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语日课158:所谓聪明其实就是擅长举一反三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7.08)

这是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法,让学生主动思考,举一反三,也能为我们日常做借鉴。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不到发愤求知的时候不去开导,不到欲言不能的程度不去启发。只有在这个时候去启发学生,效果才最好,学生才能学到属于自己的东西。而如果老师填鸭式教学、学生死记硬背的话,往往都是耳旁风,学生记不住多少。

愤,《说文解字》曰:懑也。发愤忘食,说明求知的欲望很强烈。你若用心,整个世界都会为你让路。朱熹《集注》言:

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

这是主动思考才能有的状态。也就是说思考是要解决问题、作出决定或取得理解,有意识、有目的。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提示一方面,却不能推知类似的其他方面,对这样的人,就没必要再教了。自己都不开窍,教人如何引导。反,类推。朱熹《集注》:反者,还以相证之义。

这是诲人不倦吗?朱熹《集注》说:

上章已言圣人诲人不倦之意,因并记此,欲学者勉于用力以为受教之地也。

人容易对知识依赖,一旦遇到不知道的或不懂的,就条件反射地寻求外援。这种情况,看似好问,其实所获得的都是死知识,其思维能力没有任何训练与提升,时间久了,耽误的是自己。

 图源:本文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朱熹《论语集注》
论语集注(南宋)朱熹
论语集注 作者:朱熹
论语集注
古典欣赏:论语集注 (朱熹)
《论语集注》原文,全文翻译阅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