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十五,得道的人是什么样子呢?

金童子道德经养生不传之秘

函谷对之十五:得道者之象
尹喜问:我遇见很多修道的人,都说自己已得道了,那么我们从外表上能不能看出来这个人是不是在修道,或者说是已经得道了呢?
老子答:
古之善为道者①,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不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②;豫兮③若冬涉川④;犹兮⑤若畏四邻⑥;俨兮⑦其若客⑧;涣兮其若凌释⑨;敦兮其若朴⑩;旷兮其若谷⑾;混兮其若浊⑿;孰能浊⒀以静之徐清?孰能安⒁以静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⒂。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⒃。


[一般注释]
①善为道者:指得'道'之人。
②容:形容、描述。
③豫:原是野兽的名称,性好疑虑。豫兮,引申为迟疑慎重的意思。
④涉川:战战兢兢、如临深渊。
⑤犹:原是野兽的名称,性警觉,此处用来形容警觉、戒备的样子。
⑥若畏四邻:形容不敢妄动。
⑦俨兮:形容端谨、庄严、恭敬的样子。
⑧客:一本作'容',当为客之误。
⑨涣兮其若凌释:形容流动的样子。
⑩敦兮其若朴:形容敦厚老实的样子。
⑾旷兮其若谷:形容心胸开阔、旷达。
⑿混兮其若浊:形容浑厚纯朴的样子。混,与浑通用。
⒀浊:动态。
⒁安:静态。
⒂不欲盈:不求自满。盈,满。
⒃有的作蔽而新成:去故更新的意思。一本作蔽不新成。


我的理解是:
这里老子从外貌上来描绘一个得道之人的形象,令后世奇怪的是,老子没有说得道的人有多少多少特异功能,甚至没有说可以望气而知,如历史传说老子至关时有“紫气浮关”的现象,所以尹喜望气就知道有得道高人到了。老子说:
古时候善于行道的人,微妙通达,深刻玄远,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正因为不能认识他,所以只能勉强地形容他说:他小心谨慎啊,好像冬天踩着水过河;他警觉戒备啊,好像防备着旁人的进攻;他恭敬郑重啊,好像要去赴宴做客;他行动洒脱啊,好像冰块缓缓消融;他纯朴厚道啊,好像没有经过加工的原料;他旷远豁达啊,好像深幽的山谷;他浑厚宽容,好像不清的浊水。谁能使浑浊安静下来,慢慢澄清?谁能使安静变动起来,慢慢显出生机?保持这个“道”的人不会自满。正因为他从不自满,所以能够守旧如新。
“道”是玄妙精深、恍惚不定的。一般人对“道”感到难于捉摸,而得“道”之士则与世俗之人明显不同,他们有独到的风貌、独特的人格形态。世俗之人“嗜欲深者天机浅”,他们极其浅薄,让人一眼就能够看穿;得“道”人士静密幽沉、难以测识。老子在这里也是勉强地为他们做了一番描述,即“强为容”。他们有良好的人格修养和心理素质,有良好的静定功夫和内心活动。表面上他们清静无为,实际上极富创造性,即静极而动、动极而静,这是他们的生命活动过程。老子所理想的人格是敦厚朴实、静定持心,内心世界极为丰富,并且可以在特定的条件下,由静而转入动。这种人格上的静与动同样符合于“道”的变化规律。
这一章也是道德经是修道的圣典的明证,这个有道的人不是治理国家的圣人样子,而是一个真正的修道者的形象。只有内修其心,外修其身的人才能达到这种“深不可识”的境界。

笔者感悟:

本章老子讲了得道之人的形象,同时也告诉我们,作为修道的人,在红尘中应该怎样去处事。老子没有说得道的人如何功能强大,呼风唤雨,移山填海,相反却说得很是普通,和平常人一样。

他小心谨慎啊,好像冬天踩着冰过河;他警觉戒备啊,好像防备着旁人的进攻,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他做事恭敬郑重啊,好像要去赴宴做客;他行动洒脱啊,好像冰块缓缓消融,能融化一切矛盾;他纯朴厚道啊,好像没有经过加工的原料,没有机心;他旷远豁达啊,好像深幽的山谷,能容天下难容之事;他浑厚宽容,好像不清的浊水,浑同于一切,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谁能使浑浊安静下来,慢慢澄清?谁能使安静变动起来,慢慢显出生机?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能浊能清,动极生静,静极生动。保持这个“道”的人不会自满。正因为他从不自满,所以能够守旧如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道德经》解读15:古之善为道者
有深度,有涵养,到底是什么样子?
老子道德经第十五章原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第十五章原文、翻译(译文)注释及延伸阅读
道德经第十五章:得道高人长什么样子?
道德经说: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