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黃帝内經素問集注氣府論篇第五十九

 卷七

氣府論篇第五十九

    足太陽脈氣所發者。七十八穴。(脈者血氣之府。穴者脈氣所發。此篇無問答之辭而曰論者。伯承上章複論三陽經脈氣所發者。亦三百六十五穴。以應周天之數。蓋陽者天氣也。主外。陰者地氣也。主内。故隻論手足之三陽。而不及于陰也。)

    兩眉頭各一(攢竹穴也。)

    入發至項三寸半。旁五相去三寸。(馬莳曰:大杼、風門二穴也。入發至項者。謂上入于發際。下至于項間。相去三寸半許。旁五者。謂五行之兩旁也。相去三寸半者。大杼在大椎各開一寸五分。風門在二椎間各開一寸五分也。愚謂此二句。照應末節手足諸魚際脈氣所發者句。皆無各一二字。蓋謂穴乃氣之所發。經外亦可取穴。不必拘于脈中。故下文雲。其浮氣在皮中者。五五二十五穴。言太陽之氣。浮于皮中。而少陽督脈。皆從太陽之氣。而爲太陽之穴矣。)

    其浮氣在皮中者凡五行。行五。五五二十五。(此言脈氣之相從也。夫脈氣行于脈中。三陽之氣行于脈外。氣循脈而行。脈随氣而轉。脈氣之相從也。是以太陽之氣。循脈上升于頭項。而中行督脈之囟會。前頂、百會、後頂、長強五穴。旁兩行太陽經之五處、承光、通天、絡卻、玉枕十穴。又旁兩行少陽經之臨泣、目窗、正營、承靈、腦空十穴。皆從太陽之氣。而爲太陽之脈氣所發。是剛健柔順。脈随氣發者也。後六經皆然。張兆璜曰:熱病論。傷寒一日。太陽受之。其脈連于風府。故頭項痛。腰脊強。此氣循脈而行也。此篇曰:其浮氣在皮中者。五五二十五穴。乃脈随氣而發也。陰陽血氣。外内相将。雌雄相應者也。)

    項中大筋兩旁各一。(謂天柱二穴也。)

    風府兩旁各一(謂風池二穴也。)

    俠背以下至尻尾二十一節。十五間各一。五髒之俞各五。六腑之俞各六。(自大椎至尾 骨。計二十一節。其間十五椎旁各一穴。謂肺俞、厥陰俞、心俞、膈俞、肝俞、膽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腎俞、大腸俞、小腸俞、膀胱俞、中膂内俞、白環俞。兩旁共計三十穴。而五髒之俞各五。六腑之俞各六。皆在于其間。張兆璜曰:複提出髒俞腑俞者。蓋謂三百六十五之脈氣所發。皆本于五髒六腑。故末節複補出五髒之脈氣。)

    委中以下至足小指旁各六俞。(謂委中、昆侖、京骨。束骨、通谷、至陰。各六俞。共十二穴。通計七十七穴。外脫簡一穴。)

    足少陽脈氣所發者六十二穴。兩角上各二。(謂天沖、曲鬓左右各二。共四穴也。)

    直目上發際内各五。(謂臨泣、目窗、正營、承靈、腦空。左右各五。共十穴。按太陽之氣。上升于頭項。少陽之氣。上升于頭頰。故此五脈。從太陽之氣。則爲太陽之氣所發。從少陽之脈。則爲少陽之脈氣所發也。張兆璜曰:太陽之氣在頭正中。而下于後項。少陽之氣。在頭兩旁。連于兩頰。而下于兩肩。陽明之氣在面。而下于膺喉。在經脈亦然。而支别則互相交錯于耳鼻前後上下之間。)

    耳前角上各一(謂颔厭二穴。)

    耳前角下各一。(謂懸厘二穴。)

    銳發下各一。(謂和 二穴。屬手少陽三焦經。)

    客主人各一。(一名上關。在耳前起骨上廉。)

    耳後陷中各一。(謂翳風二穴。屬手少陽三焦經。)

