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视觉素养,如何运用感觉来认知事物

Deep-Sci:"-sci-"源自拉丁语的"scientia"(知识)

科学的目的在于帮助人类了解、“知道”周围的世界

这样,你就能保持 conscious 并且 prescient

Learning to see better.

人们通过多种感觉器官来感知世界,这是我们认知世界的第一步。

我们可以看到、听到、闻到、品尝到、触碰到这个世界,当然对于学习而言,视觉和听觉还有动觉是比较主要的,之前我们关于学习风格的文章中也对此有一些简单的介绍。

人们天然可以通过各种感觉器官来接收外界的信息,处理并加工成自己所需要的知识,逐渐形成自己的体系,以判断之后遇到的每一件事情,解决问题、做出决策。

那么接下来的主题是什么呢?

我们说一个小话题:学习是多通道的。

大家都知道,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普及和流动,人和人之间的沟通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今天我们习惯于使用Pad、智能手机、电脑和其他多媒体设备,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各种方式进行即时沟通。

我们能够从网络中获取即时信息,通过维基百科、博客、tweet来传达自己的观点,通过Facebook、YouTube,微博来发推送帖子,还能够通过游戏参与到一个虚拟的空间中。

所有这一切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环境,改变了人们展现自己、沟通和建立连接的方式。

其实,人类的沟通本来就是多种模式的,人们会同时运用语言、手势、姿势及其他非语言形式比如眼神流露等进行沟通。

我们可以用思维导图写下自己的感知和理解,也可以用各种形式来告诉别人自己感知到的世界。

当一个孩子用多种感官通道来接收这个世界的信息时,他们也会开始构建自己的多通道信息。

多通道信息是一系列信息的集成模式,包括声音、颜色、文字、图片等资源,他们一起组合成了更复杂的信息,传达了更丰富的含义。

图片、文字和声音有时候会同时发生,但是在一个信息中都会有一种模式占主导,比如说,声音模式在播客中占主导,而视觉模式在屏幕文本阅读中占主导。

多通道让信息变得更容易理解,应用在学习上,它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这是因为使用不同模式的资源可以促进理解:图像能够让我们立刻获取简单直接的信息,文字可以帮助理解难以用图像表达的部分,而颜色则可以让重要的部分凸显。

同时,在创建文本的时候使用多种模式可以让人们同时使用和整合不同的心智技能来理解和消化一个概念,然后构建自己的认知。

这也帮助人们可以有更广阔的视角来看待世界并且更快地筛选信息,在信息过载的时代,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式。

我们先来谈谈视觉素养。

视觉素养,简单来说,就是创建和使用视觉信息的能力,或者可以成为“图像阅读能力”或“读图能力”——即从我们所能看到的事物中阅读出所需信息的能力。

这是从读写能力延伸出来的概念,其含义在于,我们相信一个图片是可以被“阅读”的,我们通过阅读图像来理解相关的信息。

视觉素养还可以是一种评估方式,它可以被用于实践中,并创建出一个概念的视觉表征。

视觉是我们最重要的感觉通道,图像阅读能力可能是最重要的感官能力之一,也是批判性思维的一个方面。

这是需要被教授的一种能力,人们必须学会怎么样用最有效率的方式来运用他们的感觉认识事物。

视觉素养的学习通常并不在学校课堂内进行,但它其实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被用到,无论你的职业是医生、护士、记者、警察、司机、水管工人还是行政人员,这都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人们有70%的感知来自视觉,所以视觉能力其实是人类感知世界最基础的的能力,因此讨论这个领域的技术热点就有其特殊意义。

但这项能力的培养和应用并不被学校教育所重视,我们从教材中就可以看到这一点,通常我们所熟知的教材是这样的:大量的文字加辅助的图片——教材中也会有图片,但他们都是少量的辅助,而且大多数并没有有效传达信息。

那么,教材是否可以做成以图片为主要内容,辅以适量文字呢?这似乎听起来很幼稚,你也许会想,这不是学前孩子所需要的内容吗?中小学生也需要这样吗?

当然,这对图片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我们所说的,是可以准确传达大量信息的、科学与艺术结合的图片。

另一方面来讲,其实人们天生是视觉动物,有70%的感觉器官集中在眼睛里,而50%的大脑用来参与视觉过程加工。

但是为什么我们在课堂上总是用讲授来传递知识,我们总是说得那么多,而吸收效果又如何呢?

老师们通常会抱怨说,学生并不按照教学大纲来好好学习,甚至他们苦口婆心讲授了所有必要的知识,可孩子们却基本上记不住。

我们何不考虑在课堂中运用更多的视觉媒体来帮助形成一个视觉导向的教学系统,来帮助孩子们更有效地学校,并且发展孩子们的视觉素养呢?

现在的课堂教学是这样的:比如数学课上,我们很早就就放弃了视觉表征的教授,数学课堂中有非常多的公式需要记忆,我们让孩子们加快算术的速度,我们让他们背诵很多的定理,却很少考虑到他们是否真的理解了,形成了相应的视觉表征,或者说形成了这个概念需要对应的一些基础图像——这是真正理解事物的基础之一。

因此孩子们不仅很难真正理解和吸收这些概念、原理和公式,更可怕的是,他们的兴趣也被磨灭了。

数学本该是非常有趣的学科,可以激发孩子们好奇心的学科,但事实却是,数学是很多孩子的噩梦,他们认为数学枯燥乏味,只有被驯化得非常听话的没有什么主见的乖孩子或者极少数的天才才能够掌握。

事实并非如此。

我们忘记了其实很多时候一张图片所蕴含的信息甚至是千言万语都无法表达的,我们也忘记了一个科学的、优美的模型图的构建往往就可以让一切变得简单而清晰,让看起来繁杂的数学问题变得容易。

其他的课堂也是这样的。

我们何不在讲授过程中穿插一些有用的图片,来帮助孩子们理解和记忆,也许这需要在备课过程中多花一点时间,但总比反复讲授一个课程而无法到达要好得多。

20世纪以来,各类视觉媒体快速发展,成为承载资讯、传播资讯的重要管道,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视觉语言。

现在的孩子们正是伴随着电视、电脑、游戏、广告、电影、图片等成长起来的,他们通过多种视觉媒体获得了广泛的知识和对这个世界的认知。

因此,我们更需要了解他们的方式和这个时代的特点,在课堂上引进更多的视觉媒体,引导孩子的学习,让他们形成正确解读视觉资讯的观念,训练他们的视觉素养,让他们掌握批判性的识别阅读技巧。

这,或许是现代课堂教学中越来越需要关注的一个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向孩子传授初步的知识
10张诡异图片!据说智商非常高的人才能看懂!
什么是正确的记忆方法?教你7种方式,让孩子真正的“聪明过人”
孩子的学习,75%的知识获取能力,来自幼儿园期间这种能力的培养
孩子有8项潜能是可以开发的, 不要错过, 让孩子更聪明
视觉文化的兴起及其挑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