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黃帝内經素問集注五髒生成篇第十

卷二

五髒生成篇第十

    夫色以應天。脈以應地。天主生。地主成。此篇無問答。而直曰心之合脈。似承上編天地之陰陽。而複應乎色脈也。無問答。故不曰論。心之合脈也。其榮色也。(心主血脈。故合于脈。經雲。脈出于氣口。色見于明堂。心之華在面。故其榮在色。)

    其主腎也。(五髒合五行。各有相生相制。制則生化。心主火而受制于腎水。是腎乃心髒生化之主。故其主腎也。)

    肺之合皮也。其榮毛也。其主心也。(肺主氣。氣主表。故合于皮。傷寒論曰:寸口脈緩而遲。緩則陽氣長。其聲商。毛發長。毛附于皮。氣長則毛榮。)

    肝之合筋也。其榮爪也。其主肺也。(髓生肝。肝生筋。故所合在筋。爪乃筋之餘。故其榮在爪。)

    脾之合肉也。其榮唇也。其主肝也。(脾主中央土。乃倉廪之官。主運化水谷之精。以生養肌肉。故合肉。脾開竅于口。故榮在唇。)

    腎之合骨也。其榮發也。其主脾也。(腎藏精而主髓。故所合在骨。發乃精血之餘。故其榮在發。五營運大論曰: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鹹。鹹生腎。腎生骨髓。髓生肝。肝生筋。筋生心。心生血。血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腎。此天乙生水。而五髒之相生也。六微旨大論雲。帝曰:地理之應。六節氣位何如?

    岐伯曰:相火之下。水氣承之。水位之下。土氣承之。土位之下。風氣承之。風位之下。金氣承之。金位之下。火氣承之。君火之下。陰精承之。亢則害。承乃制。制則生化。故曰心之合脈也。肺之合皮也。言五髒之相生也。其主腎也。其主心也。言五髒之相成也。朱濟公曰:先心而肺。肺而肝。肝而脾。脾而腎。乃歸重于成與。曰、然)是故多食鹹。則脈凝泣而色變。多食苦。則皮願而毛拔。多食辛。則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則肉胝 而唇揭。多食甘。則骨痛而發落。此五味之所傷也。(此承上文而言太過之爲害也。夫五行有相生相制。不可偏廢者也。如制之太過。則又有克賊之害矣。是故多食鹹。則水味太過而傷心。其脈凝泣而色變矣。多食苦。是火味太過而傷肺。則皮願而毛落矣。多食辛。是金味太過而傷肝。則筋縮急而爪幹枯矣。多食酸。是木味太過而傷脾。則肉胝 而唇掀揭矣。多食甘。是土味太過而傷腎。則骨痛而發落矣。五味所以養五髒者也。髒有偏勝。則所不勝之髒受傷。此又承制之不可太過也。)

    故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腎欲鹹。此五味之所合也。(五味入口。藏于腸胃。以養五髒氣。故五味爲五髒之所欲。無有偏勝。則津液相成。而神自生矣。)

    五髒之氣。(五味藏于腸胃。以養五髒之氣。五髒内藏五神。五氣外見五色。此以下論五髒之經氣。而見死生之色。與生于心生于肺之色。各有不同。故首提曰五髒之氣。)

    故色見青如草茲者死。(故者。承上文而言。五髒之氣受傷。則見五行之敗色矣。茲、蓐席也。茲草者。死草之色。青而帶白也。)

    黃如枳實者死。(黃而帶青色也。)

    黑如 者死。( 音台。煙塵也。黑而帶黃。)

    赤如 血者死。( 鋪杯切。 者。敗惡凝聚之血。色赤黑也。)

    白如枯骨者死。(死白而枯幹也。)

    此五色之見。死也。(五色幹枯。而兼有所勝之色。故死。)

    青如翠羽者生。赤如雞冠者生。黃如蟹腹者生。白如豕膏者生。黑如烏羽者生。此五色之見。生也。(五色正而華彩光潤。故生。)