    下關各一。(下關二穴。在客主人下。耳前動脈下廉。合口有空。屬足陽明胃經。)

    耳下牙車之後各一(謂頰車二穴。屬足陽明胃經。)

    缺盆各一。(缺盆二穴。在肩下橫骨陷者中。屬足陽明胃經。愚按邪氣髒腑篇曰:諸陽之會。皆在于頭面。邪中于面。則下陽明。中于項。則下太陽。中于頰。則下少陽。中者。謂始中于三陽之氣分。下者。謂下于三陽之脈中。手足三陽之脈。盤錯于頭面頸頰之間。而手足三陽之氣。分部于頭面項頰之上。是以手少陽足陽明之脈。交過于足少陽之部署。而皆爲足少陽之脈氣所發。餘經皆然。)

    掖下三寸。脅下至入間各一。(掖下謂淵掖、辄筋、天池。脅下至 。謂日月、章門、帶脈、五樞、維道。居 。共九穴。曰入間者。自掖下三寸。至季肋間。凡入肋骨間也。淵掖。在掖下三寸宛宛中。舉臂得之。辄筋在期門下五分陷中。第三肋間。天池屬手厥陰心包絡經。在掖下三寸。乳後一寸。日月在期門下五分。章門系足厥陰肝經穴。在季脅肋端。臍上二寸。兩旁開九寸。側卧。肘尖盡處是穴。帶脈在季脅下一寸八分陷中。五樞在帶脈下三寸。維道在章門下五寸三分。居 在章門下八寸三分。)

    髀樞中旁各一。(謂環跳二穴。側卧。伸下足。屈上足。以右手摸穴。左搖撼取之爲得。)

    膝下以至足小指次指各六俞。(謂陽陵泉、陽輔、丘墟、臨泣、俠溪、竅陰六穴。陽陵泉在膝下一寸。 外廉陷中。端坐取之。陽輔在足外踝上四寸。輔骨前三分。丘墟在足外踝下陷中。臨泣在足小指次指本節後間陷中。俠溪在足小指次指歧骨間。本節前陷中。竅陰在足小指次指之端。去爪甲如韭葉。)

    足陽明脈氣所發者。六十八穴。額顱發際旁各三。(謂懸顱、陽白、頭維。左右各三。共六穴也。懸顱、陽白。系足少陽膽經。頭維系本經穴。懸顱在曲角上。陽白在眉上一寸。直瞳子。頭維在頭角入發際。本神旁一寸半。神庭旁四寸半。)

    面鼽骨空各一。(謂四白穴。在目下一寸。直對瞳子下。)

    大迎之骨空各一。(大迎穴在曲頰前一寸三分。骨陷中動脈。)

    人迎各一。(人迎穴在結喉兩旁一寸半。大動脈應手)缺盆外骨空各一。(謂天 穴。屬手少陽三焦經。在肩缺盆上骨際陷中。缺盆上起肉是穴。)

    膺中骨間各一。(謂膺窗、氣戶、庫房、屋翳、乳中、乳根六穴。曰各一者。言膺中之骨間。正諸穴之所在。氣戶在柱骨下。俞府兩旁各二寸陷中。庫房在氣戶下一寸六分陷中。屋翳在巨房下一寸六分陷中。膺窗在屋翳下一寸六分陷中。乳中當乳中是穴。乳根在乳中下一寸六分陷中。)

    俠鸠尾之外。當乳下三寸。俠胃脘各五。(謂本經不容、承滿、梁門、關門、太乙五穴。各去中行三寸。不容在巨阙旁第四肋端下。至下承滿、梁門、關門、太乙。上下相去各一寸。)

    俠齊廣三寸各三。(謂滑肉門、天樞、外陵三穴。滑肉門在太乙下一寸。去中行俠臍各三寸。天樞在臍旁各開二寸陷中。外陵在天樞下一寸。去中行各二寸。)

    下齊二寸俠之各三。(謂大巨、水道、歸來三穴。大巨在外陵下一寸。水道在大巨下二寸。歸來在水道下二寸。各開臍下中行二寸。)

    氣街動脈各一。(即氣沖穴。在歸來下鼠 上一寸。動脈應手。)

