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才是玄武门事变的真相
 / 子

玄武门事变,李世民表面上解决的是与太子集团的矛盾,其实更是对他与父皇李渊之间的矛盾做一个了断。

于玄武门诛杀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这只是秦王集团完成了第一阶段的目标,在玄武门的战斗依然持续的情况下,李世民派尉迟敬德迅速实施他的第二计划:

护驾”。

当时,皇帝李渊正与宰相们泛舟海池,看到尉迟敬德满身血污手持长矛出现在面前时,李渊大惊。

是的,他大概已经猜出外边发生了什么,也肯定推断出了事变的结果,李建成和李元吉很可能这时已经没了。

果然,尉迟敬德回答,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已经被秦王集团诛杀,他是来“保护”皇帝的。

此时,李渊的表情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他忽然整个人一下子放松了下来,又恢复到了往日的神态。

可见,李渊的大惊并不是因为李建成、李元吉的被杀,而是担心尉迟敬德是来对自己下手的

尉迟敬德的出现,他已经猜到了建成和元吉的结局,此刻他最担心的是秦王集团对于自己的处理方案。

既然儿子并不想将对兄弟的手段复制到父亲身上,李渊也就放心了。

此时,一旁的萧瑀和陈叔达也赶紧劝李渊:

“建成和元吉本来就没有参与晋阳起兵的谋划,又无功于天下,他们是嫉妒秦王的功劳才共为奸谋——

既然秦王已经诛灭了他们,陛下正好将国务交给秦王来处理,就不会再发生啥事了。”

李渊也很配合:“很好,这也是我的夙愿呀。”

是的,尉迟敬德不仅是手持兵器而且是带着一队士兵来的,此时的皇帝李渊和宰相们都在他的“保护”范围之内。

为了自身的安全,同时使事态不进一步恶化,配合、满足秦王集团的诉求是李渊当时的最优解

许多读历史的人当然也会纠结一个问题,为什么李渊当时就不能站在秦王的对立面与李世民继续角逐呢?

他当时不仅身体状态良好也有别的儿子呀,剩下的时间他完全可以从容地再培养一个接班人出来呀。

试问,在建成和元吉都已经被诛灭的情况下李渊的皇子中还有谁比李世民更有威望、有实力做李渊的接班人?

再说,尉迟敬德能够带着兵器来“保护”李渊,说明整个大内都已经被秦王集团控制了起来。

▲尉迟敬德  图源/剧照

也就是说,玄武门之变中诛灭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只是计划中的一部分,而控制大内才是秦王集团的最核心任务

果然,李渊在没有牌可出的情况下只能作出最明智的选择——

在尉迟敬德的请求下,李渊将大唐的军权交给了秦王;

李渊下达手敕,命中书侍郎宇文士及往玄武门事变现场,宣布了“诸军并受秦王处置”的命令;

使检校侍中裴矩往东宫让太子的人彻底放弃抵抗。

这一套动作完成之后,玄武门之变才真正落下了帷幕。而大唐也彻底变了天。

同一天,李渊下达了《皇太子建成齐王元吉伏诛大赦》,以皇帝的名义给玄武门之变下了结论,同时宣布:

国家庶政,皆取秦王处分

“以后,大唐的一切事务你们都找秦王吧,我不管啦。”

没办法,李渊此时能做的唯有放手。

六月七日,李世民正式成为了皇太子。十六日,李渊给裴寂下了一个手诏:“看来我得给自己加个尊号做太上皇啦。”

七月,秦王府的人马全面接管了唐王朝的关键岗位——

秦叔宝为左卫大将军;程知节为右武卫大将军;尉迟敬德为右武侯大将军、段志玄为骁卫将军......

这是武将群体。文官群体也走上了历史的前台——

房玄龄为中书令、长孙无忌为吏部尚书、杜如晦为兵部尚书、高士廉为侍中......

其实,这些都是序幕,因为,六月四日玄武门之变那天李世民就已经获得了大唐的所有权力,将自己人放到重要岗位只是水到渠成的正常操作而已。

八月九日,李世民即皇帝位。大唐正式进入了李世民时代。

▲李世民  图源/剧照

那么,玄武门事变,李世民在解决两个兄弟的同时为什么还要控制父亲?