    生于心。如以缟裹朱。生于肺。如以缟裹紅。生于肝。如以缟裹绀。生于脾。如以缟裹栝蒌實。生于腎。如以缟裹紫。此五髒所生之外榮也。(此言五髒所生之榮色。見于外也。上節言五髒之氣。見五色于外。此複言藏真之榮。隐見于皮膚之間。有若缟裹者也。缟、素白也。朱、紅之深也。紅、淡白紅也。绀、青揚赤也。栝蒌實。紅黃色也。紫、赤黑之間色也。此五行之色。而俱兼紅者也。蓋氣主白而榮主紅。如以缟裹者。五髒之氣包于外也。五色之俱兼紅者。五髒之榮隐見于内也。上節言五髒之氣色。此論五髒之血色。王子方問曰:氣色有死生。血氣無死生耶。曰:外因之病。由氣而經。經而髒。内因之病。由髒而經。經而氣。内外二因。俱傷五髒之氣而後死。是以五色之見死者。五髒之氣絕也。)

    色味當五髒。白當肺辛。赤當心苦。青當肝酸。黃當脾甘。黑當腎鹹。(當、承也。值也。謂色味之應五髒者。色外而味内也。故曰白當肺辛。言辛生肺而肺生白也。此複結五髒死生之色。生于五髒之氣。五髒之神氣。生于五味也。)

    故白當皮。赤當脈。青當筋。黃當肉。黑當骨。(肺合皮。心合脈。肝合筋。脾合肉。腎合骨。此言生于心生于肺之色。承五髒之合。而見于外也。)

    諸脈者。皆屬于目。(五髒六腑之精。十二經脈皆上注于目。屬于腦。後出于頂。故曰諸脈皆屬于目。此節論五髒經氣之所循行。蓋髒而經。經而氣。氣而色也。頭痛巅疾。過在足少陰巨陽。是氣而經。經而髒也。是以此節與頭痛巅疾節。照應五髒之氣節。故人卧血歸于肝節。與赤脈之至節。照應生于心如以缟裹朱節。)

    諸髓者。皆屬于腦。(腦爲精髓之海也。)

    諸筋者。皆屬于節。(節、骨節也。筋生于骨。連絡于骨節之間。)

    諸血者。皆屬于心。(血者。神氣也。中焦之汁。五髒之精。奉心神化赤而爲血。故諸血皆屬于心。)

    諸氣者。皆屬于肺。(上焦開發。宣五谷味。熏膚充身澤毛。若霧露之溉。是謂氣。五谷入胃。淫精于脈。肺居上焦。朝百脈而輸精于皮毛。故主周身之氣也。)

    此四肢八溪之朝夕也。(四肢、五髒經俞之所出也。八溪、即四肢股肱之肉。五髒元真之所通會也。此言五髒之經血總屬于心。五髒之氣總屬于肺。經氣循行于四肢八溪。注于目。會于腦。濡筋骨。利關節。朝夕循行。外内出入。如環無端者也。故善察色者。當知五髒之氣。善診脈者。當以五脈爲始也。)

    故人卧血歸于肝。(此複論血随衛氣之行于脈外也。夫血乃水谷之精。流溢于中。布散于外。專精者。行于經隧。是行于經隧者。經脈之榮血也。流溢于中者。流溢于沖任也。沖任起于胞中。上循背裏。爲經絡之海。其浮而外者。循腹右上行。布散于外。滲皮膚。生毫毛。寤則随衛行于膚表。卧則随衛内入而歸于肝。是沖任主發原。而肝主受納。是以傷寒熱入血室。而刺肝之期門。故者。承上文而言。經脈之血。随榮氣行于四肢之三陰三陽。晝夜環轉。沖任之血。随衛氣而日行于陽。夜歸于陰也。)

    肝受血而能視。(肝開竅于目。故肝受血而能視。夫見色于明堂者。五髒之氣色也。五髒所生之外榮者。血色而見于目也。故曰五色之奇脈者。奇經之血色也。夫水谷入胃。津液各走其道。五髒主藏精者也。五髒之精。化赤而爲血。溢于沖任。歸受于肝。開竅于目。是于五髒所生之色。外榮于目。而肝主色也。)