    伏兔上各一(謂髀關二穴。在膝上伏兔後交分中。)

    三裏以下。至足中指各八俞。分之所在穴空。(八俞者。謂三裏、巨虛上廉、巨虛下廉、解溪、沖陽、陷谷、内庭、厲兌八穴。分之所在。計十六穴。三裏在膝下三寸 骨外廉。大筋内宛宛中。巨虛上廉在三裏下三寸。巨虛下廉在上廉下三寸。解溪在沖陽後一寸半。腕上陷中。足大指次指直上跗上陷中。沖陽在足跗下五寸。動脈應手。陷谷在足大指次指下本節後陷中。内庭在足大指次指外間陷中。厲兌在足大指次指端。去爪甲如韭葉。)

    手太陽脈氣所發者。三十六穴。目内 各一。(謂睛明穴。屬足太陽膀胱經。在内 外一分宛宛中。乃手足太陽足陽明陰陽跷五脈之會。)

    目外各一。(謂瞳子 二穴。屬足少陽膽經。在目外去 五分。)

    鼽骨下各一。(謂顴 二穴。在面 骨下廉。銳骨端陷中。)

    耳郭上各一。(謂角孫二穴。系手少陽三焦經。在耳郭中間上發際下。開口有空。)

    耳中各一。(謂聽宮二穴。耳中珠子大如赤小豆。)

    巨骨穴各一。(巨骨二穴。系手陽明大腸經。在肩尖端上行。兩叉骨罅間。)

    曲掖上骨穴各一。(謂 俞二穴。挾肩 後大骨下。胛上廉陷中。舉臂取之。)

    柱骨上陷者各一(謂肩井二穴。系足少陽膽經。在肩上陷中。缺盆上大骨前一寸半。)

    上天窗四寸各一。(謂天窗、竅陰四穴。竅陰屬足少陽膽經。天窗在頸大筋間前曲頰下。扶突後動脈應手。竅陰在完骨上。枕骨下。動搖有空。)

    肩解各一。(謂秉風二穴。在肩上小 後。舉臂有空。)

    肩解下三寸各一。(謂天宗二穴。在秉風後大骨下陷中。)

    肘以下至手小指本各六俞。(謂小海、陽谷、腕骨、後溪、前谷、少澤六穴。小海在肘内大骨外。去肘端五分陷中。陽谷在手外側脅中銳骨下。腕骨在手外側腕前起骨下陷中。後溪在手小指外側。本節後陷中。捏拳取之。前谷在手小指外側。本節前陷中。少澤在手小指外側。去爪甲一分陷中。)

    手陽明脈氣所發者。二十二穴。鼻空外廉項上各二。(謂迎香、扶突二穴。迎香在鼻下空旁五分。扶突在頸當曲頰下一寸。人迎後一寸半。)

    大迎骨空各一。(大迎穴系足陽明胃經。在頰前一寸五分。)

    柱骨之會各一。(謂天鼎二穴。在頸缺盆上扶突後一寸。)

    骨之會各一。(謂肩 二穴也。在膊骨頭肩端上。兩旁罅間陷者宛宛中。舉臂取之。)

    肘以下至手大指次指本各六俞。(謂三裏、陽溪、合谷、三間、二間、商陽六穴。三裏在曲池下二寸。陽溪在腕中上側。兩筋間陷中。合谷在手大指次指歧骨間陷中。三間在食指本節後内側陷中。二間在食指本節前内側陷間。商陽在食指内側。去爪甲如韭葉許。)

    手少陽脈氣所發者。三十二穴。鼽骨下各一。(謂顴二穴。系手太陽小腸經。在兩 骨銳骨端陷中。)

    眉後各一。(謂絲竹空二穴。在眉後陷中。)

    角上各一。(謂懸厘二穴。系足少陽膽經。在曲角上腦空下廉。)

    下完骨後各一。(謂天牖二穴。系足少陽膽經。在耳後入發際四分。)

    項中足太陽之前各一(謂風池二穴。系足少陽膽經。在耳後腦空下。發際陷中。)

