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父母越用心孩子越无能?打破斯坦福“破窗效应”,让孩子不无能
前天我给小良子办了周岁宴,闺蜜来了之后就跟我一直吐槽——
说孩子现在实在是太难管了,虽然有父母帮着她带孩子,可是她每天下了班就都是在陪孩子写作业,帮他检查、改错,天天搞到十一、二点,完全没有自己的空间。
等到第二天起床又是面临一场劫难,每天都是父母和她轮流的各种叫,各种催,孩子却还是赖床,磨磨蹭蹭,经常是到了学校才发现作业又忘了,书又忘了,只好让父母给他送。晚上做作业也是各种问题不断,一下又是要喝水、要上厕所;一下又是笔写不出来,橡皮又不见了,哪本书又放客厅了……
我这位朋友自己平时上班很忙,都是老人在帮着带孩子,现在孩子小学三年级了,老师找她谈了好多次话,都是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爱开小差,丢三落四,自理能力也不好。她是着急上火,都不知道要怎么教了。
在我们生活中,像这样的家长还是有很多的,好多父母、家长都是对孩子倾尽所有,竭尽全力的包揽了孩子的所有事情,穿衣靠帮,吃饭靠喂,书包不用自己背,作业不用自己收,玩具不用自己整理收纳……

孩子的各种大事小事全权包揽,孩子完全不用自己操心,因为家长已经帮他们提前都做好了。可是明明家长们都已经如此用心了,却并没有换来想要的结果,孩子们依然是一身的臭毛病、坏习惯。
不知,正是因为父母们事事都太用心,孩子才会凡事不上心
有些时候,家长对娃的“用心”里,很有可能藏着一个大陷阱!
在这里,我要给大家引入一个概念“破窗效应”

什么是“破窗效应”?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做过一个实验:
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分别停在治安好和差的小区。津巴多把停在治安差的小区的那辆车牌摘掉,把顶棚打开,结果因为治安差、还“方便作案”,车当天就被偷走了。而放在治安好的小区的那一辆,一个星期也无人理睬。后来,他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仅过了几个小时,车就被偷走了。

这就是犯罪学的一个理论——破窗效应。也就是说,如果一样东西如果遭到了破坏,而这个破坏没有得到及时修复,那么周围的人就会不由自主受到前面那个破坏行为的纵容和示范,去模仿那个破坏行为。
这个理论不仅适用于心理研究,也同样适合于育儿教育中。
事实上,我们有很多家长的做法,和我这位朋友一样,掉到了“破窗效应”的陷阱中。
她有3个非常不合适的做法,助长了孩子的坏习惯发展,而这3个举动,是我们很多家长在养育孩子中都会存在的通病。
(1)过于溺爱孩子
现在的孩子都很金贵,尤其是有老人忙着带孩的家庭,大多数是在溺爱娇宠的方式下长大的,爱孩子没有错,但是如果“过度”的溺爱孩子,就会把孩子养成专横、任性的性格。孩子的成长经历太顺利,过于依赖父母,严重缺乏自制力,这样就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2)没有及时制止孩子的错误行为
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大人们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他还是个孩子啊!”不能因为年龄就无限纵容孩子。这样的孩子在小的时候是“熊孩子”,长大之后就是“巨婴”,父母对孩子的任何行为,都盲目的包容,这样只会给孩子犯错误提供更多的机会。甚至对他的以后影响深远,我前面分析的“校园霸凌”的文中,那些孩子都还是未成年,都是小小年纪就踏进了罪恶的深渊。
小学生编舞抵制“校园霸凌”走红背后:背后原因引人深思
扩转:我们如何消除校园霸凌?你应该知道的那些事
小错不制止,酿成大祸时,那就是悔不当初了。
(3)家长没有足够的尊重孩子
就像我朋友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一开始她觉得孩子磨蹭拖延、忘东西是小毛病,并没有给予制止和纠正,反而是一直跟在屁股后面帮他解决,给他善后,最后导致孩子现在养成了总是注意力不集中、丢三落四的毛病,这就是破窗效应的表现。等到她终于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再想让孩子去改正就很困难了。
其实破窗效应很多时候都是父母一手造就的:
孩子的玩具自己不收拾,家长帮他收拾了;
孩子的衣服自己不叠,家长替他叠了;
孩子的手工作业自己不做,家长替他做了;
……
长此以往,孩子会觉得“妈妈替我收拾玩具、叠衣服、做手工”是理所应当的事,等养成了“巨婴”的思维,固化了这些坏习惯,长大后造成了更严重的后果,再去亡羊补牢就没那么简单了。

陷入破窗效应,会对孩子造成什么影响
西方有句民谣,形象地展示了破窗效应:“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
在育儿中也是如此,家长们如果陷入到“破窗效应”的陷阱里,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很多的困难。
那么,当家长长时间处于破窗效应之中,又会对孩子造成哪些影响呢?
(1)自理能力差
当家长们无条件的满足和给予孩子,大小事都替孩子做了,孩子自理能力的发展肯定会受到限制。
有些孩子快上一年级了,可还不会自己独立穿衣吃饭,当别的小朋友午休起来自己穿衣服的时候,他只能在床上默默地看着,等老师来帮忙;别的小朋友吃饭的时候,他也要等着老师喂饭。这都是因为在家里,他就是个“小皇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惯了,以为穿衣吃饭就是父母老师的问题。
教育专家指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以及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绝不能只注重孩子的智力培养,而忽视了自理能力的培养。
(2)缺乏责任心
陷入破窗效应中的孩子,容易盲目从众,消极地规避风险和责任,甚至明知道是错误的,却还要坚持“别人能够做,我就可以做;别人能够拿,我就可以拿”的想法,根本不会考虑自己应该承担什么样的后果。
当他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就很可能会采取逃避的方式——推诿、迁怒于他人、找替罪羊等,甚至采取轻生等极端的逃避方式。
(3)小时熊孩子,长大是巨婴
武志红曾说:“我们90%的爱与痛,都和一个基本事实有关——大多数成年人,心理水平是婴儿,这样的成年人是巨婴,这样的国家,是巨婴国。”
过于依赖家长的孩子,小时候是熊孩子,长大后很可能成为巨婴。
我看过最夸张的一个新闻,是一个31岁的男子违法被处罚后,其父母竟大呼:“他还是个孩子!”
大小事都替孩子做好的父母,是在对孩子的成长“伪”负责。这种“负责”会阻碍孩子的正常成长,会毁掉一个孩子的人生。
父母之爱子,应为之计深远。