    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攝。(血者。所以濡筋骨。利關節者也。此言沖任之血。亦循行于四肢。滲于指掌。而無處不到也。)

    卧出而風吹之。血凝于膚者爲痹。(金匮要略曰:血痹病從何得之。師曰:重困疲勞汗出。卧不時動搖。加被微風。遂得之。汗出者。言衛氣之虛于外也。卧則衛歸于陰。出則血行于外。加被風吹。則血凝于皮膚而爲痹矣。痹者。痹閉而不遂也。此言衛氣之留于陰也久。不能爲血之外衛故也。)

    凝于脈者爲泣。(脈者。見于皮膚之絡脈也。沖任之血。溢于皮膚。滲于絡脈。故凝于皮膚則爲痹。凝于絡脈。則泣澀而不能流行矣。)

    凝于足者爲厥。(厥者。逆冷也。夫陰陽氣不相順接則爲厥。下爲陰。血爲陰。如血凝于下。則上下陰陽。不相順接而爲厥矣。此言血随衛行。而陰陽之不相和者也。諸生起躍曰:榮衛之循行。經旨似乎矛盾。久爲人所疑。今夫子發明之。始知血随衛氣之日行于陽。夜行于陰者。皮膚之血也。陰經行盡。陽經繼之。陽經行盡。陰經繼之者。十二髒腑之經榮也。)

    此三者。血行而不得反其空。故爲痹厥也。(空、骨空也。骨空者。節之交三百六十五穴會。絡脈之滲灌諸節者也。血行于皮膚。不得反循于穴會。故爲痹厥也。)

    人有大谷十二分。小溪三百五十四名。少十二俞。此皆衛氣之所留止。邪氣之所客也。針石緣而去之。(此言衛氣之行于溪谷也。溪谷者。分肉之交會處也。氣穴論曰:肉之大會爲谷。肉之小會爲溪。分肉之間。溪谷之會。以行榮衛。以會大氣。溪谷三百六十五穴會。亦應一歲。人有大谷十二分者。肉之大分處也。小溪三百五十四名者。肉之小分處也。分者。肉分而有紋理也。名、穴名也。蓋肉分之間而有交會。交會之處而有穴名也。溪谷之數。以應一歲者。歲止三百六十日。内朔虛六日。止三百五十四日。以應小溪之數也。少十二俞者。言大谷十二分。而有十二俞穴也。氣盈五日九百四十分。朔虛五日九百四十分。共計十二日。以應十二俞也。以歲之三百五十四日。合氣盈朔虛之十二日。共三百六十五日有奇。以成一歲。故日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而成歲也。衛氣者。行于脈外。溫分肉。充皮膚。肥腠理。司開合者也。此腠理分肉之間。皆衛氣之所留止。卧出而風吹之。則血凝而爲痹厥矣。針石緣而去之者。言分肉之間。亦有三百六十五穴也。楊君立問曰:氣穴論雲。氣穴三百六十五。以應一歲。今則三百六十六矣。曰:歲緣三百六十六日。而少有不足。故合而論之。則曰三百六十五日。今分而論之。則每歲有三百五十四日。而又有氣盈朔虛之十二日也。)

    診病之始。五決爲紀。欲知其始。先建其母。所謂五決者。五脈也。(診、視也。始者。言邪始在三陰三陽之氣分也。五決者。審别五髒陰陽之經氣。以決其病也。欲知其病之始在某經。先分立五髒爲根本。審其邪病某經之氣。某髒之經也。夫五髒之體藏于内。而五髒之經氣行于外。故色見草茲者死。青如翠羽者生。是五髒死生之經氣。發于外而成于色也。診病之始。五決爲紀者。複言邪之始病在氣。氣而經。經而髒也。)