    俠扶突各一。(謂天窗二穴。在頸大筋間前。曲頰下。扶突後。動脈應手。屬手太陽小腸經。)

    肩貞各一。(肩貞二穴。系手太陽小腸經。在曲胛兩骨解間。肩 後陷中。)

    肩貞下三寸分間各一。(謂肩 、 會、消泺三穴。肩 當缺盆上突起肉。 會挾肩 後大骨下。胛上廉陷中。消泺在肩下。臂外間。腑對肘分下。)

    肘以下至于小指次指本各六俞。(謂天井、支溝、陽池、中渚、液門、關沖六穴。天井在肘外大骨後肘上一寸。輔骨上兩筋叉罅中。支溝在腕後臂外三寸。兩骨間陷中。陽池在手表腕上陷中。從指本節。直摸下至腕中心。中渚在手小指次指本節後間陷中。液門在手小指次指本節間陷中。捏拳取之。關沖在無名指端。去爪甲如韭葉許。)

    督脈下所發者。二十八穴。項中央二。(謂風府、 門二穴也。風府在項後入發際一寸。大筋内宛宛中。疾言其肉立起。言休立下。 門在項間風府後一寸。入發際五分。項中央宛宛中。入系舌本。)

    發際後中八。(謂神庭、上星、囟會、前頂、百會、後頂、強間、腦戶八穴。神庭在鼻上入發際五分。上星入發際一寸。正中央陷中。囟會在上星後一寸陷中。前頂在上星後寸半陷中。百會在前頂後寸半。頂中央略退後些。可容爪甲一米許。後頂在百會後一寸半。強間在後頂後一寸半。腦戶在強間後一寸半。)

    面中三。(謂素 、水溝、 交三穴。素 在鼻柱上端準頭。水溝一名人中。在鼻柱下。近鼻孔中央陷中。 交在唇内齒上 縫中。)

    大椎以下至尻尾及旁十五穴。(謂自大椎以下至尻尾之長強。計十三穴。及下兩旁之會陽穴。共十五穴也。大椎在項後大骨上陷中。陶道在大椎下節間。身柱在三椎下節間。神道在五椎節間。靈台在六椎節間。至陽在七椎節間。筋縮在八椎節間。脊中在十一椎節間。懸樞在十三椎間。命門在十四椎間。陽關在十六椎間。腰俞在二十一椎間。長強在脊 端。會陽在陰尻骨兩旁。屬太陽膀胱經。)

    至 下凡二十一節。脊椎法也。(自大椎至 骨。凡二十一節。連項上三椎。共二十四節。或曰應二十四氣。)

    任脈之氣所發者。二十八穴。喉中央二。(謂廉泉、天突二穴。廉泉在颔下結喉上四寸中央。仰面取之。天突在結喉下四寸宛宛中。)

    膺中骨陷中各一。(謂璇玑、華蓋、紫宮、玉堂、膻中、中庭六穴。喉下胸骨間爲膺。璇玑在天突下一寸。華蓋在璇玑下二寸陷中。紫宮在華蓋下一寸六分陷中。玉堂在紫宮下一寸六分陷中。膻中在玉堂下一寸六分。兩乳間陷中。中庭在膻中下一寸六分。)

    鸠尾下三寸。胃脘五寸。胃脘以下至橫骨六寸半一。腹脈法也。(胃脘者。言上脘、中脘、下脘。皆胃之脘也。此言蔽骨以下至胃之上脘。計三寸間。有鸠尾巨阙之穴。自臍之中央至胃之上脘五寸間。有上脘、中脘、建裏、水分之穴。自胃之下脘至橫骨毛際橫紋間。計六寸半。有下脘、水分、神阙、陰交、氣海、石門、關元、中極、曲骨之穴。一者。謂六寸半之零一分也。蓋以量盡處取穴。而上下穴間。有一分之餘也。此分度腹穴之法也。鸠尾在蔽骨下五分。巨阙在鸠尾下一寸。上脘在巨阙下一寸五分。中脘在上脘下一寸。建裏在中脘下一寸。下脘在建裏下一寸。上臍上二寸。水分在下脘下一寸。神阙在水分下一寸。當臍之中央。陰交在臍下一寸。氣海在臍下一寸五分。石門一名丹田。在臍下二寸。關元在臍下三寸。中極在臍下四寸。曲骨中極下一寸。入橫骨毛際中五分。故自胃之下脘至橫骨間。止六寸半也。此取腹穴之法。上以蔽骨。下以橫骨。中以臍之中央爲準。各分而度之也。)