如何避免陷入“破窗效应”
我在育儿过程中也曾经陷入过“破窗效应”的陷阱。
小良子在10个多月的时段总是撕书和咬书 ,我一开始觉得这是孩子成长的必经阶段,对于他来说,书也是玩具,还能锻炼手部精细动作,况且这个时期接触的都是布书和洞洞书,他也搞不坏,所以就放任不管。
没想到后来再看书的时候变本加厉了,他只要一拿到书就是砸、咬、撕一顿暴力输出,根本不会听我招呼,更别说和我互动,听我讲述了,我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我赶紧执行了一系列补救措施。
在阅读开始的时候会先和他玩一下撕纸的游戏,然后故意做一些小纸片补丁,告诉他我在修补他弄坏的地方,涂好胶水以后,手把手的教他帮我一起粘补绘本。
通过这样的方法来纠正他,大约接近两周之后,他开始有所改变了,拿到绘本之后不会第一时间放进嘴里啃咬,在我制止,做出不可以的动作之后,会老实的把绘本交还给我。
破窗效应就像温水煮青蛙,总是后知后觉,对此我们一定要保持警惕。
(1)不要“破窗”——提前预防孩子的坏习惯和不当行为
这一点有点像“防微杜渐”,当孩子有坏习惯的苗头时,就开始提前预防。比如担心孩子丢三落四,你可以从一开始就给孩子建立制定物品清单的习惯。每天写完作业或者临睡前,把自己第二天要带的东西列一张表,按照表格一一找出,防止第二天落下什么东西。
当列清单成为孩子每日必做的事,这会成为他的一个良好习惯,丢三落四的“窗”就不会被打破。
(2)及时“补窗”——及时、有效的制止孩子的不当行为
闺蜜的孩子已经养成了丢三落四的习惯,怎么办?我给她的建议是:把自己变“懒”一点。下次孩子再把什么东西丢家里,不要再急着给他送,让他自己承担相应的后果,这样他才会长记性。
我们每位家长都要明白,生活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我们之所以对孩子施行各种教育,就是为了孩子在以后的社会中能够独立生活。
小孩子学习走路时,会经常出现跌倒的情况,很多家长会第一时间抱起孩子。事实上,我们不妨可以试着鼓励孩子自己站起来,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3)消除不良信号,用正面事物代替,给孩子一个正面积极的氛围
先来说一个发生在纽约的真实案例——
上世纪80年代,纽约地铁又破又脏,到处都是涂鸦,而且经常发生抢劫、谋杀、性侵等暴力犯罪事件。想要治理,一般的方法是大力抓捕犯罪分子。但当时的警察局长并没这么做,他受破窗效应的启发,反其道而行之,开始治理环境:
粉刷地铁上的涂鸦、对铁路沿线的村庄做大规模装饰;
把村里的道路修宽,装上路灯;建图书室、文化站等文化单位;
派人打扫村庄卫生;
抓逃票人员;
……
结果,环境被治理好了,犯罪率也大大降低了。
家长们总是觉得自己的孩子坏习惯很多,玩手机、看电视,就是不爱看书,孩子没有好的习惯……如果仅仅只靠家长的一张嘴,整天唠叨个没完,结果就一定是会让孩子更加叛逆,甚至失去对书本、学习的兴趣。
但是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入手,消除那些有信号意义的不良事物,用正面的事物来引导,这会是一件事半功倍的事情。
比如:孩子不喜欢看书,家长可以先给孩子营造一个看书的氛围:爸爸妈妈都关掉电视放下手机,专心阅读;

孩子怕黑不敢睡,家长可以先给足安抚和陪伴,多讲讲睡前故事,送给孩子一个有意义的安抚玩偶,还可以告诉他:“妈妈已经在小玩偶的身上种了10颗'勇敢’的种子,每次你害怕,就亲一口小玩偶,每一个吻都是1颗'勇敢的种子在发芽,以后你就再也不用怕黑啦!”等等,我们可以一次一次逐渐延长孩子独自睡觉的时间,直到孩子逐步习惯黑暗,乃至不再抗拒,。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会经历很多艰难险阻,想让孩子明白生活的意义,过好这一生,家长们就不能忽视“破窗效应”带来的严重危害。育儿路上的每个“蚁穴”,最后都可能毁了孩子成长的“千里之堤”。只有家长们有所重视 ,正确应对,才能够让孩子顺利的走完一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家长懂得利用“鸟笼效应”,轻松让孩子主动学习,育儿技巧你懂吗
怎样让小学二年级的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些事千万不能靠老师,只能靠父母!
家长善用这三个心理学效应,孩子未来更优秀
斯坦福大学的“破窗效应”:父母越用心孩子越没出息?
如何培养孩子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