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隋朝和秦朝的问题其实是一样的
 / 子

翻开史书,秦朝和隋朝的关键词都是:大一统短命,两者都结束了一个分裂了几百年的乱世,但都属于二代而亡。

更值得一说的是,秦之后是一个绵延四百年之久的大汉王朝,隋之后是国祚长达将近三百年之久的唐王朝。

这就说明,两者曾经遇到了同样的问题。

先说隋朝——

开皇八年(588)十月二十八日,杨坚正式发布了灭陈之战的命令,到了次年正月二十二日,隋军统帅杨广就已经率领灭陈大军进入了陈朝国都建康城。

不到三个月,隋文帝就实现了南北混一,天下一统的目标。这是桓温、刘裕、苻坚、拓跋焘等无数猛人奋斗了一生却只能望洋兴叹的梦。从这个角度看,杨坚确实是一个幸运儿,刚好踩在了北方一统南朝衰弱到极点的历史拐点。

但从开皇十年(590)年底开始,南方就进入了一段动荡期,接着就是暴风骤雨的模式——

汪文进于婺州(今浙江金华)起兵反隋;
高智慧于越州(今浙江绍兴)起兵;
沈玄侩于苏州起兵;
另外,乐安(今浙江仙居)、饶州(今江西波阳)、杭州、泉州等地也全是烈火燃烧的模式;

接着,岭南也乱了,番禺部落酋长王仲宣联合岭南各部落酋长兵围广州,广州柱国韦洸战死;

是的,几乎陈朝的所有故地都以起兵的方式想要从隋朝的版图上挣脱出去。

简直就是复制了秦朝当年的乱局。

所幸,隋文帝不是秦二世,他紧急派遣帝国的战神杨素领兵出征,加上史万岁这样的猛将,隋军几乎没费什么力气就平定了南方叛乱。

开皇十年(590)十二月,隋文帝以晋王杨广为扬州总管镇守江都。之所以选择杨广,是因为杨广的政治素质和文化修养同时在线。

这就说明,隋文帝当时已经看到了问题所在:隋朝的版图虽然已经统一,但是文化还没有实现统一

是的,隋朝是胡汉民族经过几百年融合之后的产物,而陈朝和东晋、宋、齐、梁一脉相承都是汉人的衣冠,和五胡乱华之前的西晋在气质上差不多,属于两套不同的运作系统。

所以,当南北在同一个锅里吃饭时南方肯定会经历短暂的水土不服,稍微一点火苗就可能引发蔓延之势。

既然已经看到了问题所在,隋文帝也就及时开出了药方:以亲王镇守江南;从文化入手慢慢让南方人接受自己隋朝人的新身份;和江南的世族配合共同治理江南

▲隋文帝的应对方案还是比较合理

图源/剧照

从后来的实际效果来看,杨广无疑是经营江南的最合适人选,在做扬州总管的十年间,杨广不遗余力延揽江南名士和各领域的精英与自己一起治理江南,同时资助并参与江南的各种文化事业。

更难能可贵的是,为了与南方人打成一片,杨广还抽空学会了吴语,这更进一步增加了南方对隋朝的认同感。

可以肯定,照着这种模式发展下去,经过一代人的过渡,隋朝会真正实现南北在疆域、文化上的统一。

但前提是,隋朝要一直保持稳定,不出任何差错。

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杨广各种作,主动给本就不平静的湖面扔下一块块巨石,最终还是让一锅粥给彻底糊了。

其实除了南方,隋朝还要兼容另一个版块,那就是关东。

关东以前是北齐的故地,北齐在和北周并行的那些年完全驶上了一条与北周相反的车道:

北周是不断汉化,而北齐是不断胡化

建德六年(577)正月底,北周武帝宇文邕以御驾亲征的方式经过连续几个月的奋战将立国二十八年的北齐彻底灭掉。

很显然,北方虽然在疆域上重归一统,但关中和关东在文化上却完全是两种气质,而且,北周和后来的隋朝,朝廷的话事人一直是以立足关中的关陇贵族为主导的。

本来就互不兼容,如今又分不到一杯羹,关东人内心肯定会有怨言,所以,这些人也是一点就会着的状态。

有这么一种说法,说隋炀帝连续三次征伐辽东就是为了消耗关东的力量。不管这个说法靠不靠谱,其暴露的问题是一样的:

关东还没有从心理上认可自己大隋的新身份

所以呀,隋朝更需要持久的稳定来过渡。如果隋朝不能用时间将关中的基本盘与关东和江南之间的矛盾消化掉,在文化上实现统一,那么,一丝微弱的火光带来的可能都是灾难性的后果。