    是以頭痛巅疾。下虛上實。過在足少陰巨陽。甚則入腎。(少陰巨陽。相爲表裏。陽氣生于水髒水腑之中。而上出于巅頂。實者邪實。虛者正虛。是以頭痛巅疾。乃邪氣實于上。而使正氣虛于下也。蓋邪之中人。始于皮毛氣分。留而不去。則轉入于經。是以過在巨陽少陰之經。而甚則入腎。蓋經絡受邪。則内幹髒腑矣。)

    蒙招尤。目冥耳聾。下實上虛。過在足少陽厥陰。甚則入肝。( 、 同。蒙、昏冒也。招、搖也。尤、甚也。足少陽厥陰經脈。布脅肋而下循足跗。厥陰肝髒。開竅于目。少陽經脈。上出于耳。邪實于下。而經氣不能上通。是以目冥耳聾。正氣虛于上。緻動視而昏冒搖掉之甚也。此始傷氣而緻正虛于上。過在經而複邪實于下也。上節論邪實爲病。此複論正虛爲病。蓋邪之所湊。其正必虛。王子方問曰:五髒之邪。隻言甚則入腎入肝。何也?曰:邪入于經。則内幹髒腑。然幹髒者半死半生。故曰不必動髒。邪入于陰經。其髒氣實。則溜于腑。此章論五髒三陰三陽之經氣。故曰甚則入腎入肝。如不甚。則或留于經。或溜于腑。是以首提二髒。而不盡言之者。欲使後學之不可執一而論也。)

    腹滿 脹。支膈 脅。下厥上冒。過在足太陰陽明。(腹者。脾胃之郛郭也。腹滿 脹。邪薄于太陰陽明之氣分。支、支絡。膈、内膈也。太陰陽明之支絡貫膈。氣分之邪傳入于經。是以連及支膈 脅皆脹滿也。)

    咳嗽上氣。厥在胸中。過在手陽明太陰。(手太陰主氣而主皮毛。邪傷皮毛氣分。則咳嗽而氣上逆矣。手太陰之脈。起于中焦。循胃上膈。手陽明之脈。入缺盆。絡肺下膈。屬腸。邪過在經。是以胸中厥逆也。)

    心煩頭痛。病在膈中。過在手巨陽少陰。(經曰:心部于表。君火之氣。外受于邪。則心煩于内矣。太陽之氣受邪。則頭痛于上矣。手太陽之脈。循咽下膈。手少陰之脈。出屬心系。下膈絡小腸。病在膈中。是過在手太陽少陰之經矣。此節以審證而知五髒之病。蓋髒腑之經氣上下内外。各有部分。故曰診病之始。五決爲紀。診、視也。)

    夫脈之大小滑澀浮沉。可以指别。五髒之象。可以類推。五髒相音。可以意識。五色微診。可以目察。能合色脈。可以萬全。(此以診脈察色。而知五髒之病也。小者正氣虛。大者邪氣盛。滑主血傷。澀爲少氣。浮爲在外在腑。沉爲在裏在髒。此六者。脈之提綱。而可以指别也。五髒在内。而氣象見于外。以五行之理。可類而推之。五髒之相合于五音。發而爲聲。可以意識。視五色之微見。可以目内察之。能審色脈之相應。以辨病之死生。則萬全而無失矣。此與上節審證以決五脈之病。又一法也。)

    赤脈之至也。喘而堅。診曰有積氣在中。時害于食。名曰心痹。得之外疾。思慮而心虛。故邪從之。(赤當脈。脈合心。故曰赤脈之至也。喘、急疾也。堅、牢堅也。心脈之至。急而牢堅。主積氣于中。當時害于食。蓋食氣入胃。濁氣歸心。淫精于脈。有積于中。故害于食也。名曰心痹。積氣痹閉于心下也。此得之外淫之邪。因思慮而心虛。故邪氣乘虛而留于内也。經曰:心怵惕思慮則傷神。神傷則心虛矣。此節照應生于心。如以缟裹朱節。故曰赤脈之至。白脈之至也。前論五髒之色。生于髒而見于外。此言五髒之病。成于内而見于脈也。頭痛巅疾。過在足少陰巨陽。言六淫之邪生于外也。此言五髒之病成于内也。)