首先当然是为了保证李渊能够立他为太子,更重要的是,秦王李世民和皇帝李渊之间的矛盾才是大唐当时的最大矛盾

六月四日那天,李渊其实已经下定了收拾李世民的决心,轻者让其从大唐的庙堂出局,重者可能直接会将其诛杀。

事变发生的过程中李渊之所以和宰相们泛舟海池,就是在和宰相们打招呼,将自己将要对秦王动手的决定告诉他们。

李世民当时只有一条路:突围

那么,李世民为什么能够获得成功?

因为他获得了大多数人的支持。

在李世民东征西讨为大唐的一统事业奋斗时,他的团队也在滚雪球般不断壮大,关东诸侯的那些降将们一拨接一拨地加入了李世民的团队。

当然,这里边也有部分关陇贵族集团的成员以及李唐的宗室。

但是,这帮立功最多的人却是李渊不遗余力打压的一拨人。李世民打败王世充进入洛阳城之后,李渊不仅在第一时间派了监视秦王的人,还对秦王集团的人不进行任何封赏。

满朝的朱紫几乎就看不见秦王集团的人。那么,这帮人要想进入大唐的核心只有一条路:将秦王李世民扶上太子之位进而接李渊的班

所以,与其说是李世民想当皇帝,不如说李世民是被秦王府的那帮人架着往前走,有些人甚至以离开秦王集团为要挟。而这帮人都是当时各个领域的精英,他们有这个实力。

事变的当天,李渊的基本盘关陇贵族集团和李唐宗室也集体保持了中立,他们不在乎领导是谁,只要保证他们的利益就行。

所以,李世民才能轻易获得对大唐的控制。

也就是说,李渊失败的原因就一条,没有照顾到关东这帮精英的利益,导致他们自己给自己选了一个领导,秦王李世民。

李世民上位之后也都基本照顾了各个群体的利益,大家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这个时候,大唐才实现了真正的团结,大家将手握在一起,劲往一处使共同缔造了一个被称为“贞观之治”的盛世。

那么,李渊父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矛盾?

首先当然是,李渊为了维护自己皇帝的权威,不想让秦王的威望压自己一头。在李世民成为大唐的战神之后,李渊就没有停止过对李世民的敲打——

刘文静事件就是开端;派人监视李世民并对秦王集团集体打压是高潮;因为李神通土地问题,李渊甚至到了咆哮的地步,“到底是秦王的命令管用还是皇帝的命令管用?”,矛盾完全公开化。

所以,与其说李渊是在支持太子李建成不如说是李渊联合太子阵营共同对付秦王集团

▲李渊  图源/剧照

所以,玄武门事变解决的主要问题还是秦王与皇帝之间的矛盾。只是,李世民对外将他与老爸的矛盾宣传为自己与太子之间的矛盾。

没办法,李世民要是敢公然说自己想做皇帝,估计都到不了玄武门那一步。

那么,还有一个问题,李渊将建成废了直接立世民为太子不就没有这些烦心事了吗?

是呀,李渊也想过,但问题是,李世民对待李渊的后宫不太友好,李渊怕百年后自己的众老婆和儿子们不受李世民善待,而建成明显和他们的关系好多了。

再说,太子集团一直是依附于皇帝李渊存在的,保建成既稀释不了自己的权威,同时能够保全自己的后宫,这才是李渊一直支持建成的核心原因。

当然,李渊还是没有站在更高维度将大唐的关系网细细捋一遍,以致于让最有实力的一帮人义无反顾地支持了秦王,自己被迫成了大唐的第一位太上皇。

只能说,在认知层面,李渊的段位还是不如儿子李世民呀。

写文不易,看完记得点个“”和“在看”。谢谢!
/
推荐阅读:
为什么是玄武门?
/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
参考资料:
1、司马光《资治通鉴》;
2、孟宪实《从玄武门到贞观之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帝国的灿烂——8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疑云:大唐历史的关键时刻,隐藏着令人细思极恐的真相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历史隐情
“玄武门之变”是迫不得已的被动反击还是早有预谋的主动进攻?
从唐初皇族权力纷争入手,探析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原因
[人物传记]大唐280余年基业的开创者——李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