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写出我心466:沟通与理解的距离

2022年第202期

一个学生的家长说自己的孩子经常失眠,有焦虑、烦躁的情绪表现,希望我能和孩子谈谈,看看到底是因为什么。

一开始,我以为没什么大不了的,就叫孩子来问一问,原本打算简单疏导几句就可以了,没想到随着我的简单询问,孩子竟然是停不下来的节奏,说起来情绪激动,语速飞快。渐渐地,我都感觉插不上话了,我只好用简单的词语来答应,然后请孩子继续说,尽情地说……

孩子说的都是自己的亲身经历,从现在说到小学,从班级说到宿舍,从宿舍说到家里,从小时候说到现在,那些东西仿佛翻滚的浪花,仿佛激荡的岩浆,疯狂奔涌着要找到出口!

原本计划的简短谈话竟然转眼间过去了差不多两个小时,中午午休的起床铃已经响起,只好将谈话结束。孩子最后对我的倾听表示感谢,我说:但愿你说出来能好受点,孩子擦擦腮边的泪痕,看似轻松地准备上课去了……

让我感到难以置信的是:这些看起来是陈芝麻烂谷子的小事竟然顽强且清晰地刻印在孩子的脑海里,心坎上,经过时间的发酵,慢慢成为青春期的烦恼。外人看来毫无痕迹,在孩子的内心却是如此波涛汹涌,以至于折磨的她晚上无法入眠,甚至出现幻听幻觉,因为孩子说晚上老感觉自己床边有个黑影……

这种说法的确让人感到毛骨悚然,或许是那无形的心理压力使得孩子出现这种离奇的幻觉,或许是孩子个人的想象,在寂静无人的夜里无法入睡的后遗症吧。

后来,孩子家长说那次谈话后,孩子稍微好了一阵子,但最近又严重了,还得去医院看看。等孩子来了学校,我建议孩子用文字把心里的郁结写出来,孩子想了想说:我还是画出来吧。

过了几天,孩子交给我一幅画。我拿着一张薄薄的A4纸,映入眼帘的是相当复杂,相当混乱的画面,虽然孩子也写了许多文字作为注解,但密集的文字和混乱的画面足以让有密集恐惧症的人头皮发麻,我看了许久,也没理解其文字和画面的内涵。

我告诉孩子我看不懂画,过了几天,孩子尝试着用纯文字的形式把感受写出来交给我,纯文字叙述似乎比那张画好理解一点,但由于不明白前因后果和事件背景,我也只能承认我似乎明白的是只言片语。

我再次感到惊讶,按常理说:一个读初中的孩子应该是单纯而简单的,即使有烦恼也是不会存留太久的,过了就淡忘了。怎么可能把自己成长过程中的那么多事情都记忆深刻,且一说起来情绪激动,止不住的泪流满面呢?

我真的感觉到每个人都是一本巨著,我们平日看到的仅仅是封面,顶多看到了目录和前言,有谁能读懂另一个人内心全部的正文呢?

面对一个人的烦恼,另一个人由于无法感同身受,所有的沟通似乎都是无效的,顶多做个倾听者,对孩子的感受表示赞同,并让孩子尽情发泄,不能试图去安慰,因为我们未必能真正理解。

有本书叫《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就是作者和精神病患者交谈的记录,每一篇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我简直不敢读下去……人和人的外表有差异,人和人的内心差异竟然也是如此之大,在当下这个快速发展且压力山大的时代,身体的健康重要,心理的健康也更要引起重视,身体的病症或许可以通过药物解决,但心理的疏导却无法完全依赖药物……

心理医师的重要性由此显现,但又何其缺乏……但愿孩子可以随着年龄增长能慢慢走出阴影,从而理解自己不理解的东西,看开自己曾经纠结的东西,放下自己曾经认为沉重的东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美术育儿 | 不了解孩子的绘画心理,你可能会扼杀一个天才画家
【绘画心理分析】孩子的画里,除了认真,还藏着失控与不安!
孩子需要的是被看见,不是被“教育”...
不报美术班我是这样在家陪孩子画画的
25到55岁女人真正想要什么...
绘画分析系列,带你走进孩子的内心:“房、树、人”的初步分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