    下陰别一。(謂下兩陰之間。别有一穴。名曰會陰。)

    目下各一。(謂承泣二穴。在目下七分。乃任脈陽跷胃經脈氣之會。)

    下唇一。(謂承漿穴。在唇下陷中。)

    交一。( 交穴。一在唇内齒下 縫中。蓋上古以 交有二。督脈之 交入上齒。任脈之 交入下齒也。以上下之 齒相交。故名交。以上共二十七穴。尚少一穴。愚謂脖 。乃臍下另有一穴。非氣海也。)

    沖脈氣所發者。二十二穴。俠鸠尾外各半寸。至齊寸一。(此言沖脈之穴。俠鸠尾各開半寸。下至臍間。相去一寸而一穴也。幽門二穴。在巨厥旁各開五分。通谷在幽門下一寸。陰都在通谷下一寸。石關在陰都下一寸。商曲在石關下一寸。肓俞在商曲下一寸。)

    俠齊下旁各五分。至橫骨寸一。腹脈法也。(此沖脈之俠臍下兩旁各開五分。每穴相去一寸。此取腹脈之法。蓋腹穴無陷中可取。正可以分寸度量。上以蔽骨鸠尾。中以臍中。下以橫骨爲準繩也。中注在肓俞下一寸。四滿下中注一寸。氣穴一名胞門。又名子戶。下四滿一寸。大赫一名陰關。又名陰維。在氣穴下一寸。橫骨下大赫一寸。在陰上橫骨中。宛如偃月。去腹中行一寸五分。又按圖經内橫骨。大赫、氣穴皆相去中行寸半。)

    足少陰舌下。厥陰毛中急脈各一。(足少陰舌下者。謂腎脈之上通于心。循喉嚨。俠舌本。而舌下有腎經之穴竅也。足厥陰毛中急脈者。謂肝經之脈。起于大指叢毛之際。而肝氣之弦急也。本篇論手足三陽之脈氣所發者。三百六十五穴。以應周天之數。而末言足少陰舌下。厥陰毛中。手足魚際。謂内有五髒之脈五。而陽中之有陰也。然脈氣又皆本于五髒五行之所生。而三陽之氣。亦由于陰中之所出也。張兆璜曰:毛中言肝脈之始。舌下言腎脈之終。意言陽氣生于陰氣之始。陽脈交于陰脈之終。)

    手少陰各一。(言三百六十五穴之中。有心脈之穴二也。)

    陰陽跷各一。(陰跷謂交信二穴。陽跷謂跗陽二穴。本篇雖論手足三陽之脈氣所發。而内有沖任陰跷五髒之陰脈焉。)

    手足諸魚際脈氣所發者。(魚際者。謂手足之白肉隆起處。有如魚腹而穴在其際也。手之魚際。肺之脈氣所發。足之魚際。脾之脈氣所發也。)

    凡三百六十五穴也。(手足三陽經脈氣所發者。二百九十八穴。督任沖脈所發者。七十八穴。五髒脈氣所發者十穴。陰陽跷四穴。通共三百九十穴。内太陽經内重督脈五穴。重足少陽十穴。手陽明内重大迎二穴。手少陽内重懸厘二穴。風池二穴天窗二穴。顴 二穴。共重二十五穴。除去所重。實三百六十五穴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黄帝内经十三
针灸甲乙经
奇经手足诊治疾病原理
卷八穴法(神应经)
《千金要方》卷二十九  针灸上|孙思邈|《千金方》《备急千金要方》|中医
《千金翼方》 > 卷第二十六·针灸上取孔穴法第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