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特殊教育与人格心理学

  

健全的人格是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根据我们对特殊儿童的研究,以下将从人格心理学的角度,就特殊儿童认知发展的思维领先、职业技术教育的专业优化和人格发展的超自控问题谈谈特殊儿童人格教育的基本思路。

(一)认知发展的思维领先理论英等汽微清不求

按照斯登伯格(S.Sternberg)的认知结构理论,元认知、操作和知识是组成认知结构的三种成分,认知能力的发展是三种成分反复激活和相互作用的结果。由于残疾儿童,尤其是先天盲童,不能从视觉通道获得感觉信息,先天聋童不能接受听觉通道的信息。他们在表象的形成、概念的理解、动作的协调等方面的确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与同龄的儿童相比,严重的感官残疾儿童,可能出现局部的感知觉的认知能力偏低和儿童认知发展相对滞后的现象。但是,他们的缺陷也可能带来一些常人难以具备的优势。

例如,视障人群的身体活动范围受到限制,能更集中精力地进行内部的信息加工,容易养成认真考虑问题的思维习惯,再加上他们有大量的时间听广播和电视节目,获得知识和信息加工的材料,其思维和语言能力并不会长期落后于明眼人。有的研究还发现,视障人群在词语记忆、运算推理、逻辑思维等方面还可能优于明眼人。另外,凯斯(R.D.Case)在论述认知发展机制时认为,个体的心理区域可分为存储空间和操作空间两部分。随着儿童的成熟,操作空间的心理能量不断地向存储空间转化,认知策略会越来越丰富。视障儿童在早期的发展过程中,操作空间的心理能力会显得相对不足,但在后期的发展中完全有可能通过扩大存储空间来改善操作空间和提高认知能力。因此,在视障教育中,应该从优化认知结构着手,充分发挥元认知在认知过程中制订计划、选择策略和具体监控的作用,着重培养视障儿童的思维能力并把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职业技术教育和劳动就业的训练结合起来。

此外,有严重听力障碍的聋童也是这样。他们虽然在口头语言的学习和交流方法等方面有许多困难,但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通过自己长期艰苦的努力,完全可以通过手语、书面语言的学习等形式,增强自身的综合语言能力,并通过视觉的优势和动觉的敏感来发展思维能力,用更高一级的信息加工——认知发展中的思维能力的优先发展来进行发展性补偿和超越。

  

(二)职业技术教育的专业优化理论

怎样使严重的感官残疾人群,尤其是先天盲童和聋童成为残而不废的人?人们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对他们进行适当的职业技术教育,让他们获得谋生的本领。因此,从盲教兴起的时候起,有的盲校就训练儿童学习织布、推拿、按摩、抚琴等能充分利用触觉、听觉和避免使用视觉的技能;从聋教兴起的时候起,有的聋校就训练儿童学习绘画、建筑、雕塑、舞蹈等充分利用视觉、动觉和避免使用听觉的技能。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电子计算机的发展,残疾人群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大,经过严格和科学的训练,生活、学习和工作能力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有更多的视障和听障学生能接受高等专业教育。因此,残疾人群,即使是盲童和聋童的职业技术教育也应该尽可能地拓宽专业范围。在对不同类型的残疾人进行职业技术教育时,不仅要考虑到他们的残障程度,还要综合考虑他们的智力、学习能力、个性特征,尤其是意志水平等多方面的自身条件。这样,就能更多地满足残疾人群劳动就业的需要,增强他们的生活信心和工作兴趣。

 

  (三)人格发展的超自控理论

人的发展过程是种系进化和个体发展的结合,是遗传因素和后天教育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一个主动地适应环境和调节自我的过程。我在《认知心理学和人格教育》一书中曾指出,从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角度来看,人的心理发展的本质是一个在人的生存系统中不断地通过多种信息进行有效控制,维持个体在内外环境中保持稳态和平衡的过程。①我认为,个体的发展要经历从感知觉控制到思维控制,从认知控制到人格控制,从外部控制到自我控制的发展过程。因此,控制能力是衡量个体的发展水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指标。人格的控制理论认为个体控制能力的发展可以分为生理水平、心理水平和行为水平等不同层次,任何教育都应更加强调培养高层次的超控制能力的重要性。这种超控制能力是社会认知与自然认知相结合,认知、情感和良好的行为方式相结合的结果。因此,人格发展超 自控理论认为,在人格的发展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培养一种高层次的非常有效的自控能力和排解能力,用这两种拮抗能力来统辖个体的一切观念和行为,协调个体与群体的冲突和矛盾,协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冲突和矛盾,以及个体内部心理结构中认知、情感和意志之间的冲突和矛盾。个体通过自控可达到个体发展中的高水平的和谐和保持人格内部的完整性和均衡性,最大限度发挥个体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的功能。

残障人群,尤其是严重的感官残疾人群,因为长期生活在一个黑暗或没有声音的世界的特殊环境中,在个性的发展过程中,更容易增加孤僻、多疑、固执、偏激、缺乏自信和自怨自艾或盲目冲动等不良的个性特征。在特殊儿童的教育中,要充分认识到特殊人群可能会产生更多的挫折感和表现出人格发展的非平衡性,在加强自我控制能力和坚强意志的培养的同时,要注意培养他们积极、热情的生活态度和乐观向上的人生观,以及排解不良情绪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他们内心的冲突,保持良好的心境,在心平气和的心理环境中实现自己人生的远大目标。总而言之,对特殊人群,尤其是残疾人来讲,应该更强调人格发展的超自控理论,增进他们的调 节和适应内外环境的能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九型人格》
人格:一个观察领导者行为的有效途径
人格心理学全部原始笔记
人格
人格心理学:特质、类型与动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