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虚无就是虚无

先来看两则最新的NASA新闻。

sputniknews报道,美国宇航局(NASA)发布了SDO卫星(太阳动态观测台)5月中旬拍摄的新太阳照片。照片由用不同波长极紫外光拍摄的多张图像组成,因此呈紫色,照片中太阳活动区清晰可见:可以看到磁场力线绿色弧线在太阳表面上方弯曲起来。

CNET报道,美国宇航局(NASA)从佛罗里达州搭载SpaceX火箭发射后几乎整整一个月后,凌日系外行星勘测卫星(TESS)拍摄了它的第一张照片,显示了我们星系中的20多万颗恒星。

“我是谁?我的归属何在?我所属的那个整体又是什么?”

任何人类社会都会以某种形式提出这些问题,而答案又常常体现为创世神话故事。

通过讲述令人难忘而权威的关于万事万物如何起源,创世神话提供了一个普遍坐标。

通过这个坐标,人们就能够在一个更大的框架里想象自身的存在,并且扮演自己的角色。

创世神话是强有力的,因为我们在精神上、心理上,以及社会上有一种深层次的需要,那就是要有一种定位感、一种归属感,而创世神话正好满足了这种深层次需要。

正因为它们提供了基本的定位,所以经常被深深整合进最深层的宗教思想,就像创世记的故事被整合在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中一样。

不过,现代社会众多奇怪的特点之一就是,尽管现代社会所拥有的信息比早期社会更为可靠,现代教育体系中的人一般是不会讲授这样的创世传说的。

相反,从中小学到大学到研究机构,我们只教授一些关于起源的支离破碎的知识。

至于事物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我们似乎不能提供一个统一的描述。

万事万物是如何起源的?

这是创世神话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无论现代宇宙学取得了多么大的成就,这个问题还是需要慎重对待。

一开始,所有的解释都面临同样一个难题:某种事物如何从无到有。

这是一个普遍的难题,因为万物的开端是无法解释的。

最小的物质,亚原子粒子在一瞬间从无到有,并不存在中间状态。

量子物理学精确地分析了这些介于似有似无之间的奇异突变,但这种解释对于人类是没有意义的。

澳大利亚原住民有句俗语可以很好地概括这一看似荒谬矛盾却又正确的说法:“虚无就是虚无。”

对于起源解释之难的意识与神话一样古老。

无既非有,有亦非有;无空气界,无远天界。何物隐藏,藏于何处?谁保护之?深广大水。

死既非有,不死亦无;黑夜白昼,二无迹象。不依空气,自力独存,在此之外,别无存在。

其光一闪,横向射出,或在于上,或在于下。有施种者,有宏大者。自力为下,冲力为上。

谁真知之?谁宣说之?彼生何方?造化何来?世界先有,诸天后起;谁又知之,缘何出现?

世间造化,何因而有?是彼所作,抑非彼作?住最高天,洞察是事,惟彼知之,或不知之。

这是公元前1200年左右古印度诗歌总集《梨俱吠陀》中的一首颂诗,描述了创世之前似有还无的一处神秘之地。

我们从中得到一个暗示:存在着一种强有力的虚无,就像制陶工场院里的黏土等待被塑造成什么。

现代核物理学也正是这样理解真空观念的:它虽然是空无,但能够拥有形状和结构,能够从“虚无”中爆发出“物质”和“能量”。

但是,造物主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每一个开端似乎都意味着会有一个更早的开端。

在一神论的宗教,例如基督教或伊斯兰教那里,只要你问,上帝是如何被创造的,问题就出来了。

我们所遭遇的不是一个出发点,而是永无穷尽的出发点,每一个出发点都会遇到相同的问题。

对于这一进退两难的境地,并没有完全令人满意的答案。

我们不得不找到的不是答案,而是某种处理这个奥秘的方法,用禅宗的譬喻来说,就是“指月”的方法。

我们只是不得不立下文字而已,然而我们的文字,从上帝到引力都不足以胜任这个任务。

因此,我们不得不诗性地或象征性地使用语言;这种语言,不管是科学家、诗人还是萨满使用,都很容易被人误解。

面对事物的起源,语言本身濒临崩溃。

心归航,再启航

愿每日微小知识激发你的深刻思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艺述:黄莎莉|欧洲神话学中的“序幕”(下)
古史传说时代的原始部族图腾的类型与含义
生命起源的秘密让人着迷:读漫画宇宙史《万物创世》,宇宙真好玩
地球竟是外星人囚禁人类所设监狱?(5)
中国古代神话考(一)--中国古代神话的起源和发展
人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