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鼓励孩子"远走高飞”了吗?

 

文|周克平(国家开放大学南昌学院副教授,校长传媒专栏作者)


那天,几个同事坐在一起扯闲篇,聊着聊着,聊到养儿防老的问题上来了。


突然,座中几位语调低沉,欲言又止。这才发觉,他们的子或女都在国外:有的在读书,有的在大学搞研发,有的在公司当职员,有的已在国外成家生儿育女……子女出国发展,自己国内上班。他们利用假期漂洋过海去看子女,有的子女若干年都没有回国一趟。互想了,有互联网帮忙,用手机电脑进行视频,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真是萌萌哒!棒棒哒!么么哒!


就这样,好多天过成了好多年。时间将他们对子女振动的思念,缓缓地调到静音状态。


说起来,我这几位同事,都是在"计划生育"的政策下,实现了"只生一个好”的目标。辛辛苦苦将孩子养大,后来又举全家之力,将唯一的孩子送到国外谋求发展。这时突然发现,孩子不在身边,才是最大的思念。心中时常袭上一层淡淡的忧愁,隐隐感到还是儿女绕膝好。


如今二孩政策轰然落地,自已的生理条件却悄然上天,一个个都到了当爷爷奶奶的年龄。有人连连跺脚:"奶奶的!真想一切从头再来。"别的尚可而今迈步从头越,年龄这玩艺儿不能从头再来,只会一个劲地往前奔。直到有一天,垂垂老矣。老了,便期盼儿孙满堂,感到"养儿防老”是多么的重要。


难怪说到这个问题时,那几位同事会欲言又止。他们正在往老年的行列齐步走,独生子女却在国外,不在身边。仅从养儿防老这点来看,他们个个亲手将自己的防线拆除了。可我觉得他们并没有做错,要说防这防那,这一生防不胜防。


生下儿女,如果仅仅是为了给自己将来当拐杖用,那是一种极端自私的表现。我们将儿女带到这个世界来,应该让他们健康幸福快乐安祥。幸福生活必须靠双手去创造,靠个人发展去获得,发展才是硬道理。哪里更适应孩子发展,就鼓励孩子"远走高飞"去追寻。


树挪死,人挪活。守着眼前一亩三分地,那是小天地,好儿女志在四方,才有大世界。做父母的,应该将儿女扶上马,送一程,广阔天地任驰骋。


过去我们常说,"父母在,不远行","儿行千里母担心","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种儿女情长,子牵母挂,至纯亲情,值得赞美。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束缚孩子发展的手脚。手脚被束缚,如何展身手?


与其养儿防老,不如把自己的身体养好。身体好,才是送给子女最珍贵的宝。


常回家看看,是子女心中惦记的事,去外面闯闯,是父母口中叮嘱的话。父母这一生,就是不断倚在门旁,站在路边,伫立站台,目送儿女千里行,笑迎风雪夜归人。这样的画面有些凄美,内涵绝对壮美:身影在走远,深情在走心。


最好的教育,就是无私地教会孩子,努力去大千世界,追求健康、幸福、快乐、自由。不要绑架子女的孝心,强扭的瓜不甜。你鼓励子女追求到幸福了,他们自然而然会来捶捶你的背,揉揉你的肩。真正的幸福,离不开真心,善心,良心,忠心和孝心簇拥。


我发现,周围已有一大片这样的父母,他们含辛茹苦地把儿女养大,情满意深地送儿女向远方出发……

(本文为周克平老师原创投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年过五十,晚年想要幸福,请牢记这“三不”
百善孝为先?不!别再让盲目的“孝”误导中国人!(深度好文)
养儿防老及安乐死
为什么我们要生儿育女?
父母和子女最好的关系,就是没关系
心理学:为了伺候老人,而拖垮了自己,真的值得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