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一次权力更迭事关王朝的生死存亡
 / 子

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守江山的难度是要比打江山更难,尤其是第一次权力传承能否顺利交接更是决定了一个王朝的生命周期以及生存质量。

公元前221年,秦国统一天下后始皇对于储君人选的选择就必须聚焦在保证大秦平稳运行的层面上,谁能够使大秦成功度过过渡期,谁就是最合适的人选。

显然,皇长子扶苏才是最合适的人选。扶苏不仅为政宽仁,同时和大秦军功派的代表蒙氏兄弟关系融洽,且在军队中有一定的影响力,是保证大秦内部稳定并领导大秦行稳致远的最佳选手。

但始皇出于打击楚系外戚势力的考虑以及和扶苏为政路线的不同从而否定了扶苏。结果大家都知道,胡亥由于无法驾驭军功派和诸皇子所以在咸阳城杀得是人头滚滚,不仅使大秦内部陷入了内耗还使天下本就紧张的矛盾更加敏感,当关东因为陈胜吴广的一把烈火而遍地狼烟时,大秦只剩下一个章邯拿得出手来应对六国群雄的挑战,根本无济于事。

显然,关东六国的复辟势力才是大秦的主要矛盾,当大秦的生存权受到挑战时,楚系外戚势力的矛盾是要让位于主要矛盾的,帝国的安全才是重心。

可以推断,如果扶苏接手大秦的江山,由于其和军功派的特殊关系以及在军队中的威望,加上楚系外戚势力的助力,他起码能够平稳地驾驭大秦这艘巨舰,根本不用以消灭功臣的方式来保证皇权的安全。

加上扶苏为政宽仁,是不会迅速激起大秦和六国故地的矛盾,即使统一的大秦内部是矛盾重重,但在大秦内部铁板一块的情况下还是可以从容地应对关东势力的挑战。

做一个假设,就算秦国避免不了关东势力的反扑,但如果是扶苏作为操盘手的话,起码能够延缓大秦的灭亡,甚至可以保持嬴氏占据关中的局面,然后在风云际会时再复制始皇曾经的路线将关东重新打一遍。

但随着始皇将储君的人选定为胡亥之后,大秦的灭亡就已经不可避免。也就是说,由于始皇在储君人选上的操作不当才导致了大秦内外矛盾的迅速激化,进而二世而亡。

由此,我们就可得出一个历史经验——要想使新生的帝国成功度过危险期,就必须在储君人选上慎重考虑,而储君又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年龄大、有一定的能力和威望、在功臣群体中有相当的人脉基础...

只有如此,才可以勉强驾驭和开国帝王打江山的群雄、各部山头以及波谲云诡的局面。

很遗憾,刘邦的太子刘盈就根本满足不了以上“参数”。当时,跟随刘邦打天下的萧何、曹参等功臣派都在,且垄断了从庙堂到地方的几乎所有重要职位,如果大汉失去刘邦这位雄主坐镇,那么功臣派就可以完全操控局势从而左右皇帝的人选,甚至让刘氏失去对皇权的垄断。

为什么说刘邦非要让太子刘盈带兵去平定淮南王英布的叛乱,一个是因为刘邦确实有病,身体不好,更深层次的原因其实是,刘邦想让刘盈通过平定英布之乱积累一定的军功从而此后更好地驾驭大汉这艘船

但吕后怕在这段空窗期刘邦将太子给废了从而动用各种关系以干扰刘邦的决定。面对女人的眼泪,刘邦只能放弃。

对于此后大汉的局面,刘邦已经可以清晰预见,性格软弱而又毫无威望的刘盈肯定会被功臣派们架空,垂拱而治,政令不出未央宫。

好就好在,刘邦已经用大量分封刘氏诸王的方式形成了对功臣派的全面包围,可以保证皇权在刘氏手中循环的局面。为了安全起见,刘邦还在去世前以白马之盟的方式和功臣们约定:

刘氏为王,功臣为侯,以进一步强化刘氏皇权的安全系数。

刘邦的所有动作都是为了巩固刘氏皇权

图源/剧照

由于吕后家族是大汉建国的大股东,有相当的势力,刘邦又在生命的最后明确了由吕后行使皇权以辅佐刘盈的决定,以刘氏诸王和吕氏外戚来共同制衡功臣派以保证刘盈的皇权。

就这,刘盈后来还是被功臣派给架空,皇帝责问相国曹参为什么整日喝酒不好好上班,曹参不仅将作为皇帝使者的儿子打了一顿,还用“萧规曹随”的理论将刘盈给怼了回去。其实曹参真正想表达的是:

皇帝是宫廷权力的代表,丞相是政府权力的代表,刘盈你不要越界

刘盈最终在功臣和女主、外戚势力的共同包围下,英年早逝。好就好在,大汉不存在大秦那样的致命矛盾,才使庙堂内耗没有对帝国造成影响。

可以肯定,在血洗吕氏集团之后,如果不是考虑到刘氏诸王的存在,功臣派们很可能给刘氏垄断皇权的局面按下暂停键。

当大汉的皇权被忍功深厚且能力超群的代王刘恒接手之后才初步形成了皇权对功臣派的制衡,其打压功臣派的代表周勃就是典型案例。

汉文帝以打击周勃向功臣派开刀

图源/剧照

由于文帝刘恒的成功过渡,功臣势力才被初步抑制,帝国的皇权也才形成了历史惯性,可以按照既有秩序有序传承。

是的,军功派的存在,以及山头林立的现实使帝国必须得有文帝这样的高手来接盘。

接下来的东汉则基本不存在这个问题,由于刘秀在打天下的过程中没有培养起势力雄厚的藩镇和山头,加上其在位期间已经初步抑制了功臣派的势力,让大多数人自动放弃了权力,所以,明帝也才能完成平稳过渡。

就这,还是发生了广陵王刘荆、楚王刘英的藩王造反事件。

好在明帝刘庄也是一个能力在线的明君,通过打压窦融家族的势力成功抑制了功臣派群体,东汉基本迈入正常运转的轨道。

之后的三国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剧变的时代,但多数政权还是因为第一次权力交接没有做好导致许多王朝不是被藩镇就是被功臣给颠覆,甚至被外患直接灭亡。

历史用血淋淋的现实证明了一个道理:二代的综合素质以及影响力是和王朝的命运深度绑定的存在

就是杨广这么聪明且决断力强的人也没有架住关陇贵族群体的集体施压,最终死在了江都。

接班人选错是大隋二世而亡的原因之一

图源/剧照

大唐要不是以玄武门之变的残酷方式切换到猛人李世民的频道,唐帝国指不定还会出什么事呢。

当太宗走完自己的职业里程之后,大唐的皇权也就基本稳了,即使后来发生了武则天短暂称帝的事,但李氏为帝的历史惯性还是迫使武则天最终将江山还给了李唐。

所以,正是在考虑到二代的重要性之后,赵匡胤才选择将皇位传给了弟弟光义,以光义年长、有能力、有威望、有手段等的各项“参数”保障大宋走出五代“天子宁有种邪,兵强马壮者为之耳”的历史恶性循环。

当然,熟读历史的朱元璋肯定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才在创业的过程中用心培养太子朱标,并以姻亲的方式将朱标和部分功臣进行绑定。在朱标去世之前,大明的所有势力都认可了这位未来的储君。

可以肯定,只要朱标顺利接班,大明根本就不可能发生藩王挑战皇权的事

但由于朱标的早逝,朱元璋出于维护嫡长子继承制的考虑,于是就选了嫡长孙朱允炆为储君,结果是,在成为皇帝之后,建文帝在缺乏军功、威望的情况下很快就遭到了藩王势力的反扑,大明成了燕王朱棣的天下。

可见,二代的人选事关王朝的生死存亡,一旦选不对,轻则被宗室颠覆,重则被功臣倾覆,甚至被彻底灭亡。

写文不易,看完记得点个“”和“在看”。谢谢!
/
推荐阅读:
元朝之亡,大体如此
/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汉初庞大的功臣集团,是如何逐步走向消亡?
千古名篇《过秦论》的背后,是一代奇才贾谊的壮志难酬
解读众多开国皇帝封建藩国之谜
汉景帝为什么要逼死周亚夫?他不想和军功集团二代共和
中国历史精典-----汉室的吕氏之乱
诸吕之乱:表面上是“刘吕之争”,实际是功臣集团的“阳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