怎么说呢,隋炀帝营建东都洛阳、修建大运河其实都是以物理手段来加速这种融合的措施,只是,由于工程进度实在太快以及三征辽东透支过重终于引起了天下的烽火狼烟。

而且,当时反抗隋朝的力量基本上出自山东。

乱局也让对隋炀帝已经心生不满的关陇贵族加入了这场群雄逐鹿的游戏中,李渊就是其中的代表。

▲李渊是关陇集团的代表

图源/剧照

注意,关陇贵族之所以反对杨广就是因为他将政策过多地偏向江南,侵犯了关陇集团的根本利益,引起了这群人的集体不满。

这样看的话,隋炀帝当时面对的就是一个死结,怎么干都会得罪人。最好的办法就是,以文火慢炖的方式进行南北、关中与关东的融合,一代人过后,结果自然不一样。

可惜,隋炀帝性格太过急躁,急于想拿到结果的他最终被满腔的功业心所反噬。

所以呀,有些事急不得,小心翼翼都可能会引燃柴垛,何况杨广那种狂飙式作风。

隋朝灭亡一点也不奇怪。

再说秦朝——

秦始皇用了十年时间实现了七国疆域的统一,但是,六国以各自的风俗和文化生活了几百年,如今突然被定义为秦人的身份,他们肯定不会适应。

也就是说,秦国兼并六国只是第一阶段,文化的统一才是个大工程,任重而道远

而且,由于秦始皇的统一进程推进实在过快,秦国根本来不及消化六国故地,秦国的官吏不得不采取和当地豪强合作的方式来管理地方。

项梁和项羽叔侄,还有张良等人为什么能在吴县、陈县这些地方生活的很好,本质原因就是,秦国并不能做到将影响力延伸到任何一个角落。

加上秦始皇全面采用郡县制,又极其不信任秦国宗室、功臣,没有让自己的子孙去镇守边地。

所以,秦始皇就只能以秦国自身培养的官吏来管理地方。可问题是,由于统一进度过快,秦国培养的官吏根本不能做到对天下所有郡县的覆盖。

这一点,杨坚后来就做得比较成熟,他在第一时间就落实了宗王镇守地方的政策,从管理和文化两个角度切入,慢慢消解矛盾。

而且,杨坚也采取了和当地人合作的方式共同治理地方,不断对冼夫人及其子孙进行封赏就是最明显的一张牌。

既然秦始皇不想打藩王这张牌,那么他最成熟的做法就是,赶紧培养一批素质过硬又忠于秦朝的管理人员让这些人去填补眼下的管理盲区。

胡亥即位后曾经说过一句话:“先帝之所以常年在外巡游就是为了向六国故地示强。”

也就是说,在秦国的官吏没有对整个天下进行全覆盖时,秦始皇只能以巡游的方式来压制六国故地的不满情绪

那些年,秦始皇过得确实挺辛苦。

可见,秦始皇对当时天下的矛盾是门清,他比谁都明白,秦国只有渡过了这个阶段才可以真正掌控整个天下。还有,那时候,六国故地的老百姓也已经在时间的重力下洗了一轮牌,下一代人已经对秦国产生了认同感。

秦帝国的江山就可以真正实现疆域、文化的统一,固若金汤。

可惜,在这个过程中秦始皇还同时在打其它牌:修筑长城、修建阿房宫、平定百越......

全是大工程。

▲秦始皇搞得全是大工程

图源/剧照

本来就处在非常敏感的过渡期,秦始皇却还在制造新的矛盾,秦帝国的江山只差陈胜吴广的那一把火。

接着就是秦始皇病死沙丘,胡亥即位之后各种作的剧情。

怎么说呢,就是秦始皇活着,他都得小心翼翼来出牌而且很难避免后来的崩盘,何况胡亥那一塌糊涂的综合素质。

后来,陈胜吴广在大泽乡点了一把火整个天下迅速发展成烈火蔓延之势已经验证了这一点。

本质上来说,秦朝也很难避免灭亡的悲剧

有意思的是,秦国经过秦末战争和楚汉战争的洗牌之后矛盾被彻底消解,再加上刘邦成功避掉了秦始皇当年曾踩过的坑,大汉也才能绵延了四百年之久。

后来的隋末战争也是重新洗牌消解矛盾的一个过程,烟消云散之后大唐轻装上阵,一下子就走了接近三百年的路。

就这,大唐在高祖和太宗时代关中、关东、江南这三方势力还在不断博弈中,到了武则天时代才真正将矛盾消解掉。

从这个维度来看的话,秦朝和隋朝对历史的贡献也是巨大的,因为他们的短暂过渡,历史上才有了雄伟的汉唐。

本质上来说,汉唐是秦和隋的延续,刘邦和李渊属于继承人的角色

是的,有些事,真的不是人力能作为的,即使像秦始皇这样的天降猛人。

写文不易,看完记得点个“”和“在看”。谢谢!
/
推荐阅读:
杨坚的运气是真的好
/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泪痕春雨漫评两汉历史(二十四)天下瞬间就退回了战国时代
从刺杀大案看秦对六国故地控制力究竟怎么样?
秦始皇巡游天下,都去了哪些地方?他的车队跑遍了半个中国
揭秘秦朝灭亡真相
除了长城,驰道才是秦始皇最强国防工程
【秦始皇6】秦始皇五次出巡是为了体察国情还是游山玩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