确责任,各个分管校长、分管主任有他们的职责和任务,各司其职,才能各尽其能。校长你不要去做主任的事。遗憾的是区长做了局长的事情,局长做了校长的事情,校长做了教导主任的事情,教导主任就没事做了。学多具体事情不是我们做的,我们做的是宏观决策的事情。


除了各司其职,适度介入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每个人的角色不同,考虑问题的角度就不同。校长应该是个战略家,应该有宏观思维和系统思维。校长要用自己的管理哲学指导具体做事的人去应对具体的事情,而不是你亲自去做。


适度介入,就如酒是好酒,但不可过量一样。副手和下属处理具体事务的时候,我们是要给他原则性意见的,是要授予他们一定的权限的,当他们遇到麻烦的时候,我们是要及时出来指导和帮助的,但指导帮助不是替代,我们就是拿主意的人,就是他们的靠山。酒是好酒不能过量,下属处理问题出了岔子,我们要坦然面对、勇于承担,该我的责任就是我的责任,该是谁的责任就是谁的责任。


第四,学会幽默与自嘲。讲话的时候要幽默一点,风趣一点,强硬要在幽默跟风趣之中,我的态度是不可能变的。恶话善说,是我人生的教训和经验。在这儿我建议大家在交谈时有点调侃,有点自嘲。做校长的反正里外不是人,你要把事情做成,你就要放下身段,你就要有乌龟哲学。你要用适度的情绪感染对方,你的情绪要与对方产生共鸣。《皇极经世·观物外篇》中这样说:“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什么场合说什么话,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善于自嘲的人,总是自信心很足;而一个自信的人,必有他对事物深思熟虑后的坚守底线。底线就是法规,就是人格。比较悲催的是,我们这些校长对于学校与教育有关的政策法规往往一无所知。比如有些校长不让他不满意的教师上课,其实我们跟招来的老师是有合同的,你不能随便解聘,更不能随便更换他的工作岗位的。他的岗位合同上是写得清清楚楚的,除非他违约了,你才可以改变他的工作。其次,是人格。一个人,什么都可以容忍,但容不得你侮辱他的人格,你也不能容忍别人侮辱你的人格。


最后一个想说的,就是一个成功的管理者,总要有十足的韧性与耐力的。在现实面前,许多问题是不可能在当下解决的,而要靠时间去慢慢消磨。所以你要有韧性,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一年不行两年,两年不行三年……你想做的一定要做到位。如果一次两次做不到位,你就放弃了,以后你再想做什么就难了。如此反复的过程,肯定会影响到很多人的情绪,但从反面看,我们每挺过一次,那么自己的情绪涵养也就提升一层。


情绪涵养与管理是一个专业人员不可或缺的一种素养和技能。身为校长,我们必须明白我们的情绪不仅关乎我们个人的专业成长,更为重要的是,它会直接影响到我们所带的团队和学校的氛围和走向,如果我们想将我们的团队和学校引向正道,我们就要在我们的情绪涵养和情绪管理上多用点心思。


参考文献:

[1] 饶见维.情绪涵养(第二版)[M].台北:五南出版社,2004:13.

[2] 饶见维.校长的情绪领导[M].台北:五南出版社,2014

(本文刊发于《上海教育科研》2015年第一期)

作者简介:

凌宗伟,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全国优秀校长、《中国教育报》“2012年度十大读书推动人物”之一。

做过4年高中教务处副主任(主持教务处工作)、11年高中教学副校长、6年校长,2013年8月从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二甲中学校长位置卸任,现在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任职。

民国教育家刘百川研究者,学校行为文化建设的倡导者,践行者。语文教学主张“遇物则诲,相机而教”,形成了“大气磅礴,细处摄神”的教学风格。

近年来在各类报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两百多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专栏】窦桂梅:怎样储蓄你的情感账户
用上这3招避免教师在背后说学校和校长的坏话
管理者说
学校管理感悟之12345
学校管理要善于经营“人心”
凌宗伟:校长们,你可是他者的“重要他人”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