    白脈之至也。喘而浮。上虛下實。驚。有積氣在胸中。喘而虛。名曰肺痹寒熱。得之醉而使内也。(平脈篇曰:呼吸者。脈之頭也。蓋呼吸急則脈亦急。故以呼吸之喘急。以形容脈之急疾也。肺主氣而虛。故脈浮。病氣而不病血。病上而不病下。故脈上虛而下實也。陽氣虛。則善爲驚駭矣。胸中爲氣之海。上注于肺。以司呼吸。邪積于上。則膻中之正氣反虛。故爲虛喘也。藏真高于肺。主行榮衛陰陽。陰陽虛乘。則爲往來之寒熱矣。酒者。熟谷之液。其氣 悍。入于胃中則胃脹。氣上逆則滿于胸中。醉而使内則氣上逆。故有積氣在胸中也。入房太過則傷腎。腎爲本。肺爲末。本傷故肺虛也。)

    青脈之至也。長而左右彈。有積氣在心下支 。名曰肝痹。得之寒濕。與疝同法。腰痛足清。頭痛。(脈長而彈。弦而急也。弦則爲減。諸急爲寒。此得之寒濕。而陽氣受傷。故弦急也。心下爲膈。脅下爲 。内膈下連于兩 。邪在心下支 間。故脈左右彈也。清濕地氣之中人也。必從足始。足厥陰之脈。從足上 。入毛中。過陰器。抵小腹。布脅肋。故病證與疝痛相同。而腰痛足冷也。厥陰與督脈會于巅。故頭痛也。王子方曰:清邪中上。濁邪中下。陽受風氣。陰受濕氣。陰病者。下行極而上。故頭痛也。)

    黃脈之至也。大而虛。有積氣在腹中。有厥氣。名曰厥疝。女子同法。得之疾使四肢。汗出當風。(腹中、脾土之郛郭也。脾屬四肢。土灌四末。四肢汗出當風。則風濕内乘于脾而爲積氣。蓋風木之邪。内幹脾土。濕與陰土同氣相感。故留聚而爲積也。脾氣不能灌溉于四旁。則逆于中而爲厥氣矣。名曰厥疝者。氣逆而痛也。夫男女氣血相同。受病亦屬同法。故于中央土髒。而曰女子同法者。欲類推于四髒也。)

    黑脈之至也。上堅而大。有積氣在小腹與陰。名曰腎痹。得之沐浴清水而卧。(尺以候腎。黑脈之至。上堅而大者。腎髒有積。而腎脈堅大也。上堅者。堅大在上而不沉也。與陰者。小腹而兼于前陰也。清水、冷水也。腎髒寒水主氣。亦同氣相感也。經雲。積生于風雨寒暑。清濕喜怒。喜怒不節。則傷髒。髒傷則病起于陰。陰既虛矣。則風雨襲陰之虛。病起于上而生積。清濕襲陰之虛。病起于下而成積。夫風雨。天之邪也。清濕。地之邪也。言五髒之積。由天生而地成也。)

    凡相五色之奇脈。面黃目青。面黃目赤。面黃目白。面黃目黑者。皆不死也。(奇脈、奇經沖任之脈色也。沖任爲經血之海。五髒之血。皆歸于肝。故外榮于目也。面主氣色。目主血色。目之五色而俱見面黃者。五髒之陰。而俱得胃脘之陽也。)

    面青目赤。面赤目白。面青目黑。面黑目白。面赤目青。皆死也。(經雲。人無胃氣者死。面無黃色。無胃土之陽矣。面之青黑赤色。皆藏邪乘陽。純陰無陽。故皆死也。夫生于心。如心缟裹朱者。論五髒之生色也。察于目者。論五髒病成之色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精读黄帝内经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
黄帝内经素问 卷第七--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
【转载】五字系五脏
药之五味:酸苦甘辛咸
中医与五行
《黄帝内经》论“五脏六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