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创造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摘要

在新课程改革日益深入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也应当紧密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目标,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不断探索能够为课堂教学注入更多生命力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文章基于此,试图探究怎样将创造教育思想应用到教学中,以期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一定助益。


受传统学生观影响,不少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认为孩子是无能力的、无知的,因此自己必须处于主导地位对学生开展教学。这种忽视学生自身认知水平,忽视学生创造能力的思想观念,无疑会导致课堂教学效率难以提升。针对这一问题,陶行知先生提出了创造教育思想,他认为教育就是要相信学生的能力,教育的任务和作用就是要解放学生的创造力,从而成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知识。可见,将创造教育思想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来,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创造教育思想内涵及意义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学中启迪学生思维固然重要,但是解放学生创造力,引导学生开展创造更为重要。他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将自己当成学生,融入学生群体,这样就会发现,其实每个学生都是有创造力的,都是有力量的,而不是传统学生观认为的学生是无能力的、无知的,只能被动接受教师教授知识。那么怎样解放学生的创造力呢?陶行知先生认为,应从解放头脑、解放双手、解放嘴、解放眼睛、解放空间、解放时间六个途径着手。“六大解放”不仅是解放学生创造力的重要途径,更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中的精髓。将创造教育思想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来,不仅有利于解放学生创造力,有利于成功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最终实现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这一教育教学目标。


创造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No.1

解放学生的头脑

陶行知先生认为,幻想、曲解、成见等会损伤学生的创造力,所以要想实现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就需要先将学生从幻想、曲解、成见等思想误区中解放出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解放学生的头脑,即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教师、质疑课本。同时,教师还应努力为学生提供进行质疑问难的机会。以《矛和盾的结合》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在学生初次阅读完课文以后,教师应鼓励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质疑或疑惑。笔者在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学生就提出了如下质疑:“矛是什么?”“盾是什么?”“为什么矛和盾要结合呢?”“他们又是如何结合的呢?”“结合之后呢?”这些质疑有的似乎偏离了课文主题;有的提得很好,紧扣课文内容。但是,笔者并没有随意地否定学生的质疑,而是鼓励他们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引导他们再次阅读课文,自己去尝试寻找问题的答案。这种带着思考去再次阅读课文的方法,无疑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实现了对他们头脑的解放,让他们学会了怎样对课文内容进行质疑问难。

No.2

解放学生的双手

传统的教学总是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保持安静,尤其是在教师讲解过程中,学生不能有额外的动作。当双手被束缚以后,即使头脑传达了什么命令,学生也难以做到,这无疑是对学生创造力的一种摧残。所以创造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即是要求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动手的机会,解放学生的双手。以《奇怪的大石头》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课文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通过了解李四光对于大石头的整个探索过程,感受李四光执着求索、善于动脑、勤于思考的可贵品质。在学习完这篇课文后,笔者为学生布置了一次特殊的课后作业,那就是放学后也收集一些自己能够找到的小石头,然后学学李四光的做法,自己动手探索小石头,并将自己的探索心得记录下来,在下次上课的时候和其他同学交流分享。

No.3

解放学生的嘴巴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未知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而好奇心则是他们产生创造力的源泉。当学生对某一事物产生好奇心的时候,他们就会通过自己的嘴问出来。因此,陶行知先生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应准许学生大胆提问,通过解答提问,实现他们知识的增长。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构建一个轻松、和谐、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让每个学生在良好氛围的影响下,敢于大胆向教师提出自己好奇的所有事情,通过教师耐心细致的解答,他们好奇心得到了满足,并学习到新的知识。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与学生家长加强交流与沟通,告知家长解放孩子嘴巴对于他们创造力培养的重要作用,引导家长在生活中也重视孩子提出的疑问,并耐心为孩子解答。对于自己不了解的事物,也应和孩子一起去探索问题的答案,不能对孩子的提问置之不理。


No.4

解放学生的眼睛

创造的起点是观察,而观察需要用到眼睛。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将自己的“眼睛”擦得更亮,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并养成观察的习惯。以《夕阳真美》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这是一篇行文优美的写景散文,全文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天地间壮丽而富有变化的瑰丽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但毕竟这些描绘仅停留在纸面上,对于没有亲自感受过美丽夕阳的学生而言,这一切是难以理解的。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有必要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夕阳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真切感受夕阳西下的余晖美和夕阳西沉的云朵美以及夕阳隐没时的霞光美。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观看夕阳视频时的感受,重新细细品读一次课文。如此一来,相信学生必定能够有一个更深刻的体味,从而顺利实现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欣赏美的健康情趣这一教学目标。

No.5

解放学生的空间

创造教育思想倡导解放学生的空间,具体到小学语文实际教学中,解放学生的空间即是指对于学生的教育不应仅局限于教室,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让学生到大自然或到社会中去扩大自身接受教育的空间。以《爬天都峰》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在学习完这篇课文后,为了进一步增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其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以及奋发向上、不怕困难的品格。教师可以向学校提出申请,在安全的前提下,利用周末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一次爬山之旅,将课堂搬到课外,通过爬山实践,增强学生实践体验。

No.6

解放学生的时间

虽然国家一直大力提倡要为中小学生减负,然而现实情况却是“越减越负”。当大量的作业、各种补习班占据了学生有限的课余时间,学生又哪里还有多余的时间去进行创造?因此,教师一方面应从自身做起,结合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他们布置更灵活的课后作业;另一方面,还应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交流沟通,让家长对补习树立一个正确的认识,不能盲目地让孩子参加各种补习班、培训班,多给孩子一点空闲时间,让他们去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去学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知识。


结 语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在创造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对教学进行不断改革与创新,以实现教学效率与质量的切实提升,为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民教育》:解放教师,解放语文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小学语文中高年级“读中——感悟” 阅读教学模式
探求阅读教学的“五法”
浅谈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有效指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